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5919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液和溶解度曲线备考解答题--专题练习

 

1.水者,万物之本。

(1)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可用______检验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水的用途:

水是常用的溶剂。

①农业生产中,用质量分数7.1%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欲配制200g该营养液,需水______g;KNO3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为______(填符号);

②KCl和KNO3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30℃时,两物质各取25g,分别用100g水充分溶解,再把两溶液降温到10℃,析出的物质是______,其析出的质量为______g。

(3)水的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______,防止水污染,人人有责,举一例生活中防止水污染的措施______。

2.节假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郊外野炊,请你和他们一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出发前,同学们自带牛奶、馒头、苹果等食品以及铁锅、铁铲、纯棉帽子、塑料凳子等生活用品,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是______,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生活用品是______.

(2)野炊开始后,同学们从附近取来井水做饭,小明用______的方法检验后确定井水是硬水,并用______的方法进行软化,小兵烧火时发现木柴燃烧不旺,产生很多浓烟,于是他把木柴架高,这是为了______,使燃烧更旺.

(3)野炊结束后,小鹏用水将灶火浇灭,其原理是______,小红用洗洁精清洗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洗完锅后,为防止铁锅生锈,小丽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4)回家路上,小丽不幸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小红给她涂抹______等物质以减轻疼痛.

3.溶解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A、B、C三种物质的溶解曲线如图1所示.

(1)如果要配置相同浓度的A、C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时.

(2)t2℃时,把6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

(3)当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溶剂质量可能不变

C.溶液质量一定增大

(4)图2是对20℃一定质量的B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实验过程.

①蒸发前原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n的数值是______g;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浓度相等的是______.

4.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3)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 (填“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③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乙 (填“<”、“=”或“>“)。

5.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③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至0.1%).

④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6.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进行检验.

(2)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蒸馏 D.过滤

(3)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30℃时,两物质各取25g,分别用100g水充分溶解,再把两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析出的质量为______g.

③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30℃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______乙(填“>”、“=”或“<”)

7.我市东临渤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请思考下列问题

(1)已知东营盐场测得:

①海水中含NaCl约为3.5%;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晒盐最好用______(填序号)作原料。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B、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其中含有的KCl、MgCl2、MgSO4等物质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60℃时,将50g;硫酸镁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若使其形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②对卤水中含有的KCl、MgCl2、MgSO4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三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B、20℃时,向40gKCl固体和40gMgCl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溶液均能达到饱和状态。

C、60℃时,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浓度可能相等。

8.根据图一实验现象和图二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c点表示的含义是:

______; t1℃时,50克水中加入______克甲物质,所得溶液恰好饱和.

(2)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一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实验时控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时,均能达到上述现象.

9.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①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实验室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

已知B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的溶液是______(填编号);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是______(填编号).

②氯化钠、硝酸钾、硒酸镉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

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______,t℃时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_,t℃时将25g硒酸镉加入______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③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提纯的方法是______.

10.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l)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食盐B.面粉C.汽油D.味精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上升.这种物质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氯化钠D.蔗糖

(3)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

②将t2℃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中一种可行的方法是______(填“增加水”或“增加乙物质”)

③t3℃时将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配置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______乙(填“大于”、“小于”、“等于”)

④将等质量的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11.

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多数酸碱盐都有腐蚀性 B、酸和碱中一定都含有氢元素

C、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D、浓盐酸有挥发性

(2)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该图横坐标代表的是______溶液的质量;请简述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pH值的方法。

(3)某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______

(4)为了证明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未完全变质,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将如表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该样品,滴加足量的______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

样品未完全变质

(5)现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20g与146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4.4g,求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12.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1三个操作中,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

 图 C 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

______。

(3)如图2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改变温度不考虑溶剂变化:

①在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3℃,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______。

②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在100g的水中配成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

③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______。

(4)水是重要的溶剂,用10%氯化钠溶液配制2%的氯化钠溶液500g,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

(填写字母代号)

A.酒精灯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E.托盘天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带火星的木条;2H2O

2H2↑+O2↑;185.8;K+;硝酸钾;5;煮沸;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解析】

解:

(1)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故填:

带火星的木条;2H2O

2H2↑+O2↑;

(2)①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00g×7.1%=14.2g,水的质量为200g-14.2g=185.8g;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其中的阳离子是钾离子;故填:

185.8;K+;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两物质各取25g,分别用100g水充分溶解,再把两溶液降温到10℃,析出的物质是硝酸钾,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g-20g=5g;故填:

硝酸钾;5;

(3)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煮沸。

水污染的途径是: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

所以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都可以减少水的污染。

故填:

煮沸;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答案合理即可)。

(1)根据氧气的性质以及反应原理来分析;

(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来分析;根据硝酸钾的结构来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来分析;

(3)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和区分方法解答。

常见的水污染的原因有工业废水未处理就排放、生活污水未处理就排放。

本考点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

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2.【答案】牛奶;塑料凳子;加入肥皂水;煮沸;有充足的氧气;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乳化;擦干;肥皂水

【解析】

解:

(1)牛奶富含蛋白质,馒头富含糖类、苹果富含维生素,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故填:

牛奶;塑料凳子;

(2)为了了解该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肥皂水检验,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使之软化;物质燃烧时,氧气越充足,燃烧越旺,燃烧不旺是因为往灶里塞的枯枝太多,进入的氧气少,枯枝燃烧不充分,所以要将木柴架高,以便于充分接触氧气;故填:

加入肥皂水;煮沸;有充足的氧气;

(3)水蒸发吸收热量,使得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着火点以下而灭火;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同学们用洗洁精将油腻的碗筷洗得干干净净,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使油脂以细小油滴悬浮于水中而洗净餐具;铁在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日常生活中防止铁锅生锈可以保持铁锅干燥;故填:

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乳化;擦干;

(4)根据题意,蚊虫能分泌出蚁酸,显酸性,可涂抹显碱性的物质,如肥皂水、牙膏等;故填:

肥皂水.

(1)根据食物中的营养素以及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硬水的检验与软化方法以及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灭火的原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以及防止锈蚀的方法来分析;

(4)依据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后反应分析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此题训练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答案】

(1)t1;

(2)1:

3;

(3)AC;

(4)①不饱和;

②10;乙、丙、丁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要配置相同浓度的A、C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1℃时;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6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50g:

150g=1:

3;

(3)当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

A、升高温度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时,溶剂质量可能不变,故B正确;

C、升高温度时,溶液质量不变,故C错误;

故选:

AC;

(4)①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4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②第三次蒸发10g水也会析出4g晶体,所以n的数值是10g;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乙、丙、丁是饱和溶液,所以温度不变,溶液浓度相等的是乙、丙、丁.

故答案为:

(1)t1;

(2)1:

3;

(3)AC;

(4)①不饱和;

②乙、丙、丁。

4.【答案】D C 甲 B 28.6% >

【解析】

解:

(1)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显紫色,汽油、面粉难溶于水,白糖溶于水,溶液显无色,故选:

D;

(2)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所以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C;

(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

②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时20g,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A、C是不饱和溶液,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

③降低温,甲物质会析出晶体,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故答案为:

(1)D;

(2)C;

(3)①甲;

②B,28.6%;

③>。

(1)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以及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A < Ca(OH)2 26.5% 减小 B

【解析】

解:

(1)A、高锰酸钾 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2)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3)①由表中信息可知,60℃时,氯化纳的溶解度是37.3g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110g;

②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晶体的是氢氧化钙,故答案为:

Ca(OH)2,

③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克,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6.5%;

④由题中“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所以恢复到20℃时,原来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少,则原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

⑤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己达到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的主要物质是硝酸钾;剩余溶液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上述方法不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只能得到硝酸钾.

故答案:

(1)A;

(2)A;(3)①<;②Ca(OH)2;③26.5%;④减小;⑤B.

(1)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

(3)通过观察表中溶解度的变化关系解答,根据氧化钙的性质能与水反应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的性质和特点,在分析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有关量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溶解度表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考查知识面广.

6.【答案】肥皂水;C;增大;甲;5;<

【解析】

解:

(1)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进行检验,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与软水混合产生泡沫,故填:

肥皂水.

(2)蒸馏操作是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净水方法,故填:

C.

(3)①据图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填:

增大.

②30℃时,两物质各取25g,分别用100g水充分溶解,再把两溶液降温到10℃,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有晶体析出的是甲,在10℃时甲的溶解度是20g,故析出的质量为25g-20g=5g,故填:

5.

③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30℃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小于乙,故填:

<.

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净化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了解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进而分析物质结晶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考查题,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

7.【答案】② A 33.3% ABCD AC

【解析】

解:

(1)因为②的氯化钠含量高,且它是经过土层过滤的,污染更小;故填:

②;

(2)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故填:

A;

(3)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其中含有的KCl、MgCl2、MgSO4等物质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6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大于50g,所以在该温度下将50g硫酸镁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6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最大,若升温或降温,溶解度都会变小,所以可以采取升温或降温的方法使之转化为饱和溶液,也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之饱和;故填:

33.3%;ABCD;

②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三者的溶解度均大于10g,所以均属于易溶于水的物质,故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小于40g,而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20℃时,向40gKCl固体和40gMgCl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硫酸镁能形成饱和溶液,而氯化钾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60℃时,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浓度可能相等,故正确。

故选AC。

(1)由题意:

①海水中含NaCl约为3.5%;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NaCl约为8%.则可知晒盐最好选择含有氯化钠浓度高的溶液作原料;

(2)了解晒盐的原理;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溶解性的判断方法来分析解答。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8.【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