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681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党校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央党校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央党校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央党校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央党校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党校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教学计划.docx

《中央党校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党校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教学计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党校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教学计划.docx

中央党校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教学计划

中央党校2006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法律社会学》教学计划

(2007年7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科基本理论课。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地掌握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把握法律实践中和法学研究上的一些前沿问题,提高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

2007年9-12月

三、教学方法

专题讲授与自学、研讨相结合。

讨论课前,应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写出讨论提纲。

四、教学内容(见课表)

五、考核方式

学期结束交一份5000字左右的论文或调查报告。

六、参考书目

(一)必读书

1、赵震江:

《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石泰峰主编:

《西方法律社会学》,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1998年版。

3、朱景文:

《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德]马克斯•韦伯:

《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5、[美]布莱克:

《法律的运作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美]昂格尔: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二)参考文献

第一单元:

导论

沈宗灵:

“法律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教研室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陈信勇:

“法律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3期。

RogerCotterrell,TheSociologyofLaw:

AnIntroduction,pp1-43.

D.Black,TheBoundariesofLegalSociology,81Yale1.jpp1086-1100.

A.Hunt,DichotomyandContradictionintheSociologyofLaw,Brit.J.Law&Sociology47(1981).

WilliamM.Friedman,SocialStructureandLaw,Part1,inTheSociologyofLaw(1980).

第二单元:

法律社会学的理论传统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王晨光: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中外法学》1992年。

沈宗灵:

《现代西方法理学》,第16、21、22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苏力:

“法律规定与法律多元”,《中外法学》1993年第6期。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版。

弗里德曼:

《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布莱克:

《法律的运作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

《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贡塔·托依布纳:

《法律:

一个自创生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学》(第四版),第1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RogerCotterrell,TheSociologyofLaw:

AnIntroduction,pp16-43,71-178.

BryanS.Turner,WeberandtheSociologyofLaw,inForWeber(1981).

DavidM.Trubek,MaxWeberonLawandtheRiseofCapitalism,WisconsinLawReview,1972.

HeinhardBendix,MaxWeber:

AnIntellectualPortrait,1962.

StevenLukes&AndrewSculleds.DurkheimandtheLaw(1983).

FranPearce,TheRadicalDurkheimian,1989.

UpendraBaxi,DurkheimandLegalEvolution,inLawandSocietyReview,Summer1974.

SrevebSpitxer,PunishmentandSocialOrganization:

AnStudyofDurkheim’sTheoryofPenalRevolution,inLawandSocietyReview,Summer1975.

RogerB.M.Cotterrell,DurkheimonLegalDevelopmentandSocialSolidarity,BritishJournalofLawandSociety,Vol.4,1977.

CliffordGeertz,LocalKnowledge,1983.

LeopoldPospisil,AnthropologyofLaw,1971.

DavidNelson,lawinActionorLivingLaw?

BacktotheBeginningofSociologyofLaw

SallyEngleMerry,LegalPluralism,LawandSocietyReview,Vol.22,No.5,1988.

SallyFalkMoore,LawasProcess,1978.

GuntherTeubner,ed.,AutopoieticLaw:

ANewApproachtoLawandSociety,1988.

AlanHunt,BehavioralSociologyofLaw:

ACritiqueofDonaldBlack,J.L.S.,Vol.10,No.1,1983.

Luhmann,ASociologicalTheoryofLaw,1985.

第三单元:

法律职业和法律组织

苏力:

《送法下乡》,第三编:

法官与法律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学》(第四版),第10、12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昂格尔: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理查德·波斯纳:

《超越法律》,第一编:

法律职业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RogerCotterrell,TheSociologyofLaw:

AnIntroduction,pp179-244.

Parsons:

ASociologistLooksattheLegalProfession,inEssaysinSociologicalTheory,1977.

RichardL.Abel,TheRiseofProfessionalism,BritishJournalofLawandSociety,Vol.1,1979.

RichardL.Abel&PhilipS.C.Lewis,LawyersinSociety,1989.

LawrenceM.Friedman,LawandSociety,pp20-34.

JohnR.Shmidhauser,JudgesandJustice,1979.

RichardA.Posner,AnEconomicApproachtoLegalProcedureandJudicialAdministration,inKatzed.FoundationsoftheEconomicApproachtoLaw,1998,OxfordUniversityPress.

第四单元:

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

季卫东:

“中国法文化的蜕变与内在矛盾”,《法律社会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朱苏力:

“当代中国法律中的习惯——一个制定法的透视”,北大法律信息网。

刘作翔:

《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张中秋: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埃尔曼:

《比较法律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千叶正士:

《法律多元:

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RogerCotterrell,TheSociologyofLaw:

AnIntroduction,pp99-136.

AlanHunt,TheIdeologyofLaw:

AdvancesandProblemsinRecentApplicationsoftheConceptofIdeologytotheAnalysisofLaw,LawandSocietyReview,Vol.19,No.1,1985.

ElizabethMertz,TheUseofHistory:

Language,Ideology,andLawintheUnitedStatesandSouthernAfrica,LawandSocietyReview,Vol.22,No.4,1988.

FranzWieacker:

FoundationsofEuropeanLegalCulture,TheAmericanJournalofComparativeLaw,Vol.38,1990.

RethinkingPopularLegalCulture,YaleL.J.,Vol.92,1989.

ErhardBlankenbeng&FreekBrinsmal,DutchLegalCulture,1991.

MurryHunt,theHumanRightsActandLegalCulture:

theJudiciaryandtheLegalProfeesion,JournalofLawandSociety,Vol.26,num.1,March1999.

JohnPaterson&GuntherTeubner,ChangingMaps:

EmpiricalLegalAutopoiesis,SocialandLegalStudies,Vol.7,1998.

BrianZ.Tamanaha,ANon-essentialistVersionofLegalPluralism,JournaloflawandSociety,Vol.27,num.2,June2000.

第五单元:

法律运行与纠纷处理

费孝通:

《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高见泽磨:

《现代中国的纠纷与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罗伯特·D.考特等著:

《法和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宋冰编:

《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RogerCotterrell,TheSociologyofLaw:

AnIntroduction,pp44-70,245-285.

LawrenceM.Friedman,LawandSociety(1977),pp10-19,111-134,156-168.

LegalRuleandtheProcessofSocialChange,StanfordLawReview,1967.

Nonet&Selznick,LawandSocietyinTransition:

TowardResponsiveLaw,1980.

M.Galanter,“WhytheHaves”ComeOutAhead:

SpeculationsontheLimitsofLegalChange,Law&SocietyReview,1974.

DavidF.Greenberg,LawandDevelopmentinLightDependencyTheory,LawandSociology,Vol.3.

GuntherTeubner,SubstantiveandReflexizeElementsinModernLaw,Law&Society,Vol.17,1983.

StephenLivingstone&JohnMorison,LawSocietyandChange.

DonaldBlack,WhyPeopleObeytheLaw,1990.

J.Skolinik,JusticeWithoutTrial:

LawEnforcementinDemocraticSociety,1975.

J.Griffiths,LegalPluralismandtheSocialWorkingofLaw.

Avel,AComparativeTheoryofDisputeInstitutionsinSociety,Law&SocietyReview,1973.

CathieJ.A.,ChineseMediationontheEveofModernization,CaliforniaLawReview,1966.

RichardLempert&JosephSanders,AnInvitationtoLawandSocialScience,1986,pp1-2,133-278.

MooreS.F.,LawasProcess,1978.

NicholasMercuro&StevenG.Medema,EconomicsandtheLaw,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7.

RichardA.Posner,TheSocialCostsofMonopolyandRegulation,inGeorgeStiglered.ChicagoStudiesinPoliticalEconomy,1988.

第六单元:

法律发展与社会变迁

蒋立山:

《中国法治现代化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PeterFitzpatrick,TheMythicConsolidationofModernLaw,inTheMythologyofModernLaw,pp92-145(1992,London,Routledge)

SammyAdelman&AbdulPaliwala,LawandCrisisintheThirdWorld,HansZellPublishers,1993.

WillHutton&AnthonyGiddens,OntheEdge:

LivingwithGlobalCapitalism,JonathanCape,2000.

RichardA.Posner,TheFederalCourts:

ChallengeandReform,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9.

MahmoodMamdani,CustomaryLaw:

theTheoryofCentralizedDespotism,inCitizensandtheSubject,pp110-137(1995,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BrainZ.Tamahana,ReviewArticle,TheLessonsofLawandDevelopmentStudies,89Am.J.Int’l.L.470-486(1995)

ArturoEscobar,EncounteringDevelopment:

theMakingandtheUnmakingoftheThirdWorld,(1995,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MyronWeinered.,TheModernizationofLaw.

DavidM.Trubek,TowardaSocialTheoryofLaw:

anEssayontheStudyofLawandDevelopment,YaleL.J.,Vol.32,1972.

DavidM.Trubek,BacktotheFuture:

TheShortHappyLifeoftheLawandSocietyMovement,FloridaStateUniversityLawReview,No.18,1990.

Allott,TheLimitsofLaw,1980.

政法教研部法理教研室

中央党校2006级硕士研究生课表

(2007年7月)

专业

法学理论

负责教师

石泰峰、刘永艳

课程名称

法律社会学

课程编码

必/选修

必修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学时

3学时/周,共16周48学时

学分

3

上课地点

教学楼302教室

上课时间

周一上午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授课人

9月3日

法律社会学的范围和特征

石泰峰

9月10日

法律社会学研究方法问题

石泰峰

9月17日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

石泰峰

9月24日

迪尔凯姆的功能主义法律社会学

石泰峰

10月8日

布莱克的纯粹法律社会

刘永艳

10月15日

卢曼的系统论法律社会学

刘永艳

10月22日

西方法律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讨论课)

刘永艳

10月29日

法律概念的社会学分析

刘永艳

11月5日

法律运行的社会学分析

刘永艳

11月12日

法律意识与法律意识形态

石泰峰

11月19日

大众法律文化

石泰峰

11月26日

法律职业的社会学分析

刘永艳

12月3日

纠纷处理多元化问题

刘永艳

12月10日

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

王立峰

12月17日

法律现代化问题

石泰峰

12月24日

当代中国法律发展与中国法学的发展状况(讨论课)

刘永艳

合计课次

16次

中央党校2006级、2007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经济法研究》教学计划

(2007年7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经济法律制度,充分认识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经济法律观念,提高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水平。

二、教学时间

2007年9-12月

三、教学方法

发挥教员与学员两方面的积极性,专题讲授与自学、研讨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见课表)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选修课,考试方式为撰写论文。

六、参考书目

1、张忠军主编:

《经济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2月。

2、潘静成、刘文华主编:

《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政法教研部经济法教研室

中央党校2006级、2007级硕士研究生课表

(2007年7月)

专业

法学理论

负责教师

张忠军

课程名称

经济法研究

课程编码

030101ZX07

必/选修

选修

考核方式

撰写论文

学时

3学时/周,12周,共36学时

学分

2

上课地点

教学楼302教室

上课时间

周一下午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授课人

9月10日

经济法总论

(一)

张忠军

9月17日

经济法总论

(二)

张忠军

9月24日

企业公司法

(一)

王静

10月8日

企业公司法

(二)

王静

10月15日

金融法

(一)

王伟

10月22日

金融法

(二)

王伟

10月29日

财政税收法

(一)

王伟

11月5日

财政税收法

(二)

王伟

11月12日

竞争法

(一)

庄玉瑞

11月19日

竞争法

(一)

庄玉瑞

11月26日

社会保障法

(一)

罗志先

12月3日

社会保障法

(二)

罗志先

合计课次

12次

中央党校2006级法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人权法专题研究》教学计划

(2007年7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法学学科研究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

生对当代人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人权保障机制等有基本的理解;对国际人权法形成的历史,国际人权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有基本的认识和把握;加深对法律、政治和道德关系的认识,能运用人权法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当代人权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二、教学时间

2007年9—12月

三、教学方法

以基础理论学习为主,把课堂讲授与读书、独立思考与课堂研讨相

结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四、教学内容(见课表)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

学习结束后,提交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

教员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次评定成绩。

六、主要参考书目

1、李步云主编:

《人权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夏勇著:

《人权概念的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张晓玲主编:

《人权理论基本问题》,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4、国际人权法教程编写组编写:

《国际人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美)托马斯.伯根索尔:

《国际人权法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6、万鄂湘、郭克强著:

《国际人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白桂梅、龚刃韧、李鸣等著:

《国际法上的人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政法教研部人权教研室

中央党校2006级硕士研究生课表

(2007年7月)

专业

法学理论

负责教师

张晓玲

课程名称

人权法专题研究

课程编码

030101ZX01

必/选修

选修

考核方式

撰写论文

学时

3学时/周,15周,共45学时

学分

2

上课地点

教学楼302教室

上课时间

周二上午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授课人

9月4日

人权法导论

张晓玲

9月11日

人权的基本概念

张晓玲

9月18日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一)

张晓玲

9月25日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二)

刘素华

10月9日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一)

林喆

10月16日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二)

林喆

10月23日

人权保障理论

林喆

10月30日

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

林喆

11月6日

刑事法律与人权保障

(一)

赵永红

11月13日

刑事法律与人权保障

(二)

赵永红

11月20日

弱势群体权利保障

张晓玲

11月27日

妇女人权

张晓玲

12月4日

国际人权宪章

张晓玲

12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