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必备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494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必备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名校必备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名校必备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名校必备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名校必备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必备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docx

《名校必备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必备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校必备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docx

名校必备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

天兵下北荒,

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

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

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

然后方高枕

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

山西大学附中陈向阳时利民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里有重要意义的基本理论,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既有体现高考命题的稳定性的基本题目,又出现了一些考察学科思维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灵活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试题。

本文对近几年全国高考各种试卷中的有关化学平衡的考题作摘要的归类和解析,以便体会化学平衡考察的层次和趋势,并提出教学时的相应对策。

一.试题分析和教学要点

考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特征和判定

例1.(2002上海化学填空题24.(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dc(CO2=c(CO

[评析]此题考查反应速率的表示及基本的平衡状态判断问题。

要求应试者了解υ正(H2、υ逆(H2O的含义。

看清这是一类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容器体积固定的反应。

答案:

b、c。

例2.(2005春MCE.1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

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

[评析]此题考查基本的平衡状态判断问题,比较容易,但也有一定的迷惑性。

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容器体积固定,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说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各物质浓度也不再变化。

所以A、B正确,C选项浓度比与化学计量数比一致,其实只是反应可能达到的一种巧合,并不能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C、D均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答案:

AB。

[教学要点建议]

1.必须使学生明确:

有关平衡状态的含义和判定的直接依据只有两条:

一看是否V正=V逆且不为

零;二看各组分含量是否保持不变(这正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状态的含义。

2.间接依据有很多,一般是从压强、密度、颜色等间接推出上述两条直接依据。

应用时要注意看清楚物态,等容还是等压,前后气体体积的改变等。

考点二: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包括对平衡移动的方向、物态、热效应、温度、压强和转化率等的判断

例1.(03江苏理综15.在O.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加水,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滴加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评析]电离平衡属于化学平衡的一种,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A降低产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电离平衡的加水稀释问题,可以让学生从有效碰撞角度理解,也可类比为气相反应的减压,因为他们都是同等的降低各物质浓度。

C滴加少量HCl溶液,虽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是平衡移动只会使外界改变削弱,不会逆转。

C(H+只能增多。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H3COO-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A。

例2.(2005天津卷.9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

2

1N2(g+CO2(g;Δ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评析]本题以及2005MCE2.11题均出现了两个因素同时改变时判断平衡移动的问题,似乎有一定难度,但是对于中学生的能力而言,所考查的两个因素必须是对平衡的影响一致或者至少不矛盾,否则无法解答。

A、B中含有催化剂的增加,因为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所以A、B实质上是改变一个因素的问题,C升高温度和充入产物N2对平衡的影响结果是一致的,D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结果也是一致的。

答案:

B。

例3.(2003.上海24.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

该反应为:

Na(l+KCl(lNaCl(l+K(g一Q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K=c(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下表。

(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答案:

(1770℃;890℃

(2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适当升高温度

[评析]勒夏特列原理广泛的适用于很多动态平衡体系。

对于物质之间交换成分的化学反应,反应方向可以向着该种物质能否分离出去的方向进行。

由于钠的沸点比钾高,将钾蒸汽抽出时,降低了钾在平衡体系中的浓度,导致上述平衡向右移,使该反应得以进行。

[教学要点建议]

教学时应使学生特别注意明确以下要点:

1.化学平衡的移动本质上就是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均衡变化造成的。

若V正、V逆变化幅度不一样,平衡就会移动。

2.对于定容时的反应:

2X(g+Y(g2Z(g,只加入X,X的转化率减小,Y的转化率增大,若加入Z,研究Z的转化率,相当于加压。

3.勒夏特列原理告诉我们:

平衡移动只会使外界改变削弱,不会逆转。

4.做题时不要只顾看系数,要看清楚物质的状态,分清楚含量和浓度的不同,注意压强的本质是浓度问题,注意工业生产实际。

考点三:

有关化学平衡的图像问题

例1.(2004江苏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

3B(g

2C(g;△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Ⅰ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评析]这是一类较为传统的平衡图像题。

首先要看清楚横纵坐标的含义,有关时间的图像,速率和斜率相关。

图Ⅰ中甲乙的C浓度不同,而加入催化剂不能影响转化率。

图Ⅱ若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则压强越大,B的转化率也越大,与图示不符。

答案:

A、B。

例2.(2004年广西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

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评析]本体通过图像考查平衡移动原理。

a过程与b时间Ⅰ时间

Ⅱ时间Ⅲ

过程都使X转化率达到一定值,只是两个过程中达到该定值的时间不同。

也就是两个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内达到统一平衡状态,显然,b过程是加了催化剂,而缩短了达到平衡的时间。

升温,加入X,增大体积均会使X的转化率发生变化,答案:

C。

例3.(2005MCE1.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B.X、Y、Z均为气态

C.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0

[评析]本题以图像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不同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目前高考比较重视图像和数据的分析和理解,这种类型应引起重视。

温度升高,产物含量升高。

说明正反应放热该。

压强越大,产物含量越低。

X和Y中最多只有一种为气态。

答案:

C。

[教学要点建议]

1.考试大纲要求“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这都是图像题的命题精神和依据。

2.图像题要看清楚物质的状态,分清楚含量和浓度的不同,要看清楚横纵坐标的含义,有关时间的图像,速率才会和斜率相关。

考点四:

有关平衡状态的计算

例1.(2001年理综,新课程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气+B(气=2C(气

若经2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评析]本题涉及多种计算,可以按照“起始、转化、平衡”三段式分析,

2A(气+B(气=2C(气

起始420

转化1.20.61.2

平衡2.81.41.2

可快速得出答案B。

例2.(05重庆.29恒温下,将amolN2与b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1(N2=13mol,n1(NH3=6mol,计算a的值。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

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n1(始∶n1(平=。

(4原始混合气体中,a∶b=。

(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n1(N2∶n1(H2=。

(6平衡混合气体中,n1(N2∶n1(H2∶n1(NH3=。

[评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平衡状态的计算,是2004年全国13题的类似题。

解法一: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知,反应掉的N2和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设反应掉的N2的物质的量为xmol。

则x∶6=1∶2解之x=3a=13+3=16

解法二:

可以按照“起始、转化、平衡”三段式求解。

(2n平(NH3=32mol×25%=8mol

(25∶4(32∶3(41∶2(53∶3∶22

[教学要点建议]

1.一般采用的基本模式:

“初-变-平”三段式。

消耗和生成必按照系数比,但投料比可以不是系数比。

2.应当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在化学平衡以及其它一般化学计算中,化学反应的始态确定,只会求得一个末态。

而已知末态求始态,则会有多种可能。

考点五:

等效平衡

例1.(2003理综新课程.1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评析]本题涉及简单的等效思维应用。

容积可变,物质均加倍是等效平衡。

其实也可以依据气体定律,理解为容器体积必然相应加倍,各物质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均减半也一样。

均增加1mol,可以认为是先各增加四分之一,达到等效。

然后再额外增加0.5mol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均减少1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