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常见真菌病害以及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272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2.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常见真菌病害以及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马铃薯常见真菌病害以及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马铃薯常见真菌病害以及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马铃薯常见真菌病害以及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马铃薯常见真菌病害以及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铃薯常见真菌病害以及防治措施.docx

《马铃薯常见真菌病害以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常见真菌病害以及防治措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铃薯常见真菌病害以及防治措施.docx

马铃薯常见真菌病害以及防治措施

早疫病或褐斑

一、图片分析

(一)叶片表现

1、alternariaspp.引起的无数的小斑点

2、alternariaspp.引起的典型坏死,同心坏死斑和变黄的晕环

(二)块茎表现

3、alternariaspp.导致的干腐

二、致病因子和传播途径

早疫病是alternaria真菌属的一组物种导致的病害,至少2个种会导致马铃薯早疫病特征,A.solani和A.alternata。

这种真菌在土壤、植株残骸和被感染的块茎中都可以越冬,他们是茄科植物、西红柿和马铃薯的致病菌,也可认为是腐生菌。

病菌孢子可以通过刮风和雨水飞溅传播。

三、叶片特征

有明显分界(分隔符delimiter)的坏死斑,大小各不相同,主要在植株底部叶片上,大的斑点上有同心环(图1、2)特征通常在植株底部,叶片已经老化并开始衰老senesce。

早疫病特征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特征表现差别也很大。

马铃薯品种类型对该病害也会有不同表现。

但是,至今没有发现alternaria种和这种表现特征有什么联系。

四、块茎特征

被感染的薯块失水下凹(图3)表现出褐色到黑色的表皮腐烂。

五、控制措施

管理早疫病一些基本的措施是限制农艺应力和病害发生的有利因素

1、均衡的施肥充足的灌溉,降低生长压力延缓植株衰老

2、用于控制晚疫病的几种真菌剂对早疫病也是有效的,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ithiocarbamates和百菌清chlorothalonil。

3、使用抗病或者不太易感的马铃薯品种

4、控制接种源,彻底销毁被感染作物残留。

自生植物、杂草,避免在轮作中种植易感作物如西红柿。

5、在薯块足够成熟的时候再收获,控制收获中和其他处理过程中的机械伤,以免腐烂。

六、危害

早疫病在大部分种植没事了的大洲都有发生,他真正的的严重程度可能会通过使用有效的晚疫病化学药物掩盖。

鉴于气候变

化的预测predicted,降低代森锰锌为基础mancozeb-based的化学剂的使用病使用易感品种,严重的早疫病流行讲师未来一个严重的问题。

七、风险因素

该病害主要是在炎热干旱的天气下发病,并在作物灌溉中加剧。

早疫病在温度是20-30°,并且干湿交替时期发病,

白天晴天高温(20-25℃)晚上有露水是该病发病最有利的条件。

早疫病被认为是植株变弱的一个征兆,可能是因为营养不平衡、干旱、植株衰老、昆虫侵入或者机械损坏。

黑点病

一、图片分析

(一)叶片表现

1、提前枯萎、植株死亡

2、在植株生长末期,茎秆被感染

(二)块茎表现

3、被感染的块茎

4、弥漫着带有黑点的褐斑(微菌核microsclerotia)

5、在放大镜magnifyingglass下观察,会发现微菌核的分生孢子盘acervuli上的刺毛setae

6、左边银屑病和右边黑点病的比较图

7、黑点病的非典型症状:

在低温(10℃)保存后,块茎表面凹陷,脱水。

二、致病因子和传播途径

马铃薯黑点病的致病因子是真菌粒状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coccodes,除了影响块茎,他还影响根部、匍匐茎和茎秆。

感染源头基本是植株残骸(马铃薯和西红柿茎秆)、被感染的杂草寄主(龙葵solanumnigrum、灯笼果physalisperuviana、曼陀罗daturastramonium),和携带有微菌核的种薯或者是土壤中自由状态的病菌。

土壤中的微菌核传染性能够持续至少2年。

三、叶片特征

在病害压力下,特征会零星地sporadically出现,主要是炎热的夏天。

主要特征是茎秆提前(premature)死亡,植株叶片从从顶部到底部逐渐死去;叶片变黄,向上卷起(图1)。

该特征类似于黄萎病(verticilliumwilt)。

在生长季后期,茎秆基部和植株地下部分表现出明显特征:

根部早期破坏,根部表皮分离,茎秆基部无数微菌核的黑点(图2)。

四、块茎特征

可以看到真菌感染导致的块茎坏死(图3和4):

表皮区出现不规则的、四散的由浅入深的灰色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病害点(微菌核),当块茎处于潮湿环境下,会有刺毛setae。

黑点病微菌核导致的病害点要比银屑病(分生孢子conidiophore)的大(图6)。

当块茎处于低温环境中时,发展为深陷的坏死斑,有时伴随有下层组织干腐(图7).

五、控制措施

当前,很少一部分品种对该病有抗性。

但是,薄皮品种要比厚皮品种更易感。

因此,推荐一下这些限制病害发生的措施:

1、长期轮作,两茬马铃薯种植间隔至少4年;

2、种植健康的种薯

3、如果使用适当,种薯和土壤的处理可有效限制病害发生

4、避免生长压力,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合适的肥料和有机粪肥以及灌溉。

5、限制接种源头,彻底处理作物残留、被感染的茎秆,有效的杂草控制,特别是龙葵solanumnigrum、灯笼果physalisperuviana、曼陀罗;

6、在杀秧后3-4周内收获

7、仓储过程中,采取基本的预防措施;保证在收获或者清洗后要彻底的干燥,避免块茎上的冷凝水,特别是存储之后;

8、保持低温存储,尽可能快的降到5℃以下,因为真菌在这个温度发展的速度会显著下降。

六、危害

黑点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他直接影响产量,但只要有充足的肥料和好的灌溉管理,还是可以有效减轻的。

但是,在有利的土壤中,鲜薯经过清洗后再销售,黑点病是表皮病害,因而会销售薯降级,造成经济损失。

七、风险因素

真菌发病的有利温度是25-30℃,因而在夏季更容易发生,但是在更低一些的温度也很容易发生,特别是仓储过程中。

该病通常在轻质土壤、不合适的肥料管理和短轮作期更易发生。

镰刀属干腐病或者枯萎(fusariumdryrotorwilt)

一、图片分析

1、堆垛的马铃薯块茎由镰刀菌属的真菌导致的干腐

2、块茎干腐薯肉呈褐色腐烂,表面脱水,有白色菌丝体(whitishmycelium)

3、镰刀菌属真菌导致的腐烂,内部空心,表面附有菌丝体

4、茎点霉属导致的干腐在顶部(拇指痕thumbmark)镰刀菌属腐烂在底部

5、镰刀菌属导致的干腐,表皮皱缩,有粉色菌丝体,健康区域和染病区域的界限并不明显

二、致病因子和传播途径

干腐病是镰刀菌属真菌导致的病害,特别是fusariumsambucinum=F.sulphureum和fusariumsolanivar.coeruleum。

该病害,偶尔会在收获时发现,但大部分时候是在仓储期发病并最终使整个薯块腐烂。

被感染的土壤和薯块都可以是接种源和繁殖场所。

这些真菌在休眠期restingforms(原膜孢chlamydospores),也可在仓储库和设备上存活。

镰刀菌属的真菌,特别是F.solani,可以在首次感染这种镰刀菌的土壤中生存和繁殖。

三、危害

镰刀菌干腐病和枯萎病在全世界范围都有发生,一旦马铃薯生产变成机械化,从收获、处理、分级都依赖于机械,他们的经济影响就会大幅增加。

对于种薯生产,该类真菌组可能是一个严重的质量降级原因。

镰刀菌枯萎:

其他的出现在土壤中的镰刀菌种属,例如F.oxysporum可能导致在丹灶条件下,块茎在土壤中腐烂,并且发芽率低,但稍后由于真菌毒素的积累,传输到维管束中,造成叶片脱水和植株枯萎。

这样的病害是由于短轮作期和炎热气候所致。

四、块茎特征

在块茎表面,被感染的组织变成棕色(图1)并萎缩(脱水),甚至可能有同心条块有时有由粉变白的菌丝体(mycelium)(图2)。

当切开的时候,块茎表现为褐色腐烂并深入薯肉,健康区域和被感染区域没有明显区别,内部有空腔(cavities),表面覆盖有菌丝(图3和5)。

块茎逐渐向外干,最终变得坚硬、干化mummified。

在潮湿的条件下,镰刀菌感染的组织很快二次被微生物(secondarymicro-organism)侵入,如细菌性软腐病菌可能很快造成湿腐病害(腐烂decay)。

镰刀菌导致的干腐病(图4,底部块茎)并不像茎点霉属phoma(炭蛆ganarene)(图4块茎顶部)导致的下陷那么干。

五、控制措施

1、良好的田间卫生(所有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及消除废弃物等)。

2、杀秧后的3-4周收获,块茎表皮已经成熟但是病害还未发展;

3、检查收获。

分级、仓储设备调整合适,进而避免和限制机械伤;

4、彻底清除所有有腐烂的块茎

5、彻底的干燥新收获的马铃薯,让伤口充分的愈合;

6、对于种薯的生产,可能会使用化学药物清洁刚收获的马铃薯。

有些地区,推荐使用两种混合的真菌剂,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和抑霉唑Imazalil,因为很多的F.sambucium分离菌,对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有抗药性,但抑霉唑Imazalil对于其他真菌和易感的F.sambucium分离菌种很有效。

六、风险因素

镰刀菌属的真菌是伤口性和存储性病原菌,因为他们通过收获操作、包装或运输过程中通过伤口侵入块茎,并在存储过程中进一步发展,除非伤口完全愈合,否则病害会快速发展。

感染病害的块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15-25℃。

干腐病同时也会在有限的田间卫生处理(清洁和消毒,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频繁发生。

银屑病

一、图片分析

图1和2,银屑病导致的银灰色坏死

图3,左边银屑病和右边黑点病的比较

图4,感染银屑病导致的块茎皱缩(图片顶部)

图5,银屑病导致的病变愈合closeup后,表皮皱缩,在坏死组织边缘有小黑点(孢子)

二、致病因子和传播途径

银屑病是由真菌helminthosporiumsolani导致的。

在种植季,叶片没有明显特征。

但在生长季末期,该类真菌会导致块茎斑点blemish和银色坏死。

该病原菌是由被感染的种薯块茎传播的,很少的情况下,也会在土壤中,真菌能够在死亡的和腐烂的有机物中存活,造成潜在的potentially后续subsequent对subjecting马铃薯作物新一轮的感染。

在仓储过程中,如果温度和湿度合适的话可能进一步发展。

病害发展的有利温度是20-25℃,但是真菌在5℃以上就能够进一步发展了。

三、危害

银屑病是马铃薯块茎比较普通的病害,他直接影响产量,但要有重组的肥料和好的灌溉管理的话还是可以抵消损失的。

他会导致块茎在仓储过程中萎缩,从而降低市场接受程度。

此外,当新鲜的商品薯在销售前经过清洗,银屑病,表皮病斑可能就会使得马铃薯块茎降级,从而影响市场销量和导致经济损失。

四、块茎特征

轻度银屑病(图1)在红皮品种的块茎表面很清楚(图2)。

这些斑块会进一步扩散最终在块茎上出现黑点;这就是真菌的子实体(携带孢子的分生孢子conidiophore)(图5)

在收获期,这些特征基本不会显现,只有在仓储过程中,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才会大量显现。

银屑病和黑点病的特征经常容易混淆,尽管会有些标准可以将他们区别开。

对于H.solani,对表皮坏死的描述很清楚,比黑点病更多的带有银色的细黑点(图3:

左边银屑病,右边黑点病)。

在有利的水分条件下,H.solani孢子的形成sporulation,是在银屑病坏死组织的边缘,这一点跟黑点病是不一样的。

当真菌覆盖了块茎的一大部分时,块茎表皮开始下陷;块茎由于脱水二萎缩(图4).

五、控制措施

各种的限制措施只能控制其发展,但不能完全防止其发生:

种植前和生长季:

1、种植前要彻底清除易感作物残留和杂草;

2、使用健康的种薯

3、种薯处理:

在块茎上使用某些真菌剂可能对子块茎表皮质量有积极影响

4、轮作和避免易感品种(薄皮品种)

5、缩短杀秧和收获时间段(表皮一旦达到成熟度应尽快收获)

收获和仓储过程中:

1、仓储区在使用前要彻底消毒;

2、彻底干燥块茎,快速的进行伤口愈合,以限制病害的发展

3、选择合适的存储条件(低温和限制空气湿度)

4、限制仓储过程中和块茎出库后冷凝水的影响,因为一旦不再低温保存后,在有利条件下(在湿度饱和点saturation,温度超过6-8℃)病害会快速发展。

六、风险因素

马铃薯块茎的银屑病通常是在收获后,但首次感染可能会更早的在田间有发生。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薯通常被认为是主要接种源。

但是今天,已经有很多的证据证明,大量的植株、作物、杂草在土壤中的残留,在病害寄主传播和冬季休眠期保持其感染性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收获的时候,延长杀秧到收获的时间,就会增加块茎感染的风险。

在仓储过程中,温度低于5℃会抑制病害的发展,但是鲜薯市场还是不占优势的。

通风和相对湿度的控制是是抑制病害发展的另一个因素。

有效的通风可以降低过量的水分,但是造成了仓储区内或者是块茎上现有已经形成的孢子不可控制和分散传播,这就可能造成健康块茎首次接种病害。

该阶段没有任何化学方法可以控制。

炭疽病Gangrene

一、图片分析

1、phomaspp.导致的腐烂,如手指压痕一样的凹陷

2、phomaspp.导致的腐烂,在感染区和健康区域有明显的线形(描绘delineation)

3、干炭蛆型的腐烂,在腐烂的空心处有黑色的分生孢子器pycnidia

二、致病因子和传播途径

炭蛆病是一种块茎干腐病,致病因子是真菌phomaexiguavar.foveata(最具传染性的种属)或者p.exiguavar.exigua。

这些真菌作为腐生物saprophyte存在于土壤中。

被感染的土壤粘在块茎上,成为真菌传播者,在收获的时候,通过伤口感染块茎。

仓储库和设备也可能是感染源。

三、危害

炭蛆病和镰刀菌属导致的干腐,在冷的或者是温带气候下,会有显著的经济影响,如在北欧。

一旦马铃薯生产实现机械化,依赖于机械进行收获、处理和分级,病害的危险就会增加。

不良的存储条件也会增加病害的发生几率和严重程度。

对于种薯生产,该真菌属是质量降级的一个明显的影响因素。

四、叶片特征

生长中的作物感染病害后并无明显特征.

黑色的分生孢子器pycnidia在植株生长后期或者更晚到杀秧后,可能会出现在茎秆基部。

五、块茎特征

块茎上会有黑色凹陷区,就像拇指压痕一样(图1,)通常出现在伤口处、芽眼处、皮孔处、或者是脐部。

当把块茎坏死处切开,薯肉感染处呈现黑棕色干腐(图2)在空心处有分生孢子器(图3)。

六、控制措施

可采取以下防控措施限制炭蛆病:

1、好的农场卫生(设备设施清洗和消毒,彻底清理废弃物等);

2、如果可以的话,选择抗病品种

3、杀秧后3-4周,在块茎足够成熟的时候收获;

4、在收获和分级处理过程中,尽可能的最小化块茎机械伤;

5、彻底清除被感染的块茎;

6、存储前,留出充足的时间和条件(温度和通风)使得处理过程中块茎的表皮和伤口充分愈合;

7、使用合适的长存储期控制条件;

8、仅用于种薯生产,在收获后,对于干净的(无土)块茎可以用化学真菌剂。

七、风险因素

Phoma真菌属导致的块茎腐烂,在收获和包装操作期,存储温度在8-10℃时,造成伤口的地方会快速发病。

收获或者是包装后立即低温存储,会加速phoma属病害的发展,因为低温降低了块茎伤口的愈合速度。

晚疫病

一、图片分析

(一)叶片分析

1、深棕色的叶片斑点,周围有浅绿色到黄色的晕,叶片底下有白色菌体;

2、叶片完全脱落

3、茎秆有棕色斑点

4、末端束特征(终端束terminalbunch)

(二)块茎特征

5、表皮锈色到棕色腐烂,深入薯肉

6、马铃薯晚疫病菌P.infestans卵孢子oospores

二、致病因子和传播

马铃薯晚疫病是疫霉属phytophthora晚疫病菌infestans,不是真菌,而是水霉菌watermould,也叫卵菌oomycete。

产生的卵菌是两种不同的菌株A1和A2,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性兼容sexuallycompatible。

这两种性兼容菌株sexuallycompatible交配,在马铃薯植株上就会单子卵菌的形成(图6)。

后者是有抗性的,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很多年。

至今,在欧洲,这都是少见的现象。

更频繁的是马铃薯晚疫菌是无性循环的,冬季,他以无性菌丝体asexualmycelium的形式存在于田间残留的块茎中,废弃物堆里和仓储库中,春季,这些存活的菌丝产生孢子囊,通过风和雨传播,感染新的健康的植株和作物。

在高湿度条件下,平均温度达到15℃,完成一个常规循环需要4-6天。

在首次感染之后,接下来的感染循环过程会非常的快并造成叶片毁灭性的流行病害。

稍后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新形成的块茎在田间直接被感染:

孢子囊sporangia在植物地上部aerialpartofplant形成,被雨水冲刷进入土壤进而感染薯块。

马铃薯和西红柿是这种病原菌独有的寄主。

三、危害

马铃薯晚疫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是生产过程中最难控制的病害。

只要种马铃薯的地方,晚疫病都是一个的威胁,并且在在冷凉潮湿的气候下会非常严重。

在高病害压力下,积极地晚疫病防治要求重复的、预防性的措施。

如果未能有效控制,很可能会造成全部产量的经济损失。

在有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该病害的控制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过程,因为没有有效的被授权的真菌剂(只有铜类的产品)。

四、叶片特征

在上部的叶片会看到小的褪色斑点;这些变成褐色的斑点周围被浅绿色到黄色的晕包围着(图1).

下边的叶片在潮湿条件下,这些无性繁殖的晚疫病菌(sporangiophores和sporangia)会出现这些病斑周围,呈现出白色霉状物。

随着斑点的增加,病斑扩散和相继的失水可能会迅速导致叶片的枯萎脱落(图2)。

在茎秆上以及在植株顶部(图4)会观察到(图3)棕色病变,有时是坏死,在潮湿条件下,所有的植株器官都可能被感染,包括浆果berry。

五、块茎特征

外表上,块茎有不清晰的轮廓delineated,棕色或者紫灰色purplish-grey斑点(斑纹mottling),可能稍有下陷。

当切开被感染的块茎时,表皮epidermic下的薯肉会有锈色斑纹区(图5),可能这种损害会扩展到块茎块茎中心。

如果收获后通风不佳,可能会造成其他病原菌的发展导致湿腐。

六、控制措施

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必须综合各种预防措施:

1、可能的话要选用抗病或者有耐病性的品种;

2、使用健康的种薯;

3、彻底清除废弃物和附近的作物残留,这些都可能是首次接种的源头;

4、确保有效的起垄和氮肥施用;

5、在整个种植季节都要使用化学预防保护措施,很多的真菌剂都可以防治晚疫病,但是必须根据他们的推荐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

接触杀菌剂contactfungicide,(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ithiocarbamate,铜类产品及其他),穿透性或者系统性的真菌剂translaminarorsystemicfungicde。

预防性措施要考虑到常规晚疫病菌对某种真菌剂的抗性,特别是在已经出现晚疫病的地块使用系统性的真菌剂。

在生长期,高度推荐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适用于真菌保护疫病监测服务的疫病报警问题。

除非马铃薯种植环境经过了常规监测没有发现病害,建议订阅当地特殊的监控系统或者有自己的田间管理决策系统;这个工具在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可以买到。

为保护作物知道开镜收获,必须一直使用真菌剂防护措施,直至杀秧。

 

七、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导致的灰霉病

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导致的叶片特征和晚疫病菌导致的晚疫病很类似,阴冷潮湿的气候会大大加剧灰霉病的感染。

但是由于真菌的腐生性saprophytic,更易于感染植株较弱和衰老的部分。

通常可以用化学药剂控制该病害,对马铃薯作物的经济影响很小。

八、风险因素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的有利条件包括15-20℃的温度,高湿度和过度密集的叶片。

依赖于温度,孢子囊直接萌发sporangiagerminate或者双鞭毛的游动孢子biflagellatezoospores的释放。

在有利条件下,感染期是3-5天;这就解释了流行性病害爆发和快速扩展的天性。

马铃薯的易感程度是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但是很多的马铃薯品种(中度或非常)易感该病害。

皮斑病Skinspot

一、图片特征

1、独立的脓包isolatedpustule

2和3,脓包聚集在芽眼或脐部附近,周围下陷

二、致病因子和传播途径

皮点病是真菌polyscytalum(原来的formerly卵孢霉oospora脓包)在阴冷潮湿的马铃薯种植区域,如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这些厚重土壤较多的地区。

病菌的感染可能是源自于土壤或者块茎。

该病害可以在土壤中以菌核sclerotia的形式存活好多年。

三、危害

皮点病是马铃薯块茎发生较少的病害。

但是在湿重的土壤中,如北欧国家,在薯块清洗销售之前,对商品薯是有一定经济影响的。

四、块茎特征

块茎皮点病的特征包括小黑脓包,直径在0.5-4㎜,在块茎表皮独立(图1)或是聚集在芽眼或者脐部(图2)。

坏死组织是圆锥形脓包,周围呈环状下陷(图2和3),下部组织木栓化很容易就可以分开。

如果在仓储的第一周干燥不充分,该特征会进一步发展。

五、发芽,根和匍匐茎的特征

在种植作物时,在根部和匍匐茎上回发现有类似黑痣病的表皮褐色和开裂病变。

在发芽时,发芽的块茎可能被感染,牙尖budtip可能会完全被真菌杀死,导致出苗不全或减少茎秆数量。

六.控制措施

皮点病在大部分的马铃薯种植区并不常见,迫于病害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使用健康的种薯块茎(如果可以的话可以使用抗病品种)

2、选择长期的马铃薯轮作

3、在温暖干燥的条件下进行收获,收获后要彻底的干燥和伤口愈合。

七、风险因素

该病害在种植季或者是仓储期,都易在阴冷潮湿的条件下发病,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短轮作期和种植易感品种会导致表皮斑点问题的频繁发生。

waterywoundrot湿腐病或leakrot泄漏腐和粉腐病

一、图片分析

(一)腐霉属pythiumspp.

1、腐霉属菌导致的湿腐外部特征

2、内部特征

(二)疫霉属erythroseptica(phytophthoraerythroseptica)

3、P.erythroseptica导致的粉腐外部特征

4、P.erythroseptica导致的粉腐内部特征

二、致病因子和传播途径

马铃薯块茎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湿腐病,他们都是各种卵菌oomycetes(最初认为是真菌,但现在归为水霉菌)属于腐霉科pythiaceaefamily。

几个种属的菌腐霉属的,叫P.ultimun导致湿腐病(也叫潮湿腐烂或者泄露腐烂)

疫霉属erythroseptica是粉腐病的致病菌。

这些病菌是厚壁孢子thick-walledoospore,可以在土壤中会存活很多年,寄主范围很广,也是秧苗seedling腐烂damping-off(植物幼苗或插枝的腐烂)的原因。

在马铃薯植株上,他们通过伤口穿透块茎,疫霉属erythroseptica是通过匍匐茎,芽眼、和打开的皮孔侵入。

三、危害

尽管粉腐病和湿腐病对马铃薯作物损坏很大,他们在欧洲大陆的发生并不普遍。

如果提高适应的生长温度超过20℃,在南欧国家这些病害的危险性就会提高。

四、特征

1、湿腐病(腐霉属pythiumspp.)

首先,腐霉属导致的灰色湿腐病(图1和2),然后接触空气变成褐色,散发出轻微的鱼腥味被感染的组织结构相对呈流体和奶油状,健康的和染病的组织分界清晰。

仓储过程中,如果块茎未能充分的干燥,就会演化为湿腐病特征。

2、粉腐病(疫霉属erythroseptica:

phytophthoraerythroseptica)块茎通常从脐部开始腐烂,表皮尤褐色斑点,薯肉被感染区域和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