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324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docx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学生版.docx

第二节第2课时氨和铵盐学生版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一、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2.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①打开止水夹。

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烧瓶内液体呈色

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氨水)呈性

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

氨与氯化氢反应生成

(2)氨的化学性质

3.用途

(1)氨易,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2)氨是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的重要原料。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2)氨水呈碱性,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反应:

NH3+H2ONH

+OH-()

(3)氨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因此NH3为电解质()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5)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中只能升高而具有还原性()

(6)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NH

()

类比氯水的成分的分析方法,氨水中有哪些微粒?

提示 

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图示装置探究氨的性质。

(1)①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向②中滴入浓盐酸,现象为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3)将灼热的铂丝伸入③中锥形瓶,可观察到铂丝保持红热,有红棕色气体及少量白烟生成。

该过程会同时发生多个反应,写出NH3和O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锥形瓶中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装置图1中的气体a可能为①氯气、②氢气、③氨、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碳。

打开装置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液体b为水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若液体b为氢氧化钠浓溶液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________。

(2)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气体为氨,液体为水),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氨、氨水的区别

名称

液氨

氨水

物质类别

纯净物氢化物非电解质

混合物氨的水溶液溶质为氨

粒子种类

NH3

NH3·H2O、NH3、H2O、NH

、OH-、H+

主要性质

不导电不具有碱性

能导电具有碱性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存在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二、铵盐的性质与铵盐(NH

)的检验

1.铵盐及物理性质

(1)铵盐:

铵根离子(NH

)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农业上常用的铵态氮肥,如、、等都属于铵盐。

(2)物理性质:

绝大多数铵盐是或晶体,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写出NH4Cl、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和碱反应

写出NH4Cl和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铵盐(NH

)的检验

(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少量NH4Cl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

实验现象

三支试管中均有无色气体放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实验原理

离子方程式:

NH

+OH-

NH3↑+H2O

应用

检验NH

的存在和制取氨

(2)铵盐(NH

)的检验流程

(1)铵盐都易溶于水,且都易分解()

(2)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NH3()

提示 并不是所有的铵盐都受热生成NH3,如NH4NO3

N2O↑+2H2O。

(3)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无NH

()

(4)NH4Cl受热分解,所以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NaCl()

(5)NH4HCO3受热易分解,因而可用作氮肥(×)

(6)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OH-

NH3↑+H2O()

1.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 ②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 ③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④铵盐都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⑥铵盐受热分解一定都会产生氨气

2.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装置

2.反应原理: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3.净化装置

4.收集方法:

收集。

5.验满方法

(1)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

(2)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产生。

6.尾气处理

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浸湿的棉花球。

(1)某同学根据铵盐受热分解的性质,认为可以采用加热NH4Cl分解的方法来制取氨()

(2)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多余的氨可以用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进行吸收()

(4)氨可以用浓硫酸来进行干燥()

(5)为加快产生NH3的速率,实验室可以用NaOH固体和NH4Cl固体反应制NH3()

提示 

1.如图是制取少量氨的实验装置:

(1)在制取氨的实验装置中,使用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2)干燥管中的碱石灰是干燥氨的,能用无水CaCl2、P2O5代替碱石灰作干燥剂吗?

提示 

2.氨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

实验室也可以用下列两种方法快速制备NH3:

方法一:

加热浓氨水。

方法二:

将浓氨水滴入生石灰(或碱石灰)固体中。

(1)请写出上述两方法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原理)。

提示 方法一:

方法二:

(2)根据上述原理,该小组欲用下列装置制取氨,方法一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下同),方法二应选择______。

(3)下图是该小组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d 利用NH3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的方法收集

(1)制取氨时,不能用硝酸铵代替氯化铵。

因为硝酸铵在加热过程中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反应,发生危险。

(2)制取氨时,不能用氢氧化钠代替熟石灰。

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且在加热条件下易腐蚀试管。

(3)氨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浓硫酸、P2O5等)干燥,也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因为它们均能与氨发生反应,常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1.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除水外)

D.1mol·L-1的氨水指在1L溶液中含NH3、NH3·H2O、NH

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2.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CCl4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

下列不适合作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

3.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溶液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石蕊溶液

4.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是氨发生装置B.②是氨吸收装置

C.③是氨发生装置D.④是氨收集、检验装置

5.物质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

按如图所示组装仪器,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后,可以得到蓝色喷泉。

向放出气体B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_。

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溶液显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4)取实验后烧瓶中的溶液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 氨的性质与喷泉实验

1.下列关于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液氨汽化时吸收热量,因此可用作制冷剂B.氨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

2.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无水CaCl2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NH3B.Cl2C.NOD.HCl

3.下列几种气体(括号内为溶剂或反应物溶液)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不能看到喷泉现象的是(  )

A.HCl(H2O)B.CO2(H2O)C.SO2(NaOH溶液)D.NH3(KCl溶液)

题组二 铵盐的性质及NH

的检验

4.(2020·贵州独山期末)下列化合物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NaHSO4 ③(NH4)2CO3 ④NaNO3 ⑤NH4HCO3

A.只有①B.只有③C.①②③D.①③⑤

5.能把Na2SO4溶液、NH4NO3溶液、KCl溶液、(NH4)2SO4溶液这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时可加热)(  )

A.Ba(OH)2溶液B.NaOH溶液C.NaCl溶液D.Ba(NO3)2溶液

6.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主要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2020·石家庄模拟)实验小组同学探究NH3与Cl2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常温常压下,将氨收集在薄膜保鲜袋(无弹性)中,氯气收集在反应管中,关闭K,按图连接好装置;将氨压入反应管,充分反应后打开K,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开始后,保鲜袋逐渐被吸入反应管B.反应过程中,反应管中产生白烟

C.打开K后,水会倒吸入反应管D.上述反应原理可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题组三 氨的实验室制法

8.在实验室里,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制取纯净干燥氨的方案,简易、可行的方案是(  )

A.加热氯化铵固体,再通过碱石灰

B.在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加入铁触媒,并加热至500℃,再通过碱石灰

C.加热浓氨水,再通过浓硫酸D.在生石灰中加入浓氨水,再通过碱石灰

9.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备氨B.用装置乙除去氨中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

10.下列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1.(2020·柳州模拟)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的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NO2、NH

之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上述历程的总反应为2NH3+NO+NO2

2N2+3H2O

C.X是HNO2,是还原产物D.[(NH4)(HNO2)]+是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12.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

他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两种无色气体,胶头滴管中装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若已知X、Y是HCl、NH3、Cl2、O2、CO2、H2、NO七种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X是NH3,Y是HClB.X是Cl2,Y是H2C.X是CO2,Y是O2D.X是NO,Y是O2

13.(2020·东阳市校级月考)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蓝色,该溶液一定含有大量的H+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

C.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该溶液含有NH

D.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14.(2020·江苏期中)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  )

A.硫酸铵B.硝酸铵C.氯化铵D.碳酸氢铵

15.(2020·茂名检测)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NH3并探究其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固体可换为NH4ClB.②中药品为P2O5

C.反应一段时间后,③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反应一段时间后,④中锥形瓶收集到液氨

16.氨(NH3)是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三套实验装置:

(1)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而不用排水法,其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氨难溶于水B.氨极易溶于水

C.氨的密度比空气的大D.氨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2)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假设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的同学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检验氨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闻到有氨逸出B.棉花被气体冲出

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

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红

17.人类的农业生产离不开氮肥,几乎所有的氮肥都以氨为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制备氨并探究相关性质。

(1)装置A中,盛有浓氨水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烧瓶内药品可选用______________。

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然后应先________(填“a”或“b”)。

a.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

b.加热装置C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证明氨具有________性;氨跟氧气的反应也体现了这一性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图2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实验室还可用图3所示装置制备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氨,用图4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6)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缓慢与水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氨,则尿素中C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