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976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的倾向。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的态度有价值判断成分和感情色彩,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指向教育的对象——学生。

孩子出生以后跟随父母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和父母有了相同的个性。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看待事物的态度等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

本文将从教师对待学生的语言、行为方式、情感等方面论述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所带来的影响。

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一、教师的爱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

鲁迅先生说过:

“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它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

师爱又是对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

自教师接手一个班后,便会对这个班负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看待。

教师对学生的爱无时不在,对优秀学生加强督促、严格要求是爱,对后进学生教诲、促使其进步是爱,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是爱,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使其改正错误也是爱。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

忠之,能勿悔乎?

”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怎样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

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

常言道:

“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对老师信赖,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还可能形成“逆反心理”。

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就意味着教育活动的失败。

二、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

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等都在影响着学生。

俗话说,吃这家饭像这家人,不同性格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性格温和,语气和顺,教出来的学生文静,听话;教师脾气暴躁,经常动粗,教出来的学生要么胆怯,要么蛮横不讲理。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家长的话可以不听,老师的话一定要听。

人的情绪象感冒一样会传染,原本心情舒畅、开朗的人与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成一个沮丧的人。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不良的情绪(如焦虑、压抑、烦躁、失落、言行过激、怨恨、愤怒等)去影响学生,而要以自身良好的情绪(如乐观自信、情绪饱满、愉悦、温和等)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才能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

三、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的作用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对大人如此,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研究表明,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

孩子年龄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他们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为了让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注意表扬时的用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许多亮相课上,左一个“你真棒!

”右一个“你真厉害!

”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大肆表扬,使表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真正的表扬应该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物,而在教师滥用表扬之词时,学生只知道自己好,却说不清好在哪?

更别提保持这种良好的行为了。

如果说回答出一个轻而易举的问题就算好,那么别的同学一定会忿忿不平,这问题大家都能回答,凭什么只表扬他。

如果教师能表达得更具体点,学生就容易找到别人的长处进行学习。

比如:

“你真大胆!

”“你回答得真完整!

”“你的声音真响亮!

”这样的表扬方式就比“你真棒!

”更具体,更容易让人理解。

2、 表扬要体现个体差异

某位教育家曾言:

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

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能使孩子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

为了使我们的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我们要细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同的闪光点,再给予不同的表扬。

(1)对优生的表扬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不少老师、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尤其是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教师容易产生一种偏爱,这种对优生的偏爱会不知不觉地遮盖其缺点,使之滋长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从小生活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这些“优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远不及一般的学生。

所以教师应该把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对待,不要刻意去夸大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

(2)对后进生的表扬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教师应格外关注的人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出现一丝一毫进步都应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班上有个学生学习习惯极其不好,作业马虎,经常有拖拉作业的现象,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组织他和其他同学进行竞赛,看谁先完成作业,当他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时我及时鼓励他:

“好样的!

你的进步很大!

”从那以后每天回到家他都先做作业,他妈妈问他:

“你最近怎么认真了?

”他说:

“老师表扬我学习好了!

”从他母亲那了解到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我的一句赞美之词对这位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是啊,在平常的课堂中,这些后进生的行为很少有令我们满意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总是无休无止的埋怨、责备。

表扬对他们来说是冬天里的那一缕阳光,给学生一缕阳光,他会带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四、 教师对学生批评的作用

如果说:

表扬能激励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那么批评同样能帮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让他们更好地发展。

一提到批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件难堪的事,谁也不愿意自己受批评,被人批评总不是件开心和光彩的事情吧!

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受宠的环境中,在家中以小皇帝自称,吃不得半点批评,批评过了点,伤其自尊心,不仅学生不满意,家长也要站出来说句话了。

因此,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用得不恰当,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1、批评要指向行为而不是人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失误而对他加以人格判断,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很难作出判断,大人都难免会犯错,何况孩子呢。

我们的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

2、批评不能一味指责

俗话说:

“行船人爱舟跑得快。

”教师当然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能成材。

但人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难免有一部分孩子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经常跟老师唱反调,学习不好、不听话等诸多不良行为陆续涌出,有的老师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不良行为,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快,对学生出言刻薄,三句不离骂字,给孩子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

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态度会习以为常,不加重视了。

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不着边际,应该给学生和自己都留个台阶下。

所以,批评学生时要坚持以说理贯穿整个过程,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研究表明,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好。

既然教师的言行、态度等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来感化学生。

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从平时的细节做起,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特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孩子出生以后跟随父母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和父母有了相同的个性。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特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教师要捧着一颗爱生之心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鲁迅先生说过:

“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它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

师爱又是对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

自教师接手一个班后,便会对这个班负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看待。

教师对学生的爱无时不在,对优秀学生加强督促、严格要求是爱,对后进学生教诲、促使其进步是爱,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是爱,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使其改正错误也是爱。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

忠之,能勿悔乎?

”到夏丐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秋千,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怎样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

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

常言道:

“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对老师信赖,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还可能形成“逆反心理”。

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就意味着教育活动的失败。

     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在暑期的家访中听到很多家长都说:

“要是暑假学校也上课就好了,小孩在家烦得不得了。

”每个家庭教育一个孩子都这么烦,何况老师们带了一个班甚至二三个班的孩子呢?

怎能没有烦恼的时候?

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

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都在影响着学生。

俗话说,吃这家饭像这家人,不同性格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性格温和,语气和顺,教出来的学生文静,听话;教师脾气暴躁,经常动粗,教出来的学生要么胆怯,要么蛮横不讲理。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更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家长的话可以不听,老师的话一定要听。

有一次,我带了一根手链,第二天,n个学生手上多了一根链子。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位名教师来指导我上课,当课堂纪律混乱时我扣了一下教鞭,这下可好,非但这位名教师帮我指出错误,学校的领导个个找我谈话,他们只是告戒我以后不可以再这样了,一个也没确切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扣教鞭。

当时我心理觉得很委屈,现在不是主张不可以体罚学生吗?

我打不得、骂不得,扣扣桌子总行吧!

直到后来的一次事故我才恍然大悟。

又是一次纪律混乱的公开课,课后为了表示我对学生的不满,我让他们全部坐端正,并用教鞭时不时地顶他们的后背,下课后有个学生模仿我,也去顶其他人的后背,弄得你追我赶,最后撞破了头,缝了好几针,虽然没有人指责我什么,但我知道这次事故的起因是因为我的粗鲁。

    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教学上也是这样,一定要以细致耐心的态度来辅导学生。

有一次,我辅导了几个差生,我发现他们连最基本的都不会做,太不应该了,就很生气,带着几分怒气辅导他们。

第一个学生:

订正了又订正,结果还是错的,我很生气,把他大骂一顿,结果还是订正不出来,我干脆把答案告诉他;第二个,又是这样一个过程,不同的是,因为我的指责,他明明订正出来了却不相信自己,还是把对的改成错的;第三个,在前两个的基础上,我气得都没气了,就温和地对他讲话,慢慢跟他讲道理,结果居然在我的引导下他自己会做了。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教师的怒气会使学生变得胆怯,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惧怕学习的心理。

     三、教师要对学生适度表扬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对大人如此,对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研究表明,小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

孩子年龄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他们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1、表扬要体现其价值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许多亮相课上,左一个“你真棒!

”右一个“你真厉害!

”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大肆表扬,使表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真正的表扬应该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物,而在教师滥用表扬之词时,学生只知道自己好,却说不清好在哪?

更别提保持这种好的行为了。

如果说回答出一个轻而易局举的问题就算好,那么别的同学一定会忿忿不平,这问题大家都能回答,凭什么只表扬他。

如果教师能表达得更具体点,学生就容易找到别人的长处进行学习。

比如:

“你真大胆!

”“你回真答得完整!

”“你的声音真响亮!

”这样的表扬方式就比“你真棒!

”更具体,更容易让人理解。

    2、表扬要体现个体差异

     某位教育家曾言:

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

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能使孩子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

为了使我们的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我们要细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同的闪光点,再给予不同的表扬。

    

(1)对优生的表扬方式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不少老师、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尤其是在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教师容易产生一种偏爱,这种对优生的偏爱会不知不觉地遮盖其缺点,使之滋长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从小生活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这些“优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远不及一般的学生。

所以教师应该把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对待,不要刻意去夸大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

    (2对差生的表扬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教师应格外关注的人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出现一丝一毫进步都应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班上有个学生学习习惯极其不好,作业马虎,经常有拖拉作业的现象,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组织他和其他同学进行竞赛,看谁先完成作业,当他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时我及时鼓励他:

“好样的!

你的进步很大!

”从那以后每天回到家他都先做作业,他妈妈问他:

“你最近怎么认真了?

”他说:

“老师表扬我学习好了!

”从他母亲那了解到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我的一句赞美之词对这位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是啊,在平常的课堂中,这些差生的行为很少有令我们满意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总是无休无止的埋怨、责备。

表扬对他们来说是冬天里的那一缕阳光,给学生一缕阳光,他会带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三、教师要擅用批评

     如果说:

表扬能激励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那么批评同样能帮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让他们更好地发展。

一提到批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件难堪的事,谁也不愿意自己受批评,被人批评总不是件开心和光彩的事情吧!

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受宠的环境中,在家中以小皇帝自称,吃不得半点批评,批评过了点,伤其自尊心,不仅学生不满意,家长也要站出来说句话了。

因此,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1、批评要指向行为而不是人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失误而对他加以人格判断,儿童年龄小,对自己的行为很难作出判断,大人都难免会犯错,何况孩子呢。

我们的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

比如班上某个同学由于喜欢别人的东西而偷偷地去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老师知道后,就当众批评他,说偷东西的人是小偷,于是这名学生就觉得自己永远成了一个小偷,起码其他同学是这么认为的。

擦不去,抹不掉,他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阴影中。

假如当时老师单独找他谈话,告诉他偷东西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现在老师可以为他保密,不告诉其他同学,希望他今后能改正,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2、批评不能一味指责

      俗话说:

“行船人爱舟跑得快。

”教师当然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能成材。

但人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难免有一部分孩子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经常跟老师唱反调,学习不好、不听话等诸多不良行为陆续涌出,有的老师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不良行为,按奈不住心中的不快,对学生出言刻薄,三句不离骂字,甚至舞枪弄棒,大打出手,给孩子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

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教师出言不逊有可能产生尴尬局面,比如某个学生经常不做回家作业,老师动手把他的书包一扔,说:

你回家去吧!

不要来读书了!

学生作出的反应当然是呆立不动,等待老师的处置,难办的还是老师,因为这句话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只能婉言问:

“你想不想读书了?

想就要怎样怎样。

”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态度会习以为常,不加重视了。

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不着边际,应该给学生和自己都留个台阶下。

     此外,批评学生时要坚持以说理贯穿整个过程,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研究表明,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好。

我们班的学生大多不爱劳动,一天我走到教室,看到一片狼籍就叫人打扫,结果有的不动,有的还解释说已经扫过了,我当时很生气,很想对他们大发雷霆,但最终忍到了晨会课上,我对同学们大谈什么是集体主义,什么是主动性,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最后我希望他们多为班级做点事。

从那以后,同学们开始爱劳动了,更能主动参与到班级的卫生工作中去。

     教师的入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我看来,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

无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

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

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

通过我们"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