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994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语文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语文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语文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语文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知识.docx

《大学语文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知识.docx

大学语文知识

第一课《大学》

出题方式:

选择、背诵、简答

一、国学基础知识部分

1、定义: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2、分类:

(1)、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2)、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3)、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二、何谓“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

三、何谓“十三经”?

“十三经”:

《孟子》《孝经》《论语》《尔雅》《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周礼》《礼记》《仪礼》《周易》《尚书》《诗经》。

四、《大学》的作者?

作者:

战国时期儒家的著作。

五、《大学》提出的“三纲”、“八目“

三纲: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目:

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六、“八条目”中什么是根本?

根本:

格物、致知

七、思考题:

1、《大学》展示的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是什么?

该怎样理解?

追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一段)

理解:

首先开宗明义,提出儒学的基本精神,即后世所谓的“三纲”,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其中强调“明明德”,即传统文化中的重德精神,注意个人的品德修养,把道德作为整个文化的基础,道出了《大学》的基本主题:

其次。

概括了实现儒家基本精神所要学习的次序途径,即后世所谓的“八目”,全面展示了儒家学说完整的、条理分明的思想体系,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最后明确指出,要把修身作为实现儒家社会多的首要条件,把修身提高到崇高的地位。

(P5)

2、背诵《大学》

第二课《郑伯克段于鄢》

出题方式:

选择、简答

一、史传基础知识:

史书的编写体例,每种体例的代表性文献。

1、编年体:

《春秋》: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

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

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的编年体通史

2、纪传体:

二十四史都属于纪传体史书。

前四史: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史学双壁:

《史记》和《资治通鉴》)、《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3、国别体: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作者:

左丘明)

4、纪事本末体: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二、春秋时的五等爵位?

爵位:

公、侯、伯、子、男。

三、为什么用“克”。

克指战胜,攻克。

四、《春秋》和《左传》的关系?

《春秋》作为史书对历史事件记录十分简单,一般一件事只是一句话,所以要进行详细的注释。

《左传》是对《春秋》的注释。

五、《左传》的作者?

左丘明

六、分析郑庄公、武姜、共叔段的人物性格特点?

郑庄公:

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

深藏不露,工于心计。

奸诈虚伪。

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郑庄公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胸有韬略,处事果断,关键时刻不心慈手软。

在决定郑国命运和自己君主地位的时刻,庄公果断出击,而共叔段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只得狼狈逃窜,证明庄公是正确的。

武姜:

偏狭昏聩。

立长立嫡是西周以来继承问题上的根本制度。

姜氏不懂政治,却偏要干涉政治。

甚至要充当共叔段袭郑内应。

结果导致共叔段失败,自己也被幽禁起来。

共叔段:

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他依仗姜氏对他的偏爱,自以为有恃无恐,野心勃勃,不断扩张,他所居京地的城墙违反当时制度的规定,又命西边,北边地区归自己管辖,庄公心怀杀机,但表面不动声色,让他在自取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愚昧狂妄的共叔段却以为庄公可欺,最后发动叛乱,很快被庄公击败。

七、分析春秋初期郑国内乱的前因后果,简述《左传》描述战争的特点?

前因后果:

武姜的偏爱导致矛盾的开端;共叔段扩展势力,郑伯纵之,故有“三纵”之说:

一纵共叔段在京地建城超过先制;二纵共叔段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三纵共叔收西鄙北鄙为己有。

导致矛盾激化。

特点:

本文体现了《左传》擅长描写战争的高度技巧,突出表现在叙事的详略上面,对于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文章只作非常简略的叙述。

而是详细写出战争的因果关系,揭示某种历史必然性。

第三课《长恨歌》

出题方式:

选择、背诵

一、唐诗知识概述。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代表:

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代表:

高适、岑参;诗仙:

李白;诗圣:

杜甫;诗王、诗魔:

白居易。

二、白居易作者简介,主要著作?

1、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来源:

“居易”: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礼记·中庸》第十四章);“乐天”:

“乐天知命,故不忧。

”(《易经·系辞上》第四章)。

3、著作:

1)、讽喻诗:

《秦中吟》、《新乐府》等。

2)、闲适诗和杂律诗:

《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等。

3)、感伤诗:

《琵琶行》、《长恨歌》。

4、白居易影响:

(1)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2)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3)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称“刘白”。

三、白居易前后期的创作风格有什么不同?

前期:

“兼济天下”。

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

后期:

“独善其身”。

呈悲凉、狂放之态。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如《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官舍小亭闲望》等。

四、《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答:

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五、《长恨歌》的双重主题

爱情讽刺双重主题说。

“一方面对李杨两人的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了很大的同情”,全诗“更为偏重的是对于李杨两人悲剧遭遇的同情”。

(王运熙)

此诗前半是现实主义的,以讽谕为主,后半则用浪漫主义手法,多凭想象夸张,所述已非历史事实。

两部分的主导方面在后半篇,为使前后有机结合,前半的讽刺保持着一定的限度,而且多有讳饰。

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刺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

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补充

1.诗歌的作用:

补察时政,泻导人情。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2.诗歌的内容要反映现实,反映时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

3.诗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但也要重视诗歌形式,要声情并茂。

(1)“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2)诗歌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第四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出题方式:

选择、背诵

一、宋词的基础知识。

1、【数量】宋代是词创作繁荣的时代。

现存宋词作品达20000多首;有姓名可考

的作者1400多人。

二、宋词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答:

北宋前期:

晏殊、欧阳修、张先(小令);北宋后期:

苏轼;

南宋前期:

辛弃疾;南渡以后:

辛弃疾、陆游;宋末元初:

张炎

三、词是给燕乐所配的歌词,燕乐是当时流行的曲子,因此词也叫曲子词;从外观上看:

词与诗歌不同,词有词牌;句式长短不齐,因此又叫长短句。

四、辛弃疾作者简介、辛弃疾的评价

1、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

辛弃疾智略超群,深谋远虑,当时就有人把他比作“隆中诸葛”。

但是回归南宋以后,却受到了种种的猜忌和排挤。

以至于后来投闲置散、闲居带湖二十年,使得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68岁含恨而逝。

2、评价: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王士禛语)。

有人(陈廷焯)这样赞美过他:

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五、词中活用了哪几个典故?

运用典故的目的何在?

每个典故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括号内为课本上)

1)、“张翰思归”一典,写明不愿忘怀时事,弃官归隐,表白抗金的决心。

(用张翰事,言不得便归)。

晋代。

2)、“求田问舍”是再次用典,一方面是表明自己不愿弃官回乡作富家翁,同时也是对朝廷那些不思抗敌,只顾求田问舍的达官贵人的讽刺。

(用刘备事,言不屑求田)。

汉末。

3)、“树犹如此”最后用典,桓温北伐时的感慨,抒发了作者不能为抗击金军,收复失地效力,而徒然虚度年华的苦闷,反映了作者对朝廷不肯使用抗战人才,北伐无望的愤慨。

(用桓温事,言己之伤感)。

东晋。

六、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辛弃疾的词,有今人邓广铭编注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共收现存的辛词620余首。

这些词中最令人受到感染的是抒写爱国情怀、怀古、描写田园风光这三方面的词。

第五课《相信未来》

出题方式:

选择、背诵

一、新诗知识概述

打破古典诗歌固有的形式与内容,接受外国诗歌和本民族文人诗歌与民间诗歌的影响,以现代白话表达现代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新式诗歌。

二、新诗诞生的源头、第一本白话新诗集、新诗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1、源头:

晚清谭嗣同、黄遵宪等人提出的“诗界革命”。

2、第一本白话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

3、阶段:

初创期:

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刘半农;

探索期:

自由诗派:

郭沫若、戴望舒;

成熟期:

新月派:

徐志摩、闻一多;象征派:

李金发、冯至的抒情诗和鲁迅的散文诗;

深化期:

现实主义的七月诗派:

胡风、现代主义的九叶诗派:

辛笛。

三、“食指”得名的由来及作者简介、评价。

1、由来:

1)、“食指”——石维元(母亲)“石之子”。

2)、“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无形的压力。

”但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3)、食指先生少时尊师,“师”与“食”谐音。

2、评价:

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景仰地把食指称为一代诗魂。

食指的诗对顾城、北岛、海子等产生过重大影响。

四、《相信未来》的写作背景。

《相信未来》创作于1968年,那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黑暗的年代,江青和“四人帮”搅乱了整个民族的生存秩序,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无不生活在一种惶恐和无所适从之中。

我们熟知的一直为人民所敬爱的老舍先生就是在这“文革”刚开始时怀着对社会的不解和绝望跳进了北海公园的湖里。

五、《相信未来》中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纯洁的信仰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凝霜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凄凉的大地—黑暗的社会

六、《相信未来》的主旨。

诗人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执着告诉人们:

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作品的内在情感在此得到发展,理想信念也得到升华。

第六课《进学解》

出题方式:

选择、背诵

一、散文的发展:

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每个发展阶段的代表文献。

古代的散文:

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1、先秦散文:

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如《左传》等。

2、两汉散文: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

3、唐宋散文: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构造形象的方式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

4、明代散文:

先有前后七子以复古为主,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代表作《项脊轩志》等。

5、清代散文:

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提出“义法”主张。

如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等。

二、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三、韩愈的代表作:

代表名篇作有《原道》、《师说》、《进学解》、《杂说》等。

作品现存有《韩昌黎文集》。

四、韩愈作者简介

1、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因官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2、评价:

1)、苏轼曾经称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2)、韩愈之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

杜牧称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3、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不平则鸣”、“陈言务去”等文学主张,代表名篇作有《原道》、《师说》、《进学解》、《杂说》等。

作品现存有《韩昌黎文集》。

五、体会本文“反话正说”手法的运用技巧?

(同下六题)

六、分析《进学解》的艺术特色。

1、反话正说,曲折含蓄

文章开头盛赞“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实际是指

责当时社会黑暗腐朽。

说自己无德无才,安作而食,“圣主不加诛,宰臣不加斥”是幸运,实际是说自己才华很高,却屡次被贬,穷困潦倒。

2、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整。

辞采丰富:

作者不仅创造性地使用了古人的语言而且善于吸收富有表现力的口语、俚语,使之成为新的文学语言。

如“钩玄提要”“含英咀华”“闳中肆外”“同工异曲”等。

音节铿锵;本文在语言的使用上:

以骈偶为主,骈散相间。

追求文章形式的完美,讲究文章的音节气韵。

对偶工整:

文中四六句和对偶句很多,具有骈文的

节奏感。

七、思考题

1、背诵并翻译第一段。

2、背诵并翻译最后一段的“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到最后一句。

第七课《傅雷家书》

出题方式:

选择

一、了解傅雷其人和《傅雷家书》。

1、简介: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

毕生翻译巴尔扎克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夏倍上校》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等;丹纳的《艺术哲学》等。

其中最有名的两部是《高老头》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2、成就:

傅雷一生创造了三个第一

1)、当代翻译界第一个翻译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文章的人

2)、培养教育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傅聪

3)、文革中以死抗争的第一名人

3、《傅雷家书》:

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

1954—1966年;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所体现出来的傅雷的人格精神:

(1)爱国情怀

(2)赤子之心(3)艺术人生(4)育才教子。

二、《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主要与儿子傅聪通信录。

1960年8月,傅聪与弥拉订婚,在给父亲的信中表达了对弥拉的不满意。

傅雷于1960年8月29日写了这封关于爱情的回信。

谈到三个问题:

第一,爱情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太苛”,具体要求是:

“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第二,真正爱情应该是相互尊重、谅解、宽容;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夫妇之间应该是一种知己朋友关系。

第三,爱情需要不断的培养。

这些话语重心长,对于我们学习和恋爱都很有帮助。

三、傅雷提出爱情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四、思考题:

结合现实人生,理解《傅雷家书》中关于爱情、婚姻的看法与忠告。

看法: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

忠告:

交友期间,尽量少送礼物,少花钱;一方面表明你的恋爱观念与物质关系极少牵连。

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对方。

1了解傅雷其人和《傅雷家书》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上海人。

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夏倍上校》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等;丹纳的《艺术哲学》等。

其中最有名的两部是《高老头》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傅雷一生创造了三个第一:

1、当代翻译界第一个翻译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文章的人

2、培养教育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傅聪

3、文革中以死抗争的第一名人

2《傅雷家书》是傅雷在1953年--1966年写给儿子傅聪的通讯录,傅雷一自我人生经验的总结与感悟的视角,谈生活,谈艺术,说做人,说从艺,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满腔热忱和舐犊深情流泻于笔端。

楼适夷在谈到傅雷家书时说: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1960年8月,傅聪与弥拉订婚,在给父亲的信中表达了对弥拉的不满意。

傅雷于1960年8月29日写了这封关于爱情的回信。

谈到三个问题:

第一,爱情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太苛”,具体要求是:

“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第二,真正爱情应该是相互尊重、谅解、宽容;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夫妇之间应该是一种知己朋友关系。

第三,爱情需要不断的培养。

这些话语重心长,对于我们学习和恋爱都很有帮助。

3.傅雷提出爱情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4结合现实人生,理解《傅雷家书》中关于爱情、婚姻的看法与忠告。

 看法:

(1)爱情的开始与生命的开始颇有些相似之处,婴儿睁开眼睛看见世界就笑,少女在生活中发现感情就笑,和她儿时的感情一样…可见这个是本能,条件反射,与生俱来,人人都会有的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2)爱是痛苦的嫉妒的(3)顺其自然是最好了(4)曾经有一分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

不用再犹豫了!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

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5)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自己心底的一根弦。

(6)为什么爱一个人总是会流泪!

(7)似是初见、终是诀别 忠告:

(1)选择正确的吵架方式。

为了不让你们的争吵恶化,记住这些规则。

不要出口伤人

(2)礼尚往来。

没有人喜欢总是满足别人的要求(除非你们在玩调教游戏),但每个人都喜欢互惠互利(3)不要总把对方的问题看成是他/她一个人的问题,你们应该共同来解决。

比如说,如果他长胖了,不要逼着他一个人节食,而应该两个人一起参加锻炼。

(4)有话就要说出来。

换句话说:

要沟通!

把那些棘手的话题拿出来讨论,钱、宗教信仰、忠诚度、抚养孩子等等。

(5)笑容是最好的良药。

学会嘲笑自己和那些愚蠢的错误。

如果他把你那件价值300美元的羊绒毛衣丢进了干衣机,笑笑就过去吧,总比发脾气要好,自己犯了错误,不要殃及家人。

(6)别斤斤计较。

是的,哪怕他第十次忘记了你同事的名字,但这也许并不代表他不在乎你。

(7)当感情出现问题时,要向专业人士求助,积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5谈谈你对“80后”闪婚的看法。

1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负责的。

2婚姻是神圣的,可以使人在婚姻中享受很多甜蜜的东西。

但今天很多人都忽略了婚姻的意义,反而追求社会的潮流,导致人对婚姻失去了真实意义。

3.80=闪婚+闪离。

第八课《黛玉葬花》

.小说的基础知识。

小说的概念、发展、三要素。

小说是叙事性文学,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萌芽→先秦:

神话、传说

起端→魏晋南北朝:

志怪(晋。

干宝。

《搜神记》)志人(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发展→唐:

传奇——元稹《莺莺传》→宋:

话本→元明:

拟话本、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明:

文人独立创作《金瓶梅》《西游记》

巅峰:

清《红楼梦》

2.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1724─1764)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3.《红楼梦》的别名及得名原因。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

《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4.《红楼梦》的影响(众人的评价)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深入刻画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盛极而衰的生动图像。

5.《红楼梦》版本,脂评本、程甲本、程乙本等。

6.《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黛玉“葬花吟”洋洋洒洒五十二句,如泣如诉,泪和血凝,字字句句都同黛玉的命运与个性融合在一起,成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

7.黛玉性格分析潇湘妃子——林黛玉木石前盟、以一生谱出一首哀戚的恋歌、爱情至上主义者自幼为孤寄人篱下(敏感多疑)

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叛逆、愤世妒俗言词尖锐、心直口快

咏絮之才、孤芳自赏真诚谦和、真心笃实

8联系《葬花吟》分析黛玉的处境、心理、性格。

熟读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

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第九课《围城》

v一、主题

(1)现实讽刺层面:

“对重名轻实”的社会评价体系的批判.

如:

方鸿渐买了一个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但是他一直没有拿出来招摇撞骗,证明他还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内心还是比较善良的。

而三闾大学的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系主任,骗取了大学教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外语系任英语教授。

从这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社会是一个“重名轻实”的社会,显然作品对这种社会评价体系给予了讽刺和批判。

(2)文化批判方面。

钱钟书对现代中国的文化,不管是残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还是从外国进来的新文化,是老的还是新的,是流行的不流行的,一概批判,而且批判非常辛辣,甚至刻薄。

(3)哲理思考层面。

如果把《围城》的故事展开来读,会感觉很平淡,很琐碎,没有什么英雄,没有很大的冲突,只有很平凡的一些人,吃饭、婚姻、结婚、离婚啊;而且所有人都“失败”了,都败得无可奈何。

他们进城然后又出城,然后又进城,再进再出,整个小说就写这个。

所以把《围城》的结构,简化成类似于一个公式,那就是方鸿渐=进城+出城+进城+出城……。

结婚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