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948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初一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纬线(纬度)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经度)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0度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

规律

北纬(N):

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

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

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

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

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

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

划分界线

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东半球,西半球分界线是20度W和160度E。

(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2、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

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1、四季的变化,

2、昼夜长短

3、太阳高度变化

地球运动

绕什公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

现象

面对赤道

面对北极

面对南极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一天

1、昼夜更替

2、时差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2、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3、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4、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

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5、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读比例尺技巧:

记住:

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又东 ②指向标法: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8页,第2题、第4题、第5题。

(3)图例和注记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6、地形图要会判别方向、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比较比例尺大小、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1)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①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1.陆地和海洋

1、大洲和大洋分布(完全在北半球北美洲和欧洲,被赤道穿过陆地非洲南美洲,穿过岛屿大洋和亚洲

寒带温带热带都有的是北美洲和亚洲。

东半球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比例: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①七大洲:

(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大)、、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

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

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

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板块运动特点: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阿尔卑斯山(欧洲):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4、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

《地理填充图册》第15页,第④小题。

例如解释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

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

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气温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

纬度因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

海陆因素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

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另外要知道: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级”);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干极”)。

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1、2两大题。

降水主要还要掌握课本P63活动题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掌握地理填充图册上P19的第1题、第2题的

(画图尤其要掌握)、

P21的第4题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

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

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

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

冬季多雨区:

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

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a.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c.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

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与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

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世界人口增长:

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

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人口密度=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分布:

a  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

①社会经济条件: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②自然条件:

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人口稀疏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高、干)。

如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原因:

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

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问题:

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②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③采取措施: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1)原因:

a)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城乡差别:

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a)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b)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5、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西亚、北非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印度南部,美国境内

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为什么美国(属于美洲)这些不是非洲的国家会有黑人分布?

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要开发美洲,从非洲掳掠了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所以现在美国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当时的黑奴。

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23第2题,P24的第4题的

,P25的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

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

 

(1)、基督教:

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欧洲、美洲、大洋洲。

基督教宗教建筑——教堂。

(2)、伊斯兰教:

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宗教建筑——清真寺

(3)、佛教:

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佛教宗教建筑——寺庙,佛塔。

如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白色人种,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

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

地理填充图册P26页第1题、第2题的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条件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水源、自然资源土壤、交交通,位置

(课本P80图)人文条件:

历史文化、宗教、政策

2、读右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三地为什么能形成聚落?

2)假设你是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局长,你会选三地中哪个建设城市?

并且阐明你的理由?

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

2、选2.因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离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沟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开阔,发展空间较大。

3、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现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人口密度

人员职业构成

经济特点

聚落规模

建筑特点

乡村聚落

农业为主

不发达

稀疏(低层建筑)

城市聚落

非农业为主

发达

密集(高层建筑)

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雪屋        严寒       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傣族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    双层,楼上住人。

凉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

减少白天太太阳热量的传入和热风。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五章发展和合作

一、国家和地区

1、世界面积位居前六位的国家: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世界人口前三位中国、印度、美国。

前十一位: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墨西哥(两印两巴孟加拉,中美日俄尼日利亚)。

3、地跨两洲国家埃及(跨亚非)、土耳其(跨亚欧)、俄罗斯(跨亚欧)美国(北美、大洋洲)

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的总称。

国界:

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它用来划分国家间各自行使主权的范围。

(如:

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f)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如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所划分的)

1、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等。

2、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例如中国。

3、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在大洋洲)—“北”

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南”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三、国际合作

1、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与他们的职责宗旨、倡导精神。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30页。

)2、联合国成立时间(1945年)、总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

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瑞士日内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