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153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字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识字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识字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识字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识字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识字二.docx

《识字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字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识字二.docx

识字二

识字

(二)

1.比一比总课时:

75—76电课时:

67—68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1个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牛、羊”两个字。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具准备:

课件(动物、植物图片),量词卡。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词

1.出示课件,提问:

这是个什么地方?

里面有哪些动物?

哪些植物?

2.词卡与实物相对应。

(1)出示词卡,请学生试读词卡,并指出相应的动物或植物。

(2)同桌对读,注意读准字节。

3.请个别学生认读,全班齐读。

4.开火车读。

5.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让学生认读。

二、认识生字

1.学生选择生字,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评议,教师引导在识字时可利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识记,同时建立形义联系,如“杏、桃、苹”都是植物,所以有木字旁或草字头。

4.课间游戏:

动手把字的部件拼成本课的生字,并读一读,进行组词,说句的练习。

三、看图

出示课件:

把图上看到的东西,从大小,数量上进行比较。

四、自学韵文

1.自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朗读成果。

(2)交流读文后的发现。

3.比一比,认识量词

(1)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

(2)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做?

桃子呢?

(3)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

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4)看图比较鸭子和鸟的数量,理解“群”的字义,及适用情况。

(5)根据提供的图片上的内容说词组:

一群人、一群大雁、一群小鸡。

(6)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如:

一群鸭子、一只鸭子;一只小鸟、一群小鸟;一个苹果,一筐苹果。

4.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生字,学写“小、少”两个字,认识新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在实践活动中,正确使用量词,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具准备:

量词卡片、物品名称卡、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

1.看图说动物,植物的数量,名称。

2.抽读生字卡。

二、扩展延伸

1.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2.说一说:

一堆(),一颗(),一群()

3.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学生练习正确使用量词。

出示课件:

一朵花一本书一支笔一幅图一扇门

一双鞋一棵树一座桥

一件衣服一把扇子一辆汽车一块西瓜

一台电视一座房子一架飞机一份报纸

4.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认识的物品进行说量词比赛。

5.创编儿歌。

6.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发给学生,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并读出。

三、指导书写“牛、羊”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注意字的笔画顺序。

3.教师范写,指导:

“牛”的竖要出头,竖要压在竖中线上,“羊”的竖不能出头,竖也是压在竖中线上。

4.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及时纠姿。

6.展示作业,师生评议。

四、指导书写“小”、“少”

1.出示“小”,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2.老师范写:

“小”,学生范写。

3.出示“少”,学生观察与“小”的区别,注意第一笔是“”,而不是“”。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评议。

 

2.自选商场总课时:

77—78电课时:

69—70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中、牙、尺、毛”4个字,认识1个偏旁“女”。

2.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购物的人带来的方便。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语文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购物的人带来的方便。

4.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组成本课生字的部件卡。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课件出示自选商场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2.提示课题。

3.认读生字:

商、场、注意读准后鼻音。

4.交流到自选商场里的感受。

二、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

把这段时间搜集的食品的包装上面的汉字,读给同伴听。

2.把各种食品包装贴在展示板上。

3.小结:

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呀!

4.朗读句子,个别读,全班齐读。

三、认识事物,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不带拼音)。

2.学生自读词语,检验在生活中识字的效果。

3.小组讨论,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全班交流。

5.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小组交流。

6.读书上的词语。

四、巩固字词

1.认读不注音的词卡。

2.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3.小组讨论: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汉字的?

4.全班交流:

5.展示:

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比比谁认得多。

6.游戏:

小组合作,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

7.“动手拼一拼”,把手中的生字部件拼成本课的生字。

8.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

9.学习给商品分类。

思考:

哪些东西摆在同一个货架上呢,如果你是商店售货员,你会怎么摆呢?

(1)四人小组讨论“摆放”的放法及理由。

(2)集体交流,引导初步学习事物的分类。

(3)小结:

商品分类摆放,人们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

9.出示句子:

“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真方便。

”指导朗读。

五、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指名认读商品包装上的汉字。

2.学生去展板前认读食品包装上的汉字。

3.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认识生字、会写“中、牙、尺、毛”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词卡。

2.举办男女生擂台赛,复习词语。

二、学习短文

1.指导读短文。

出示课件:

(1)自读短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相机正音。

2.指导朗读。

(1)读好句中的停顿。

(2)指导用惊喜的语气读出“东西真多”,和“真方便”。

自由练读。

3.齐读词语短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毛、巾、尺、牙”,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找压线笔;书空生字笔顺。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描红,临写。

3.教师引导:

“尺”这样没有居中笔画的字,该怎样写得平衡和对称?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3.菜园里总课时:

79—80电课时:

71—7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字。

认识1个笔画“”和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通过劳动实践,买菜,种菜,激发进一步了解蔬菜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4个生字,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蔬菜)、词卡、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吃哪些蔬菜?

2.你知道这些菜种在哪里。

3.出示课题:

菜园里。

4.识记“菜”“园”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识记它们?

二、认识蔬菜和名称,学习词语

1.课件出示蔬菜,让学生读读旁边的词卡、记住它的名称、注意读准音。

2.个别读,全班读词卡。

3.开火车抽读词语。

三、汇报交流,巩固认字

1.游戏“找朋友”一个人拿蔬菜图片,一个人找出写有这种蔬菜名称的词卡,并读读。

2.从词语中找出本课生字,自己小声试读。

3.同桌互检。

4.小组讨论:

“菜、园、豆、角、卜、心”这六个字,你是怎么识记的?

5.全班交流。

6.抽读词卡。

四、学习儿歌

1.自学儿歌。

(1)借助拼音读读数,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2)同桌互相对读,正音。

(3)儿歌中的四个句子,喜欢哪句就读哪句给小组同学听?

2.小组交流:

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3.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释题:

5.学法小结:

自学—交流—质疑—释疑。

6.熟读课文。

(1)激趣引读:

教师引读前面的名词和最后一句的臆半句后面的部分由学生读。

(2)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熟。

(3)有感情地朗读。

7.识记生字。

(1)把课文中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找出来,读一读。

(2)说给同桌听,认一认,帮一帮。

(3)游戏“摘西红柿”巩固认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认识本课生字,学写“卜、又、心、风”4个生字,认识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立,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蔬菜名称,开火车读词卡。

二、“我会读“

1.读读词语。

(出示课件)

2.选择一两个词语来说句子。

三、画画连连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你是怎么连的?

为什么要这样连?

3.请学生展示作业,介绍自己的作业。

四、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交流:

边读边通过手势、动作表现蔬菜特点。

3.全班交流,进行朗读比赛。

五、课外扩展

学习课文,想想你要向同学介绍哪一种蔬菜,请在介绍中说这些蔬菜的特点。

1.小组交流。

2.指名说说。

六、识记字形,书写指导

1.学写“卜”字。

2.学写“心”字。

3.复习巩固“又、风”两个字,练习扩词说话。

4.学习新笔画“”,新偏旁“”。

5.观察田字格中的“又、风”,说说你是怎样识记的?

6.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7.学生描红、临写。

8.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10.展示作业:

评议。

 

4.日月明总课时:

81—82电课时:

73—74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

2.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

2.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构成本课生字的部件卡。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趣味识“明”

1.课件出示“一轮红日图”及汉字“日”,提示学生注意“红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

2.课件出示“一弯月牙图”及汉字“月”提示学生注意月亮也很明亮。

3.“日”和“月”合在一起,组成了新字——明。

4.学生拼读,注意读准后鼻音。

5.猜一猜“明”是什么意思?

给“明”口头组词。

二、学习“鲜”

1.出示“鲜”,学生认读。

2.说说“鲜”怎么组成的?

3.明白“鱼”和“羊”的味道都很鲜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鲜美了。

4.给“鲜”组词。

三、运用学法,自学其他生字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音。

2.找出生字。

自读。

3.小组合作学习:

这些生字是什么字组成的?

能根据它的组成成分了解生字的意思吗?

4.小组汇报交流。

5.教师解题“森”由三木组成,意为很多树木生长在一起,是大森林。

“众”由三人组成,意为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6.抽读生字卡,开火车读。

7.给生字组词,并选择一两个词语来说句子。

四、诵读韵文,巩固认字。

1.集体读文,要求读得流畅。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互对口令”式朗读。

4.边拍手边读,熟读成诵。

五、游戏:

拼一拼

把手中的独体字卡片进行组合,看看能拼成什么,并读一读,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认识生字,学写“力、水、手”三个字。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熟读全文、巩固识字

1.指名学生读课文,全班评议。

2.同桌间以“对口令”的方式诵读。

3.教师范读,强调韵尾。

4.学生范读。

5.全班齐读。

6.熟读成诵,全班试背。

二、我会读。

1.学生自读,在这些词语中找出本课的生字。

2.你能用这些字组词吗?

3.你能用这些词来说一句话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力、手、水”三个字,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好。

2.学写“力”字。

(1)学生自己描红。

(2)说说书写“力”要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

(4)教师范写。

(5)学生试写。

3.学写“水”、“手”。

(1)学生观察“水”“手”在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2)师生交流,注意“水”的笔顺,及笔画“”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四、读读想想

1.出示“歪、晃、品、晶”,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猜猜意思,并组词。

3.认读“歪歪扭扭、晃眼睛、品茶、亮晶晶”四个词语。

4.仿照课文,把这四个字编成一段韵文。

如:

不正不正,歪歪斜斜;日光日光,明明晃晃;三个口字,品尝品尝。

三个日字,晶晶亮亮。

五、扩展练习

 

语文园地四总课时:

81—82电课时:

73—74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景、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4.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以“越……越……”的句式的用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我会认”中的认字练习和比较形近字是本部分的重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景、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轻重”,实物场景图,各种小标牌。

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1.谈话导入,出示“木”,小朋友认识它吗?

2.出示转盘,认读转盘上的字。

3.开火车认读。

4.小组讨论:

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

5.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个“木”字呢?

6.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学生边拍手边说:

“转盘起来,秘密快出来”随之,转盘轻动,停在哪个字,就读出字音,并说说为什么有个“木”字旁。

7.你还知道哪些字是“木”的。

二、我会读

1.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我会读”。

2.小男孩在读什么?

你会读吗?

你是怎么会读的?

3.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

4.出示六幅画,分发给各小组,小组合作,从八个标牌中选择合适的贴在图上。

5.小组交流。

6.小组派代表上台领读标牌上的文字。

7.全班齐读。

三、扩展活动

1.识字比赛。

(1)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平时从生活中积累的汉字,收集在一张卡片上,和同学们交流。

(2)小组间交流。

(3)教师抽查,奖励。

2.引导发现识字方法。

(1)小朋友们会认这么多的字,能不能说说这些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四、情境表演

现在我们在大街上,一位同学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2.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以“越……越……”的句式的用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字卡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写一写

1.课件出示第一排的三组生字,请学生认读。

2.请学生小组内自由说说:

这些字哪些地方不同?

3.学生练说,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5.自学第二排的三组生字,说说哪些地方不同。

6.评议:

7.写字。

(1)强调关键笔画。

(2)注意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3)展示作业,全班评议。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

2.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交流。

4.全班齐读。

5.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哪课读过?

说出来。

6.扩展练习

(1)出示课件,演示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树上的叶子越来越绿;雨越下越大。

(2)请学生根据演示,用“越……越……”来说话。

三、读读背背

1.展示古诗积累。

请学生上台朗诵自己会的古诗,比比谁读得好,会的多。

2.学习新诗。

(1)课件出示挂图,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跟读,领会诗的节奏和韵脚。

(3)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通。

(4)同桌互读。

(5)教师抽查,纠正错音,注意“锄、谁、知、中、餐”的读音。

3.理解诗意。

(1)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图和个人感情设计动作。

(2)学生边动作边读。

(3)指导背诵。

4.课后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

 

口语交际

我会拼图总课时:

83电课时:

75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圆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案,培养创造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学习评价别人的作品。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拼组图形,说说自己拼成了什么,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课件,圆与半圆形纸片,小剪刀、彩笔、胶水、卡纸。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准备好的圆形和半圆形纸片来拼图。

二、观察图画,同桌交流

1.提问,引导学生注意画面上人与物的联系。

(出示课件)

(1)图上有什么?

(2)小朋友在干什么?

(3)图上的三个小动物是用什么拼成的?

2.教师小结,启发想像:

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用这些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片拼成这么可爱的小兔、小熊猫,如果是你,看到这圆片或者半圆的时候,你想像什么?

3.小组交流。

三、学生拼图

1.提出拼图要求,可以根据需要,在拼好的圆形或半圆形上面画画线条,涂涂颜色。

2.学生拼图,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能干,用圆形和半圆形拼出了许多东西,能不能向同学们介绍你拼的是什么?

四、交流评比

1.教师范说:

你们看,我是紫葡萄,我有绿绿的叶子,还有甜甜的果实,人们都喜爱我酸甜可口的味道,你们喜欢我吗?

2.学生仿说。

3.小组交流。

4.动口说图,选出代表说。

五、创设语境,口语交际

1.出示课件,演示“小兔和小猪”的拼图过程。

2.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也像小兔和小猪那样,把自己是怎么样拼成的,告诉大家,让大家听得明白。

3.学生自己试说。

4.指名上台介绍,并评价。

5.小组互访,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

六、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1.各组展示作品,并由本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我们用纸片拼成了什么?

怎样拼成的?

2.同学之间是针对作品质疑,答疑。

3.教师适时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并注意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七、点评佳作,拓展思路

1.选出二、三幅好作品、引导学生评说好在什么地方。

2.拓展思路,鼓励创新。

3.同学们心灵手巧,能用圆形纸片拼图,那还能用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拼出更美好的图形来,请你们回家后再拼一拼把自己最满意的拼图拿到班里展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