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995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四.docx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四.docx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四

2011高考化学备考名校组合卷系列(新课标版)(十四)

【试题2】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的过程,对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试题出处】2011·模拟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看成该反应为NH3+NH3=H2N-NH2+H2,为此可推断C不正确。

【试题3】已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2A+B

C+3D,现将2molA气体与1molB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温度和压强恒定的情况下,测得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的一半,且测得放出的热量为198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可能正确的是

A.2A(g)+B(g)

C(g)+3D(g);

B.C(g)+3D(l)

2A(g)+B(g);

C.2A(g)+B(g)

C(g)+3D(l);

D.C(g)+3D(l)

2A(g)+B(g);

【试题出处】2011·模拟

【答案】D

【解析】恒温恒压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成正比。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测得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的一半,说明该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D为固态或液态。

2molA气体与1molB气体转化率小于100%,而选项中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消耗或生成2molA放出或吸热的热量,故A、B、C选项均不正确,只有D可能正确。

【试题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镁与醋酸反应Mg(OH)2+2CH3COOH=Mg2++2CH3CCO-+2H2O

B.向Ba(OH)2溶液中滴加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Ba2++2OH-+NH4++H++SO42-=BaSO4↓+NH3·H2O+H2O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

2Fe2++H2O2+2H+=2Fe3++2H2O

D.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

ClO-+SO2+H2O=HClO+HSO3-

【试题出处】2011·模拟

【答案】D

【解析】D项中的HClO有强氧化性,产物中应为+6价的硫。

【试题5】如下图所示,在密闭容器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M(g)

N(g)的进程图像。

图中的“虚线”是M,“实线”是N。

已知起始时它们存在n(M)+n(N)=2mol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3个图像横坐标都表示反应进程,则纵坐标可表示M和N物质的量分数

B.图像①、②的交点只表示含量相等,③的重合线表示反应含量相等且达到平衡

C.达到平衡时,M(g)

N(g)反应的平衡常数为③>②>①

C.达到平衡时,c(N)/c(M)的值大小为③>②>①

D.图③达到平衡时,n(M)平=1mol

【试题出处】2011·模拟

【试题6】某同学用镀铜的石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稀硫酸溶液,用曲线I表示电解过程中阴极增加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用曲线II表示溶液的p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

下列曲线图合理

 

【试题出处】2011·模拟

【答案】A

【解析】镀铜石墨表面有一层铜,作阳极,铜会发生氧化反应;当铜溶解完后,石墨电极不反应,实质电解溶液中水。

理论上,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来讨论

(1)阳极表面铜溶解,溶液中氢离子得电子,溶液pH逐渐升高,此时阴极重量无变化;

(2)当溶液中有了一定量的铜离子后,溶液中铜离子得电子,从阴极析出,此时相当于电镀,即阴极重量增加,溶液pH保持不变;(3)当阳极上的铜都溶解后,此时相当于电解水,溶液中水减少,氢离子浓度增大,pH逐渐减小。

【试题7】已知金刚石和石墨的空间结构和下图

金刚石结构图石墨结构图

则下列各选项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F2和Br2的沸点;

B.材料MgO和CaO的熔点;

C.金属单质的熔点和非金属单质的熔点;

D.金刚石晶体和石墨晶体中,每个最小碳环里所含的实际碳原子数

【试题出处】2011·模拟

【答案】B

【解析】F2常态下为气体,Br2为液体,沸点:

Br2>F2,A不正确;MgO和CaO都是离子化合物,Ca2+的半径大于Mg2+的半径,MgO的离子键强于CaO的离子键,故熔点也是MgO高于CaO,B正确;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的熔点大小比较没有一定的规律,C不正确;金刚石结构图中每个碳原为六个六边形所共用,而石墨结构是片层结构,每个碳只为三个六边形共用,所以,金刚石中每个最小碳环里所含的实际碳原子数比石墨少,D不正确。

【试题8】硅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工业上可以通过下列原理提纯硅:

反应①:

Si(粗)+3HCl(g)

SiHCl3(l)+H2(g)反应②:

SiHCl3(g)+H2(g)

Si(纯)+3HCl(g)假设每一轮次的投料生产中,硅元素没有损失,反应中氯化氢利用率为75%,反应中氢气利用率为80%,测在下一轮次的生产中,需补充投入氯化氢和氢气的体积比为

A.8:

1B.4:

1C.1:

4D.3:

1

【试题出处】2011·模拟

【试题9】某化学实验小组从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该小组在课外资料中获得以下信息:

浓硫酸腐蚀性很强,溶于水时释放大量的热量,浓硫酸的硫酸分步电离:

H2SO4

H++HSO4-,HSO4-

H++SO42-由于试剂瓶口密封签已破损,他们怀疑该硫酸的质量分数与标签不符,确定开展研究。

甲认为,可以用一种精密仪器测量该溶液的c(H+),若c(H+)=36.8mol·L-1,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8%;

乙认为,即使有精密的仪器,甲方案也不行,建议用重量分析法来测定。

具体设想:

取一定体积的该硫酸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

丙认为根据中和热通过测定“反应热量”求出浓硫酸的浓度。

设计方案是,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直接用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和,测定释放热量,根据

“H+(aq)+OH-(aq)=H2O(l);△H=-57.3kJ/mol”计算浓硫酸的浓度。

丁认为,通过硫酸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体积测定浓硫酸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

利用足量锌粒与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反应,测定产生气体体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乙推测“甲同学方案不可行”的理由是;

(2)乙方案的关键操作有两点:

①确保

完全沉淀;②洗涤沉淀,确保沉淀不含杂质。

在实验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方法是;设计简单实验检验

是否完全沉淀:

(3)丙的方案除装置和操作可能产生误差外,从原理上分析,产生误差途径至少有2条,它们分别是;

(4)丁的方案,从原理上看,不可行。

理由是;从实验装置看,会使测得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只答两条)

【试题出处】2011·模拟

【解析】

(1)根据题目信息知,浓硫酸中硫酸只部分电离,且分步电离,不能根据H+浓度逆推浓硫酸的质量分数;

(2)洗涤沉淀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检验

实验:

包括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3)强酸强碱中和热强调:

稀溶液(热效应不考虑)、产物只生成水和可溶盐,因为浓硫酸溶解过程放热,离子生成沉淀要放热量。

(4)Zn+2H2SO4(浓)=ZnSO4+SO2↑+2H2O,Zn+H2SO4=ZnSO4+H2↑每含1molH2SO4的浓硫酸与锌完全反应生成0.5molSO2,每含1mol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产生1molH2,由于二氧化硫和氢气的量无法确定,不能根据气体体积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测气体体积主要抓住:

气体全部排出、减小液体溶解气体。

【试题10】A、B、C、D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或离子,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中的H2O已略去,其他产物都已列出)。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D为金属单质,且D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若加热蒸干B的溶液没有得到B的盐,则B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常用作致冷剂,B和D为空气的主要成分,则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若D为氯碱工业的重要产品,反应(II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试题出处】2011·模拟

【解析】

(1)A是Cl2,B是FeCl3,C是FeCl2,D是Fe,转化关系为:

(2)A是NH3,B是N2,C是NO,D是O2,各物质的转化关系为:

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

5N2+6H2O。

(3)氯碱工业(即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主要产品是Cl2和NaOH,此处的D是OH-,A是Al3+,B是Al(OH)3,C是AlO2-,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反应(III)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AlO2-+6H2O==4Al(OH)3↓。

【答案】

(1)FeCl3(2分)

(2)4NH3+6NO

5N2+6H2O(2分)

(3)Al3++3AlO2-+6H2O==4Al(OH)3↓(2分)

【试题11】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A、F两种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比C、D两种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少2,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

又知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

请回答:

(1)1mol由E、F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跟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完全反应后消耗后者的物质的量为。

(2)A、C、F间可以形成甲、乙两种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科学研究证明:

化学反应热只与始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单质B的燃烧热为akJ/mol。

由B、C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C14g完全燃烧放出热量bkJ,写出单质B和单质C反应生成BC的热化学方程式:

(4)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A2C与BC反应制取单质A2。

在等体积的I、II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A2C和1molBC、2molA2C和2molBC。

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分别达到平衡(两容器温度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I>IIB.达到平衡后A2C的转化率:

I=II

C.达到平衡后BC的物质的量:

I>IID.达到平衡后A2的体积分数:

I

(5)用B元素的单质与E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极浸入由A、C、D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溶液中构成电池,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试题出处】2011·模拟

解析:

依题意,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0.75=6,F位于第VIA族,C与F同主族,C为氧,F为硫;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B为碳;短周期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有氢、铍、铝,由原子序数大小知,E的质子数大于8,所以,E为铝。

又因为质子数:

Z(A)+Z(F)+2=Z(C)+Z(D),有Z(D)-Z(A)=16-8+2=10,得8

综上所述,A为氢,B为碳,C为氧,D为钠,E为铝,F为硫。

(1)Al2S3+8NaOH=2NaAlO2+3Na2S+4H2O

(2)甲为HS-,乙为OH-:

HS-+OH-=S2-+H2O

(3)C(s)+O2(g)=CO2(g);△H=-akJ/mol··①CO(g)+

O2(g)=CO2(g);△H=-2bkJ/mol···②

①-②得:

C(s)+

O2(g)=CO(g);△H=-(a-2b)kJ/mol(4)H2O(g)+CO(g)

CO2+H2(g)

容器

条件

H2O

CO

CO2

H2

I

恒温恒容

1mol

1mol

0

0

II

恒温恒容

2mol

2mol

0

0

可以将容器II看成是容器I体积压缩一半,该可逆反应是等气体分子数反应。

A项,压缩I容器,浓度增大,反应加快,II的反应速率大于I的反应速率,A项正确;B项,由于等气体分子数反应,所以,加压,平衡不移动,I和II容器中水蒸汽的转化率相等,B项正确;C项,II容器中起始反应物的量是I容器的2倍,平衡时,II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是I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2倍(平衡不移动),C项错误;D项,I和II平衡是等效平衡,H2体积分数相等,D项错误;(5)以石墨、铝为电极,用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铝为负极,石墨为正极:

负极反应式:

发生反应过程有2Al-6e-=2Al3+,2Al3++8OH-=2AlO2-+4H2O,负电极反应式为

2Al+8OH--6e-=2AlO2-+4H2O

答案:

(1)8mol

(2)HS-+OH-=S2-+H2O

(3)C(s)+

O2(g)=CO(g);△H=-(a-2b)kJ/mol

(4)A、B(5)2Al+8OH--6e-=2AlO2-+4H2O

【试题12】在amL醋酸溶液中滴加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1)醋酸溶液浓度(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0.01mol·L-1,理由是;

(2)b点,c(Na+)c(CH3COO-)(填:

>、<或=)

(3)当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时,曲线上对应的点Q应在;

A.2与a之间B.a与b之间C.b与c之间D.a与c之间

(4)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a点,c(H+)>c(OH-)>c(CH3COO-)>c(Na+)

B.a点,c(Na+)>c(CH3COO-)>c(H+)>c(OH-)

C.c点,c(Na+)>c(CH3COO-)>c(OH-)>c(H+)

D.c点,c(Na+)+c(H+)=c(CH3COO-)+c(OH-)

【试题出处】2011·模拟

【解析】

(1)开始时,醋酸溶液的pH=2,c(H+)=0.01mol·L-1,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醋酸溶液中存在未电离的CH3COOH,故c(CH3COOH)>0.01mol·L-1

(2)b点,pH=7表示c(H+)=c(OH-),由电荷守恒式

c(Na+)+c(H+)=c(OH-)+c(CH3COO-)得出:

c(Na+)=c(CH3COO-)(3)CH3COOH+NaOH=CH3COONa+H2O,当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碱性,pH>7,曲线上对应的Q点应在b与c之间(4)a点,溶液的溶质是醋酸和醋酸钠,溶液显酸性,醋酸是弱酸,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有:

c(CH3COO-)>c(Na+)>c(H+)>c(OH-);b点,溶液的溶质是醋酸钠和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且相对量不确定,离子浓度大小有c(Na+)>c(CH3COO-)>c(OH-)>c(H+)和c(Na+)>c(OH-)>c(CH3COO-)>c(H+);无论溶液呈酸性、中性或碱性,只存在Na+、H+、CH3COO-、OH-离子,都一定有电荷守恒式,D选项正确。

【答案】

(1)大于CH3COOH是弱电解质,只部分电离

(2)=(3)C(4)D

【试题13】A与芳香族化合物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进一步反应生成有机酸D,D的二水合钠盐医学上称之为当归素,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新药。

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4,1molA与足量的NaHCO3反应生成2mol气体。

已知:

RCHO+CH2(COOH)2

RCH=C(COOH)2+H2O,

RCH=C(COOH)2

RCH=CHCOOH+CO2

(1)C可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序号)。

a.氧化反应b.水解反应c.消去反应d.酯化反应

(2)等物质的量的C分别与足量的Na、NaHCO3、NaOH反应消耗Na、NaHCO3、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E的名称: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5)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种,写出其中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

①在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在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

③1mol该同分异构体与足量的NaHCO3反应生2molCO2。

【试题出处】2011·模拟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合成与推断,本题全面考查了芳香烃、酸、酯的化学性质及转化关系,同时全面考查了各种有机反应类型,如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

在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题目中所给信息,特别是所给信息中的断键本质,这样在做后面的题目时才能灵活运用信息解题。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它们的代表物的性质,还要熟悉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会能够根据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物或生成的性质进行推测。

同时要掌握烃的衍生物的一些特性,这有助于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答案】

(1)ad

(2)3:

2:

3(3)碳酸氢钠

(5)4

【试题14】有A、B、C、D、E、F、G七种元素,除E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

A、E、G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其余元素位于p区,A、E的原子外围电子层排布相同,A的原子半径在所有原子中最小;B原子的最外层中p轨道上的电子数等于前一电子层电子总数;C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列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三高;F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G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F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BF2是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它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晶体。

(3)D的前一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D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

(4)由A、B、C形成的ABC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σ键,________个π键。

(5)比较F、D的气态氢化物沸点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出处】2011·模拟

【解析】由“除E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A、E的原子外围电子层排布相同,A的原子半径在所有原子中最小”知A为氢元素,E为钾元素;由“F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知F为氧元素;由“G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及“G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知G为镁元素;由“B原子的最外层中p轨道上的电子数等于前一电子层电子总数”知B为碳元素;再由“A、B、C形成的ABC分子”及“C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知C为氮元素;由“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列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三高”知D为硫元素。

S的前一元素(P)的第一电离能高于S的原因是P的3p能级为半充满状态的3p3,是稳定结构,而S元素的3p能级为3p4,是不稳定的结构。

故P的第一电离能高于S。

由A、B、C形成的ABC分子为HCN,其中含2个σ键,2个π键。

F、D形成的氢化物分别为H2O和H2S,因H2O分子间含有氢键,故其沸点高于H2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