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学习笔记 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71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研学习笔记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科研学习笔记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科研学习笔记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科研学习笔记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科研学习笔记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研学习笔记 3.docx

《教科研学习笔记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研学习笔记 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研学习笔记 3.docx

教科研学习笔记3

封皮写:

2017-2018学年度下

校本研修------教科研学习笔记

(每次要写满4页,共写12页)

学习时间:

2018年3月13日

学习地点:

大会议室

主讲:

学习内容:

核心素养的解读

概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基本内涵: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

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

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

  重点是:

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点是:

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

  重点是:

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

  重点是: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

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点是:

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

重点是:

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

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重点是: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

  重点是:

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

  重点是: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

重点是:

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学习时间:

2018年4月17日

学习地点:

大会议室

主讲:

王建华

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论证

一、本课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

我区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素质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而如何进一步深化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改革成效是显著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区乃至全国所培养出的学生已表现出身体素质滑坡、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负面情绪较多、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等素养发展不全面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国家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报告还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这些方针政策,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我区提出了课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

为了适应复杂多元与快速变迁的时代需求,许多发达国家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等,都纷纷摈弃传统的能力、技能、知能等概念,重新去寻找未来社会基础教育的DNA,即努力去找到能够更贴切地描述基础教育之“基础”的概念。

其中,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五大学习支柱”概念,欧盟的“关键能力”概念,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核心素养”概念等等,不管是哪个概念,它们都反映出一种新的趋向,即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基础”需要重新审视和界定。

一是五大支柱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也需要核心素养。

终身学习的五大支柱即素养彼此关联,同时涉及生命全程与各种生活领域:

学会求知,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提升专注力、记忆力和思考力;学会做事,包括职业技能、社会行为、团队合作和创新进取、冒险精神;学会共处,包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同理心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学会发展,包括促进自我实现、丰富人格特质、多样化表达能力和责任承诺;学会改变,包括接受改变、适应改变、积极改变和引导改变。

二是关键能力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5年提出,知识社会要求三种关键能力:

第一种关键能力是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运用知识、信息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科学素养;运用科技互动的能力。

第二种关键能力是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包括同他人建构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

第三种关键能力是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包括在广泛脉络情境中行动的能力;设计并执行人生计划、个人计划的能力;表达并维护权利、利益、责任、限制与需求的能力。

三是八大素养说。

欧盟2005年发表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

欧洲参考架构》正式提出终身学习的八大核心素养:

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数位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和文化表达。

同时提出贯穿于八大核心素养之中的共同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并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形成具有指定意义和实践操作功能的系列研究成果。

核心素养课题组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厘清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与理论结构,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分析比较15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的程序方法、指标框架和落实情况;通过教育政策研究,梳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开展传统文化分析,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成德的思想和传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课程标准分析,了解现行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相关表述,明确课标修订任务。

开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衔接转化研究”。

重点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的方式方法。

在我区,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层次实施,2011年教育局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的课题,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着力构建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至2015年我区有效地完成了实验任务,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等方面,收获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知识的容量、知识的深度难度以及获取知识的进程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追求“教学进度”、追求“信息量最大化”的“高效课堂”中,我们忽视了学生智力发展的节奏,忽视了思维的发展是不能够加速的,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许多深入在教育与教学改革一线的老师都会有类似感受:

一方面,广大教师在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努力,可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唯分数论、过度关注升学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缺乏等问题。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二者之间似乎存在一个较大的落差,让教育改革的推进,如素质教育、减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的个性化等步履艰难。

缩小乃至消除这个落差,让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贯穿到学生的实际获得中,也成为一个重要且亟待破解的难题。

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希望在高位的教育方针和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时刻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相对照,使得教育评价始终在一个科学、理性的轨道中推进。

2、实践意义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

二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区教育高位发展迫切需要。

现在,从党和国家的高度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国。

我区要提升教育、发展教育,必须研究这一关键问题。

三是我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二)研究价值

  在价值定位方面,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我区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一定经验,但还存在教育目标是以“追求知识”为导向,知识的获取成为教育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目标现象;有些学校集中一切力量,努力教学生知识,学生则拼命想办法记知识,压缩学生的其他时间,学生的发展不仅难以全面,甚至连基本的人性发展都被忽略;学生被迫接受难而深的知识,而导致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尽失;甚至在教学中违背了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发展的规律。

开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对提高我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远价值。

学习时间:

2017年5月15日

学习地点:

大会议室

主讲:

王建华

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论证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素养:

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简称,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实践研究:

实践就是实行、履行。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实践研究》课题中,就是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负责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课题成果,开展实践研究。

理论依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在我区指校本课程和学科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

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知识)和质量要求(素养)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五、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转变育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

2、通过实践研究,使学生接受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过程后,最终能够达成的关键性素养(学生具备与其年龄段相适应的核心素养所阐述基本内容要求的意识—行为表现方面)全貌。

3、通过实践研究,培养学生以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品质(学生具备与其年龄段相适应的核心素养所阐述基本内容要求的能力—思维能力和价值观方面)。

4、通过实践研究,培养教师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的教学模式。

5、通过实践研究,实现教师教育境界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6、通过实践研究,实现学生文化学习过程中达到智力发展和道德成长的统一。

7、通过实践研究,实现学科之间共同育人价值和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8、通过实践研究,发挥学校各项活动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功效。

研究内容

本课题预计用三年时间完成如下研究内容:

1、研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即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

2、进行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研究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育人观念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3、研究各学段的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特点,进行不同学段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

4、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研究各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教学资源。

5、以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实施活动育人。

6、初步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7、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六、课题研究方法和原则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案例研究法

3、叙事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

(二)研究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性。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

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现代化技术,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

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区域情况,体现区域特点。

七、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三年,时间为2017年4月——2020年4月,共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研究步骤为: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

1、确立研究课题;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核心组、课题研究指导组,进行课题论证。

3、修改完善课题实验方案;形成课题开题报告。

4、各实验校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5、各实验校组织学习、进行课题研究动员工作。

6、召开课题开题会。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9年6月)

1、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如课题研究教案评比、说课评比、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3、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课题研讨和学习交流活动。

4、总结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各年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及实施加强研究。

5、检查课题进展情况;撰写课题中期检查报告;接受上级中期检查。

6、各子课题组总结形成本校的课题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9年6月—2020年4月)

1、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实验报告,举办子课题及实验教师成果评奖活动。

2、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3、组织进行成果申请评估验收。

4、召开总课题结题会议。

5、举办成果展示活动。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1、课题开题报告。

2、教师教案集、优秀教学设计集、教学反思集、研讨课例集、课堂教学实录、课题研究论文集。

3、召开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和课题阶段成果研讨活动。

(二)最终研究成果:

1、编辑“有效培养学科素养观摩课”教学实录。

2、编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践研究”系列成果文集。

3、课题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一)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二)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

(三)课题指导组成员:

(四)子课题实验学校、子课题题目、课题负责人

十、课题研究所需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组织保证。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核心组、课题研究指导组,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和研究指导.

2、智力保障。

邀请教育专家做学生核心素养专题讲座;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组织部分课题组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等。

3、制度保障。

制定课题研究相关管理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4、经费保障。

设置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课题承担单位的年度经费预算,并逐年有年增加,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