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组成的表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040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9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组成的表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组成的表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组成的表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组成的表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组成的表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组成的表示.docx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组成的表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组成的表示.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组成的表示.docx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组成的表示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选择题

1.(2015•威海)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下列有关的量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的是(  )

 

A.

溶液质量分数

B.

溶液的pH

 

C.

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D.

最多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

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分析;

B.根据碱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

解:

A.氢氧化钠的质量是一定的,水的质量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水的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B.溶液中水越多,溶液的碱性越弱,氢氧化钠溶液的pH越小,可见溶液的pH随着水的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会改变;

D.二氧化碳不但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水反应,可见水的量改变,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也随之改变.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组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溶剂质量的变化对溶液的浓度、溶液的酸碱度、溶解度等量的影响,要结合各选项认真分析解答.

 

2.(2015•莱芜)化学学习中常用到“质量守恒”、“反应先后”等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50mL酒精中加入50mL水,根据溶质守恒推出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

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

3,根据原子守恒推出酒精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

3

 

C.

少量铁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根据反应的先后推出析出固体铜

 

D.

向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反应的先后推出先生成蓝色沉淀

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

A.根据酒精和水的密度不同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来分析;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分析解答;

D.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硫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开始不会出现沉淀.

解答:

解:

A、因为酒精和水的密度不同,故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的质量不相等,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来自酒精,故可根据CO2和H2O分子个数比推出酒精中的C、H原子个数比为:

1×2:

2×3=1:

3,故正确;

C、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故C错误;

D、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铜沉淀能溶于酸,硫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开始不会出现沉淀,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对学过的多种知识的考查,同学们要熟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等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3.(2015•岳阳)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水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D.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电解水实验;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

本题是图象题,图象题主要是把化学问题数学化,认真分析图象的纵横坐标及图象的起点、拐点、终点,进行逐一判断.也可以四个图象同时分析起点或终点,进行分析比较作答.

解答:

解:

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为零,故图象错误;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稀释,溶液的浓度减小,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溶液始终显酸性,pH小于7,故图象错误;

C.在NaOH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故图象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图象的纵坐标是质量,质量比不等于体积比,所以图象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反应的反应原理和相关物质的定量反应关系.

 

 

二.解答题

1.(2015•泉州)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kg;

(2)用6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      kg.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的质量为120kg×20%=24kg.

(2)设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60kg×20%=x×12%x=100kg.

故答案为:

(1)24;

(2)100.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2015•株洲)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      .

(2)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1)溶剂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

(2)加水稀释可以把浓溶液变成稀溶液,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

解: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

1﹣98%=2%;

(2)解:

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g×98%=x×10%,

x=

=490g,

需要水的质量=490g﹣50g=440g,

答:

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440g.

点评:

此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计算,其解决的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3.(2015•北京)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内容

装置

实验1制备气体

实验2测定气体含量

Ⅰ.打开K1,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的A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Ⅱ.在K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

Ⅰ.A(容积350mL)中为用排空气法收集的CO2,B中装满水.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15mL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

Ⅱ.打开K2和K3

(1)检查装置气密性:

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在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2)实验1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      .

(3)实验2中,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60mL水,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      %.

考点: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通过改变装置内的压强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来分析.

解答:

解:

(1)检查装置气密性:

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A中气体体积膨胀,看到B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故填:

B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打开k2,k3,关闭k1,导致装置A中气体压强增大,稀硫酸被气体压入装置B中,

故填:

Zn+H2SO4═ZnSO4+H2↑.打开k2,k3,关闭k1

(4)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气体减少的气体为:

350mL﹣160mL﹣15mL=175mL.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

=50%;故填:

50.

点评:

本题考查了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气体体积分数的计算,掌握化学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2015•岳阳)某同学用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如图选择适当的序号填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

(3)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氢气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可将所制得的气体通过以下哪一种试剂      (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氢氧化钠固体③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气体的净化(除杂);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2)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进行分析;

(3)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固体既能够吸收水分,也能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2)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所以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

(3)浓硫酸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固体既能够吸收水分,也能与盐酸反应,所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可将所制得的气体通过②.

故答案为:

(1)Zn+2HCl═ZnCl2+H2↑;

(2)B,D;

(3)②.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在平时需要加强识记.

 

 

5.(2015•十堰)如图1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2)t1℃时,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

B.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4)如图2所示,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开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解释原因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2)根据t1℃时B的溶解度解答;

(3)根据A、B和C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4)根据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解答.

解答:

解:

(1)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C,故填:

C.

(2)t1℃时,B的溶解度是40g,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填:

不饱和.

(3)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C无晶体析出,错误;

B.由于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B>C,则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B>C,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到t1℃时,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它的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但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发生变化,但由图不难看出三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B>A>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实现,错误;

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四种玻璃仪器,错误;

故填:

B;

(4)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开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原因在于镁与盐酸反应放出了热量,温度升高,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温度升高,C的溶解度减小.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6.(2015•海南)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由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趋势结合溶解度表可以确定A;50℃与10℃的溶解度通过计算解决析出晶体的问题.

解答:

解:

(1)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由溶解度表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A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不能形成饱和溶液;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故降到10℃时能溶解20.9g硝酸钾,故析出晶体的量是90g﹣20.9g=69.1g.

故答案为:

(1)A;

(2)不饱和;69.1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15•株洲)如图所示为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的溶解度曲线图.由图可知:

(1)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请用序号作答).

(2)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请用序号作答).

(3)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加入硝酸钾固体、      (任写一条)等.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③<①<②;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③<①=②;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加入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等,降温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答:

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③<①<②;故答案为:

③<①<②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③<①=②,因为在该温度下③的最小,①和②有交点,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答案为:

③<①=②

(3)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加入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等,降温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

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2015•大连)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2)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3)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是      .

(4)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因此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110g:

100g=11:

1;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

解答:

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故答案为:

氯化钠;

(2)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故答案为:

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因此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110g:

100g=11:

1;故答案为:

11:

1;

(4)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故答案为:

降温结晶;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结晶的方法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2015•营口)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

(2)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      .

(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点的意义是:

t2℃时,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50g;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25g+50g=75g;将其升高到t3℃时,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水没有变化,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30g:

80g=3:

8;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因为乙析出固体最少,丙没有晶体析出,甲析出固体最多.

解答:

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P点的意义是,t2℃时,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50g;故答案为:

t2℃时,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50g(只答二者溶解度相等不得分)

(2)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25g+50g=75g;将其升高到t3℃时,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水没有变化,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30g:

80g=3:

8,故答案为:

75g;3:

8

(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答案为:

丙>乙>甲(或丙乙甲)

(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因为乙析出固体最少,丙没有晶体析出,甲析出固体最多,故答案为:

乙>丙>甲(或乙丙甲)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2015•日照)亚硝酸钠(NaNO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NaNO2、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

20℃时,取6.0gNaNO2和6.0g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2)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3)20℃时,将182.2g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4)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2、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填“NaNO2”或“NaCl”)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NaNO2、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NaNO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aCl的大;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

20℃时,取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