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191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试题.docx

《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试题.docx

历史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试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

历史试题

24.西周时期天子举行宴会的乐舞规格为八份(佾为乐舞编队,一份八人),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

春秋后期鲁国卿大夫季孙氏以“八佾舞于庭”。

春秋后期宴会乐舞使用规格的变化反映出

A.礼乐文化秩序尚不完善  B.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

C.王权势力影响不复存在  D.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

25.明代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给事中4至10人不等。

六科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

当时规定,以皇帝名义发出的制敕,给事中要对之进行复核,看其中有无不妥之处。

如有发现,可以封还并奏报。

据此判断,明代六科给事中类似于  

A.秦汉时期的九卿  B.隔唐的门下省

C.宋初的中书门下  D.清朝的军机处

26.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则应该遵循

A.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B.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C.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27.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

最壮观的景象奠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

这表明

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闲关锁国经济政策

C.东西方两个区城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28.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入股以“示信于众商”。

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

这反映出

A.清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B.“官”与“商”的矛盾越来与尖锐

C.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D.清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控制日渐加强

29.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中国

A.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

个)  B.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

家)

C.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

千万两)  D.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

千万两)

30.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中说:

“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生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

”据此判断,这次会议

A.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C.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建立D.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31.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这一学者的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32.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对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任何欧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迷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育。

这主要反映出

A.雅典的民主存在虚伪性  B.民主与道德要求的统一

C.家庭是雅典民主的基础  D.财产是享有民主的前提

33.《国家强盛之道:

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

“现代金融市场超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教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

A.受工业革命影响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最终改变了欧洲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34.英国前首相发克来伦指出,如果我们继续留在欧共体之外,不可避免的事实是,现实的权力导致我们的美国朋友将越来越重视(欧洲)共同体的观点和利益,而较少关注我们的声音和利益……这意味着我们将同时史去对欧洲和华盛领的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我们的国际地位。

这从侧面反映了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受到欧洲的抵制  B.经济一体化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C.西欧崛起形成了多极化的国际格局D.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

35.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

“当今世界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

”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B.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D.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第II卷非选择题(160分)

二、非选择题: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修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政治方面,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一方面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

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

”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

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

一一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惘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

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

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

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

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

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

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一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14分)

 

(3)綜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5分)

 

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史记·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别有一种文化文化崛起,这就是在照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安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45.(16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不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

(其中的》“养之”,即优待和载培人才。

“饶之以财,约之以礼,或之以法”。

……“任之”,即任用人才。

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

——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文的《大学幸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

……1864年6月14日,就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

……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教学与自热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技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校育。

《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

“认为学术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

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一一措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养之”和“任之”的特点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分)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

(4分)

 

(4)练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关系的认识。

(2分)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緬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印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漢、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一一《中国战争史》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

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

……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及法西斯战争的特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远征军出固作战的原因和影响。

(9分)

 

(2)依据材料二,比较斯大林格勒战收与凡尔登战役的异同。

(6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论述了关于君子美德、中南之道、智慧和公正等有价值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

……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

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

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

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

……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

这是所有立法者公目中的目标。

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

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

……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

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材料三:

在亚里上多德那里,政治学就是应用伦理学……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专门地研究德性。

一一晁乐红《中庸与中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