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社会分析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855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讲社会分析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7讲社会分析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7讲社会分析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7讲社会分析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7讲社会分析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讲社会分析方法.docx

《第7讲社会分析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讲社会分析方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讲社会分析方法.docx

第7讲社会分析方法

第三专题:

辩证分析方法

辩证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的方法论运用。

从本质上说,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它发源于古代希腊。

辩证法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柏拉图的著作中,记述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一些语录,就像中国的《论语》记录孔夫子的语录一样。

可见在苏格拉底的时代,辩证法已经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词汇了。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主要有两层涵义:

一是意味着“对话”,即通过一问一答的对话,将论层层推进,抽丝剥茧,最后得出真理。

在这个意义上,辩证法就是通过对话传授真理的方法。

柏拉图的著作几乎都是由对话体写成的,而这种对话体,正是表现了古希腊的辩证法精神,正如“辩证法”(dialectics)和“对话”(dialogue)这两个词是由相同的词根构成的一样。

二是意味着“正反”,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总是佯装无知,而与别人唱反调,形成对同一论题正反两个方面观点,通过对立双方的辩论,使真理最终脱颖而出。

在这个意义上,辩证法就是通过辩论逼出真理的逻辑。

可见,在古代希腊,辩证法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逻辑。

作为逻辑,辩证法本身就内在于人类的理性之中,是一种认识世界和表达世界的方式。

而作为方法,辩证法是一种对话的技巧,一种说服别人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内化为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时,就变成了人与自己心灵的对话,用柏拉图的话说,就是灵魂与自身的对话,就成为人的一种思维方式了。

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古希腊的辩证思维方式逐步被遗忘了,产生了一种以分析方法为主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在这种思维方式统治下,一切认识活动都被归结为对认识对象的分析、分解和还原,以求发现最基本的元素,并用这种最基本的元素来解释一切。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又使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受到了猛烈冲击,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哲学家康德又重新在人的理性思维中发现了辩证法康德把世界分为经验的现象世界和超经验的本体世界,认为现象世界是人的知性能够把握的世界,人是通过感性形式和知性范畴把握其真理的;但人的知性不具有突破现象世界认识本体世界的能力,如果人们将适用于经验世界的感性形式和知性范畴运用于超经验的本体世界,就会导致理性自身的“二律背反”,即幻相的逻辑。

康德认为理性思维中的这种幻相逻辑就是辩证法。

比如,在关于世界的开端、组成、规律性和原因等问题上,都存在一个正题和一个反题,两者都能得到同等程度的证明,但却是完全相反的。

这就是“幻相”。

这样,康德就揭示了人类理性所固有的矛盾,他用这种矛盾,证明人的认识能力只能限制于经验世界的范围。

黑格尔认为,在康德那里,辩证法只有对立没有统一,辩证思维其实仍然是知性思维,而不是理性思维。

知性只是理解世界的一种片面方法,而辩证法则是一种更高级的思维方式,知性只有在辩证法的统领下才有意义。

因此,黑格尔把辩证法理解为最高的思维形式。

他认为,古希腊的辩证法和康德的辩证法都是由两个因素构成,表现为一正一反,一问一答,只有对立,没有统一,导致了否定的结果;真正的辩证法应该是肯定的和积极的,对立的因素应该得到统一。

因此,他在“正题”和“反题”之后又加上了“合题”,形成了著名的“三段式”。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最高思维的肯定性质就表现在三段式的“合题”之中。

黑格尔辩证法包含有整体论、有机论、过程论的思想。

认为辩证法是整体论的,不是部分构成了整体,而是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不能用基本元素的性质解释整体的性质,相反,基本元素的性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得到说明。

辩证法也是有机论的,主张任何事物或元素都不是孤立的,永远处于与其他事物或元素的联系之中,没有联系就没有它们的存在,而支配这些联系的则是它们的组织结构。

辩证法还是过程论的,它把事物理解为过程,而过程体现着变化,变化则导致更高的现实。

恩格斯评价说: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完成了。

它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创造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并运用于社会和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辩证分析方法,包括矛盾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过程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人的利益分析方法、人的价值分析方法等。

本课程简要介绍这些方法,以便为大家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时拓宽思路,开阔视野。

第七讲社会分析方法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是普遍联系,二是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运用普遍联系的原则进行社会研究,形成了系统分析方法;运用永恒发展的原则进行社会研究,形成了过程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分析方法和过程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哲学方法论。

一、系统分析方法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系统分析方法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在总结、概括现代系统科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掌握系统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一)唯物辩证法与系统分析方法1.系统和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上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2.马克思主义与系统论系统思想古已有之,系统分析方法却是现代才有的。

早在2000多年前,中外哲学家们就力图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形成了古代朴素的系统观念。

系统思想在近代某些思想家如康德和黑格尔那里虽然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但它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到了19世纪中叶,系统概念才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明确提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思想,并成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使用过“系统”、“有机系统”、“系统发展为整体性”以及“思想体系”、“社会体系”、“社会机体”等包含着系统思想的概念。

马克思指出:

“各民族卷入世界市场系统,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国际性质的过程,也愈加发展。

”恩格斯也说:

“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

正如钱学森所说,系统是首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上升为明确的思想和方法的。

《资本论》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系统分析的经典之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深入研究事物的系统性质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有机整体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

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系统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系统是客观的普遍的;系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至可以说,事物即是系统,没有系统就没有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为现代系统科学提供了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现代系统科学,就是在唯物辩证法系统思想的启迪下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关于自然界的所有过程都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

现代系统论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整体原则、动态原则、有序原则等等,无一不同唯物辩证法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对于这种渊源关系,无论是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还是现代系统论的后继研究者们,都予以充分肯定。

普通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说过,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的先驱,“普通系统论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雷同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的D?

麦奎因和T?

安贝吉也认为,马克思是一位早期的系统论者,他的“理论工作的主要部分都可以看作是富有成果的现代系统方法研究的先声”。

可见,唯物辩证法对现代系统论的理论渊源关系,是举世公认的。

现代系统论源于唯物辩证法,又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使之更加具体化、精确化了。

首先,现代系统论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微观机制和系统特征,为唯物辩证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联系类型,并把对事物联系的研究定量化、模型化了。

其次,现代系统论深入探讨了事物矛盾的复杂结构,着重研究了对立面之间的协调作用和一致关系,为深刻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再次,现代系统论关于客观世界系统整体性的观点,关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大大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最后,现代系统论提出的一些新范畴,如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层次等等,都是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中所没有的,这些概念、范畴为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深入研究这些概念、范畴,把它提炼、概括、上升为哲学范畴,是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现代,不懂得系统论,就不可能真正懂得和发展唯物辩证法。

现代系统论丰富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但它总体上并没有超出唯物辩证法的范围。

只有把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它们的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

系统分析方法就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3.学习系统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巨大系统,要想正确认识它,一定要有全局观点和战略眼光,因此需要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为我们把握全局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点,就是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都采取“由上而下”、“由总而细'”的办法,即从整体出发,先综合后分析,最后又回到综合。

它并不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要求巧妙地利用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来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从系统观点看,要素的性能好,系统的整体性能未必一定好,但只要系统的结构合理,即使有的要素性能较差,也能组成性能良好的系统。

系统分析方法是科学决策的有效工具。

从系统的观点看,决策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的每一步骤,如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分析综合、制定方案、评价方案、选择最优方案、试验、组织实施决策、反馈调整方案等,都是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把决策过程当作一个系统来把握,就要注意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一个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这样才能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邓小平非常强调学习掌握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他提出的“四性”要求中,就有一个“系统性”。

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努力学习掌握系统分析方法,以提高自己驾驭全局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二)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

1.对社会作整体性分析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

整体性是系统最显著的特性之一。

系统分析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求人们把握事物的整体性、综合性,善于从整体上全局上看问题。

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系统产生出一种“整体效应”一架飞机由数以万计的零部件按特定的结构方式组装起来时,就会产生出这些零部件本身所没有而只有飞机整体才具有的整体性质和功能。

正常人一双眼睛的视力就大于两只眼睛的视力之和,两只手协同动作的力量就比两只手分别动作的力量之和大得多。

这是因为系统不是组成要素的机械堆积,而是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要素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产生出某种协同效应,形成了特定的结构,这样就会使系统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统一性和协同性,系统因此以结构为载体表现出整体性的功能。

整体性的功能往往要比分散的要素的功能强得多。

恩格斯指出:

“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整体性的存在,使得把系统约化为构成要素属性之和的方法失去了合理性。

因此,在考察分析社会系统中的事物时,我们一定首先要把握其整体性。

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其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即系统具有其构成要素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其二,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只有从整体上才能显示出来;当系统受到外来作用时,它能作为一个整体作出反应,而不管受到外来作用的是哪一部分。

系统分析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就是注重对事物的整体分析,而不是局限于对事物某一方面、属性、特征的孤立考察;系统分析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最佳的整体效应。

爱因斯坦就曾注意到这一点,他举例说:

“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它;在复杂的情况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正确地理解病因。

如何对事物作整体性分析呢?

就是要从系统与要素的相互关系上考察系统,在系统的整体性中把握其要素。

一是要分析要素的基质。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要素的种类、数量、基质不同,所构成的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系统对要素的这种依赖性,在那些具有严密结构的系统中表现尤为明显。

有时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质和功能。

因此,要根据系统的整体目标,努力提高要素的基质,以此作为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基础。

比如,一架飞机是由成千上万个元部件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一个元部件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其质量和性能对飞机的整体功能都有影响;但最关键的要素还是发动机,它是飞机的“心脏”,其质量和性能如何,对飞机的整体功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是要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结构,使其组合保持合理,以增强系统的整体功能。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要素之间的组合是否合理,对于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关要素组合得好,能够和谐一致,就能产生“互补”效应,否则,就会产生“内耗”效应。

一个单位、一个领导班子也是一个系统,要使各要素优势互补,防止内耗。

以领导班子为例,在配班子时就要注意各成员的合理搭配,使不同工作经历、学识修养和性格风格的人能在班子中相互取长补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春兰秋菊各展其芳,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整体功能。

三是要把握要素的系统质。

系统整体既依赖于要素,又制约着要素,所以要素在特定的系统中会表现出特定的性质和作用,这就是要素的系统质。

比如某人在一个单位表现平平,但换了个单位之后却能发挥重要作用,表现十分出色,这就是系统对要素的影响了。

所以,对要素不能孤立考察,而应把它放在特定的系统中,注意把握要素的系统质。

2.对事物作层次性分析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因而系统是有层次的,系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层次性。

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内在的层次。

例如,生物系统就可以分为生态、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等九大层次;国家、军队均可划分为诸多层次。

任何系统都是由一定要素组成的整体,它本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比如,军队编制中的军、师、旅、团、营、连等,国家机器中的中央、省、市、地、县、乡等,大学中的校行政、院系、年级、班等,相对于它所辖的下属单位来说是系统,而相对于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来说又是要素。

层次等级结构是系统的普遍存在方式。

系统之间也有等级。

任何一个系统的组成要素本身也往往是一个系统。

而系统和它们以外的事物、系统,又通过相互作用组成更大的系统,形成纵横交错具有层次的网络。

整个物质世界可以划分为宇观、宏观和微观三个基本层次。

整个物质世界是由无数层次构成的无限的系统,其中每一系统都是宇宙大系统中某一层次上的系统。

系统的层次性,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无序向有序的自然发展过程。

因此,我们认识事物时要学会作层次分析,既要善于联系它的各个要素,把事物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把握,又要把它放到所从属的更大系统中加以研究,从而确定它在系统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进行系统的层次分析呢?

一是分析不同层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决定功能,这是系统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处于不同层次的系统,既具有不同的结构,亦具有不同的功能。

系统的层次愈高,其结构就愈严密,有序性和组织程度就愈高,功能就愈完备和高级。

在社会系统中,国家和家庭处于不同层次,国家的结构要比家庭复杂得多,严密得多。

在军队系统中,军、师、团、营、连的结构和功能都有很大不同。

认识和把握不同层次系统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对于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二是分析不同层次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界限分明,等级森严,每个层次的系统都有其特殊的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

比如,在自然系统的三个基本层次中,从太阳系到银河系以至河外星系的范围,属于宇观层次,遵循的是相对论力学的规律;在太阳系以内的行星以及一般宏观物体的范围,属于宏观层次,遵循的是牛顿力学的规律;在分子以下到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领域,则属于微观层次,遵循的是量子力学的规律。

不同层次系统的运动规律不能互相取代,又有内在的联系。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把握各层次系统的共同规律,又要把握不同层次系统的特殊规律。

三是分析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关系。

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其中,低层次系统是高层次系统的基础,其有序程度和发展状况对高层次系统乃至整个大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高层次系统是低层次系统的主导,对低层次系统的规模、存在方式、发展方向等都有制约作用。

所以,我们在进行系统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比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针对军队不同层次的对象,对义务兵、士官、基层军官和团以上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科技干部、地方大学生干部、院校青年学员等不同类型人员,规定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要注意用下一层次的教育促进上一层次的教育,用上一层次的教育带动下一层次的教育。

这样就改变了以往侧重于规范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

3.对事物作相关性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有两重涵义:

一是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的相互关联,通常称为系统的内相关;二是系统与环境相互关联,通常称为系统的外相关。

关于系统的

内相关,我们在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中已作过论述,这里主要讲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

一切系统都是开放的,同周围环境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环境是指系统整体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界条件的总和。

一切系统都要从它的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能量和物质,以维持自己的存在,实现自己的发展。

离开环境,系统就没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来源,就无法存在,更不能发展。

系统与环境这对范畴,表明了一系统同他系统外部联系的普遍性。

系统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系统改变环境。

系统的运动和发展,总会对环境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引起环境某种程度的改变。

另一方面,环境制约系统。

环境对系统的存在状况、外部特征、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规模等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良好的环境促进系统的发展,恶劣的环境阻碍系统的发展。

在一定的条件下,环境对系统的存在和发展甚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外部特征、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就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系统相关性原理,要求我们把系统放在大的宏观背景下来研究。

不注意考察环境,就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提出的方案就往往行不通。

我们要善于把系统与环境视为一体,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比如,研究新世纪、新阶段的军队建设,就要把它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研究这种环境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掌握新形势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

坚持系统相关性原理,一是要善于利用环境,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充实和发展自身。

我们开展的生产实践、外交活动、外贸活动等,都是为了创造和利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

二是要善于保护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系统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正负两个方向。

有益的系统行为不仅能促进自身发展,而且能改善自身存在的环境,促进环境的发展,从而使自身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有害的系统行为则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自身的某些发展,但由于它破坏了环境,也就破坏了自身继续发展的条件,最终不能不导致系统的萎缩甚至瓦解。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身,破坏环境就是毁灭自身,这条定律对一切系统都是适用的。

坚持系统相关性原理,就要把系统的独立性与开放性有机结合起来。

一切系统都具有独立性,同其他系统有着确定的界限,唯其如此,它才能成为一个系统;同时,一切系统又都具有开放性,同其他系统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唯其如此,它才能维持自己的存在和发展。

封闭必然导致无序,是系统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现代系统科学证明,系统的有序程度是同系统内部的信息量成正比的。

系统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从环境中不断吸收信息,维持和增加系统的有序性。

一旦同环境隔断了信息交流,系统内部的信息量就会自发地趋于衰减,其有序性就会不断下降,最终变成无序,导致混乱。

要提高系统的有序性,就要处理好独立与开放的关系,在开放中保持自身的稳定存在,求得自身的更大发展。

4.对事物作动态性分析系统不是静止不变的。

把事物作为系统来把握,就必须进行动态分析。

系统的动态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

从纵向看,一切系统都有其形成、发展、衰亡的历史,表现为一个过程;从横向看,一切系统都在要素、系统、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体现出系统的运动,促进了系统的发展。

系统两个方面的动态表现不是并列的,系统的纵向发展是它横向运动的结果,没有横向运动就没有系统的历史发展。

如何对事物进行动态分析呢?

一是要树立发展变化的观点,防止保守和僵化。

系统的动态发展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只有把系统始终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才能真正把握系统的本质和规律,预测将来的发展。

系统只有在动态发展中才能保持自身的稳定性,而系统稳定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系统正常的运动机能,保证系统的动态有机性。

二是要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为系统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系统不仅有其动态变化,而且有其稳定存在。

系统的稳定存在是指这样两种情况:

一种是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等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系统保持正常的运动机能;另一种情况,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系统在整个环境中所处的地位或位置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对稳定性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比如在部队建设中,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要处理好稳定与变动的关系,把稳定看作系统动态发展中的一个环节。

系统的稳定存在是发展过程中的稳定和平衡,是系统动态变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而是暂时的、相对的。

任何系统相对稳定的现实状态都是它过去动态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它将来发展的起点。

不了解系统的动态发展规律,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系统的稳定形式。

邓小平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说过两句很精辟的话:

一句是“稳定压倒一切”另一句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稳定与变动的辩证法。

二、过程分析方法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总特征。

正如“系统”范畴是对事物普遍联系认识的深化一样,“过程”范畴则是对事物永恒发展认识的深化。

通过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来认识事物,是辩证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过程分析方法的本质及其意义

1.过程分析方法的本质和特点所谓过程分析方法,就是把事物放在过程中去分析研究,通过考察事物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完整过程,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把握和运用过程分析方法,必须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观。

事物的过程性表明,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每一事物都是由历史上的事物发展而来的,又都向着将来的事物发展而去过程是事物的存在与非存在的统一,是对事物存在方式的综合表征。

过程的基本要素。

一切过程都是由事物、矛盾、时空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过程的基本阶段。

过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时间性,产生、发展、灭亡是构成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

过程分析方法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

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了解它的发展过程,正确处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

2.学习过程分析方法的意义

(1)有助于总结过去,认识事物的连续性。

具体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始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