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391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一.docx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一.docx

高考备考名校组合卷化学新课标版十一

2011高考化学备考名校组合卷系列(新课标版)(十一)

【试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NO3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在KI溶液中加入NaNO3,没有明显现象,加入盐酸,立即有I2生成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不改变

【试题出处】2011•金华一中模拟

【答案】C

【解析】A项CO2与BaCl2溶液不可能产生BaCO3沉淀,它们之间不反应。

B项铜粉在H2SO4、KNO3混合溶液中可发生离子反应使铜粉溶解。

C项,在酸性条件NO3-氧化I-生成了I2。

D项在Zn与H2SO4溶液反应时,加入CuSO4固体,形成了铜-锌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试题3】曾传出“塑料王”聚四氟乙烯材料在高温使用时会产生致癌物,“塑料王”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超过其他塑料。

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塑料王”与有机玻璃都为合成高分子材料

B.二氟一氯甲烷是一种氟利昂,分子中只含共价键

C.四氟乙烯(CF2=CF2)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聚四氟乙烯中碳原子共直线形成链状分子

【试题出处】2011•平顶山一中模拟

【答案】D

【解析】聚四氟乙烯的链节是

,形成链状分子,但碳原子不是共直线形而是锯齿形的。

【试题4】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为CH3COONa、NH3·H2O、CH3COOH、Na2SO4中的一种。

相同温度下,甲与乙两种溶液的pH相同,甲与丙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则丙为()。

A.NH3·H2OB.CH3COONa

C.CH3COOHD.Na2SO4

【试题出处】2011•大同一中模拟

【答案】C

【解析】pH相同的必为CH3COONa和NH3·H2O溶液,前者促进水的电离,后者抑制水的电离。

在CH3COOH和Na2SO4溶液中,前者抑制水的电离,后者对水的电离无影响。

甲与乙的pH相同,甲与丙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则甲为NH3·H2O,乙为CH3COONa,丙为CH3COOH,丁为Na2SO4。

【试题5】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试题出处】2011•河北衡水中学模拟

【答案】C

【解析】 向盐酸中滴入NaAlO2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产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SO2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生(SO2+Br2+2H2O=H2SO4+2HBr),c(H+)逐渐增大。

A、B、D项均错。

【试题6】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A、B为两种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

当K

闭合时,SO42-从右向左通过交换膜移向A极。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减小

B.B的电极反应:

B→B2++2e-

C.y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试题出处】2011•乌鲁木齐一中模拟

【答案】D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示意图,可知,左装置为原电池,右装置为电解池,K闭合时,SO42-从右向

左,可判断:

A为原电池负极,B为原电池正极,与A相连的x是电解池的阴极,与B相连的y是电解池的阳极。

A项,A-2e-=A2+,故c(A2+)增大,A项错误;B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B项错误;y极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C项错误;D项,开始时,2H++2e-==H2↑,溶液中产生OH-,Al3++3OH-=Al(OH)3↓,故D项正确。

【试题7】用CH4催化还原NO,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有望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反应如下:

按上述转化,标准状况下44.8LNO2被还原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则n的值为()。

A.1160B.2308C.1441D.2320

【试题出处】2011•重庆巴蜀中学模拟

【答案】A

【解析】将2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并乘以

得:

,解得a=1160。

【试题8】I.

(1)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下列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玻璃棒的是        (填写编号)。

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③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④探究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

(2)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①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偏高,读取的体积数    实际体积数。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g食盐,将砝码和食盐的位置颠倒,所称取食盐的质量__10.4g。

③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0.1mol/L。

④用中和滴定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量取待测液时未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测得的溶液浓度     实际溶液。

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影响反应速率的实验(温度控制为25℃和35℃)。

请你根据实验目的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用量:

酸均为50.0mL、铝为9.0g过量)

(1)

实验目的

编号

温度

铝形态

盐酸浓度mol/L

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①和④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5℃

铝片

4.0

(2)下图为实验①的“V(H2)-t”曲线图,若上述反应浓度减少一倍,速率是原来的1/2;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

请在下图的坐标中画出实验②和实验③“V(H2)-t”曲线图

【答案】I.

(1)③、⑤(2分)  

(2)大于小于大于小于(每空1分,共4分)

Ⅱ.

(1)(6分)

实验目的

编号

温度

铝形态

盐酸浓度mol/L

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①和④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5℃

铝片

4.0

25℃

铝片

2.0

35℃

铝片

4.0

25℃

铝粉

4.0

(2)

(2分)

【解析】I.

(1)③的实验操作是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透明),⑤的操作是将盛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插入FeSO4溶液的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观察现象)。

③、⑤不需用玻璃棒。

(2)①量筒的大刻度在上,视线偏高,则读数偏大;.②用了10g的砝码和0.4g游码,实际质量为10g—0.4g=9.6g;③定容时俯视,还未到刻度线时即认为已与刻度线相切,浓度偏高;④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则放入锥形瓶的溶液中,n(NaOH)少,消耗的盐酸少,浓度偏低。

Ⅱ.

(1)①和②探究浓度的影响,则浓度不同,其他两项相同;同理,①和③温度不同,①和④金属规格不同。

(2)实验①中产生H2的体积为4.0mol·L-1×50×10-3L×

×22.4L·mol-1=2.24L,假设反应经历的时间是25min,那么,实验②的反应速率比①慢,且产生的H2为1.12L;实验③的反应速率是①的2倍,即在12.5min即完全反应,产生的H2仍是2.24L。

【试题出处】2011•湖北黄冈中学模拟

【试题9】现有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E五种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E为黑色粉末,D为无色气体。

(1)若B为含氯元素的钾盐,与浓盐酸反应可以生成黄绿色气体,且1molB转移5mol电子,则B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固体C与水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

烧杯中的现象为              。

(3)电解F的饱和水溶液得到碱溶液M,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若将浓度为c1的M溶液与0.2mol·L-1的一元酸HA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7,则c1___(填“≥”“=”或“≤”)0.2mol·L-1,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

【答案】

(1)KClO3+6HCl=KCl+3Cl2↑+3H2O(2分)  5:

l(2分)

(2)2Na2O2+2H2O=4NaOH+O2↑(2分) 出现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2分)

(3)2Cl-+2H2O

H2↑+Cl2↑+2OH-(2分)≤(2分) c(K+)=c(A-)>c(OH-)=c(H+)(2分)

【解析】由题给已知条件可知:

A是H2O2、B是KClO3、C是Na2O2、D是O2、E是MnO2、F是KCl。

(1)在KClO3与HCl的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Cl2。

(2)烧杯中因反应放热,使Ca(OH)2因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3)M是KOH。

若HA是强酸,则c1=0.2mol·L-1,恰好中和而呈中性;若HA是弱酸,如果c1=0.2mol·L-1,则恰好反应生成KA溶液而呈碱性,所以c1<0.2mol·L-1。

(HA过量,形成的KA—HA混合溶液恰好呈中性)。

【试题出处】2011•承德一中模拟

【试题10】稀土元素(包括钇、钪和镧系等金属元素)是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关键材料,我国稀土产量占世界的85%以上。

镧(La)、镍(Ni)的某种合金可表示为LaNi5,它具有神奇的吸氢能力(最大储氢量达到6.02×1022个氢原子/cm3),反应如下:

LaNi5H6

LaNi5+3H2↑,其中固体LaNi5H6具有导电性,被称为金属型氢化物。

试回答:

(1)氢位于周期表的    族,该族元素的金属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   。

(2)对于反应LaNi5H6

LaNi5+3H2↑,保持温度不变,当平衡   (填“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时,LaNi5吸氢量会增加。

温度升高后,若平衡常数K值变大,平衡   (填“不移动”“向正向移动”或“向逆向移动”)。

LaNi5吸氢的适宜条件是       。

(3)镍可用于制镉镍电池,但镉元素对环境有污染,为此,人们开发了碱性氢镍电池,它利用LaNi5良好的吸氢能力,用固体LaNi5H6作负极反应物,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电池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4)已知液态氢的密度为0.07g/cm3,则相同体积LaNi5(以最大吸氢量计)和液态氢的含氢量之比为            。

【答案】

(1)IA(1分) 增强(2分)  

【试题出处】2011•成都四中模拟

【试题11】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之称,在营养价值上是一种高效的补铁剂。

某化学小组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菠菜中是否存在铁元素与草酸及可溶性草酸盐。

(1)甲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草酸又名乙二酸,化学式为H2C2O4,是一种二元有机弱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甲同学依据上述信息推测,菠菜中铁元素呈    价,其理由是                        。

甲同学同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其推测是否正确。

请简述实验方案                   。

(2)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草酸的酸性比醋酸强,草酸钙难溶于水,是一种白色沉淀。

乙同学依据上述信息推测,在菠菜汁中加入CaCl2溶液,应析出草酸钙白色沉淀,加入醋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乙同学推测放出的气体是       ,其理由是                     。

(3)丙同学依据甲、乙同学提供的资料和实验事实,认为菠菜与豆腐不宜同食,其主要理由是                 。

【答案】

(1)+2(2分) 草酸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氧化性较强的Fe3+无法共存(2分)

制取少量菠菜汁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然后加入H2O2溶液,显红色,证明含有Fe2+(3分)

(2)Ca2++C2O42-=CaC2O4↓(2分)  CO2(2分) 菠菜中含有碳酸盐(CO32-)(2分)

(3)豆腐中含有Ca2+或Mg2+,可与菠菜中的C2O42-生成CaC2O4或MgC2O4沉淀,不利人体健康(2分)

【解析】

(1)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遇SCN-变为血红色。

(2)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3)根据两种食品所含成分的性质,结合前述信息和生活常识可作答。

【试题出处】2011•北京海淀区模拟

【试题12】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8.5,其结构简式如下(-R-代表某种烷基),已知在光照条件下,A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时只得到一种产物,A在一定条件下还有下图所示的反应关系:

(1)A的分子式为        。

(2)A→B的化学方程式为                    。

E→F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C→D的反应类型     。

【答案】

(1)C10H11O2Cl(3分)

(2)

(3分)

(3分)

(3)碳碳双键、羧基(3分) 聚合反应(缩聚反应)(3分)

【解析】198.5—35.5—76—45=42(76、45分别是-C6H4-、-COOH的式量),则R为-C3H6-;光照条件下取代侧链上的氢原子,A分子中-R-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得到一种产物,说明-R-中的氢原子完全等同,必为2个-CH3,所以-COOH对位上基团的结构是

(而不是-CH2-CH2-CH2Cl或

等)。

则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试题出处】2011•杭州二中模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