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611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

“四地六校”联考

2012-2013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说明“封建”的主要目的是()

A.选拔德才兼备之人B.扩大疆域

C.团结功臣贵族D.巩固周王室统治

2.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

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3.《资治通鉴》载: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4.“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与该诗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察举制

5.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B.秦朝C.宋朝D.清朝

6.“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此令出自()

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清雍正帝

7.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表现在()

①设置监察机构②内阁制度的形成

③行省制度的实施④军机处的建立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文中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

“初十日(1841年5月30日)辰刻,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

”该记载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

11.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做诗一首:

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

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

其中“权断手足情”指的是()

A.北伐失败B.天京事变

C.洪秀全病逝D.天京陷落

1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唱道: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3.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在抗战初期的战斗中,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分别取得的胜利有()

①平型关伏击战②枣宜会战③百团大战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4.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

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

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

……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B.日军实施细菌战

C.日军屠城南京D.日军占领台儿庄

15.“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1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

“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

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这则日记应写于()

A.19世纪初期B.19世纪晚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17.“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是北京的大学生在某次爱国运动中喊出的口号。

这次爱国运动是()

A.维新变法运动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D.一二·九运动

18.美国一位史学家说:

“他们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组织工人运动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开创井冈山革命道路

19.“毛朱等达万余,势甚凶猛,鼓吹农民,大肆猖獗,现反攻茶陵,抵卫无方,求生乏术。

”(上海《申报》1928年6月23日刊载的新闻)这条新闻对于研究中共历史来说,属于()

A.同时代人记载的直接史料B.当事人记载的直接史料

C.当事人事后记载的直接史料D.当事人记载的有意史料

20.遵义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因为它()

A.确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

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2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样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抓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B.挥师大西北C.发动辽沈战役D.挺进大西南

2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4.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1919-1949-1979-2009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4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

A.民族觉醒B.民族独立

C.民族崛起D.民族振兴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

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②保证了少数民族独立自治的权利

③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

26.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主要是指()

A.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27.某同学准备写一篇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小论文,查找到以下四本书,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应该是()

①《人民公社狂想曲》②《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通典》

③《“一国两制”宪法精神研究》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录》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8.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加强民主法制建设D.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9.“它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它”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0.“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

……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

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1992年“九二共识”

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

“四地六校”联考

2012-2013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三公示意图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明朝中央机构(改制后)示意图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分别是什么?

依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

(5分)

 

(2)有人认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的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试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该观点形成的原因?

(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这种趋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32.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但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行。

材料二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极大地扰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

它向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中蕴藏着不可估计的强大的革命力量,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

——胡绳《从鸦片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