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84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DOC.docx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DOC.docx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DOC

 

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探析

 

论文独创承诺书

本人按照课程老师要求积极开展实验(调查)研究活动,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调查)记录,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参考文献资料外,论文(设计)中所有数据均为自己研究成果,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学对本研究所做的工作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摘要

同性恋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中国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由有罪论到为无罪但反常、病态。

但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

同性恋的成因很复杂,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影响。

中国现阶段同性恋者的普遍生存状态是“认同”而不“出柜”,因为受到很多压力,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面对着精神健康的问题。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与态度很大程度代表着当代社会中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与看法。

其中,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了解程度也影响着他们对同性恋的感觉。

外界的看法也是同性恋压力的一部分,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性恋内部也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社会、家庭、道德等种种束缚使同性恋者不得不过着一种迷茫混乱又危险的生活,他们也渴望得到社会的人通认同,过平常人的生活,我们要报以宽容的态度,即使不喜欢,但也要尊重。

关键词:

同性恋;大学生;态度

 

目录

1绪论…………………………………………………………………..5

1.1同性恋的成因……………………………………………………...5

1.2同性恋的发展简史……………………………………………...…5

1.3同性恋的现状………………………………………………...……7

1.4世界上对同性恋的普遍态度……………………………….………7

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调查…………………………9

2.1调查问卷………………………………………………….....………9

2.2问卷分析………………………………………………….…………9

2.2.1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9

2.2.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了解程度……………………………………12

3如何改变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15

4结论…………………………………………………..…….…….…17

参考文献………………………………………………….……….……18

1绪论

同性恋一直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但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同性恋不是犯罪、精神病的观点,也不再把它看做是道德的问题。

而我国对同性恋看法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1.1同性恋的成因

关于同性恋的成因,人们分别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其一是生理角度,学者们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因素:

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和激素水平。

首先是遗传因素,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先天遗传的原因导致一个人从幼儿开始便产生性倒错,形成同性恋倾向。

其次是激素水平,有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发现,向怀孕的母鼠子宫里注射激素,确实能够极大地改变其子代的性行为。

因此,有人推测是不是类似的情形也同样会发生在人类身上,即通过胎儿期的激素注射改变其性心理及行为。

最后是大脑结构,按照生物个体发生学说的理论,同性恋与异性癖在病因学上有相似之处,认为在下丘脑下部性行为中枢,可以影响男性或女性的性行为表现。

其二是心理社会角度。

精神分析学说强调恋母情结导致了特殊的母子关系,从而引起性心理异常,形成同性恋。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重视伙伴关系、偶然的机遇以及特殊的经历在同性恋形成中的作用[1]。

1.2同性恋的发展简史

同性恋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

早期地中海文明开始便存在着鲜明的男性美崇拜文化。

最早的古埃及贵族里已经不乏男性之间互相爱慕以及结合的现象,迄今发现最早获得王权认可的同性伴侣,为古埃及神侍柯南姆赫泰普与尼安科南姆,这幅在埃及法老墓穴中发现的壁画上两个男子亲密依偎,说明在古埃及同性婚姻是被接受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色诺芬在著作《希腊史》中写到,底比斯的成年男子可以和少年以一种类似于婚姻的关系同居。

由此不难看出,对于男性力量美、男性学识魅力的崇拜,是整个希腊古典社会。

罗马取代希腊后皈依基督教,基督教开始成为欧洲的主流宗教之后,男风文化的黄金时代终于到了一个尽头。

基督教教义认为,男女进行性交的唯一目的是为了繁衍后代,一切不以繁衍为目的的性交都是有罪的。

后世对此进行了发挥,男同性恋定罪开始被提上日程。

整个中世纪欧洲对于同性恋的惩罚时严时松,判刑从苦役到监禁到火刑或者活埋不等,其中英国对于同性恋的惩罚始终是最重。

即便在文艺复兴之后,对待同性恋者的严酷法律也同样丝毫没有松懈。

尽管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这数百年间,数目庞大的同性恋群体只能偷偷摸摸地生活,但是人文主义、启蒙思想以及科学、自由、民主的精神并非毫无作用,而是相反,这一思想进程为十九世纪后开始的同性恋减罪化以及非罪化进程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先的一次同性恋权利运动发生在二战前的德国,这次同性恋权利运动完全被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运动镇压。

在美国,紧接着二战结束后的几年就有了一些同性恋权利运动的步伐。

二十世纪中期,西方各国先后宣布同性恋无罪。

精神分析学派出现后,同性恋被归为精神病之一,但到了九十年代,这一标签也被剔除。

从此,在西方的主要国家,同性恋不再是罪,也不再是病[2]。

中国同性恋最早的起源可由华夏族的始祖黄帝说起。

清朝的纪昀(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

“杂说称娈童始黄帝,殆出依托。

”春秋时期思想开放,同性恋被普遍接受,随着时间的发展,同性恋情况愈来愈盛[3]。

直到理学盛行的宋代,性禁锢、性压制和道学家的虚伪,抑制住人们的性需求和性活动,也未能从根本上压抑男风。

在明代,尤其是明朝后期,同性恋在社会上已很普遍。

清代的男风几乎是和清王朝的统治共兴衰,在所谓乾隆盛世时男风也十分鼎盛,清统治被推翻后才是中国因国外的影响对同性恋采取严厉态度的开始。

古人用“分桃”、“断袖”“龙阳”来形容同性恋,“分桃”出自卫灵公与弥之瑕,“断袖”之典则出自汉哀帝与董贤。

1997年新《刑法》取消了1979年《刑法》第6章第160条的“流氓罪”条款,新《刑法》取消“流氓罪”,被认为是中国同性恋非刑事化的一个标志。

2001年4月20日,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将“同性恋”分为自我认同型和自我不和谐型,前者被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实现了中国同性恋非病理化。

中国社会学家李银河曾经两次试图向人大提交同性婚姻立法,但由于收集不到足够的签名而失败。

2006年李银河又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提案。

时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吴建民表示,同性婚姻在中国仍太超前。

1.3同性恋的现状

长期致力于同性恋相关研究的青岛大学教授张北川告诉《凤凰周刊》,据他统计,大陆15岁至65岁的同性恋人数约在3000万,其中男性2000万,女性1000万。

张北川说:

就像左撇子一般约占总人数的11%,在生物学的概念上,不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的差距,同性恋占总人数比例一般都在2%-5%。

刘达临在对同性恋的研究中认为,中国大众对同性恋的认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同性恋有罪论;第二阶段为无罪但反常、病态;第三阶段为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

而中国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4]。

中国现阶段同性恋者的普遍生存状态是“认同”而不“出柜”。

同性恋者不“出柜”有两种替代性的选择,一种是步入异性婚姻,一种是结成形式婚姻,这两种婚姻形式事实上仍是躲在“橱柜”里的方法[5]。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认为艾滋病是同性恋的代名词,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但因为同性恋私生活非常混乱,很多同性伴侣都已玩乐为目的,一夜情经常发生,所以艾滋病的传染率和传播率很高。

近几年,“腐文化”流行,大家对同性恋的看法得以改变,但腐女多了,只是支持的人多了,对同性恋的圈子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实质性影响[6]。

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同性恋抱以包容的态度,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性恋依旧受到外界的很多压力。

各类研究表明这些处于社会边缘人群在面对更多的精神健康的问题。

1.4世界上对同性恋的普遍态度

全球大约有1/3的国家仍将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视为犯罪行为。

有7个国家允许对同性恋者判处死刑。

不过在另一些地区,例如北欧,对同性恋者的接受程度却非常之高。

冰岛在1996年促成同性恋民事伴侣合法化,拥有与异性结合婚姻相同的权益,但是同性恋者的这项关系一直不被视为正式婚姻。

这种有实无名的同性关系到2010年有了正名的机会。

2010年6月27日,冰岛颁布相关法律,承认同性恋合法。

冰岛女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和相恋多年的同性伴侣完婚,成为合法“夫妻”,她是目前全世界首个公开承认同性恋身份的国家领导人。

1998年荷兰已准许同性登记相互间的伴侣关系,4月1日起,荷兰也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国家,将同性婚姻的社会地位,视如等同男女两性间结婚的社会地位一样。

1998年1月1日,荷兰的《家庭伴侣法》正式生效。

《家庭伴侣法》中所指的“伴侣”,既包括“同性伴侣”,也包括“异性伴侣”。

对于同性伴侣来说,登记的同性伴侣将会和婚姻中的夫妻双方一样,在退休金、社会安全保障、继承和扶养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但同性伴侣无权收养子女;2000年12月,荷兰参议院通过一项法律,允许同性恋者结婚并领养孩子,该项法案于2001年4月1日正式生效,使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该法不但允许同性恋者结婚,而且可以完全享有与异性婚姻相同的所有权益。

因而,它是一部真正的同性婚姻法。

目前,中国对同性恋人群的看法较为保守,将同性恋非刑事化、非病理化,但不承认同性伴侣任何关系。

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

2.1调查问卷

问卷首先会对调查者的性别进行区分,问题主要是大学生是否清楚同性恋的成因、大学生认为同性恋者是否正常、同性恋者是否应享有平等权利、大学生的同性恋的感觉、当身边有同性恋者时大学生会怎样做等问题。

在做调查的过程中也会询问被调查者选择选项的原因,以及他对同性恋的了解途径。

2.2问卷分析

2.2.1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

在493份调查问卷中,108位男生认为同性恋行为是正常的行为,186位女生认为是正常的行为,分别占男女生各自总人数的55%与64%。

在总人数中,294人认为是正常的,占总人数的60%。

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认同与尊重同性恋者的,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同性恋者不正常。

很多大学生说,同性恋者不正常是因为不符合传统文化。

女生比男生更认同同性恋的行为。

经过询问,很对男生回答说,同性之间不能有孩子不符合中国的“有后”文化,所以觉得不正常。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

正常

不正常

人数

294

199

比例

40%

60%

关于同性恋者是否应享有平等权利,493位大学生中有206位认为应该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占总体人数的42%。

虽然有42%的大学生完全认同,但仍有42%的大学生不完全认同甚至不认同同性恋应享有平等的权利。

所以说,同性恋婚姻法在我国实施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还有16%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者的是与自己无关,所以无所谓。

在195位男大学生中,只有43人会选择正常看待同性恋者,占男生总体的22%。

有27%男大学生恶心讨厌同性恋,49%是有点不舒服,14%是好奇惊讶。

而在298位女大学生中有39%的人选择正常看待同性恋者,并且,只有8%的女大学生选择了恶心讨厌,32%的女大学生选择了有点不舒服。

据女生回答的答案中可以看出某些女生为“腐女”,她们大多推崇同性恋、支持同性恋者,认为“异性只为繁衍,同性才是真爱”。

在询问男生的过程中,很多男生回答:

可以接受女同性恋者,无法接受男同性恋者,看到男同性恋就恶心,因为我是男生。

当身边有同性恋者时,46.1%的大学生选择正常玩,4.0%的大学生选择绝交。

而在女大学生中52.3%的人选择与同性恋者正常相处,只有36.4%的男大学生选择正常相处。

仅有1.7%的女大学生选择较为极端的做法——绝交,但男大学生中有15人选择绝交,占男大学生总人数的7.7%。

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选择慢慢远离或绝交的大学生占少数。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接受同性恋者,男生选择最多的选项为有点不舒服,女生则为正常玩。

某些男生说,很难想象同性恋者的亲密行为和性爱行为,他们认为这些行为会让人感到恶心、厌恶,所以会慢慢远离同性恋者。

而大部分女生则回答说,朋友就是朋友,我们不应该因为朋友身上有特异的地方而选择绝交。

当然也有某些女生说,有男同性恋的话女生不仅要跟女生抢男朋友,还要跟男生抢男朋友。

正常玩

有点不舒服

慢慢远离

绝交

男生人数/比例

7136.4%

7840.0%

3115.9%

157.7%

女生人数/比例

15652.3%

10434.9%

3311.1%

51.7%

总体人数/比例

22746.1%

18236.9%

6413.0%

204.0%

从以上几个图片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同性恋者是不正常的,但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尊重同性恋者,认为他们应该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

女生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男生。

男生难以接受同性恋可能是因为从古至今男人处于主导地位,一直遵循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

几千年以来,儒家文化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孝道文化,对我们中国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儒家孝道思想深入人心。

成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若仍单身,会遭受来自社会文化的强大压力。

2.2.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了解程度

在调查的493位大学生中,只有41人清楚同性恋的成因,占总人数的8%。

大部分大学生比较不甚至完全不清楚同性恋的成因。

据了解,大学生知道同性恋的途径大都是从网上,也有一些同学是从身边人的谈话中了解到的。

在大学生对同性恋得成因了解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他们对待同性恋者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当大学生完全了解同性恋的成因是,85%的人认为同性恋者是正常的,但当他们完全不了解是仅有33.3%的人认为是正常的。

他们对同性恋的了解程度越深对他们的看法也越理性;在同性恋是否应享有平等权利的问题中,在大学生完全了解的情况下,70.0%的人选择应完全平等,仅有5%的大学生认为应完全不平等。

 

了解程度

A完全清楚

人数/比例

B比较清楚

人数/比例

C比较不清楚

人数/比例

D完全不清楚

人数/比例

看法

正常

3485.0%

8173.6%

15457.4%

2533.3%

不正常

615.0%

2926.4%

11442.6%

5066.7%

平等权利

完全平等

2870.0%

6256.3%

9334.7%

2330.7%

比较平等

25.0%

2522.7%

5319.8%

68.0%

比较不平等

00

98.2%

4717.5%

1216.0%

完全不平等

25.0%

76.4%

3211.9%

1520.0%

无所谓

820.o%

76.4%

4316.1%

1925.3%

感觉

恶心

25.0%

1210.9%

3814.2%

2533.3%

有点不舒服

45.0%

2623.6%

10840.35

2026.7%

正常看待

2665.0%

5550.0%

6725.0%

1216.0%

好奇惊讶

25.0%

87.3%

2910.8%

1013.3%

无所谓

615.0%

98.2%

269.7%

810.7%

相处

正常玩

3075.0%

7265.5%

10238.1%

2330.7%

有点不舒服

820.0%

2623.6%

12847.8%

2229.3%

慢慢远离

25.0%

98.2%

2910.8%

2432.0%

绝交

25.0%

32.7%

93.3%

68.0%

学生完全了解的情况下,70.0%的人选择应完全平等,仅有5%的大学生认为应完全不平等。

而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只有30.7%的人认为应完全平等,却有20%的大学生比较偏激认为应完全不平等;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感觉也会因对成因了解程度的不同而长生变化,当他们完全了解成因时,65%的人选择正常看待,仅有5%的大学生恶心厌恶同性恋者。

当他们完全不了解成因时,大部分的人会选择恶心,占完全不了解成因总人数的33.3%。

且对同性恋有点不舒服的比例也大幅度的上升占26.7%,而了解成因的有点不舒服的选项比例仅占5%。

;在面对同性恋的做法时,了解成因的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正常玩,而完全不了解成因的大学生大都选择有点不舒服或慢慢远离甚至是绝交。

由此可知,对同性恋的成因的了解程度会对大学生的看法与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了解程度深的大学生会在面对同性恋的问题是更加的理性、宽容。

而了解同性恋成因的大学生在面对同性恋者时会产生他们是有罪的、不应该存在的、恶心的种种想法。

3如何改变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

我国的家长普遍把子女的婚姻当成自己的责任,积极督促、帮助、甚至强迫子女建立婚姻关系。

对普通青年而言,步入结婚殿堂是一件幸福且令人激动的事情。

但对于同性恋者而言,随着年纪的增长,父母的催促、周遭好奇的眼神,带给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再则,婚姻的再生产功能也是很多同性恋者选择异性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希望能有自己的孩子。

据同性恋问题专家张北川研究,国际上一般认为男同性恋者占男性人群的3%—5%。

而在中国,迫于家庭和社会压力,约有80%的男同性恋会与女性结婚。

这些“同妻”,有的已经“幸运”地走出来,有的为了孩子或面子选择隐忍,还有更多的人蒙在鼓里。

比被欺骗更糟糕的是,她们很可能要忍受丈夫的性冷淡、精神折磨,甚至是传染艾滋病的风险[7]。

同性恋隐瞒身份与毫不知情的异性恋结婚,双方从感情和肉体上无法相互吸引,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被迫生活在一起,各自的痛苦不言而喻。

无论是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都会在这场婚姻中受到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

而且还会给后代带来心理伤痛,一些人借婚姻隐瞒身份,多是为了传宗接代,养育后代。

但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成长期间心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双方分手、反目为仇、貌合神离等现象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孩子。

同性恋者在生活中必然有隐瞒真情的现象,对亲戚朋友欺骗,带来家庭社会关系,性和复杂性。

无经济能力的一方带来经济负担,很多同妻没有生活能力,结婚后依赖男方,成为成为经济精神感情的重大包袱。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难以预料的各种不同现象[8]。

通过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相对于社会好像对于同性恋更宽容,大多采取的是理解、不干涉的态度。

我想这主要是因为80、90后的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再加上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对自己没有太多约束,思想更开放,包容性更强。

大学生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的发展趋势,如果大学生都正常看待同性恋者,会对同性恋对出柜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让同性恋者面临的压力减小。

当社会风气改变时,不同层次的家庭都会改变对同性恋者的看法,所以改变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势在必行。

大学生了解同性恋的途径虽然有很多,但像微博、贴吧、豆瓣等网络途径,只是使大学生浅浅的了解同性恋者,甚至这些途径存在很多误区,所以要想改变大学生的态度应让他们深入了解。

作为大学生,高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大学生接受科学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大学生正常观点的地方。

所以高校可以采取专业课程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研讨会、研究小组等多种形式开展如何对待同性恋者的教育,客观认识同性恋群体。

国家应该实现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给予同性恋平等的权利,这也将是同性恋者“出柜”时最坚强的后盾。

媒体等机构以客观的态度报道真实情况,不是片面地,表面地单纯报道负面新闻,导致社会对同性恋存在偏见。

④作为同性恋者,应正视自己的性取向、在性欲严于律己,不应用性爱来发泄在现实社会中受到的压力,也不要迫于压力选择进入形式婚姻。

大学生知道同性恋更多的渠道是书刊、媒体以及各种社会舆论,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所以大学生不能更深入的了解,也就导致不能正确的看待同性恋问题,而且他们涉世未深,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也许会一味的排斥,也许会盲从。

同性恋者也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我们不应该认为不同的就是错的。

柴静问张北川:

“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

”张北川回答:

“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爱情,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

每个人都有他的选择,我们无权批评或嘲笑。

 

4结论

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认知和态度与以前相比更加的宽容与理性,但仍有部分大学生不接受同性恋者。

这份调查也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的态度与态度的改变,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群体面对怎样的困难与压力,他们大多生存处境艰难,遭受社会歧视,甚至他们自己都厌恶自己。

在目前我国同性婚姻尚未受到保护,且社会不承认同性恋。

因此,同性恋在过去一直隐藏和掩盖,步入形式婚姻是主要方式。

同性恋仍采取婚姻的方式掩盖身份,或者迫于无奈与异性恋结婚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可预料的人生悲剧,社会悲剧。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易接受新思想,、思想最活跃、最有个性的群体之一,他们对同性恋的看法与态度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今及以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

所以说改变大学生的看法会在实质上影响着同性恋,也会使同性恋更易用健康正常的心态面对生活。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他们,但请尊重他们。

尊重是一个人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力,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参考文献

[1]汪新建,温江红.同性恋成因的理论探讨[D].天津:

南开大学.2002.

[2]覃宪秋.西方历史上同性恋黄金时代的陨落与余晖[OL].

[3]李玉玲.同性恋合理性研究[D].武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4]刘达临.中国同性恋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01-01

[5]王晴峰.认同而不“出柜”[N].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1-28(4).

[6]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444.

[7]张北川.固定伴侣是男同性爱者/男男性行为者的女性与公共卫生[OL].

[8]hgomeon212c.同性恋同异性结婚的后果及危害[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