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杜关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版不用后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868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杜关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版不用后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杜关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版不用后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杜关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版不用后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杜关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版不用后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杜关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版不用后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杜关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版不用后悔.docx

《北师大版杜关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版不用后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杜关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版不用后悔.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杜关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版不用后悔.docx

北师大版杜关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细版不用后悔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知识点惊喜精细版

第六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

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

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

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

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

 

注意: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注意:

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八、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

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九、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器材:

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2、实验: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u

放大镜

3、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物远像近实像小,焦点内放大三者同大同小。

注意事项:

“三心共线”:

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注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十、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晶状体太厚,需戴凹透镜矫正;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太薄,需戴凸透镜矫正;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第七章、一.力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

牛,符号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

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

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

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

物体间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如果不能,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盘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由来:

(1)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表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

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2)应用:

重垂线,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应用是检验墙壁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四、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

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f=F外

(2)滑动摩擦力:

两物体的相对运动属于滑动时,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

两物体相对运动属于滚动时,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

物体间的压力大小、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方向: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5.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减少压力;②使接触面光滑些;③用滚动代替滑动;

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

(如磁悬浮列车;加润滑油;利用气垫)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五: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注意:

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3、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五、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

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异同点

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任何两种性质的力都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分类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定义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①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②性质可能不相同的两个力

①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②性质相同的两个力

共同点

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②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力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不受力合力为零受平衡力

 

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原静止原运动

 

保持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

六、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实验加科学推理法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

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6)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7) 力和惯性的区别:

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

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

利用: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

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第八章、

一,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

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

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用符号

表示。

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2.压强:

(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的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3)公式:

P=F/S。

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4)国际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

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S不变,F↑:

②减小受力面积:

F不变,S↓。

既增大压力同时有减小受力面积:

同时把F↑,S↓。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增大受力面积。

既减小压力同时有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是因为液体受重力作用,同时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决定因素:

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

(2)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

指密度,单位kg/m3;

=9.8N/kg;

指深度,单位:

m;

指压强,单位是Pa。

注意:

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体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⑵推导过程:

(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

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

p=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

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

p:

Pa;g:

N/kg;h:

m

C、从公式中看出: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

 

F=GF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

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

压强:

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

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

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

首先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首先测得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

P0=P水银=ρgh=13.6X103kg/m3X9.8N/kgX0.76m=1.013x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

P0=1.013Xl05Pa=76cmHg=760mmHg。

标准大气压: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即稍上提或下压。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玻璃管顶部离水银槽面的距离小于760mm时,水银柱对玻璃管顶部有压强,若在玻璃管顶部开一小孔水银不会喷出,因为开孔后相当于连通器,水银柱在重力作用落回水银槽中。

(6)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

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种类:

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

抽水机等。

6.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

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7,密封气体的压强

质量越大温度越高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体积与压强:

内容:

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

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