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550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分子的变化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2、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含义。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或微观动画的分析,使学生能从微观上解释水的分解过程。

2、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结论。

3、进一步从分子变化的角度上理解化学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并初步形成微粒观。

2、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操作就,活跃学生思维,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做好电解水的实验,知道水分解的产物;

2、通过水电解这一事实,理解分解反应;

难点:

1、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2、如何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

而水分子本身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学生思考问题, 进行猜测)

活动天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 

【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

1、水中通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 

【收集资料】: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

【多媒体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记录实验现象,并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分析通电后,产物分别是什么?

【动画模拟】 微观世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的微观解释 

(各抒己见,或口述,或通过实物演示,或画图说明等多种形式向学生阐释这是一个化学变化)

【提问】你知道在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多媒体】展示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之后,氢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微观动画。

  

   (讨论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首先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讲解】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是化学变化。

  

【问题促思】谁能总结以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小结、板书】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来表示:

 

【讲解】这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拓展延伸—化学变化的实质 

【提示】请同学们先总结电解水的实质,进而得出分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的实质?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从中又懂得了哪些道理?

受到了哪些启发?

【当堂检测】

1、电解水的反应属于(B)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2、用直流电源电解水时,其结果为(BD)A、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C、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D、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3、能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C)①水电解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②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③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B)A、水原子B、水分子C、氢、氧原子D、氢、氧分子【板书设计】

水的电解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化学反应实质:

分解反应:

从整体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强的,与上一学年比较学习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的兴趣浓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尖子生不够突出。

学生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偏科的现象。

其他两班学困生较多。

基础薄弱点很多,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仍很多。

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

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习质疑少,学习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部分学生课堂纪律散漫。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宏观本质区别,也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从微观的角度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知道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对宏观和微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那么,水除了能发生三态变化外,是否会发生其他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水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通过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本节课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实验探究,不要为了完成实验而完成实验,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水电解的实验探究,真实地感受到水通入直流电后发生变化,对于学生的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物质的构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不是很活跃,有些沉闷,可以适当的把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讲解。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加强水电解的宏观现象的观察与微观实质的分析,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化学科学的独有的思维方式,加深物质微粒观的观念,加强化学验证技巧和化学用语的教学。

“水分子的变化”是鲁教版化学教材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内容。

 

教材通过分析学生原有知识,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不变的实质,凸显学生对“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这一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在潜意识中与将要学习的知识形成对比。

本节教材仍然以水的变化为例,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两个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对两个变化微观实质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

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而原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后面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

通过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能更早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更有效的的构建“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化学科学体系。

 

本课题共包含四大内容:

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1、电解水的反应属于(B)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2、用直流电源电解水时,其结果为(BD)A、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C、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D、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3、能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C)①水电解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②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③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B)A、水原子B、水分子C、氢、氧原子D、氢、氧分子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6、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正负极产生_无_色_气体__,其体积比是_2:

1___。

正极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_7、__分子__、__原子_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可以再分__,而原子_不可再分_________。

8、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水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构建科学的物质变化观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本节课以课本内容为载体,采用实验探究、微观过程分析、启发引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并在不同时刻教师强化,学生很好的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物质变化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观念的构建离不开具体的化学事实知识,恰当的化学事实知识是化学观念建构的基础,比如本节课内容:

合适的方法手段能促进观念的形成,如本节课实验、讨论交流、微观分析、教师引导强化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教学设计化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提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

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化学学习中,难在哪里?

为什么难?

怎样破难?

3.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②化学活动过程设计(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4.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

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5.板书设计:

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

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

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整堂课总体效果基本做到了简约课堂,精讲多练,基本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独学时设计的问题过于细致,没有给学生留质疑的问题,学生展示的时间还不足够充分。

 

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的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

2、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分解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能够对已知物质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

初步形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的认识。

4、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能够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5、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