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docx
《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交通量的不断增长,我国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使公路质量面临严峻的考验。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
实践证明。
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适当减薄路面的结构层厚度.从而使造价降低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第一.高速公路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高速公路的建设多从城市的环路,辐射路和交通繁忙路段开始.逐步成为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市交通。
第二,汽车技术的发展.对高速公路建设提出客观要求。
因此需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合汽车的轻型化和载重化是两大发展趋势.前者要求速度保障后者要求承载力。
而高速公路晗能使二者有机结合。
高速公路采用全封闭、全立交,路段两侧均设置禁人栅,交叉口全立交,避免横向穿越,使车速的提高和安全有了保证
一、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分析和防治措施
1、路基主要病害的防治与处理:
1)路基的选料
对于路基填料的选择,石质土,如碎(砾)石土,砂土质碎石及碎石砂,粗粒土中的粗、细亚砂土,细粒土中的轻、重亚黏土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足够的水稳定性.属于较好的路基填料。
2)路基的主要病害和产生的原因
路基的主要病害有五种:
路基沉陷、边坡滑塌、碎落和崩塌、路基沿山坡滑动和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在此主要谈谈路基沉陷和边坡滑塌
路基沉陷的原因:
①路基填料的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路基堤身内部有过湿夹层。
②路基填前未经处理,还存在软土或不密实的松土
路基边坡滑塌的原因:
溜方是由于流动水冲刷边坡或施工不当引起的滑坡是由于土体稳定性不足引起的。
3)防治及对病害的处理
①对上述路基沉陷问题设计方要正确的设计路基横断面.施工方应该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填筑路基.做好路基填前处理。
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路基到规定的压实度。
根据实际情况论证,路基沉陷经常出现在高填方路基.一般的高填方路基沉陷采取灌浆法处理.灌浆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效果较好且不影响公路运营。
②根据实际情况,公路边坡滑塌主要变现为表皮掉落、侧体滑塌和整体崩坍三种情况。
对表皮掉落的处理方法为先对碎落体进行清
理清除边坡上的危石后对边坡进行防护。
对全风化砂泥岩的边坡可采用植被种草防护的方法。
对于侧体滑塌来说,浅层滑坡可以通过放缓边坡陡度来处理.深层滑坡一般需经过勘察找出滑动面然后根据滑动面的位置确定处理方案
③换填、强夯、水泥搅拌桩等,普通路基主要是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即可。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土路基、土石基,使用土壤固化剂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使用土壤固化剂做路基施工材料时可以不必挖除、运弃设计路面的现有土壤不需要铺设大量的砂石料,表层不受霜冻、湿热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4)公路路基改良的方法
①由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为主组成的软土在我国南方有广泛分布.这些土都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
软土路基的主要破坏形式是沉降过大引起公路路基开裂损坏。
常用的公路路基改良方法有换填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等。
这时除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和工期等诸多因素。
②湿陷性黄土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应注意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减轻或消除其湿陷性,可采取灰土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等,并采取措施做好公路路基的防冲、截排、防渗。
③膨胀土主要由具有吸水膨胀性或失水收缩性猫土矿物组成,该
类土具有较大的塑性指数其显著的胀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
移、开裂、隆起等严重的破坏。
膨胀土壤路基应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减轻和消除公路路基胀缩性对路基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用灰土桩、水泥桩或用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公路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也可用开挖换填、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
5)工作中学到的经验和一些认识
①在施工过程中.一般对于高填方路基。
首先要选择好的填料,基底经片石换填处理后.上料碾压后要及时做好自检,压实度不够要补压。
土基完成后.应增加强夯机,对路基进行逐断面夯实,确保到路面施工时保证路基的弯沉。
石渣上料的路基,应该层层检测沉降量,来保证路基的压实
②在国家高速沪陕线西商高速公路的修建的工程中,我所在的由陕西华通公路工程公司承建的合同段就有1.4KM的高填方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我们成立质检部门严把质量关.对路基的每层上料碾压后都按要求进
行压实度自检,桥台背回填、路基填方和挖方的交接处,每层都进行沉降量观测。
③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如出现塌方、滑坡以及可能出现
失稳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边
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主要选取适
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如抗滑桩、锚杆(索)、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2、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
1)特征
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
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
2)成因
A.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特殊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
B.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
C.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
D.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入耕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士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基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均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
E.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
F.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值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
3、预防处治措施
1)设计方面
A.做好地质勘探调查:
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
进行详细探查,尤其要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地表不良路段,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白灰、水泥及铺设士工布等措施。
B.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
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她台措施。
C.明确路基填科质量标准要求:
在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
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及最大粒径要求。
耕种土、腐
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D.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
县级以上公路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而发生沉降变形。
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
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面积来设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设置挡墙防止塌方,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E.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
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
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设置平台。
F.积极采用路基综合防护形式积极推行植物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比较稳定的土质边坡采用种草、铺设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
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软质岩石、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植物不易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受水侵害和冲刷路段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防护措施。
2)施工方面
A.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依据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是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B.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工前要认真审阅设计文件,详细了解各段的填、挖情况,地质情况,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进一步核对设计资料,发现设计文件中有误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C.认真清除地表不良±质,加强地基压实处理,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质(盐渍土,膨张土等)必须予以清除,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碾压。
D.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和最佳含水量状态下有较强承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自检人员应认真监督;其次,要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
路基填料确定前,需进行土质分析、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对于耕种土、腐殖土、淤泥、膨胀土等劣质土和CBR值、最大粒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次,路基填筑前还要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
路基坡脚放样一定要准确,确保路基宽度满足设计要求,路基坡角范围内,要求清除杂草、树根、淤泥等,并进行整形碾压,压实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E.填石路基地段施工,可利用重型夯实设备进行强夯处理,或将土工格栅水平分层布置在填石路堤内,防止或减缓细料在填料空隙中的流动。
F.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厚度不得大于25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
20cm。
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
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
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压实度检测每层2000m2(不足2000m2按2000m2计)不少于4点。
G.路堑施工要保证排水畅通,对上坡施工时,应注意确保坡体的稳定性,避免欠挖或超挖现象发生。
路床顶面如有超挖,应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并认真碾压,压实度按路床项目标准进行控制。
H.路基土石方旋工时或完工后,应及时进行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和养生。
各类防护与加固应在稳定的基础或坡体施工。
防护工程的砂浆、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随拌随用,并注意做好养生。
4、路基常见的病害:
边坡病害、路基水毁、路基沙毁、公路翻浆
1)边坡病害及其原因:
边坡病害常见的有:
崩塌、落石、滑坡、坡面冲刷、坍塌、剥落和泥石流等。
崩塌是岩体突然而猛烈地从陡峻斜坡上崩离翻滚跳跃而下的现象。
崩塌是岩体突然而猛烈地从陡峻地斜坡上崩离翻滚跳跃而的下现象,分为:
A.滑移式崩塌:
B.倾倒式崩塌;C.错断式崩塌。
落石是岩石碎块的一种剥落现象,其范围较剥落严重。
产生原因为:
路堑边坡较陡,岩石破碎和分化严重,在振动及水的侵蚀和冲刷下,块状碎屑沿坡面向下滚动。
滑坡是路基山坡山体或岩石,由于长期受到地面水、地下水活的影响,使其结构破坏,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作用下,整体沿着软弱面向下滑动的现象。
坡面冲刷是风化的岩层形成一定厚度的残积层。
泥石流是山坡或沟岸泥沙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不断的坍塌、碎落或滑坡落而落入沟道,在暴雨的冲击下形成泥石流
2)路基水毁及成因
常见的路基水毁主要有:
A.山区公路,由于受到地形限制,不少路段与河道并行,其沿河路基常因洪水的顶冲与淘刷而发生坍塌或遭到破坏:
B.小桥涵被冲毁后,造成两端路基水毁;C.小桥涵位置设置不当或孔径偏小,不能通畅排水与输沙,洪水满溢路面,冲毁路面与路基路基。
水毁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
A雪、地质原因;B地形地貌原因;C.气象原因;D环境的破坏。
3)路基的冻胀与翻浆
潮湿地段的路基在冰冻过程中,土基中的水分不断的向上移动聚集,引起路基冻胀。
春融时,路基湿软,强度急剧降低,加上行车的作用,路面发生弹簧、鼓包、冒浆、车辙等现象发生,称为翻浆。
4)公路沙害及成因
在风沙地区,沙害使公路常见的病害。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风蚀和风埋,其中尤其以沙埋为主。
路基遭受沙埋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风沙动地区,由于沙粒沉落堆积,掩埋路基;二是在流动沙丘地区,由于沙丘的向前移动,掩埋路基,路基遭受风蚀,将会出现削低、变窄、掏空和崩塌等现象。
5)防治崩塌的主要措施
A.路基上方的基岩、危石应及时检查清除,特别在雨季前要细致检查。
如有威胁行车安全的路段,中根据地形和岩层情况,采取嵌补、支顶的方法加固。
B.在小型崩塌或落石地段,应采取全部清除的;如果基岩破坏严重,崩塌、落石的物质来源丰富,则易修建落石平台、落石槽等拦截结构物。
C.由于存在软弱结构面而引起崩塌的高边坡,可根据情况采用支挡墙或支护墙等措施。
D.对边坡坡脚因受河水冲刷而易形成崩塌时,要对河岸做防护工程。
E.在可能发生崩塌的段,必须做好地面排水设施。
6)防治泥石流的主要措施
A.对流泥、流石的边坡来说,在春秋两季,应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铺植草皮。
B.在泥石流形成区的上侧修筑截水沟、排水沟,把水引出去,以减少或消除洪水的影响。
C.在泥石流的形成区,采用平整的山坡、填实勾缝、修筑梯阶、土埂和支撑挡墙、加固沟头和沟底等方法,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滑坡发展。
D.对于小量的泥石流而言,可在肩外缘修建拦渣挡墙,并在每次雨后及时清除淤积的泥石,勿使挡墙失去作用。
E.泥石流可采用排洪道、急流槽、导流堤等措施使泥石流顺利排走,以防止掩埋道路、堵塞桥涵。
F.滞流措施是在泥石流沟中修筑一系列低矮的拦挡坝。
G.泥石流严重的地点,养护部门应做到:
加强检查和观察,尽力采取防治措施,发生泥石流后,要尽快清除堆积物。
根据掌握的资料,提出整治措施。
7)路基水毁的防治措施
水毁预防是在雨季和洪水来临之前为防止或其对公路的危害而进行的工作,范围包括:
A.防止漂浮物大量急剧地下冲;B.疏通各种排水系统:
3)修理、加固和改善各类构造物;4)检修防洪设备,备足抢护的材料、工具以及救生、照明和通信设施。
在汛期前应进行一次预防水毁的技术检查查出的隐患应在雨季、汛期之前处理完毕。
8)路基沙毁的防治措施
A.为防治沙质路基风蚀,—般采用柴草、土石或无机、有机结合料进行固沙防护,以保证路基稳固和行车安全。
B.为防治路基沙埋,在路侧采用的措施可归纳为固沙、阻沙、输沙和导沙等四种类型。
固沙措施可采用草方格网,或粘性土埂国方格沙障或直接利用卵石、砾石、粘性土、沥青乳液等,覆盖沙面进行加固。
阻沙措施除高立式防沙栅栏外,还可采用挡沙沟堤等。
9)公路翻浆的防治措施
翻浆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气温、土质、水源和行车等因素。
防治翻浆常用的措施主要有:
A.排除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加深边沟,提高路基,用截水沟、盲沟等截断地下含水层渗流。
B.设砂或砂砾垫层、砂桩、路肩盲沟、路基盲沟等吸蓄化冻水分并排出路基之外。
这几年,采用纤维编织席和砂桩排水,效果很好。
C.用石灰土、石灰矿渣土、石灰碎石土等作为路面基层,这些材料水稳性好、整体强度高并有板体作用的结构特点,作为路面基层可防翻浆。
D.用沥青、沥青土、沥青毡纸、塑料布等作成封闭式隔离层隔断土壤水分的渗入和聚流。
也用有反滤层的砾石及其他粒料作成透水性隔离层,以排渗土基水和防止地下水上升。
E.用炉渣、碎砖、压缩的泥炭、松和柏树皮、气泡互不连通的泡沫聚苯乙烯塑料作隔温层,阳止路基冻结线向深处推移,减薄冻层。
F用颗粒均匀的砾石、碎石等作透风的导温层,使土体迅速向深处冻结,在离路面较近处不致形成有害的聚冰层。
二、浅谈山区公路路基病軎及防治
1、山区公路路基的类型及危害
(一)坍塌
山坡堆积物在自重作用,沿边坡产生不同规模的坍塌现象。
发生坍塌时的运动速度较快,土石有流动现象,土体扰动且相互位置改变,在运动结束后,坍塌体基本稳定,无滑动面,亦无明显的软弱面。
出现坍塌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开挖路堑边坡较陡,使边坡的支持力量减弱,或堆积物受到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使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此外土壤受到冻结融化的反复作用,使边坡土体的稳定性降低或受到风化作用、地震作用、气温的变化等,使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坍塌对路基的危害程序视其规模大小而异,由于坍塌发生时具有冲击力,经常引起建筑物的变形,破坏路基,阻碍交通。
(二)崩塌
巨大的岩体失去与基层的联系,在重力作用下,瞬时突然剧烈地从边坡陡崖上倒塌到坡脚下堆积起来,岩块常被撞得破碎。
发生崩塌时速度极快,岩块在运动中有滚动跳跃现象。
运动结束后,崩塌体基本稳定,岩层无滑动面,但有软弱面或构成软弱面的条件。
当崩塌发生前,有时发现碉层有新的裂缝或其它的变形特征。
崩塌的造成是由于开挖路堑加陡了边坡的坡度,使岩体失去了平
衡或者由于地表水深入岩体裂缝或地下水在岩体裂缝中流动,使岩体
自重增加,此外由于风化作用及冰冻作用结果,加快了岩体裂缝的发
展,使岩体的坚固性降低,其它如大爆破、地震、植物根系在岩石裂缝中生长以及降雨量、蒸发量、气温等变化对岩体的性质亦有影响。
崩塌是山区公路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现象,由于其规模大,同时发生时,冲击力大,常使建筑物遭到严重的破坏,经常断绝交通,给行车带来很大的威胁。
(三)滑坡
滑坡是堆积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地沿着滑动面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这种滑动一般与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活动有关,滑动速度较缓慢。
每次滑动后,滑动体并不完全稳定,会出现新的变形。
滑动体在运动中本身各部分的相互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当滑动体的速度极快,有部分土体翻转,则称为崩塌性滑坡,通常在滑动体以内与滑坡体附近可见羽状裂缝或环状裂缝。
滑动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很多,从地质条件上讲,滑坡发生于可塑性的土质或软弱岩层上,在具备蓄水构造与聚水条件以及软弱面(能起隔水作用)以后,就有可能发生滑坡。
从地质构造上讲,岩层的结构与构造,对山坡的稳定性、滑动面的形成以及滑坡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如堆积与岩层的接触面愈陡,则堆积层土地体的重力作用就愈大,极易发生滑坡。
从水文条件上讲,地表水及地下水作用,都会破坏土体的稳定,助长滑坡的活动。
我们在修建公路的过程中,在山坡脚开挖路堑,破坏土体平衡减低山坡的支撑力量,将会引起滑动。
(四)泥石流
山岭地区,由于瀑雨或大量的融雪水在沟浴中造成突然的短暂的
间歇性水流,它挟带着大量的固体物质(如风化后产物和山坡上的土体上的土粒、碎石块等,流动过程中还挟带砂砾石)而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主要是在瀑雨地区很短的时间的大量降水产生集中水流而形成山洪,而当集水落石出区内岩层风化具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当山坡坡面受到集中水落石出流及沟谷下切产生坍塌、崩塌、滑坡现象以后,成为泥石流固体的来源。
泥石流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病害,泥石流发生时,常冲毁路基,破坏桥涵等建筑物,断绝交通。
2、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对路基病害的整治,在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的各种阶段均予以重视。
根据病害的主要形式及起因,对山区公路路基应经常检查路基边坡的坚固性与稳定性,及早发现病害隐患,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坍塌、崩塌的防治
防止坍塌和崩塌的办法,要根据坍塌的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条
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常用的办法有:
1、引起表面水流:
该法主要有修建起围护作用的截水沟,把塌方以上斜坡处流下的水流截断,引导到别处去,在塌方体表面上修建排水系统,把水汇集到塌方体以外;调整或改变塌方地区以内人工灌溉设施。
2、截断地下水流:
为了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塌方体的重量渗透压力,采取设置支撑盲沟的办法把水截断,使塌方体干燥、聚集和排出斜缝中的地下水。
3、用种植物和铺砌块石护坡等方法,增加边坡防止上冲刷的能力进行加固。
4、设置支撑构造物:
设置挡土墙建筑物可增加边坡的支撑力量,以维持土体的平衡,防止土体塌落下来,同时使路基内侧(挖方)坡脚变陡,减少边坡挖方数量,加强坡脚土体的稳定性。
5、刷方减载:
刷方减载通常在防止塌方中采用,其数量需根据土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验算,并考虑边坡的地质条件。
6、改道绕线:
当塌方规模较大时,难以根治而路线不可能绕避时,可考虑改线,但应作经济技术方案的比较后才能确定。
(二)滑动的防治
防止滑动的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即消灭或减少水的危害与
增加滑坡的平衡条件。
1、减少水的危害:
(1)排除地表水,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切断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不使水流入滑坡体内:
防止滑坡本身范围内的地表水渗入滑坡体内,应结合滑坡体内的地形及水量情况,在滑坡区内设置树枝状的排水系统;填平山坡滑动地,整平夯实山坡面,填实裂缝,防止积水下渗;在山坡种植草皮,以吸取地表水分,又可借根系增加地表土体的稳定性。
(2)排除地下水:
可采用支撑盲沟、截水盲沟和泄水洞的办法,所有盲沟与泄水洞,应该根据土壤与流量情况,设置倒滤层,避免潜蚀作用引起陷穴,并防止泥沙流入,淤塞排水孔道。
2、增设滑坡体的重平衡条件:
可采取减重和修建支撑构造物的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修建支撑构造物的基础应埋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硬层或基岩上,以保证建筑物基础的稳定。
(三)泥石流的防治
l、预防措施:
水土保持是根治泥石流的一种有效办法,它可使地表草层不被破坏,可以防止山坡水流的冲刷,缓减岩层的风化,植物根系还可以吸收水分,使土层干燥。
另一种方法是整理地表水流或在山坡上修建各种挡墙,阻拦泥石流,使陡坡成阶梯状,坡度变缓。
2、控制泥石流的措施:
可考虑修建泄泥石流建筑和修建泥石流拦挡建筑物。
各种路基病害的防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设置支撑建筑物,如修建各式各样的挡土墙、石砌支柱、拦挡建筑等;
(2)减少坡面荷重,如刷坡、减重、清方等;
(3)设置排水系统,如修建天沟、排水沟、支撑盲沟、截水盲沟、泄水洞等;
(4)坡面防护与加固,如采用草皮、面料等加固边坡。
三、盐渍土路基的病害与防治
1、盐渍土的主要特征
1)氯盐渍土具有埙湿性
氯盐具有强烈的吸湿性和保湿性。
用氯盐渍土填筑的路基,易吸
水软化,降低路基土体强度。
2)碱性盐渍土具有膨胀性
碱性盐渍土往往含有大量的吸附性阳离子,遇水胶体颗粒和吸附
性阳离子相互作用,在胶体颗粒与粘土颗粒周围形成结合水膜,减少颗粒间的凝聚力,使其相互分离,而引起土体膨胀。
当盐渍土中碳酸钠含量超过0.5%时,其膨胀量显著增大。
3)碳酸盐渍土具有松胀性
硫酸盐渍土的主要盐质为硫酸钠。
当温度达到32.4℃以上时,开
始脱水,体积缩小;当温度低于32.4℃时,便吸水结晶,体积开始增
大。
若用硫酸盐含量超过2%的盐渍土填筑路基,在温差影响范围内存于路基土体中的硫酸盐,体积时而增大,时而缩小。
经过反复作用,使路基土体结构遭到破坏,产生松胀,强度降低,影响路基稳定。
4)盐渍土具有侵蚀和腐蚀性
盐溃土对公路工程常用的钢筋、混凝土和石料等建筑材料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侵蚀和腐蚀作用。
2、盐渍土对路基危害
1)淋溶与湿陷
这类病害主要是由于低矿化度的降雨或流动水体将土基中结晶的易溶盐晶体溶解,使土体中固相体积减少、孔隙比增大,从而在自重、流水或外荷载作用下形成土基局部雨沟、洞穴、沉陷或坍塌等病害。
2)翻浆
这类病害主要是由于盐渍土中所含易溶盐晶体聚冰、脱水及吸湿
潮化,使得土基饱水及承载能力下降。
在外荷载反复作用下形成翻浆,
使道路表面龟裂破坏、泥泞、湿滑。
以氯盐渍土地区较为多见。
3)盐胀
这类病害主要是由于盐渍士中的盐分结晶膨胀而造成的路面局部不平、鼓起、开裂,还会在昼夜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