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860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三单元.docx

《语文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三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三单元.docx

语文第三单元

第一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美丽的小兴安岭§-3-9-1-21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初步理解生词的含义。

2.会用“诱人”、“郁郁葱葱”造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各段大意。

教学难点

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3月17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设

精彩一分钟:

成语故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去过故宫,到过长城吧,今天老师带你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小兴安岭。

二导学探究

初读课文

1.生字处理2词语感悟

评读

合作

三课后扩展

查找小兴安岭的相关资料,通过图片给同学们介绍它的美丽和富饶。

作业

精彩一分钟:

背诵成语故事。

1.看图片,说一说

齐读题目

2同桌合作读,互帮互学,不认识的字注上音,难记的字和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在读中把不懂的词语用曲线画下来,可用多种方式合作解决,弄懂词义。

4找同桌汇报,先合作读,再说生字的记忆方法、解决的新词词义,词义都有困难的,集体讨论解决。

6全班齐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按照内容给课文逻辑段。

互相补充。

作业听写。

朗读课文

 

1.读音易错:

淌,乳

2.多音字:

舍,“宿舍“中读shè

3.书写注意:

葱,剑的第七笔是提

课文以数目为主线,记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课堂反思:

抓住词句体味“美”:

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

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

“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

”学生说:

“长出。

”我马上问: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

”有学生说:

“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

”有的学生说:

“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

”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第一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美丽的小兴安岭§-3-9-2-2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从第3——6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

2.了解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描绘夏天的段落,以及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3月18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设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看这里美丽的春天吧!

二、新课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边画,把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句用(—)线画出来,并说说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把读和理解结合起来。

2、板书:

春抽出枝条叶子嫩绿

3、理解“抽出”一词,说说为什么又“抽出”?

换成“长出”行不行?

4、师:

请学生欣赏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美景。

(课件)

5、师:

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是那样的美丽,你能把这种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

过渡:

河里涨满了春水。

在不知不觉中,夏天来临了。

我们看看小兴安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声读课文,说说夏天的树木与春天的有什么不同?

板书:

夏密密层层郁郁葱葱

2、出示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请学生先看课件,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读比赛。

请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过渡:

同学们读得可真好。

春、夏小兴安岭的景色是那样美丽、诱人。

秋冬两季景色又是怎样呢?

(三)自主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课文,分小组说一说这两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板书:

秋树叶飘落黄中透绿

   冬树上积雪银色世界

3、小兴安岭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那些?

(让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它还有那么丰富的物产资源。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吗?

  问;你喜欢小兴安岭吗?

你愿意做个小导游,把你喜欢的那一季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吗?

(给学生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三、感悟升华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大花园。

我们如何对待已拥有的一切呢?

读课题

 

自读课文: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演示“抽”的动作,体会春天树木长得快,避免和下文中的“长出嫩叶”重复。

 

体会春天小兴安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自由发言

对不懂的词语提出质疑:

郁郁葱葱、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感受小兴安岭树木的茂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点名读)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同学们展示资料

有感而发,齐读最后一段

 

小组讨论:

如何保护大自然

第一部分概括的说明小兴安岭树木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多。

 

课文第二自然段作为总起句,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其余的4个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别记述了小兴安岭树海四季的变化。

 

春:

生机勃勃

 

夏:

郁郁葱葱

 

秋:

黄中透绿

冬:

一片银白

课后反思:

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

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启示不大。

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第一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3-10-1-2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自学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而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

教学过程3月20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设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篇课文,题目叫做《》。

(板书:

10)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威尼斯。

(出示部分彩色幻灯片)。

威尼斯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座城市由118个小岛组成,连接这118个小岛的是117条水道。

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

威尼斯的市内没有马路,没有汽车和自行车,船是市内惟一的交通工具。

3.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小艇)。

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呢?

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

1.指名读字词。

出示写有6个生字新词的幻灯片。

让学生自己说说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2.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要求:

边听边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指名回答: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

使学生知道,“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关系密切。

4.根据以上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讲是什么样儿的。

第三段(第四自然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四段(第五、六自然段),讲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四、学习理解第二段

1.图文对照,认真默读第二、三自然段。

(出示的幻灯图片)。

要求:

边读边想,小艇是什么样儿的?

2.指名回答:

“小艇是什么样儿的?

3.通过作者对小艇的样子生动地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练习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进一步体会小艇的美及乘船游览时的快乐感受。

 

学生初步认识威尼斯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概括段落大意,为课文分逻辑段

 

学生观看图片:

理解小艇这样设计的好处。

威尼斯:

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1.易错字:

艇,舟字作为偏旁中间的一横改为提,但不要出头。

2.形近字:

尼——泥斯——期

艇——挺驶——史挤——济

从三方面小艇:

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

课文介绍了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

作者通过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这三个方面的介绍,展现了威尼斯这个古老的水上城市的风土人情

反思:

在总体了解威尼斯情况后,让学生带着“课文围绕小艇写了什么”这个问题去初读文章,理请了文章思路,为下面环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一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3-10-2-2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而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

教学过程3月21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设

一、导入

1.检查生字词语。

2.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儿的?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二、新课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朗读语气。

一)学习理解第四段

A、指名读课文,思考:

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用"-"标出。

B、默读课文,讨论学习: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用"()"标出。

(明确:

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操纵自如"。

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二)默读第五、六自然段,出示思考题:

(1)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关系密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认真体会课文的最后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

3.检查学习情况。

4.教师小结:

威尼斯人的生活处处离不开小艇,(板书:

生活关系密切)只有在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的时候,威尼斯才静下来。

5.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这样密切,是什么原因呢?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吗?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1.听写生字

2.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并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默读、思考小艇与威尼斯的密切关系。

 

介绍资料:

现在的威尼斯

模仿课文中第四段段的写作方法,把你熟悉的某个风土人情介绍给大家。

 

 

小艇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的因素:

1.小艇的奇特造型减轻了它在水中的阻力,保证了小艇的速度;人们坐在舱里感到十分舒适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就使人们乘坐小艇有了安全的保证。

 

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作者平时注意观察,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因而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反思:

作者是从不同角度用了不同的比喻把小艇的样子写生动写具体。

再通过去掉打比方部分比较两段意思一样的话,探究体会原句的精妙之处。

我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在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

第一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观潮第一课时§-3-11-1-2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3月24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设

一、导入

1、教师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约五万千米,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板书课题)

2、出示ppt让学生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

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看看他们读时,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予以指正。

 

二)思考:

1.课文记叙了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2.默读2.3自然段:

大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怎样。

3.结合学生的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体会潮来前人们的心情、

观看ppt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自学生字,评议

1.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江面白浪()

恢复()()的响声

闷雷()横贯()

小组讨论,交流

 

观潮的时间、地点,人山人海。

景色:

江面平静,小山若隐若现;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1.易错字:

屹,沸

2.多音字:

闷,本课读“mèn

本课是写景的文章,记述了在农历八月八日钱塘江大潮时所见到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反思:

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对学生的理解,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

情感线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机智待加强!

第一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观潮第二课时§-3-11-2-26

教学目标

1.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3月25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设

一导入

观看录像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二、新授课

1.默读2.3

2.自读4.5.6自然段“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4.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

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

5.自主学习(第6段)“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

6.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1.体会潮来时的气魄

4.读句子说自己的理解。

 

“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潮的样子

 

小组讨论、交流。

 

默读课文:

体会“霎时”在这里的准确。

 

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看课件。

站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

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

 

“像闷雷在滚动”、“声响越来越大”、“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一道六米多高的城墙”

“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前: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潮来时:

人声鼎沸

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退潮速度之快。

1、从“思想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动──静──动”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反思:

让他们读后,就让他们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虽然没去过,虽然不能现场感受,但是能结合词句那么想象一回,也是生动的。

我想在孩子们的脑中,至少已经有好多个版本的“钱塘江大潮”了。

第一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北京的长城第一课时§-3-12-1-27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教学难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教学过程3月26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设

精彩一分钟:

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北京的长城”。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检查认读,点拨:

券、湛的读音。

(二)学词

 1.点拨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

(三)指导写字

尝试瞬间记忆,听写检查,自主纠错。

 

 

三、熟读感知

(一)学生自读

1.及时纠正字音与停顿。

  

(二)共同交流

1.出示问题:

主要讲述了哪几处长城?

它们有什么特点?

(三)重点段理解

体会司马台长城的“险、密、全、巧、奇”五大特点;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

(四)展示收获

组织学生制作有关长城的手抄报

 

(一)识字

1.学生自由认读。

正确认读并给生字组词。

小组交流学习:

能触类旁通引导学习

 

(二)学词

1.出示词语:

蜿蜒新颖精湛领略

2.指名认读词语。

3.齐读词语。

(三)指导写字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后一类生字,如果有特别难写的生字提出来,一起交流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减字、读准音、读通句,同时标出自然段号。

2.指名分部分读课文。

共同交流

1.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在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三)重点段理解

1.指名朗读。

2.齐读。

共同交流

这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北京的两处长城,即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

 

险:

刀削斧劈蜿蜒曲折

密:

敌楼相距仅43米

全:

敌楼建筑形式奇特多样

巧:

攻、退皆可

奇:

洞、城结合

反思:

用阅读思考的形式,暗示学生阅读思维方法,进行阅读思维训练。

第一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语文实践活动一1§-3-实践-1-28

教学目标

1.换偏旁组词练习

2.比喻句体会并造句

3.标点符号的练习

4.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比喻句体会并造句

教学难点

比喻句体会并造句

教学过程3月27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设

精彩一分钟:

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一、加新偏旁组词

补充练习(语训30页)

二、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并造句

三、填写标点符号

四、给句子排序

首先请同桌进行结果交流,再集体订正

补充练习(语训31页)

五、课堂小结:

今天有那些收获?

语文实践活动1

照样子写词语:

若隐若现

一.加新偏旁组词

秀——()()

另——()()

见——()(),()()页——()(),()()先请同学进行同桌交流,再集体订正.

二、造句

同桌互读,并造句

 

三、默读了解段落大意,再加标点符号

四、默读句子,了解大意后排序,全班交流

补充练习(语训31页)

一、意义上不理解

二、造句。

像,仿佛、犹如、如同

三、默读段落、句子,体会段、句的意思

 

反思:

巩固本单元的字词,在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上在通过读中了解,知道运用不同的比喻词,找到本体和喻体,进而让学生进行说话的练习,寻找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想象,

第一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语文实践活动一2§-3-实践-2-29

教学目标

1.阅读短文,能够按要求回答问题。

2.介绍你看到的景物、搜集到的图片或其他资料给大家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良好阅读能力习惯。

教学重点

介绍景物、图片

教学难点

介绍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3月28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设

精彩一分钟:

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巩固。

二、新授:

(一).阅读短文,按后面要求做。

(二)、口语交际:

你可能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也可能到国外旅游过,见过异国的大好风光。

把你看到的景物、搜集到的图片或其他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大家听了他(她)的介绍,可以做补充,也可以请这位同学进一步介绍到家感兴趣的地方。

2、要求:

a.抓住某一处的主要特征;b.注意口头语言。

三、小结,布置作业:

把阅读训练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在词语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1

如何介绍景物

(一).阅读短文,按后面要求做。

1、学生读题目要求,明确题意。

2、学生读短文,通过查字、辞典扫清文字障碍。

3、指名读短文,看是否有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4、再读短文,边读边思考课后练习题:

你觉得沙漠寂寞吗?

为什么?

(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5、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6、各组代表发言:

要求学生结合短文说感受——再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7、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

8、各小组展示读。

9、大家评议。

10把自己认为描写美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试着背下来。

(二)、口语交际:

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

方法:

1.自己先静静地想一想,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2.把全班同学分为两组:

认为给压岁钱好的一组,认为给压岁钱不好的同学分为一组,并分别选出组长。

3.各组先进行准备。

可以从那里有无数的高山、光洁的蓝天、像海一样大的湖、丰富的森林资源、名特产品与多种矿产等方面回答

反思:

培养孩子口语表达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内容可表达,以致书写表达有更大地困难。

第一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语文实践活动一3§-3-实践-3-30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某一处主要特征写自己去过的景点

2提高学生的写作、修改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某一处主要特征写景点。

教学难点

抓住某一处主要特征写景点。

教学过程3月31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设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威尼斯的小艇》、《北京的长城》等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使我们了解到写景点就必须要抓住景点的主要特点。

今天同学们任意写一处自己去过的景点。

二、新授:

明确要求:

自己去过、熟悉的地方;记录该处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1

习作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