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3836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完整版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完整版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完整版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完整版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施工方案.docx

《完整版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施工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施工方案.docx

完整版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完整版

办公楼梁板加固工程

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新闻媒体中心一期工程施工图纸;

2、加固改造设计说明图纸;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7、《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8、《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0、《室内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2008;

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12、《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2工程概况

2.1建筑地点

本工程位于**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同茂大道和秋城大道相交处西北侧,同时也位于轨道交通五、十号线交汇处的西北侧,即**空港新城两路组团F-132-1地块。

2.2建筑面积

建筑总面积:

约10万m2。

其中四层地下室约4万m2、五层裙楼约1.6万m2、1号主楼(6~34F、机房层、水箱层)约4.4万m2。

2.3建筑性质及主要结构体系

一类高层,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

163.8m/-17.2m;最大建筑层数(地上/地下):

36F/-4F;层高分布为:

-2F至-4F层高为3.9m、-1F层高为5.5m、12F及23F层高为5.4m、其余层层高均为4.5m。

主要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2.4主要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日报报业集团;

设计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市永安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5方案编制概要

本方案主要针对1#塔楼首层部分梁、板及1#塔楼4~11层筒体走道处连梁进行加固而编制。

首层因1#塔楼入户大厅增加幕墙钢结构支撑,而1#塔楼现场主体已全部施工完成。

通过设计验算发现原1#楼首层梁配筋不足,需要对1#塔楼首层部分梁进行加固。

4~11层因甲方要求在1#塔楼两个避难层之间增加两个中间标准层,而1#楼现场已施工到11层。

通过设计验算发现原1#塔楼4~11层筒体走道处连梁配筋不足,将1#楼筒体走道处连梁进行加固处理。

本工程主要采取植筋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和增大截面加固法处理措施。

加固部位平面位置如下

图所示:

 

3施工部署

3.1施工组织

施工总体安排遵循“穿插作业”的原则,科学安排流水作业,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投入的机械设备和人力的潜力。

3.2主要机械配置

序号

名称

数量

1

风镐机

4

2

钢板钻孔机

1

3

电闸箱

2

4

电锤

5

5

钢丝刷、棉纱

若干

6

丙酮、手套等防护用品

若干

3.3施工准备

3.3.1技术准备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审图、考察现场,召开技术人员碰头会,参加图纸会审,并认真做好记录。

做好各工序安全、技术交底。

对技术工人进行场前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

3.3.2材料准备要求:

3.3.2.1混凝土

(1)新增构件均采用C45混凝土。

混凝土内掺入ZY微膨胀剂,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不小于0.025%。

(2)配制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其骨料的品种和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粗骨料应选用坚硬、耐久性好的碎石或卵石。

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粗骨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石料制成的粗骨料。

b、细骨料应选用中、粗砂;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

(3)混凝土拌合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规定的天然洁净水。

3.3.2.2钢材

(1)钢筋采用:

HRB400E级。

(2)钢板:

钢板采用Q345(16Mn钢)。

(3)焊条:

E43型用于HPB300级钢筋焊接;E55型用于HRB400E级钢筋焊接。

不同类型钢材之间焊接随较低强度钢材定焊条。

3.3.2.3结构加固用胶粘剂

(1)结构加固采用A级胶粘剂。

粘接强度设计值为3.6N/mm²。

(2)植筋的胶粘剂,必须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或改性乙烯基酯类胶粘剂(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胶粘剂)。

凡进场的材料首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公司材料设备基地材料负责人现场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有不合格材料进场。

3.3.3现场准备

进行施工机械进场安装、就位与调试,保证进场设备合格率为100%;入场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安排好施工人员的生活起居,保证施工人员精力充沛。

4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主要采用植筋加固法、粘钢加固法以及增大截面加固法施工。

为确保加固过程中的施工作业安全,满足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项目部决定首层加固部分先进行植筋加固施工内容的施工再进行粘钢加固施工,4~11层加固部分先进行植筋与增大截面加固法内容的施工,再进行粘钢法加固的施工作业顺序。

4.1植筋加固法

4.1.1施工流程

 

4.1.2施工工艺

(1)支架搭设

①搭设支撑架体:

根据加固设计图纸要求,对加固区域内的结构板、梁搭设支撑架体:

结构梁沿梁底方向每隔600mm设置一根立杆,结构板每隔900mm设置一道立杆,扫地杆离地200mm,步距为1500mm,水平杆与相邻柱抱箍固定。

②搭设操作平台:

根据施工需要,搭设满足施工安全及操作方便的操作平台。

(2)放线定位

根据加固设计说明要求,对需要植筋的结构板、梁进行放线,1#塔楼首层为梁两侧200mm宽范围内(详见一号楼1层梁顶及支座局部加固图),4~11层为17/G-H轴及18/G-H轴之间局部梁(详见4~11层加固平面图)。

(3)原结构剔打:

首先采用风镐对放线区域结构板进行粗打,然后换用人工进行细打。

精细操作,精心施工。

严禁采用锤击等振动大,破坏性强的办法施工。

剔打原有结构构件时,不应破坏剔打范围外结构构件的完整性。

有松动、开裂的部分应剔掉。

剔打出来的梁、板钢筋应保留,且不得随意弯折。

(4)钢筋处理:

结构板剔打完成后用电动钢丝刷或人工钢丝刷,清除板筋表面的锈蚀,用丙酮或酒精清除板筋表面油污及灰尘。

(5)植筋:

①钻孔:

植筋前的钻孔,应使用专门的电钻和钻头,钻孔直径D与植筋直径的匹配,应符合植筋技术要求。

植筋时不得伤及原结构主体钢筋。

原结构梁定位钻孔示意图

②清孔除尘:

a清孔方法:

一般采用高压气冲洗(用空压机、打气筒等);也可以用高压水冲洗(但是在植筋前,孔内必须达到干燥)。

b孔壁化学处理,用上述方法清除后,在灌胶前,用丙酮或酒精清洗一遍,达到孔壁无灰尘、无油污、无有机杂质。

③灌注结构胶:

植筋用的粘结剂,应使用专门的注射器进行注射,最初射出的少许粘结液不能使用,应予以弃去。

正式向孔内注射时,应先从孔穴的底部开始,使注射质量均匀。

粘结剂用量以插入钢筋后有少许浆液溢出为宜。

④植入钢筋:

a将处理好的钢筋,植入灌注好结构胶的孔内.自由端按照图纸位置布置在板或梁内。

首层加固植筋深度:

梁22d;板植筋锚固长度为150mm。

植筋间距“5d,植筋边距“2.5d(d为植入钢筋的直径)。

4~11层加固植筋深度:

梁、筒体植筋30d,植筋间距“6d,植筋边距“3.0d(d为植入钢筋的直径),梁两侧加固梁箍筋与已浇梁箍筋单面焊接10d.

b养护固化:

钢筋植入定位后应加以保护,防止碰撞和移位,保持3天,待结构胶固化原材料后方可受力。

⑤抗拔力学试验与验收

植筋达到一定强度后,请实验室人员对现场所植钢筋做抗拔力学试验,检测结果合格并经监理检查验收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6)支模

植筋区域内结构板,采用底部支撑,上部吊打的支模措施。

(7)混凝土浇筑

首层加固植筋加固区域内板洞新增构件均采用C45混凝土。

混凝土内掺入ZY微膨胀剂,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不小于0.025%。

(8)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时间尽量延长,至少控制在7天以上,新浇注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

4.1.3植筋法质量验收标准

(1)孔深、孔径偏差不大于2mm,钢筋间距偏差不大于30mm。

(2)钢筋锚固强度应通过拉拔试验检测,满足设计要求。

4.2增大截面加固法

4.2.1施工流程

 

(1)混凝土表面处理

剔除筒体走道处连梁两侧及底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并对原构件混凝土存在的缺陷清理至密实部位,并将表面凿毛或打成沟槽,沟槽深度不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箍筋间距或200mm。

被包的混凝土棱角应打掉,同时应除去浮碴、尘土。

原结构梁混凝土剔打后

(2)冲洗及缺陷部位处理

原有混凝土表面应冲洗干净,充分润湿后刷纯水泥浆再浇混凝土(筒体走道处连梁除外),并应加强养护。

确保新旧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受力。

(3)增设主筋

筒体走道处连梁底部钢筋植入两端筒体剪力墙30d(具体植筋工艺详见植筋加固法施工)。

(4)增设箍筋

筒体走道处连梁两侧和底部植入箍筋,植筋深度30d,梁两侧加固梁箍筋与已浇梁箍筋单面焊接10d。

钢筋绑扎图

(5)支模

为了便于混凝土浇筑,保证的施工安全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成品质量。

对筒体走道处底部进行封闭,两侧与底部成90°支模,并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

(6)浇筑灌浆料

灌浆料采用自流性好的HL-40无收缩型高强灌浆料,原材料运输到现场后由施工人员在现场现拌现用。

为避免灌浆过程中对原结构的破坏,不亦采用振动棒等震动性大的捣鼓工具,加之浆料自身自流性好,可在现场采用钢筋人工振捣,以保证构件的成品质量。

灌浆料现场搅拌、灌浆

(7)养护、拆模

灌浆完成后需要进行浇水养护。

由于采用的是HL-40高强灌浆料,因此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实际只需持续浇水养护2~3天,可大大减少养护时间。

浇水养护

(8)剔打和表面处理

剔除多浇筑部分混凝土,并对剔打面用M15水泥砂浆抹平。

 

连梁加固完成外观

4.3粘钢加固法

4.3.1施工流程

 

4.3.2施工工艺:

(1)钢板加工:

钢板调平、切割严格按照加固施工图要求和现场实际尺寸下料,装配时检查钢板在自由状态时与混凝土间缝隙小于5mm,并且要横平竖直。

(2)钢板表面处理:

钢板表面需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用打磨工具打磨,直至出现金属光泽,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

最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试干净。

(3)混凝土表面处理:

混凝土构件,可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刷除表面油垢污物后用冷水冲洗,再对粘合面进行打磨,除掉2~3mm厚表层,直至完全露出新面。

并用无油压缩空气吹除粉粒。

待完全干燥后可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即可 。

混凝土结构有裂缝时在粘钢前先进行处理,用环氧胶泥封闭。

(4)粘贴钢板:

 

粘钢施工时,将粘结剂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和钢表面上,厚度为1-3mm,中间厚边缘薄,然后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粘好钢板后,用手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如无空洞声,表示粘贴密实,否则应剥下钢板,补胶后重新粘贴。

(5)固定加压:

钢板粘贴好后立即用夹具夹紧,或用支撑固定,并适当加压,以使胶液刚从钢板边缝挤出为宜。

(6)固定养护:

 

胶粘剂在常温下固化,2天后即可受力使用。

冬季施工时,固化时间相应延长。

(7)粘钢检验:

加固构件的粘钢质量采用无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