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283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docx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docx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建设西路站工程概况

建设西路站位于桐柏北路与建设西路相交路口,在桐柏北路下呈南北向布置,站位与地铁1号线桐柏路站换乘,周边距离车站主体结构较近的建筑物有绿城数码大厦和锦艺-怡心苑小区。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DK38+821.025,全长257.3米,标准段宽22.1米,有效站台宽度13米。

车站主体为地下三层三跨的矩形框架结构形式,主体结构位于与1号线换乘节点北侧,换乘节点南侧设置风井,风井与换乘节点相连区间采用暗挖法施工(单线长度约113.85米),标准段平均顶板覆土厚度3.0米,基坑深度23.3米。

本站共设3个出入口通道、3个风道。

本站风井及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半盖挖顺筑法,附属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建设西路站设计概况

1、围护结构

建设西路站首道混凝土支撑平面图

1.1设计方案

结合本站的地质条件、车站埋深、以及地下水位埋深,本站围护结构采用间隔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混凝土支撑、钢管支撑)支护方式,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挡土。

①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A型(Φ1200@1500mm)、B型(Φ1200@1400mm)、C型(Φ1200@1400mm)三种钻孔灌注桩,桩顶设冠梁,冠梁截面尺寸为1200*1200mm,桩间采用挂Φ6.5@150×150mm钢筋网、喷射100mm厚混凝土,以保持桩间土体稳定,围护桩和钢筋网保证可靠连接。

②围护桩插入深度:

A为车站基坑底面下10.0m,B为车站基坑底面下11.0m、C为车站基坑底面下12.51m。

③基坑竖向设置三道支撑,第一道撑采用1000×1200mm钢筋混凝土撑;第二、三、四道支撑采用Φ609mm,t=16mm钢管支撑。

西侧第一道混凝凝土支撑上方设置300mm厚,8.93m宽钢筋混凝土盖板。

④钢筋混凝土盖板下方设两道纵向临时立柱桩支撑,基坑面以下为钻孔灌注桩,上部采用型钢柱,临时立柱之间设置工字钢剪刀撑及连系梁。

⑤由于本站地势较低,考虑防汛需求,在明挖段冠梁上方增加1.3m高,20cm宽挡水墙兼防撞挡墙。

1.2施工材料

混凝土:

围护桩、立柱桩桩芯均为C35水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冠梁、防撞挡墙、混凝土支撑、混凝土主梁、栈桥板为C30混凝土,桩间网喷砼为C25。

钢材:

①钢筋采用HPB300级,HRB400级;②钢支撑、钢围檩、格构柱钢板、角钢、工字钢均为Q235-B钢。

焊条:

采用电弧焊焊接HPB300级钢筋、Q235钢板时采用E43型焊条,焊接HRB400级钢筋时采用E55型焊条。

2、主体结构

2.1设计方案:

建设西路站主体结构为地下三层,顶板覆土约3.0m,主体结构采用双柱三跨的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

负一层净高5.25m,负二层净高6.2m,北扩大端负三层净高7.94m,标准段负三层净高7.35m。

北端头主体结构标准段净宽22.1m。

盾构井段净宽26.5m,长15.1m。

南端头风井段长16.1m,净宽26.5m。

风井与换乘节点相连区间采用环形台阶法施工(左线长度57.91m,右线长度55.94m)。

2.2施工材料

混凝土:

主体结构顶板(顶板梁)、底板(底板梁)、侧墙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8(负三层为P10),强度等级C35;中板(楼板梁)采用强度等级C35的混凝土;结构柱采用强度等级C50混凝土,梁、板、柱节点处混凝土与框架柱同标号。

后期填补孔洞及后浇结构采用C40补偿收缩混凝土。

钢材:

钢筋采用HPB300级,HRB400级。

 

模板安装及支架体系施工

车站底板、中板、顶板均采用碗扣式满堂脚手架,侧墙采用碗扣架+钢管对撑的单面立模支架型式。

所有主体结构面板均采用厚15mm木胶板,背楞采双拼φ48mm×3.5mm钢管,内楞采用100mm×100mm方木。

模板拼接时,相邻两块模板无论横向拼缝还是纵向拼缝,保证在同一根方木或钢肋上进行搭接,设钢钉或焊接进行固定,避免出现错台。

碗扣式满堂架站台层与站厅层横向间距均为900mm,纵向间距600mm,水平步距1200mm,脚手架立杆下方应连接底托并放置于垫板上,且立杆的连接错布置,相邻立杆的连接不在同一高度,其错开距离小于50cm,并不得在同一步内。

靠边墙立杆距边墙40cm~50cm,水平剪刀撑间距4800mm(至少设置三道)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间距4500mm设置一道,距端头井1m布置一道,纵向剪刀撑4500mm设置一道,剪刀撑钢管搭接不少于1m、不少于2扣,且与接触的每根立杆连接。

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保持在450-600。

柱模板支架施工:

柱模板采用组合模板,主龙骨采用Φ48×2.7mm双拼钢管,通过M16对拉螺栓对拉,次龙骨采用100mm×100mm木方,竖向布设,主龙骨竖向间距600mm,次龙骨最大间距200mm,主龙骨交叉式用扣件连接。

模板外侧通过Φ48×2.7mm斜向支撑钢管与地面锚筋顶紧。

顶、中板模板支架施工:

车站中板、顶板均采用碗扣式满堂脚手架,面板均采用厚15mm木胶板,背楞采双拼Φ48×2.7mm钢管,内楞采用100mm×100mm方木。

碗扣式满堂架站台层横向间距900mm,纵向间距600mm,水平步距1200mm;站厅层横向间距900mm,纵向间距600mm,水平步距1200mm。

 

主体结构质量缺陷预防措施

1、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表面锈蚀

(1)现象

①浮锈。

钢筋表面附有较均匀的细粉末,呈黄色或淡红色。

②陈锈。

锈迹粉末较粗,用手捻略有微粒感,颜色转红,有的呈红褐色。

③老锈。

锈斑明显,有麻坑,出现起层的片状分离现象,锈斑几乎遍及整根钢筋表面;颜色变暗,深褐色,严重的接近黑色。

(2)原因分析

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3)预防措施

钢筋原料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堆放在地面上,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使离地面200mm以上;库存期限不宜过长,原则上先进库的先使用。

工地临时保管钢筋原料时,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雨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

(4)治理方法

①浮锈。

浮锈处于铁锈形成的初期,在混凝土中不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因此除了焊接操作时在焊点附近需擦干净之外,一般不作处理。

但是,有时为了防止锈迹污染,也可用麻袋布擦拭。

②陈锈。

采用钢丝刷或麻袋布擦等手工方法;具备条件的工地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

盘条细钢筋通过冷拉或调直过程除锈;粗钢筋采用专用除锈机除锈,如自制圆盘钢丝刷除锈机(在电动机转动轴上安装两个圆盘钢丝刷刷锈)。

③老锈。

对于有起层锈片的钢筋,先用小锤敲击,使锈片剥落干净,再用除锈机除锈;因麻坑、斑点以及锈皮去层会使钢筋截面损伤,所以使用前鉴定是否降级使用或另作其他处置。

1.2剪断尺寸不准

(1)现象

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断钢筋端头不平。

(2)原因分析

定位卡板活动,或刀片间隙过大。

(3)预防措施

①确定应剪断的尺寸后拧紧定尺卡板的紧固螺栓。

②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的剪断机,间隙以0.5~1mm为合适。

(4)治理方法

根据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情况,确定是否可用或返工。

1.3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

(1)现象

使用钢筋调直机切断钢筋,在切断过程中钢筋被顶弯。

(2)原因分析

弹簧预压力过大,钢筋顶不动定尺板。

(3)预防措施

调整弹簧预压力,并事先试验合适。

(4)治理方法

切下被顶弯的钢筋,用手锤敲打平直后使用。

1.4箍筋不方正

(1)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

(2)原因分析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样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3)预防措施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4)治理方法

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I级钢筋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进行弯曲调整,对于其他品种钢筋不重新弯曲。

 

1.5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1)现象

箍筋末端未按规范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

(2)原因分析

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应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

(3)预防措施

熟悉半圆(180°)弯钩、直(90°)弯钩、斜(135°)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要注意图纸上标注和说明。

因为并不是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构件中箍筋都取斜弯钩,而只有某结构部位才用斜弯钩;至于哪些结构所用构件属于受扭,配料人员也不掌握。

如果图纸上表述不清或有疑问,了解确切后再配料。

(4)治理方法

对于已加工成型而发现弯钩形式不正确的箍筋(包括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符合要求),做以下处理:

斜弯钩代替半圆弯钩或直弯钩;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不能代替斜弯钩(斜弯钩误加工成半圆弯钩或直弯钩的作为废品)。

 

1.6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1)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摔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直。

(2)原因分析

钢筋安装后虽已自检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化,或浇捣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他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未及时校正。

(3)预防措施

①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样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固定好,浇捣混凝土前再重复一遍。

如发生移位则校正后再浇捣混凝土。

②注意浇捣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捣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

(4)治理方法

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筋焊接联系;对错位严重的外伸钢筋(甚至超出上柱模板范围),采取专门措施处理,例如加大柱截面、设置附加箍筋以联系上、下柱钢筋。

具体方案视实际情况由有关技术部门确定。

1.7同截面接头过多

(1)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中规定数值。

(2)原因分析

①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考虑原材料长度。

②忽略了某些杆件不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③忽略了配置在构件同一截面中的接头,其中距不小于搭接长度的规定,对于焊接接头,凡在35d区域内且不小于500mm作为同一截面,其中d为受力钢筋直径。

④分不清钢筋在受拉区还是在受压区。

(3)预防措施

①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搭配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搭配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要加文字说明。

②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焊接,不采用绑扎接头。

(4)治理方法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如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

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久则采用加焊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接。

 

1.8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1)现象

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抵触。

(2)原因分析

梁箍筋弯钩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这是合理的,而且从构造角度看也合理(在受压区,纵向钢筋根数少,则与箍筋弯钩相处,不显拥挤)。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连续梁支座处,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钩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截面上部,即受力钢筋那一面),这样做法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

(3)预防措施

绑扎钢筋前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纵向钢筋,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弧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