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零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4421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零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零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零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零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零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零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零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零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零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零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

2020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调研测试(零模)

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9年9月

1.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平民阶级逐渐觉醒

B.儒学成

了主流思想

C.私学取代官方教育

D.政治新秩序构建完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商周时期

学在官府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办和百家争鸣(包括了士人、小土地私有者,小手工业和农民等多阶级阶层都有自己的代表),可知平民阶级逐渐觉醒并争取发声,A项正确;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开始于汉武帝时期,B项不符合史实;古代中国官方教育占主流,C项错误;思想上百家争鸣不能证明新的政治秩序构建已经完成,D项错误。

2.南朝为解决财政困难而铸造不足值的“沈郎钱”另外还铸造“永光二铢”等虚价大钱,并且允许民间滥铸轻薄的鹅眼钱、誕环五铢钱等小钱。

而北朝发行的货币,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

由此推知,南北朝时期

A.“大一统”的形势遭到削弱

B.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劣币泛滥加剧了社会动荡

D.货币体系呈现出灵活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南北朝时期民间存在政府和私人铸造钱币和多种钱币混乱等现象,可推断出当时劣币泛滥,这无疑会加剧社会动荡,C项正确;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动荡,A项与史实不符;南北朝时期政府在发行货币上的调整,不能说明中央无法控制地方政务,B项错误;南北朝时期虚价大钱和货币大小轻重不一,说明没有货币体系,D项错误。

3.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周敦颐认为,“万物”是从水、火木、金、土五种特殊实物变化而来的,五种特殊实物是从阴阳二气变化而来的,阴阳二气又是从“一”变化而来的。

这表明宋明理学

A.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B.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D.彻底冲破了传统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周敦颐用先秦的阴阳学说和道家思想解释世界的本源与变化,可知宋明理学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C项正确;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当时理学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B项错误;宋明理学没有冲破传统思想,D项错误。

4.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

清代是编纂方志的鼎盛时期,无论修志的规模与次数,还是修志的数量与质量,都超过了以往各代。

清代重视方志的编纂

A.表明宗法观念源远流长

B.增强了民众

国家认同感

C.扩大了清廷的统治范围

D.有利于形成皇权至上观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清代政府重视下方志编纂获得了巨大成就,清代民众通过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的修订和阅读,能够增强其家国认同感,B项正确;方志与宗法血缘观念无关,A项错误;修方志不能扩大清政府的统治范围,C项错误;国家方志所讲的地理历史与皇权至上观念的形成无关,D项错误。

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征收的正规关税是相当低的,约在值百抽二和值百抽四之间,但海关官吏经常索取一倍于此的钱财勒索高达三、四倍的事件也非罕见。

这种状况

A.有效维护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B.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C.有利于缓解清廷的财政负担

D.妨碍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所说,海关官吏违背正常关税税率,经常索取一倍到三、四倍钱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官员的腐败妨碍了中外的正常交流,D项正确;海关官员的勒索不能维护自然经济、与抵御外来侵略无关、也不会把勒索来的钱财交财政,ABC项错误。

6.维新变法期间,有官员斥责康有为利用圣人谋私利,讥笑他: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况今之公羊学,又非汉之公羊学也。

汉之公羊学尊汉,今之公羊学尊夷。

”并轻蔑地宜称:

“其言即可用,其人必不可用。

”这可以用来说明

A.维新派照搬了西方的政治学说

B.变法遭到朝廷官员的一致反对

C.维新派利用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维新改革和中国实际状况相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有官员斥责康有为利用圣人谋私利”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可以用以说明康有为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C项正确;维新派没有照搬西方学说,A项不符合史实;变法并没有遭到所有官员的反对,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顽固派官员反对康有为的变法,不能用以说明维新改革与中国实际相悖,D项错误。

7.红色货币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所发行的货币。

下图为收藏家所珍藏的红色货币该货币是浏南文市农民协会生产合作社所发行的货币,面值为常洋贰角。

这些钞票

A.为红军长征的胜利积蓄了物质力量

B.成为研究中央苏区珍贵的历史资料

C.表明红军已冲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印证了北伐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历史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民国十六年二月”字样,结合所学知识,这张于1927年春天的“浏南文市农民协会生产合作社所发行”的货币,可以印证大革命高潮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D项正确;红军创立于1928年春天,中央苏区则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立后才有的,ABC三项均与民国十六年的时间不符。

8.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单位:

亿元)。

据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

年份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食品类

衣着类

用品类

燃料类

1953

328.8

177

9

69.5

70.4

11

1954

356.1

197.3

71.6

74.2

13

1955

364.0

202.6

71.9

75.4

14.1

1956

424

219.3

94.1

91.8

18.8

1957

41.6

241

82.6

99.6

18.4

 

A.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发展

B.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同步进行

C.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

D.民用消费品生产得到优先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表格中“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都属于民生工程,从1953-1956年,这些消费品零售额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一五计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意改善民生工程,B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能说明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发展,A错误;表格主要显示的是政府关注民生的信息,并不能体现出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C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D错误。

9.蒙森《罗马史》中说道:

“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

”这表明罗马法

A.有利于平衡社会各方的利益

B.削弱了罗马君主的司法掌控权

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

D.缓和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认为罗马法“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各方关系,A项正确;罗马法的契约精神不会削弱了罗马君主的司法掌控权,B项错误;罗马法制定注重契约精神的运用,与近代西方国家的社会契约论没有因果关系,C项错误;用契约协调和制定法律,不仅仅用以缓和贵族和平民的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

10.1818年,普鲁士颁布了新的关税法。

关税法废除了王国内部的所有关税,实行低进口税、免出口税和征收高额过境税的统一税制。

此法规

A.消除了各邦国间的经济隔阂

B.形成了德意志统一的国内市场

C.客观上有利于德意志的统一

D.巩固了普鲁士王国的首席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普鲁士颁布新关税法,实行统一税制等促进经济联系的措施可知,这客观上有利于德意志的统一,C项正确;新税制可以促进经济联系,但不能消除各邦国的隔阂,A项说法绝对;法规虽然可以促进市场的统一,但有了统一的税制不能说明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B项错误;1818年德意志没有统一,普鲁士的首席地位尚未确立,D项错误。

11.在论述苏俄新经济政策时,列宁说:

我们正向着国家调节商业的方向退却。

但是,我们的退却是有限度的。

现在已经有些迹象可以使人看到退却的终点了,可以使人看到我们停止退却的时间已经不太远了。

”列宁的论述意在说明

A.苏俄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苏俄把政治考虑放在首要地位

C.发展商品经济利于巩固新政权

D.新经济政策已经完成了其使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论述,特别是认为其是“国家调节商业的方向退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是以解决当时的政治危机为重要目的,B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创新之处,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C项错误;材料中新经济政策的退却不能体现其完成了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D项错误。

12.1970年苏联学者评价英国甲壳虫乐队:

“它有意识地纵容群众庸俗方面和低贱的本能它冲破社会的束缚,创造出真正的扦情音乐及谴责那种依赖钱袋与财团的作品”该学者认为英国甲壳虫乐队的作品

A.表达了反主流的个性

B.抒发了个人的浪漫情怀

C.展现了民族乐派原则

D.率先揭露了社会阴暗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970年苏联学者的评价,英国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冲破社会的束缚,创造出真正的扦情音乐及谴责那种依赖钱袋与财团的作品”,可知,这位学者认为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反对英国社会主流,是富于个性的创作,A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富于想象和激情,无关浪漫主义情怀,B项错误;学者不认为甲壳虫乐队的作品有深厚的英国风格,C项错误;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冲破社会束缚,不是其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而在于其是真正的抒情音乐和依赖钱袋与财团的音乐作品不同,D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两朝不仅与亚洲各国,而且与欧关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贸易联系,其海上贸易可谓全球化了。

如1758~1767年的10年间,贸易总值为288045650,而1828~1837年的10年间增至784864050。

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但对外贸易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

据统计,1764年,欧美诸国对华海上贸易总值为白银545847两,1805年达23517102两,40年间增长了3.2倍,中国对外贸易常处于出超地位。

——摘编自易能武《明清时期中西对外贸易比较》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

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

随着中囯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由97.5亿美元增加到12180.1亿美元,进口额由108.9亿美元增加到9558.2亿美元;1978~200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7.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8.1%,进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6.7%,尤其是2001年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5%以上。

——摘编自李坤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答案】

(1)贸易特征:

数量大、范围广,对外贸易空前发展;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中外贸易中,中国居主导地位,以出超为主;以朝贡贸易为主。

(2)特点: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动性增强;贸易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

成因:

英国工业革命的深人开展;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

(3)原因:

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体制进一步发展和世贸组织的保障。

【解析】

【详解】

(1)特征:

根据材料一中“明清两朝不仅与亚洲各国,而且与欧关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贸易联系”、“中国对外贸易常处于出超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规模、范围、形势、政策和贸易性质等方面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2)特点:

根据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外贸易的双方的态度、商品、规模、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主要成因:

根据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后东西方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实条件和世界经济联系等方面分析。

(3)原因:

根据材料三“1978年以来”、“出口额由97.5亿美元增加到12180.1亿美元”,“1978~200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7.4%”等信息,从国家经济体制和政策、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经济联系及其发展等方面,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学者杜兰特在其《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认为,通过实践发现科学的成果正在以年轮扩散的形式推陈出新,固有的模式总是处在不断的解构、推翻之中,每一阶段所出现的新发明、新方法、新情况都会迫使人们改变以往的行为方式,傲出全新的认知和调整,也即事物无规律可循,历史是变动不居的。

他说:

“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

”杜兰特不认为整理、编撰历史是一门科学,囚为那不过是凭借后人的推测、判断、想象而人为地杜撰和堆砌,本身不成其为事实,更遑论成为科学。

杜兰特甚至把自己与外界客观存在物完全隔绝起来,拒绝去分辨外部存在物的真伪,所以他对自己之外的任何人或物都存疑、无法判断。

杜兰特认为,历史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是历史的特性之一。

他还强调,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因素的影响会减弱,但其决定作用不会改变。

——据杜兰特《历史的教训》整理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杜兰特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

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

杜兰特在其著作中渗透了唯心史观,否定了历史的科学性体现了历史虚无主义。

杜兰特在其著作中强调,事物无规律可循,历史是变动不居的。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人们可以认识其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类社会遵循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普遍发展规律。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各种矛盾的激化,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本主义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些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由此可知,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可循,并非变动不居,不可知的。

杜兰特否认历史的科学性,并把自己和外界客观存在相隔绝,从而陷人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

结论:

历史研究中,应该以唯物史观

导向把历史研究置于科学体系中。

示例二:

杜兰特鼓吹地理因素决定论,夸大了地理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作用。

地理条件影响历史的发展,而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比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地理上的隔绝被突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进一步突破了地理因素的限制,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由此可知,历史发展虽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结论:

历史研究在关注各种因素的同时,不能忽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同时,也要承认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学生若把示一、二结合起来回答或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解析】

【详解】本题作为观点论证题型,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论证的观点,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材料,从“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杜兰特把“自己与外界客观存在物完全隔绝起来,拒绝去分辨外部存在物的真伪,所以他对自己之外的任何人或物都存疑、无法判断”,“杜兰特认为,历史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是历史的特性之一。

他还强调,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因素的影响会减弱,但其决定作用不会改变”等信息中选取一个角度,确定自己要论证的具体观点,然后结合所学世界史的史实,如古代传说、史诗、希腊罗马文明等,评析选取观点,用辩证唯物史观指出其实质,用世界史实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实质和不科学之处,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5.材料鸦片战争前后,随着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以及洋枪洋炮等新式武器装备的使用,武举已经越来越成为近代军事教育发展的掣肘。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清朝统治者沉痛的警示,使其认识到“一代有一代之兵制,一时又有一时之兵制,未可泥古剂以疗新病居夏日而御冬裘也”。

从1901年到辛亥苹命前的整整10年间,持续进行了清末新政时期的军事教育改革。

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下诏宣布:

“嗣后武生童考试及武下科乡会试,著即一律令永远停止。

所有武举人、进士均令投标学习。

”沿用了近1300年的武举制度,终于被彻底废除了。

武举制度废除后,军事学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新式军官充实到各部队中,满足了新军编练的需要,为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政府通过改革军事培养出的新生的军事力量并没有给腐朽的清王朝带来任何希望,恰恰变成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掘墓人。

——摘编自甘少杰、吴洪成《试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军事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军事教育改革。

【答案】

(1)原因:

中国武器装备和军事制度的落后;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列强人侵的刺激和中国惨败的教训;镇压人民和维护清王朝专制统治的需要。

(2)简评:

武举制的废除标志着传统军事教育制度的终结,为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新军成为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的重要力量;采用西洋的技术装备和军事制度,创办新式军事学校和培养军事人才加速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建设的进程。

清末军事改革没有达到维护专制统治的目的;袁世凯势力乘机崛起,后来发展成北洋军阀集团。

【解析】

【详解】

(1)原因:

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后,随着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以及洋枪洋炮等新式武器装备的使用,武举已经越来越成为近代军事教育发展的掣肘。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清朝统治者沉痛的警示”,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现实需要、列强刺激、根本意图等概括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原因。

(2)简评:

根据材料“军事学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新式军官充实到各部队中,满足了新军编练的需要,为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政府通过改革军事培养出的新生的军事力量并没有给腐朽的清王朝带来任何希望,恰恰变成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掘墓人”,结合所学知识,从直接后果、长远意义、主观目的和客观现实等方面评价清末军事教育改革。

16.材料化学武器是一种极具实战价值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14年10月,德军和法军在战场上开创了使用刺激性毒剂的先例,标志着化学武器正式走向历史舞台。

起初,毒气弹施放的毒剂浓度也很小,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不认为使用催泪弹违反1899年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海牙公约》。

1915年3月,德军最高指挥部召开秘密会议,制订了一项阻止英法联军的作战计划4月22日上午,在伊普尔前线阵地上,德军用氯气攻击英法联军阵地。

英法联军有1.5万人中毒,至少有5000人死亡。

一战期间,估计至少有50965吨毒气用于战争。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制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6500人,至少有85000人死亡,经过一战残忍的毒气战后,1925年,《日内瓦协定书》再次重中禁止使用毒气,各国也都清楚毒气弹的使用只能引起对方同样的报复。

因此在二战中,尽管美、英、苏、德等各大国都做了毒气战方面的准备,但大规模毒气战并未在他们之间爆发。

——摘编自唐悦《底线被践踏:

一战中慘烈的毒气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中毒气用于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中毒气战的认识。

【答案】

(1)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毒气作为新式武器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扩大化;交战双方积极研制毒气弹以图大规模杀伤对方;《海牙公约》制止战争的有限性。

(2)认识: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应用上,应该趋利避害;毒气战给交战双方造成巨大的肉体和精神损害;应严格遵守国际公约,严禁使用生化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和谐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健康有序发展。

【解析】

【详解】

(1)背景:

根据材料“1914年10月,德军和法军在战场上开创了使用刺激性毒剂的先例”,“1899年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海牙公约》”等,结合所学知识,从科学技术进步、工业革命发展、一战、两大军事集团研制武器和国际法禁用等方面概括毒气用于战争的背景。

(2)认识:

根据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制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6500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一战中毒气当作武器使用的条件、危害、教训等方面谈相关认识。

17.材料苏颂(1020~1101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他出生于望族,自幼勤奋。

苏氏有诗礼传家的传统,其祖父苏仲昌对他要求甚严。

苏颂叔父苏缄及家人为国捐躯的壮烈之举,也深刻影响了少年苏颂。

苏颂出任江宁知县时,核实丁产,造册课税,严惩逃税劣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在颍州知州任上,上书为民请命,减轻百姓负担。

曾负责修撰仁宗、英宗两朝正史,编写外交史料《华戎鲁卫信录》29卷,书目5卷共200册。

苏颂的科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持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他主持编著的《本草图经》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

苏颂注重用家风家训规范子孙,要求家人“广读博学”“学貴于勤”;既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更注重道德操守的培养,身教重于言教,以孝为本;还训示子孙“处事必公″“为官必廉”。

苏颂的廉政思想亦是流传后世的一份精神财富。

——摘编自张沧海《苏颂:

博学爱民清白传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颂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答案】

(1)历史贡献:

为政清廉,勤政爱民;负责修史,贡献颇丰;主持科学研究创制天文钟并主持编写《本草图经》;良好的家风家训成为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

(2)原因:

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环境;理学的兴起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厚的家学渊源;个人的勤奋进取精神;长辈的严格要求;叔父一家的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

(1)贡献:

根据材料“严惩逃税劣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编写外交史料《华戎鲁卫信录》29卷”,“主持编著的《本草图经》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苏颂注重用家风家训规范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