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499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docx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docx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 压强(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了解压强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1)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压强概念的理解.

2、难点:

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三)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测力计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

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2.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1、压力

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讨论:

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板画下面几种情况的压力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

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2:

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

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猜想……

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参考教材P67图13.1—3的方法设计实验.

(1)准备三块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将橡皮泥编号)和两根完全相同的细木条.

(2)将一根细木条放在1号橡皮泥上.通过挂有1个钩码的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

(3)取下l号橡皮泥,换上2号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上挂上2个钩码.重做上面实验.

(4)取下2号橡皮泥换上第3号橡皮泥.将两根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重复实验(3)

比较三块橡皮泥的形变情况.和第一组的结论相同.

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2、压强

从刚才探究过程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既与压力大小有关,也与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我们物理上把压力的作用效果叫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

(p=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五)小结

(六)作业

附:

课后总结

 

 

第一节 压强(第二课时)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了解压强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难点:

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三)教学过程

[例题]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

(g=10N/kg)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

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

(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

(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根据答案引导学生一同分析:

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如何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蝉虽然很小。

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

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的大小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大小减小压强。

(四)小结

(五)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难点: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

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

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

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

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

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

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

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那一个个的液滴,被装容器中。

而你是要流动的,旁边在阻碍你的流动。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三)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四)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

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结论:

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结论: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结论:

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学生归纳液体压强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五)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

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五)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附:

课后总结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4)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5)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6)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5)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连通器的特点

2、难点:

从实践生活中找到连通器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一组连通器

(四)教学过程

一、连通器

1、出示连通器,请同学们观察这种容器的形状和特点。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

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将连通器装入水,让同学们观察水位,把连通器沿竖直面旋转,但水未溢出,继续观察。

当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让同学叙述自己所见过的哪种属于连通器。

茶壶,水塔,锅炉水位计等。

3、请同学上台把两根玻璃管和一根橡皮管组装成连通器,并装入水体验连通器的特点。

二、船闸

介绍三峡水利工程:

为什么我们要把长江拦起来?

当长江拦坝之后会出现什么难题?

引入船闸。

让同学先阅读课本船如何从上游行到下游的,然后起来叙述船又是如何从下游行到上游的。

 

三、应用

家中的连接情况,在主管和家中的排污管之间接有一段弯管,这段弯管正好连通了它的两端,形成一个连通器;平常其中总是有水,可以起到隔住臭气的作用;当有污水需要排入时,由于室内一侧的水面比另一端高,水会自动的流出,直到两边相平为止。

练习:

1、潜水艇潜入水中越深,受到海水的压力越    ,它在水下航行的同一深度不同部位处受到的压力      。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    ,当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    。

3、船闸是根据     原理修建的。

4、下列器具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茶壶  B、自来水笔   C、水渠的过路涵管  D、锅炉水位计

5、潜水艇深潜到104m的海底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一条约30cm的扁鱼在海底游动,这条鱼的形状为什么是扁的?

如果将这条鱼拿出水面,它将怎样?

6、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7、在洪水季节,河水中的含沙量增大时,河水对拦河坝的压强将有何变化?

为什么 ?

能力提高

8、探究:

下表是小阳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实验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

液面差/cm

1

3

朝上

2.8

2

3

朝上

2.8

3

3

朝侧面

2.8

4

6

朝上

5.8

5

9

朝上

8.4

6

盐水

9

朝上

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

 

(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结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

 (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

9、请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如方便杯、可乐瓶等)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要求写出所需器材、试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五)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1、练习未做完的做为作业。

2、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

课后总结

 

第三节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有压强;

(2)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矿泉水瓶1个,玻璃杯1个,玻璃管1根,烧杯1个,水槽1个,量筒1只,吸盘1个,乒乓球1只,硬纸片1块,水适量,弹簧测力计1只,注射器1只,细尼龙线若干,刻度尺1把;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从生活走向物理。

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

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

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

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

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

这是什么原因?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

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

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

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

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

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

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

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

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

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阅读:

托里拆利实验。

提问:

(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

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学生阅读:

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

(可以参考课本)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考:

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

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

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五)小结

(1)大气有压强吗?

它有什么特点?

你可以做哪些实验来证明?

你还可以列举哪些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

有哪些方法?

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

课后总结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2、难点:

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准备

纸,乒乓球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叙述几个生活场景。

1.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

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

(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图1)。

2.将一张纸折成∩形(图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图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4.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图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

(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

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

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拓展创造

1.阅读教科书80页“飞机的升力”,根据图13.4-4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

分析现象原因。

2.与飞机的机翼相似,鸟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

由于鸟的翅膀的柔韧性好,它们拍动翅膀时不仅产生升力,而且还会带着鸟儿往前飞。

3.像机翼、鸟的翅膀的这种形状的应用很多,比如跑车的车头呈流线型,当跑车跑得太快,车会有什么危险?

(发飘、不稳)怎样避免这种危险?

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能不能根据机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来思考):

在跑车的尾部安装一只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当车速很大时,作用在这只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压强大,这样可以增强车轮的着地性能。

实际上,这种翅膀已被采用,叫气流偏导器。

(五)小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研究方法、探究过程,布置学生书面写出这节课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