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038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十一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

2.了解中国石拱桥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知识链接】

茅以升(1896——1989),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学专家。

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工学院博士学位。

1933年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五十年代有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

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

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

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推崇()②和谐()③惟妙惟肖()

2.按注音填字组词。

①桥dūn()②xiáo()河③雄kuà()④ɡǒnɡ()桥⑤古pǔ()

⑥巧妙绝lún()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向读者介绍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②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_______,结构_______,强度_______。

④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_______。

(巧妙绝伦匠心独运)

⑤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_______(崇拜推崇)这座桥。

⑥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_______(证明表明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4.下面四个句子,说明不严密,不准确的一句是()

A.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5.下列词义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拱桥——石拱桥——桥——中国石拱桥

B.桥——石拱桥——拱桥——中国石拱桥

C.中国石拱桥——桥——拱桥——石拱桥

D.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合作探究】

6、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7、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

这些例子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吗?

 

8、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9、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

具体说说看。

 

10、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精读精练】

阅读课文第5段,回答问题。

11.用“‖”将这段文字分成三层,标明层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揭示这段文字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引用张嘉贞语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桥之美

【学习目标】   

1.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学习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知识链接】

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江苏宜兴人,生于一九一九年七月。

一九四二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留校任教。

一九四七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

后在鲁弗尔学校学习美术史。

一九五○年回国,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曾前后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数十次,获得多项殊荣。

代表作有油画《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国画《春雪》《长城》等。

【自主学习】

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

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2、方、圆之间相处(hé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jìng)_______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4、形似字组词

(1)销()俏()峭()削()

(2)峻()竣()俊()骏()

(3)孤()弧()狐()瓢()

(4)魅()魄()魏()魁()

5、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的字

(1)驻足:

(2)极目:

(3)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合作探究】

6、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7、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8、作者是位画家,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9、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精读精练】

如果你是作者,你怎样解释语段后的问题?

(相信你,没错的!

阅读课文第4段。

10.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是()

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桥更具有绘画美。

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

11.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

第一个例子是写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写出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________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________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12.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3.概括本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20.文章第4小节所举的四个例子,每个例子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请根据课文内容为每一幅画设计一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周

十三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3.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知识链接】

叶圣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池沼( )嶙峋( )着眼( )琢磨( )丘壑( )

镂空( )轩榭( )斟酌( )对称( )阑干(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

B.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

C.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

D.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

3.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是( )

(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 )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 )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 )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A.尽管但是只要就B.尽管那么只有才

C.如果那么只有才D.如果但是只要就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合作探究】

6、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7、本文的逻辑思路是怎样的?

课文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分项说明?

 

8、文中很多地方提到了图画之类的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何用呢?

 

十四、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学习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 )鳌头( )湛蓝( )琉璃( )殿檐( )藻井( )

蟠龙( )中轴线( )击磬( )檀木( )攒( )额枋( )

乾清宫( )奏报( )妃嫔( )金銮殿( )

2、解释下列词语。

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

太和殿、________、______;以及后三宫:

_______、交泰殿、_________。

4、加点的词语的感情色彩含贬义的是()

A.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C.中和殿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D.1884年正当帝国主义入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太后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

5.从课文中选出三个体现故宫建筑群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

1、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

对象特征是什么?

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2、哪些词表行走路线的?

格式是什么?

 

3、前两段介绍什么?

是总还是分?

第3段到第10段分别介绍了故宫哪两部分结构?

以什么为标准的?

 

4、两部分结构中,分别又介绍了什么?

哪些详?

哪些略?

最后一段归入故宫中可以吗?

为什么?

 

【精读精练】

阅读课文第5—8段,回答问题

1、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

贬什么?

 

2、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_。

3、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5、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第十三周

十五、说“屏”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难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自主预习】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韶光()伧俗()休憩()锦屏()帷幕()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无益地耗费劳力。

______________

(2).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

___________

(3).恰当,恰如其分。

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___________

3、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________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

A.美丽B.秀丽C.美观D.华丽

(2).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_____,色彩又觉伧俗。

A.精巧B.轻便C.轻巧D.精密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 )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 )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 )

5、积累两句有关屏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

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3.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4.引用《秋夕》诗句有何作用?

 

5.《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_______________,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6.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7、谈谈下列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

(1).…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这一句中的“置”能否与“放”互换?

“点缀”能否与“装饰”互换?

 

(2).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体会一下作者“实在”一词的情感)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生字新词。

十一课:

悠久()洨河()匀称()()和谐()

鷟()惟妙惟肖()漳州()郦道元()朝野佥载()十二课:

煞风景()魅力()销魂()颐和园()点缀()驻足()险峻()重叠()飞瀑()摄影()

斟影()媒介()和谐()孕育()搏斗()

十三课:

对称()嶙峋()()镂空()池沼()

轩榭()()川嶂()阑干()斟酌()丘壑()

琢磨()()檐漏()蔷薇()()

十四课:

磐()藻井()矗立()额枋()挥霍()攒()蟠龙()螯头()湛蓝()檀木()

妃嫔()肃穆()()翊坤宫()池馆水榭()

迥然不同()金銮殿()乾清宫()琉璃()

十五课:

擅长()帷幕()韶光()伧俗()屏风()纳凉()缓冲()造型()雅俗共赏()流萤()

不禁()

二、根据意思写成语。

(1)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

(2)另有一种子巧妙的心思。

()

(3)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

(4)比喻人民极其痛苦的生活处境。

()

(6)相差很远,很不相同。

()

(7)形容东西精致,造型奇特巧妙。

()

(8)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

(9)本领高强,无所不能。

()

三、文学常识。

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说明的顺序通常有、

、三种;说明方法通常有、、

、、、、、

、这9种。

2、《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字唐臣,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时期人。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北宋人)《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马可·波罗是国的人。

3、《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原名绍钧,长篇小说代表作《倪焕之》。

4、《桥之美》的作者是;《故宫博物院》是

5、《说“屏”》的作者是,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牡丹亭》的作者是(明朝人)

6、分别默写一句关于“桥”和“屏”的古诗词

 

四、病句修改。

(1)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①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

②噱咙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塑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③甚至有时自己也觉察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

④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亲人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

⑤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

⑥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也可能搞同样的工作。

(1)第②句画线部分搭配不当的词语是,应改为。

(2)第③句画线部分使用不当的关联词是,应改为。

(3)第⑤句画线部分应补出的词语是,应放在。

(4)第⑥句位置不当,应放在第句的后面。

2、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D.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三百来斤左右。

B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

C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台阶遮出一大片绿阴。

D他觉得终于可以造屋了,便破土动工,选定一个日子。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B故事会上,有几个同学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C《雷雨》这部话剧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情节。

D只要坚持不懈的攀登,我们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五、课内阅读

《中国石拱桥》

(一)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拦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文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2.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

3.下面这句话中加粗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5.本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

6.本段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特色与四周景色的配合顺序写的。

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

 

《故宫博物院》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

说明顺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