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9714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docx

《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docx

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

生本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

第1篇: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生本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

近期,重庆教师为我校语数英教师进行生本教育培训,这次生本培训,听了三年级的两节课,观摩了四年级的语文课,聆听了重庆一线生本教师的报告,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从心里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

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培训期间,我讲了一节《角的初步认识》的新授课。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先设置了一个课前小研究,围绕小研究引入新知。

一节课下来感觉挺累,并不像重庆的石老师讲的那样:

生本教育可以使教师教的简单,学生学的轻松。

原因在哪里?

经过密老师和石老师的讲解我对升本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课前小研究的设计要找准切入点,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课前小研究的设计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一堂课的效率,学生通过小研究的学习、讨论、展示,对本节课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自我的见解。

所以课前小研究应做到如下几点:

⑴把握课堂重点,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结合生本课堂上体现的教育目标:

思想、知识、能力。

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在把握课堂重点的前提下,要充分从学生的思想入手,通过学生运用知识,获得能力。

⑵结合学生特点,让学生有思考和研讨的空间。

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⑶注重能力迁移,体现自由化的思想。

在生本教育的每堂课上都可以根据问题灵活的增加,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方式,交给学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自己来选择,让他们在自由中学习,自由中成长。

其次,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时间、形式、内容。

交流展示在课堂上大致有这样三种形式:

小组间交流展示、个人班内交流展示、小组班内交流展示。

交流是一种展示,展示同时也是一种交流。

⑴保证交流的时间。

这是生本课堂的一个特色,因为生本课堂上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并不单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所以应和一般的课堂发言区分开来。

因为生本课堂是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问题知识的一个汇报,对于其它同学来说是学习,对自己来说是提高。

同学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高效的完成学习的任务。

⑵交流的方式要有度。

对于难度小的问题,可以直接进入全班交流;对于有些难度的问题,可以先小组讨论、展示,再由小组推荐进行交流;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讨论过后,由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确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⑶交流的内容要有数。

对于课堂上的交流问题,以三个左右为好,我认为不宜多,应该是精心挑选的精华问题。

如果过多会被解决问题所累,课堂上的问题会缺少深度,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因为生本课堂上,学生是在自己运用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的。

再次,教师引导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

⑴精。

生本课堂上其中的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问题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不断的探究得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好适时的引导,这个引导要精,要和通常的讲区分开来,不是在讲一个知识,而是引导同学们并经过努力,让他们对这个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⑵简。

在精的基础上,要力求简单,坚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讲,小组交流讨论能完成的不讲,有些问题讲也讲不清的干脆不讲”,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合理地探究有所收获。

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离不开高效的小组合作,如何建立小组,怎样分工合作,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尝试,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小组之间的任务均衡问题,小组奖励机制的有效运用等等,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探索。

我校实行生本教育已经半年多了,我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那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

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的幸福感与成功感了。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2

郭恩乐教授说:

“生本教育”理论。

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

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个“生本教育”理论,紧扣了课改的理论,现代的教育课改观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都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热情高、积极阅读、预习,搜集资料,为课堂展示乐此不疲。

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呢?

他们整天为一大堆的作业包围着,给他点自由时间他还恨不得快点多抽出点时间出去玩,怎么可能想去学习?

也是摆在老师面前最大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不要去灌输给人生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在课堂中,用新颖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允许留有疑问,激发学生课下探索的兴趣。

成长在前、成绩在后。

他们令人羡慕的成绩,有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

生本教育课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要如何进行“生本”呢?

我们是不是要全盘拿来呢?

当我们试图要升起“生本教育”这面旗帜的时候,我想我们要认真考虑。

我们的学校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快乐成长”等理念与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处。

所以,我们不必摒弃目前已经在实施的课题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断地改进,无论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学理论,都可以成为优化我们教学方式的一剂“催化剂”。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同行老师的一句话:

“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那碗水还没有倒干净,别人的那碗水就倒不进来。

”其实我们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没有必要倒干净。

我们需要做的是倒掉我们的陈旧的、落后的、与学生的发展无益的观念、行为的腐水,倒进先进的、与学生长远发展有益的活水来。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

那么,我们的教学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论,也许我们的教育教学亦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话自勉。

愿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浇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树木,享受盎然的绿意,聆听花开的声音。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3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通过听观摩课、看生本课堂教育视频、上网查生本教育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

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

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

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

在生本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下面三点:

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各学科老师的综合意见,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并选出每组的小组长,记录员等,使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相差无几。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

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做好上课的准备。

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

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

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

我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各学科老师的综合意见,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

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这样做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得到了解放。

3、做好激励工作

由于课堂中主要由学生来讲,所以对于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刚开始实施时,学生很放不开,恐怕讲的不好,被同学们笑话,我就鼓励他们说:

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能行,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这也是对你能力的一种考验,来,试一试······几个胆子大的小组长在我的鼓励下,走上了讲台,对于他们的勇敢尝试,我和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祝贺,渐渐的,同学们不再怯懦,而是跃跃欲试了,通过半年的尝试,我们班涌现出来一批优秀的小老师,如徐淼,刘美旺、王俊博,冯海涵等,他们在讲台上表达流利、口齿清晰,毫不惧场。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

1、布置前置性作业。

2、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

4、教师点拨指导。

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是很不容易的。

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就是“放”;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

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

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

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了解学生,这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

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只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总之,通过学习“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用生本课堂教育模式教学,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更深的发展。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4

迄今为止,我从事教育工作也已经十年有余了。

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你在这儿教的毫无兴趣,他们在那儿学的也是毫无兴趣可言,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很差。

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孩子呢?

最近,我有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通过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有两方面我的体会颇深,其中一方面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连听课都不愿意,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另一方面,有时,在低年级课堂上,我们一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往往表面上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

一节课上完后,真正掌握新授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

学生在学习中会频频犯错,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也总是以批评、训斥为主。

但他们所犯的错误还是会出现。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郭思乐教授的“新错误观”—“评研”的理论基础。

他说:

“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

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

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

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

”他提到“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

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

”我也有孩子,我发现,我的孩子在小时我很有耐心,对于他所犯的一些错误也会宽容地对待,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反而变得越来越急躁,失去了原有的耐心,一旦他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地斥责,让孩子心惊胆颤!

这可能十多年教学的职业病吧,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对待,何况是其他孩子呢!

“评研”,正是体现了对儿童学习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了“出错”和“改错”的机会。

在今后的生活中、教学中,我觉得我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作风,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允许他们犯错误,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错。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2篇: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耿攀银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郭思乐教授认为:

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

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

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

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

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认识一:

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

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堂上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认识二: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

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

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

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

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

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认识三:

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认识四:

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

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

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生本课堂实践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教育教学体系,随着实践和研究的继续,虽然有时候有一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一定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幸福感与成功感!

第3篇: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命短暂,慢慢走,一步一世界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蒋春蓉)

2021年我有幸成为龙泉驿区教育事业的一份子,在这四年里我接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三性教育”“顶层设计”“生本课堂”等等。

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第一次认识它们,感觉很吃力,发的资料全是学术性的,让我看到都头疼,甚至每次写相关的心得体会、论文都觉得苦不堪言。

曾经一度,恨不得把它们扔进垃圾堆。

所以在教学上推行也受到了阻碍,基本上我是放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次偶然,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教师子女为什么会很平凡(10个中有9个都是平庸的,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入)?

通过不断引起了我的深思。

难道我就一直处于这种局面?

难受、纠结,特别是看着孩子那张纯真的脸,难道我的孩子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吗?

一个肯定的声音在我心里大声的回答,不能。

于是,我开始认真的学习有关资料,还出去听一些老教师上课进行补充学习,使我初步的认识到无论是“三性教育”“顶层设计”还是“生本教育”,它们的主旨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些教育理念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然而生本教育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所谓生本教育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本学期,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论,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

因我们是毕业班,时间紧迫,接近小升初考试,我们主要还是注重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剩下的新课也不多了,基本上都是系统的复习,但是我们也按生本教育的有关理念,给学生设计过课前前置练习题单,通过前置练习题单内容,自主的把握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上课时,我再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小组交流、回报。

因是初次尝试,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流利性、逻辑性的层次性比较差,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下确实是搜集、交流过了。

生本课堂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学习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课堂,合适、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回报的形式来构建我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的讨论、学习中,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特别是人格力的培养。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郭教授指出:

“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

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

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

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基础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

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

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

然而,我们的传统教学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得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

相比较一下,的确是差得太多。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动力,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久而久之,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

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