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933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docx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docx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有限公司

应急救援预案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引言

为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对突发性重特大事故的处理能力,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组织实施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为指导,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液氨泄漏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虽然不能彻底消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完善良好的救援预案,训练有素的救援队伍,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及时正确的抢险救援,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损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和影响。

我公司液氨用于发酵工序,储存于液氨罐区,为公司主要危险源,液氨罐发生事故时,若应急救援不及时,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及损失,因此制定《液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为处理液氨泄漏、着火、爆炸事故的指导文件,公司各单位、部门要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按文件规定进行贯彻落实。

本预案由公司安委会提出。

本预案由公司安办归口。

本预案由公司安办负责起草。

本预案主要起草人:

本预案审核:

本预案审定:

本预案审批:

本预案由安全委员会负责解释。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液氨罐区是公司级的重大危险源,液氨的大面积泄漏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及人身伤亡事故。

为了确保公司的人员和财产安全,防止液氨罐液氨泄漏事故的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序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化学危险品名录》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有限公司液氨罐区液氨的接卸、存储、使用以及车间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时的救援、应急处置和恢复的全过程管理。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加强现场管理,预防为主。

加强液氨罐及涉氨设备的日常检查和设备的维护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和预控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制定应急措施与实施细则,避免液氨泄漏事故的发生。

2.2以人为本,确保重点。

发生液氨泄漏时,应遵循保人身安全、保环境安全、保生产安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快速反应的处理原则。

2.3分类管理,分级实施。

根据液氨泄漏事故现场的情况及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事故和严重事故,启动最初应急响应和全体应急响应。

2.4统一指挥,有序处理。

应急工作按照公司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管理原则。

能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序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

尽可能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5及时通报,积极求助。

当出现氨严重泄漏事故,并可能引发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事故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同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3.风险分析

液氨易燃、具有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或爆炸危险,吸入氨气能引起人体严重中毒,窒息或死亡,液氨可致眼灼伤或失明,致皮肤灼伤。

液氨罐区危险性由《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确定。

我公司现有一个液氨罐区,内有液氨贮罐4个,构成了一处危险源。

4个贮罐液氨总储存量为:

50m³×4

3.1具体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

3.1.1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

患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

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可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氨气对人的毒性

浓度

mg/m3

时间

min

反应

6500-7000

1750-4500

700

553

30

 

可即时死亡

可危害生命

立即咳嗽

强烈刺激现象,可忍受1.25min

175-350

140-210

28

鼻和眼刺激,呼吸和脉搏加速  尚可工作,但明显不适

140

70-140

70

30

眼和上呼吸道不适,恶心,头痛 可以正常工作

呼吸变慢,皮肤电阻逆转

67.2

9.8

<3.5

0.7

45

 

鼻咽有刺激感

无刺激作用

可以识别气体

感觉到气体

3.1.2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3.1.3爆炸危险

易燃,其蒸气混合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

(爆炸极限体积比15.7%~27.4%引燃温度651℃)

3.1.4事故严重度分析

因本单元中,可能发生重大事故包括氨气泄漏中毒事故和氨火灾爆炸事故,其中,尤以前者为重。

3.2危险目标的确定及危险特性影响分析

3.2.1危险目标的确定

根据液氨贮存的数量和氨使用的流程,结合氨发生泄漏时可能造成的重大紧急情况,确定以下应急救援目标:

3.2.1.1液氨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1.2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2.1.3氨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3.2.2氨的危险特性

3.2.2.1物化特性:

氨(液氨),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82(水=1.000),熔点-77.7℃,沸点-33.5℃,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液氨危险性类别为第2.3类,有毒气体。

液氨易燃、具有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或爆炸危险,吸入氨气能引起人体严重中毒,窒息或死亡,液氨可致眼灼伤或失明,致皮肤灼伤。

3.2.2.2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3.2.2.3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3.3氨泄漏后可能会造成的不安全事件或事故

3.3.1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使接触人员皮肤或眼睛受到灼伤。

3.3.2现场人员大量吸入氨气后引起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严重时导致呼吸停止。

3.3.3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发燃烧爆炸,酿成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害和设备受损。

3.3.4液氨大量泄漏后引发环境污染事故。

4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

领导小组由公司经理、安监科、生产车间、动力车间、保卫科、办公室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准备与救援办公室(设在安监科),日常工作由安监科兼管。

具体组织体系如下图4.1。

 

4.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根据液氨事故危害程度和应急救援的需要,公司设有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设安监科,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管理工作。

针对事故的实际情况和影响,成立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具体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各个应急救援小组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协同作业,共同完成应急预案所赋予的应急职责和应急救援指挥部部署的应急任务。

各专业应急救援小组的人员组成可根据救援的实际需要,由指挥部决定。

4.2组成人员

4.2.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人员

总指挥:

********

副总指挥:

********

成员:

************************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部。

4.2.2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名称及人员组成

a)生产运行控制组: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及当班运行人员。

b)设备抢修组:

设备管理人员及检修成员。

c)安全防护组:

安全管理人员及工艺管理人员。

d)技术支持组:

公司技术管理人员。

e)消防营救保卫组:

消防保卫人员。

f)警戒及医疗救护组:

保卫人员。

j)通讯保障组:

办公室。

h)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组:

供应、仓库及后勤管理人员。

4.3主要职责

4.3.1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7)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4.3.2现场应急救援职责

(1)指挥部职责

a)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b)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c)向上级汇报和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d)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2)总指挥职责

全面负责液氨泄漏事故应急状态的一切应急响应活动和应急预案规定的执行任务。

其主要职责包括:

a)分析紧急状态和发布进入应急状态的命令,启动内部的应急组织;

b)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向外部的应急组织报告、通报、联络应急信息;

c)决策现场的重大应急行动,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d)保证现场和厂外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e)应急评估;

f)协调后勤确保对现场应急救援的后勤支持;

g)宣布应急状态的终止;

h)在应急终止后,领导组织恢复工作。

(3)副总指挥职责

a)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和协调工作,总指挥不在时,为总指挥的替补人员;

b)保持与现场的直接联系和联络;

c)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4)生产指挥职责

生产指挥应在现场进行指挥,为现场应急行动总指挥,其首要任务是全面负责公司的运行、设备抢修及事故后果评价并向总指挥报告公司的安全状态,在应急救护指挥部启动之前代行应急总指挥的职权,生产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a)现场总指挥,负责现场的生产、技术和行政应急行动的总协调并随时保持与总指挥的紧密联系;

b评价公司的安全状态和发展趋势,控制生产紧急情况;

c)管理公司的应急运行操作活动;

d)决定并管理对设备、设施的补救、抢修活动;

e)向总指挥提出重大应急行动的建议;

f)随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公司的事故工况信息。

(5)技术指挥职责

技术指挥的首要任务是向总指挥和生产指挥提供运行控制、设备抢修、补救措施、防护措施、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技术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a)组织诊断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状态,评价设备的损伤程度;

b)分析事故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补救行动的方案;

c)组织评价事故的内外后果,提出应急预防措施的建议;

d)组织制定应急终止后的恢复计划。

(6)综合指挥职责

a)组织指挥现场人员的搜寻和抢救,评价人员的伤亡程度;

b)组织指挥现场灭火和外部应急救援机构(医疗、消防)的联络;

c)组织现场的保卫和警戒工作,以确保各应急行动的顺利有序进行;

d)向总指挥提出应急行动所有后勤保障的建议;

e)协调、组织各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物质、通信、食宿、交通运输、人员安置等,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7)应急救援专业组组长职责

结合各自日常职责和专业小组职责,具体落实指挥部的各项应急命令和决策,实施具体的各项应急救援行动并随时向各指挥员汇报。

(8)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职责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专业应急救援小组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担任各类紧急情况的应急救援和处置。

其各职责分工如下:

a)运行控制组:

最初应急处置、隔离、现场气体测量。

b)设备抢修组:

设备抢修的人员、物资准备和抢修。

c)安全防护组:

人员防护监督和防止环境污染指挥。

d)技术支持组:

技术支持。

e)消防营救保卫组:

现场灭火、人员抢救、搜寻、清洗、消毒、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和交通指挥引导。

f)医疗救护组:

现场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g)通讯保障组:

应急行动中所有通信器材的配备、保持。

h)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组:

负责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抢救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负责所有应急行动人员的食、宿、交通运输工作。

4.4应急反应救援的组织体系

4.4.1最初应急反应救援组织体系

液氨罐液氨泄漏事故最初应急反应救援、组织、协调行动由动力车间主任负责,担任临时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的责任,直到有更高级别的人员来替代。

同时,各值班负责人(当值值长、零米班长、组长)担任初期应急岗位指挥,直到按应急预案规定的负责人到岗后交接。

5.4.2全体应急反应救援组织体系

建立液氨罐区液氨泄漏事故全体应急反应救援组织体系,当事故严重到需要动员全体力量以进行应急救援时启动该组织体系,及时消除和减少事故带来的严重影响。

全体应急反应救援组织由“氨罐区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全体应急反应救援专业小组组成,公司领导、运行、检修、安全、保卫、消防等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人员参加。

5.液氨泄漏事件分级

液氨泄漏应急行动分为预警、现场应急和全体应急三类;根据发生紧急情况后所采取的应急行动的类别,按后果的严重程度依次分为黄色(三级响应)、橙色(二级响应)、红色(一级响应)三级,届时由应急总指挥确定发布。

5.1黄色应急

当发生液氨泄漏时,需要采取“预警”行动时即为黄色应急状态。

“黄色应急”状态意味着液氨罐区已发生氨泄漏,如不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存在大面积泄漏或爆炸的可能。

此时,需要现场人员履行职责,并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公司消防队和救护车趋于待命状态。

5.2橙色应急

当液氨泄漏时,需要采取“现场应急”行动时即为橙色应急状态。

“橙色应急”状态表明液氨泄漏事故已经发生或升级,对泄漏点远程隔离无效,公司要立即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

此时可能尚不会对公司外造成大的影响,但需要二个或以上部门进行协调解决,要求公司内应急组织全面启动。

5.3红色应急

当液氨泄漏时,需要采取“全体应急”行动时即为红色应急状态。

“红色应急”状态包括液氨泄漏持续,泄漏量增大且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控制;或发生人身伤害及以上事故,影响范围还有可能持续扩大,很可能对公司外造成影响,必须由一个统一组织进行指挥协调。

此时公司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和设备、设施,并保证公司邻近区的安全。

现场人员除了应履行本岗位职责外,还需要进行公司外援助,公司应急组织全面启动。

6预防与应急准备

6.1在液氨储存区域安装洗眼器、水喷淋装置,配备自动消防水喷淋装置及液氨探头等。

6.2接触液氨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3检修车间、动力车间、生产车间等部门应加强液氨贮存、接卸等系统设备易泄漏部位的检查,及时发现缺陷并处理。

6.4检修车间结合春、秋季及安全专项检查对液氨贮存区域进行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易发生泄漏的设备、设施和部位进行检修维护、技术改造工作,按规定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

6.5由安监科组织相关部门对液氨泄漏事故进行反事故演习,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6.6进出液氨罐区域的相关人员要严格遵守液氨罐区域进出管理制度。

6.7检修车间需定期对漏氨检测仪进行校验,确保其准确性。

6.8检修车间需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消防水定期喷淋试验,确保消防水喷淋装置的可靠备用。

7信息报告

7.1报警

7.1.1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

火警电话:

119

值班电话:

*******/*******

7.1.2报警程序

发生液氨罐区液氨泄漏事故初始控制反应都由动力值班主任负责,发生任何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警。

报警程序如下图所示。

7.2通报电话

7.2.1当地政府

通报受理电话为:

公安:

110

火警:

119

急救:

120

7.2.2********有限公司

根据********有限公司应急救援管理规定,通报受理电话为:

总值班室:

****************

安监科:

*******

7.2.3通报内容要求

通报包括下列信息:

a)通报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b)本单位名称;

c)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预期持续时间;

d)液氨的泄漏程度和泄漏量;

e)已造成危害程度及预期发展状态(包括安全、健康风险);

f)已经采取的措施;

g)预期对外界的影响及需要支援意图;

h)应急行动级别。

8应急响应

8.1应急启动条件

经现场确认非误报警后,并有如下任一情况发生时,启动本应急预案。

a)有人员伤亡。

b)氨站区域出现火警。

c)氨气污染半径超过氨站消防喷淋设施的喷淋范围。

d)液氨储罐本体或液氨槽车泄漏,无法实现远程漏点隔离。

8.2应急启动程序

应急启动命令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授权发布。

8.3应急响应分级

8.3.1最初应急响应组织启动

在液氨泄漏初期,视泄漏的情况,成立现场最初应急反应救援组织体系。

应急指挥与控制内容包括:

a)紧急评价,包括现场当前事故情况、可能后果、发展趋势;

b)紧急定级,包括事故处理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c)紧急减缓,包括迅速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液氨泄漏事故的影响;

d)通报本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

e)通报集团公司等上级单位和当地政府机构;

f)启动人员防护行动;

g)救援受伤人员;

h)现场的恢复。

8.3.2全体应急响应组织启动

如液氨泄漏持续,泄漏量增大且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控制;或发生人身伤害及以上事故,影响范围还有可能持续扩大时,启动全体应急响应。

8.4处置措施

相关人员发现液氨储罐区域发生氨泄漏时,立即启动喷淋和警报装置,同时拨打电话*****/****报警,由动力车间值班人员关闭液氨储罐出口阀,并拨打119报警。

8.5人员紧急疏散与撤离

8.5.1当液氨罐区发生火灾,按火灾应急预案规定实施人员疏散与撤离。

8.5.2发现液氨泄漏事故并危及人身健康安全时,现场人员应根据就地风向标确定风向后,自行撤离至上风口,同时立即报警。

由当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清点现场人数,有缺员立即汇报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8.5.3氨罐附近区域人员应朝上风向进行有序撤离。

8.5.4非事故现场人员接到公司紧急疏散与撤离警报,由班组长或车间主任组织,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清点人数。

有缺员立即汇报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8.5.5抢修与救援人员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程序按公司应急总预案规定进行。

8.6危险区的隔离与警戒

8.6.1保卫科协助警察部队实施危险区150米范围内进行人员、车辆的隔离。

8.6.2在液氨罐隔离区域各路口设置警戒围栏,并安排专人值守。

8.7检测、抢险及救援措施

8.7.1检测方法

由氨罐区专责检修人员持便携式氨气浓度检测仪进行测量。

8.7.2抢险与救援原则

a)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b)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c)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d)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氨的泄漏以及现场情况,进入现场时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e)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8.7.3液氨泄漏抢险与救援措施

液氨为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的压缩气体,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液氨贮罐泄漏、着火和爆炸。

1、液氨贮罐出现渗漏、滴漏,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险救援。

2、液氨贮罐开裂,150米以内有危害时,启动集团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险救援。

3、贮罐爆炸、开裂,150米以外也受到危害时,在启动集团级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应立即上报当地政府,启动政府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

a)拨打电话119向消防队报警、拨打电话120通知医务人员到事故现场待命。

b)组织成立最初应急反应救援组织体系,进行应急救援指挥。

必要时,由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宣布启动全体应急响应。

c)启动现场所有的消防喷淋设施,对泄漏区进行喷淋,防止液氨气化后大面积扩散。

d)将氨泄漏区域(附近150米以内)所有无关人员疏散撤离至上风处,并严格限制人员靠近泄漏区域,禁止一切明火。

e)在氨罐隔离区域各路口设置警戒围栏,并安排专人值守。

由事故处理引导车指挥引导并负责进行附近人员应急疏散。

f)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通过电话向公司内部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

就近生产区域内(动力车间、****车间、****车间等)的人员带好应急防护用具,随时准备进行撤离。

g)在确保有人员监护的情况下,由熟悉现场设备的运行和检修人员,协同消防人员一起,对泄漏点进行判断并试隔离。

所有进入氨泄漏区域的人员必须佩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戴重型防化服,靠近泄漏点时须有消防喷淋水幕掩护。

h)消防人员对现场人员中毒或受伤的情况进行确认并开展搜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伤员搬离现场,实施急救。

i)如泄漏点试隔离后无效,由检修和事故应急处理人员对泄漏区域进行消缺和堵漏。

并视泄漏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地方重大危险源泄漏应急申报程序,请求地方专业消防支援。

j)运行人员应密切监视消防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消防供水以及消防水池的液位正常。

k)在确认有效隔离的前提下,组织人员清理所有可能燃烧的物品及阻碍通风的障碍物,保持泄漏区域内通风畅通。

8.8人员防护与监护

8.8.1参加救护、救援人员必须防护规定着装,并注意风向,如夜间需带照明工具。

8.8.2参加救护、救援的人员以互助监护为主,按照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的原则处理。

8.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与救治

8.9.1受伤人员分类

按照液氨泄漏后可能导致的伤害,受伤人员按以下分类:

a)液氨化学性灼伤。

体表、眼部等接触灼伤。

主要伤害对象岗位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b)高温物理性烧伤。

液氨爆炸或燃烧后,引起的高温热焰烧伤。

主要伤害对象以岗位作业人员、爆炸危险源点50m半径范围内工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c)氨气体中毒和窒息。

吸入大量氨气导致的中毒和因为环境中氧气浓度低而导致的窒息伤害。

伤害对象主要有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8.9.2患者现场救治方案

a)液氨化学性灼伤。

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迅速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b)高温物理性烧伤。

立即脱去燃烧起火的衣着,或者找水源冲洗患部及灭火(如冲洗装置、生活用水龙头等),在一时难以找到冲洗水源且不能及时脱衣服,可以就地打滚灭火。

迅速就医。

c)氨气中毒与窒息。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若现场出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