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126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能量

4.1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目的:

1、认识能量有哪些形式,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的能量。

2、能根据生活经验、资料和实验来认识能量,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难点:

认识食物、燃料中的能量。

教学准备:

实验用的大烧杯、圆底烧瓶、橡皮塞、开水、塑料杯、线、一小截火柴棍。

教师备:

图片、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听到“能量”这个词时,我们会想到什么?

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具有太阳能,食物给了我们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同学们还知道一些其他能量,看来对能量的认识还不少,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能量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能量。

在这单元里,我们将深入地研究能量。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二、探究过程

1、认识哪里有能量

(1)谈话:

刚才同学们听到“能量”这个词时,就想到了那些有“力量”的东西,它们能使物体动起来。

风、流水、电、汽油能使什么动起来呢?

它们都有一种“力量”能使物体动起来,我们就说它们具有能量。

能量也可以简称能。

风和流水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

汽油具有的能量叫化学能,它燃烧时即发生化学变化时,才释放出它的能量。

食物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使人体保持体温、能够运动,食物也具有能量。

(2)讨论:

光、热、声音是能量吗?

(3)根据学生的讨论进程,介绍激光打孔、切割材料的机器,做下面的实验。

·分组做“热能使橡皮塞冲出去”的实验。

·讨论橡皮塞是靠什么能量冲出去的。

·分组做“声音能使水溅起来”的实验。

一次性透明塑杯(底部穿线)实验,证明声音也是能量。

(结合生活中对超声波的应用)

(4)小结:

能量有很多种形式,声、光、电、热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烧中。

2、寻找我们身边的能量

(1)我们来寻找一下周围的能量,看谁找到的多。

(2)小组研讨,交流各自知道的能量形式和具有能量的物体。

(3)全班交流。

(4)把同学们寻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

三、课后调查

我们身边存在的能源种类。

小知识:

能量和能源

能量是物质的重要属性之一,它有许多形式,如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核能和化学能等等。

所有这些形式,均可归为动能和位能两种。

动能是物质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等;位能是系统状态所具有的能量,如化学能、核能和电动势能等。

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能源,如按使用状况分类,有常规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包括核燃料、地热能、太阳能等);如按能源成因分类,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像煤、天然气、水能、风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煤气、原油加工品、火药、电能、沼气等;有些能源,如火山能、地震能、雷电能、宇宙射线能等还未能被人们所利用开发,期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能源还可以根据其成因、性质和使用状况进行分类。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4.2能量的转化

教学目的:

1、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2、会描述能量的转化。

了解能量转化和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

3、培养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研讨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制作“蛙声筒”的主要目的是体验和认识机械能转化成声能。

教学难点:

会描述能量之间的转化。

教学准备:

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

塑料瓶、粗线、筷子、小刀、松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能量有很多种形式,你们知道我们用得最多,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种能是什么吗?

二、探究过程

1、研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1)提问:

你们家里有哪些用电的东西,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有什么用途?

(2)探讨:

家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它们把输入的电能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输出来(举电灯的例子)。

我们现在用填表的形式来分析一下各种家用电器输出什么能量,能为我们做什么。

(3)分组讨论,填表。

(4)全班交流。

如:

冰箱、电视、风扇、电烫斗、洗衣机、电饭煲等用电器的能量转化。

(5)拓展到家庭以外的用电设备,如电车、电影、电动门等的能量转化。

老师适时播放影像资料。

(6)小结:

各种不同的用电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等,用途非常广泛。

2、讨论电能是怎么来的

(1)提问:

电的来源有哪些?

哪些能量转化器把什么形式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2)分组交流,把交流的内容整理成表。

(3)全班交流。

如:

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发电机能把风能、水能或煤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化成电能。

根据情况,老师适时播放相关影像资料。

(4)小结:

风、流水产生的机械能,煤燃烧产生的热能,以及原子能、光能等都可以转化成电能。

3、能量的相互转化

(1)提问:

只有电能才与其他能量转化吗?

除了电能,你们还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分组实验:

用手用力捋绳子,体会手的感觉;反复弯折金属丝,摸弯折处的温度;快速地在纸上擦橡皮,马上用手背感觉橡皮摩擦处的温度。

(3)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在这些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4)谈话:

我们来做一个玩具,它可以发出像青蛙一样的叫声。

(介绍“蛙声筒”的制作方法。

(5)学生动手制作,实验。

(6)提问:

“蛙声筒”是怎样的一个能量转化器?

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4、课后作业:

你们还能制作什么能量转化器?

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4.3电和磁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制作电磁铁,使学生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会制作简易的电磁铁并判断电磁铁也有南北两极。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制作电磁铁以及探究电磁铁指南北的性质等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

对“短路”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

教师自制的电磁铁。

2、分组材料:

漆包线、小磁针、电池、大铁钉、大头针、砂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流有磁性吗?

你们也许觉得这个问题真奇怪,电和磁是两回事嘛!

在100多年前,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想的。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他在课堂上演示物理实验时,偶然把通电的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上面,他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

这个现象当时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

终于确定了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发现。

这个发现是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的实验

(1)你们想做奥斯特做的这个实验吗?

我想你们也会有重大的发现。

(2)老师示范实验方法,告诉只能通电很短时间,讲解这样做的原因。

要求学生观察:

接通电流时,有什么现象;断开电流后,有什么现象?

(3)分组实验。

(4)研讨:

接通电流时有什么现象?

断开电流后,有什么现象?

根据过去的经验,怎样做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现在小磁针发生偏转,这说明什么?

(5)小结:

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断开电流后磁性消失。

2、制作一个电磁铁

(1)出示电磁铁,演示电磁铁吸大头针的本领。

(2)小组讨论:

制作电磁铁需要哪些材料?

怎样制作电磁铁?

(3)小组汇报制作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磁铁。

(注意:

导线要沿着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导线的两端要用砂皮擦亮。

(5)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吸起的大头针多。

3、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1)电磁铁有没有南极和北极呢?

(2)分组讨论:

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需要什么材料?

(3)汇报设计的方法。

(学生如果想到的是把电磁铁悬挂起来或设法使它浮在水面上,看它是否指南北,可启发学生认识这种方法思路是对的,只是做起来比较难。

再启发学生思考更简单的方法。

(4)分组实验,寻找自制电磁铁的南北极。

(5)汇报交流:

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是根据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极的?

(6)提问:

你们的钉尖是南极还是北极?

为什么各组会不同呢?

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4、小结:

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原理找到南北极的。

三、课外延伸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于了电磁铁?

各起了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4.4电磁铁的磁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

提出委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根据这些因素来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

电池若干节,长短不一的导线若干,各种铁钉若干,大头针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让学生观看一段利用电磁铁搬运钢材的录像。

让学生说说电磁铁搬运钢材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提出提问:

为什么录像中的电磁铁有这么强的磁力?

我们能否增强所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

是什么原因使电磁铁有如此强的磁力?

二、探究过程

1、做出假设

出示电磁铁的组成结构图。

让学生看着图小组讨论大胆假设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

通过讨论汇报之后,把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记录下来。

2、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对比上节课制作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根据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得到新的设计方案。

汇报交流各种方法,进一步得到改进方案。

教师提出目标: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一场比赛,哪一组所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最强,哪一组就获胜。

注意引导学生:

•实验要多做几次。

•记录表的设计应有“研究的题目,变化的条件,不变的条件,吸起大头针的数目”等项目。

3、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自行上前领取实验材料。

进行小组实验。

对成果进行验收,证明设计方案,得出评比结果。

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反思,共享成果。

4、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还想知道些什么?

(1)课后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绕的圈数多磁力强

用的电池多磁力强

教后反思:

 

4.5水的变化与热的传递

教学目的:

1、知道冰融化、水蒸发要吸收热量,水结冰、水蒸气变成霜要放出热量。

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是一个能量传递的过程;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根据科学事实进行解释的能力;

3、巩固用温度计进行定量观测的技能。

教学重点: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并存。

教学准备:

烧杯(杯子)、塑料试管、纱布、盐、深色饮料罐、温水、冷水、冰。

千姿百态的冰、霜、雪、雨等表现水的形态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在自然界中,水是千姿百态的。

播放影像资料: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水。

如:

大海中美丽的浪花、天空中的白云、温泉上的热气、巨大的冰山等。

老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然后提问:

水在自然界有哪三种不同的状态?

是什么在改变着水的状态?

二、探究过程

1、研究冰融化与热量的关系

(1)谈话:

把冰块捧在手上让冰慢慢融化掉,你们谁有过这样的经历?

谈谈当时你们的手有什么感觉?

手上的热量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你们会这样猜想?

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2)讲解实验方法和要求。

(3)分组实验、观察。

(4)汇报现象,进行解释:

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水温怎样变化?

冰融化成水和热量有什么关系?

(5)提问:

在炎热的夏天,用什么方法使冰不融化成水呢?

这利用了什么道理?

2、研究水蒸发与热量的关系

(1)谈话:

晾晒的湿衣服会慢慢变干,地上的水迹也会慢慢不见,这些现象是水的蒸发现象。

猜想一下水蒸发和热量有什么关系呢?

怎样用实验来研究呢?

(2)讲解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观察。

(4)汇报现象,进行解释。

温度下降是什么引起的?

水的蒸发和热量有什么关系?

(5)解释:

联想我们做过的用纸盒烧水的实验,说说纸盒不会燃烧的秘密在哪里。

3、让水和水蒸气放出热量

(1)谈话:

冰融化和水蒸发的过程都要吸收热量,反过来让水和水蒸气放出热量会怎样呢?

怎样做才能让水和水蒸气放出热量?

(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很冷的环境使水和水蒸气放出热量,因为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2)讲解实验方法。

强调要观察试管里的水的变化和罐子外面的变化,也要测量冰盐水的温度。

(3)分组实验。

(4)汇报现象。

(5)提问:

试管中的冰是怎么形成的?

罐子外的白色物质是什么?

它是怎么形成的?

4、总结水的三态变化和热量传递关系。

(1)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把水的三态变化表示出来,标明变化过程中热量是怎样传递的。

(2)谈话:

生活中还有水蒸气变成水的现象吗?

请举出一些例子来。

你们猜想热量是怎样传递的?

在屋外冻成冰的衣服最后还是会慢慢变干。

冰也能直接变成水蒸气,冰变成水蒸气要吸收热量。

(3)小结:

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在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并存在并相互变化着。

这种变化实际上是热量传递的结果。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4.6永不停步的旅行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自然界的循环,了解水循环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对讨论后的结果能用简单的文字或图形记录下来,并能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3、体会自然界事物之间存在着广泛联系,处在永恒运动之中。

4、会做自然界水循环模拟实验,加深对模拟实验的认识。

教学重点:

知道水循环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水和太阳能,了解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教学准备:

水在自然界循环的挂图或课件。

记录纸2张、水彩笔、大烧杯、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沙土、冰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天上的雨雪年年下,为什么总下不完呢?

江河中的水日夜流,为什么流不尽呢?

你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

二、探究过程

1、研讨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运动的

(1)观察挂图或课文插图:

图中有哪些物体和现象?

箭头表示什么?

说说水在自然界是怎样运动的?

(2)谈话:

看来水在自然界的运动还挺复杂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水在自然界里的运动,先要思考下面一些问题:

·自然界中哪些地方有水?

·水是靠什么到天空中去的?

·海洋上空的云又是怎么到陆地上空来的?

·天上的雨、雪降落到地上后又怎样了?

·是什么能量使水不断地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呢?

我们假定一个起点——海洋,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想像,跟着水去“旅行”一番。

看看水在自然界到底是怎么运动的,是什么能量使它运动的。

(2)分组讨论。

(3)汇报:

(4)谈话:

你能不能用一些箭头和文字(也可以是简单的图画)表示一下水的大自然里是怎样旅行的?

(学生讨论,并按小组的讨论思路在记录纸上画出简单图示,可以用水彩笔区分颜色。

(6)交流:

请学生将自己的图示进行交流,并及时补充。

2、模拟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运动。

(1)谈话:

我们已经做过不少模拟实验,可不可以建立一个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的科学模型呢?

(2)师介绍实验装置,并做演示实验。

(3)学生做模拟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时间:

______________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中____________相当于陆地;____________相当于海洋;_____________相当于太阳的能量;_______________相当于高空中的冷环境。

(4)交流:

你们小组观察到了什么?

这相当于大自然中的什么现象?

(5)没有酒精灯充当热量来源,会发生这种现象吗?

(进一步强调太阳是使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能量来源)

3、讨论水的循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有什么意义,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想像一下,如果自然界没有了水的循环运动,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4.7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教学目的:

1、分析、认识煤的成因,了解石油、天然气的成因。

知道它们所蕴藏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是储存着太阳能;

2、能区分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了解一些新的能源。

认识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现在常用的能源,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来藕节煤带给我们的信息,做出煤成因的推测。

教学准备:

煤形成过程、煤层中植物化石的挂图、标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用来发电、开动汽车、火车、烧饭取暖,等等。

你们知道怎样得到它们吗?

它们为什么会埋藏在地下,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探究过程

1、分析煤给我们带来的信息

(1)谈话:

在研究煤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一些信息,现在老师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同学们。

·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木质纹理的煤。

·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

·煤在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亿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出示挂图:

煤层中的植物化石,夹在岩层中的煤层,2~3亿年前地球上生长着茂密森林的情景等。

你们有什么联想和猜测吗?

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证据,加上我们的想像,描述一下煤形成的过程。

(2)小组讨论,汇报。

(3)谈话:

科学家研究过这个问题,这是他们的推测(出示煤形成过程示意图和教材上的文字资料,学生阅读和议论)。

说说科学家们的推测和我们的推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小结:

科学研究中,常常根据收集到的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合理想像来建立假设。

在没有新的证据推翻这个假设时,这个假设被大家所公认。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也是这样研究的。

现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找到更多的证据,证明煤是古代植物经过漫长变化而形成的。

2、认识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简单讲解:

根据不少证据推测,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动植物,主要是繁殖量最大的浮游生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目前,煤、石油、天然气已成为我们使用的主要能源。

他们的能量又是哪里来的

呢?

(2)讨论:

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3)交流,说出理由。

用箭头表示出“太阳能”“动植物体具有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三者转化、储存关系。

(4)小结: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储存在自己的身体上,而动物的食物归根到底是植物,所以古代动植物体具有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远古的动植物埋藏在地下变成了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能量最终还是来自于太阳。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亿万年前储存下来的太阳能,是不是非常神奇呢?

3、寻找新的能源

(1)谈话:

现在我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能源有哪些?

它们会不会用完呢?

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哪些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再生呢?

(2)讨论并填写表格。

(3)提问:

你们知道哪些新能源的信息?

这些能源可以再生吗?

(4)小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不可再生的能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节约能源。

我们还要努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和原子能,让人类有一个更好的能量世界。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