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中学高一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371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岭中学高一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长岭中学高一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长岭中学高一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长岭中学高一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长岭中学高一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岭中学高一地理试题.docx

《长岭中学高一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岭中学高一地理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岭中学高一地理试题.docx

长岭中学高一地理试题

长岭中学2013—2014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  2014.4

考试范围:

湘教版必修地理II第一、二章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下列各大洲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大洋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欧洲

 

 

【答案】D

【解析】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是世界各大洲中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故选D。

考点:

人口的增长率

点评: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各州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2.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比较快,其根本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死亡率高

D.生产力发达,经济基础改善,人类生活水平、健康水平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

3.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B.全世界死亡率降低

C.发达国家死亡率降低

D.广大亚非拉国家及其大洋洲的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数量有80%左右分布于发展中国家,而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加快,使世界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4.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极低”模式              

B.“高——高——较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答案】B

【解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人口的出生率高,但死亡率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属于原始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故选B。

考点:

人口增长

点评: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划分。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回答5~6题。

5.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答案】5.B  

【解析】5.读图中坐标可知:

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23%。

故选B。

6.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

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答案】6.B

【解析】6.虽然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现下降,并且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太大,总人口的净增数量较多,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故选B。

考点:

人口问题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我国的人口的年龄结构及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判读三角形坐标,结合题意提出解决人口的措施。

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回答问7~11题。

7.2002年到2003年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5.99‰       

B.5.96‰       

C.—5.8‰       

D.—3.2‰

 

 

【答案】 7.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

7.2002年人口数为1334万人,2003年人口数为1342万人,增加了8万人,人口增长率增长人数/初期人口总数,计算可得A项正确。

8.从1993年开始,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答案】 8.C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

8.人口数量的变化除自然增长外,还有机械增长。

9.1998年至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的原因很可能是

A.计划生育政策放宽              

B.迁入人口已到婚育期

C.人口死亡率高                  

D.迁入人口有增无减

 

 

【答案】 9.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

9.1998年—200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不可能是死亡率的下降导致的,一般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的死亡率基本稳定,故主要从人口出生率的上升分析,主要是由于迁入人口的出生率高。

10.上海市总人口不断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答案】10.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

10.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用地压力增大、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

11.整体来看,我国上海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答案】11.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

11.目前,上海市人口增长的特征: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故判断为现代型。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回答12~13题。

12.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答案】12.B

【解析】

12.读图可以看到,该国的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B对。

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小,不会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A错。

年轻人比重减小,不能表示自然增长率上升,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错。

少年儿童比重减小,人口出生率应是较低,D错。

13.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答案】13.A

【解析】

13.读图可以看到,老龄化人口比重不断增大,说明平均奉命在延长。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比重。

说明女性奉命比男性长。

A对。

B、C、D错。

考点:

该题考查人口金字塔图,人口老龄化。

14.人类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方向是

A.迁往高山、高原地区                   

B.迁往沿海地区

C.迁往河流沿岸                         

D.迁往热带地区

 

 

【答案】C

【解析】人类早期人口迁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所以对人们的吸引力大,故C。

考点:

人口迁移

点评: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早期人口迁移的因素。

15.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女性人口比重          

B.男性人口比重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自然资源的多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16.下列关于现代人口迁移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解决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问题

B.可能促进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问题

C.使得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D.使得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大量减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目前世界人口迁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既有利于缓解发展中国家的人地矛盾,也利于为发达国家提供大量劳动力,缓解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但也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

 

17.二战以后,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的变化是

A.美洲由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B.北美洲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C.欧洲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D.亚洲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迁移。

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主要是由“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故欧洲为人口净迁出区;而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主要是有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故欧洲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期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大小。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据此完成18题。

18.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大

D.地区越开放,出口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答案】18.C 

【解析】18.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居民的综合生活水平成反向关系。

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还与本地获得外来资源的能力有关。

故选C项。

19.不属于人口容量特点的是

A.临界性   

B.警戒线   

C.季节性   

D.相对性

 

 

【答案】19.C

【解析】

19.环境承载力:

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

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临界性和警戒性三大特点。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

本题考查人口容量和主要影响因素。

点评: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的影响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关系,注意从各个因素分析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

20.下列关于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合理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C.环境承载力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合理人口容量发生变化

D.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可以用来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度。

如土地人口承载力,就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故一般情况下人口合理容量总小于环境承载力。

21.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较大的确定性  

B.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C.我国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6亿 

D.环境人口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答案】D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居民的综合生活水平成反向关系。

定义中有基本明确表示,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还与本地获得外来资源的能力有关。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所以A错误。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故B错误。

我国我国目前人口为13亿,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即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故C是错误的;排除A、B、C三项错误,D项为正确选项。

考点:

本题考查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点评:

该题难度较小,考查同学们对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的认知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图是木桶效应示意图。

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决定的。

据此完成22题。

22.影响我国下列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海南的气候资源            

B.贵州的耕地资源              

C.新疆的矿产资源            

D.四川的水力资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

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

木桶短板的是该区域的人口容量小的重要限制因素。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耕地比重小,土壤肥力差,因此耕地资源为贵州省人口容量的限制性因素。

像海南的气候资源、新疆的矿产资源、四川的水力资源均为各省区的优势资源,不是限制性因素,故排除A、C、D选项。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性因素。

点评:

依照木桶效应含义,人口容量大小取决于最小的那个制约因素,以新疆为例,因其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资源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

另外本题还可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其他影响因素及其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性。

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之呈负相关。

23.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

与物质资源协调,有健康的生活水平又不影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

中国西部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

相反我国东部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

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

 图为“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污染均呈负相关

B.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正相关

C.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

D.人口增长与资源呈正相关,与环境污染呈负相关

 

 

【答案】24.B 

【解析】

2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的数量从1900~2000年是迅速地增长,而环境污染的曲线也是迅速地增长,资源的数量是在不断地减少,说明出现了环境和资源问题。

接下来论述环境污染和资源减少所产生的后果,以及如何使人口、资源和环境能协调统一。

正确答案选B。

  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以中心公园为基心,向周边辐射,被誉为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在这里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相互交融。

图是该城区的卫星影像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规划布局产生最深刻影响的是

A.城市道路网特征的形成       B.居住区分散布局

C.未形成工业区           D.商业区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26.形成特克斯县城当前地域空间结构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历史因素   C.自然因素   D.政策因素

【答案】 25.A  26.B   

【解析】

25.以中心城市的公园为中心,按八卦方位向外辐射八条主街,由中心向外依次共设四条环路。

整个县城形成路路相通,街街相连,呈放射状圆形。

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城市道路网特征。

选A正确。

26.特克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完整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是历史因素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

选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回答27~28题。

27.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28.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附近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人口向郊区迁移 

③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④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⑤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 27.C 28.B

【解析】

27.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土地利用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

在市中心,商业支付能力最高——商业区;在外围,住宅区支付能力高——住宅区;在远郊,布局工业区——地租地,对城市的污染影响小。

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地租上涨,此地二环路和三环路的地租水平适合住宅区的布局。

28.土地利用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通达度。

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地租上涨、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的完善等,为了降低成本,商业活动不断外移。

考点:

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

 下面图Ⅰ为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Ⅱ中M、N分别表示该城市1991年和2010年城市用地比重情况。

据此回答下列29~31题:

29.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变化曲线L1、L2、L3分别代表

A.工业商业住宅 B.商业住宅工业 C.商业工业住宅  D.工业住宅商业

30.曲线L3在甲处地段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

①依傍某知名中学②临近地铁站③靠近过境铁路④临近生态公园⑤靠近垃圾处理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31.下列关于该城市1991年到2010年用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用地比重变化幅度最小         B.商业和其它用地面积不断增大

C.住宅用地一直是主要用地类型       D.城市用地比重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答案】 29.C 30.D 31.C

【解析】

29.读图Ⅰ可知:

在住宅区内,住宅的价格应最高,所以L3应为住宅;由于距市中心的距离越远,地租越低,而商业距市中心距离越近付租能力越大,且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加大,而变化最大,所以L1代表商业,L2则代表工业。

故选C。

30.曲线L3在甲处地段出现突变表明地租水平升高,依傍某知名中学,学生入学方便,地租增加;临近地铁站,交通便利,地租增加;临近生态公园,居住环境优美,地租增加;而靠近过境铁路,噪音污染大,靠近垃圾处理厂,环境卫生条件差,这都会使地租下降。

故选D。

31.读图Ⅱ可知:

1991年该城市的工业用地比重为35%,住宅用地比重为40%,商业和其他用地比重为25%;2010年该城市的工业用地比重为25%,住宅用地比重为55%,商业和其他用地比重为20%。

由此可知,1991~2010年,商业和其它用地面积不断萎缩,变化幅度最小,住宅用地一直是该城市的主要用地类型。

故选C。

考点:

城市的空间结构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2009年城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32~33题。

32.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3.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高附加值产业集聚                B.外来人口迁入

C.原有基础设施完善                D.逆城市化发展

【答案】 32.B 33.A

【解析】

32.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商业为最大限度接近消费者,在繁华地段愿意付出高租金。

所以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所在地段地价较高。

图中②区域地价相比最高且位于市区中心位置,故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于此。

故选B。

33.图中④地附近有奥体新区和创意软件园,属文化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都是高附加值产业,所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与此有关;没有信息显示该地与外来人口迁入和原有基础设施完善有关;我国还没有发展到逆城市化阶段。

考点:

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

  如下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

读图回答34~37题。

34.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a    B.b   C.c   D.d

35.如果r城是s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 B.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压力

C.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 D.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

36.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A.u和S        B.u和t        C.v和s       D.v和t

37.s城发展到目前,该地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科技水平   C.人口身体素质   D.人口年龄结构

【答案】 34.D 35.B   36.B  37.D

【解析】

34.根据一个地区的城市中心地理论,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的原理可推知,由图可知d城市的符号只有一个,其它三个各有6个,因此d城市等级最高。

35.建立卫生城的主要目的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预防中心城市规模过大而产生城市化问题,因此其主要目的是减少中心城市的压力。

36.由图的符号的数目可知,u、S、t、v四城中,S城等级最高,其它三个等级相关,此时决定其吸引的能力就是距离。

由于u城距离甲地最近而频率最高,而S、t两城市距离相近,但由于t城等级低而光顾较少。

t城又是三城距离最远的,因此是t城最低。

37.由死亡率概念可知,死亡人口占总从数的比例。

死亡率上升,只能说明死的人多了,极有可能就是老人的比重较多。

出生率较少,与生产力、人体素质、科技水平相关性较少。

考点: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

38.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读图可知(  )

A.城市空间形态呈组团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工业区位于铁路沿线,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住宅主要位于D区,空气清新、用地富裕

D.新兴工业区主要位于A区,以外来人口为主

【答案】C

【解析】:

尽管城市被河流铁路分成几部分,但是有共同的中心(商业区),不是多中心结构,A错误;由图可知,工业区远离铁路,B错误;D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远离工业区,空气清新,用地富裕,故C正确;新兴工业区一般是技术导向性,流动人口少,故D错误。

考点:

城市的空间结构

  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9~40题。

39.关于该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核心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