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迎考 语文试题 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940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迎考 语文试题 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三迎考 语文试题 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三迎考 语文试题 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三迎考 语文试题 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三迎考 语文试题 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迎考 语文试题 三.docx

《届高三迎考 语文试题 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迎考 语文试题 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迎考 语文试题 三.docx

届高三迎考语文试题三

2014届枣庄二中高三语文学情检测三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缴获狡黠角斗矫揉造作心存侥幸

B.沽酒轱辘辜负怙恶不悛呱呱坠地

C.瑟缩赦免晦涩不事稼穑敷衍塞责

D.舆论丰腴觊觎尔虞我诈喁喁私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政府应因地治宜,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切忌盲目跟风,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B.顺着枯干的湖草走进这片荒凉的草滩,只见板结龟裂的土地上满是被暴晒得裂开了壳的蚌类遗骸与呈焦干状的小鱼、小虾。

C.“悦动”车是北京现代的全新换代车型,其简洁明快的整体线条彰显出时尚特质,刚中带柔的设计风格在中级车族中独竖一帜。

D.现在,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样不仅会导致精神萎靡不震,影响学习,而且也会导致颈椎和视力受损,影响健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下半年,部分银行严格控制甚至暂时停止购房贷款的发放,“房贷荒”开始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并有逐步漫延的趋势。

B.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与村干部一起耐心调解村中的赡养纠纷、宅基地纠纷等,消融了村民间的矛盾、嫌怨,受到村民的欢迎。

C.美国“监控门”事件不断升级,这边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批评之声未落,那边英、德等美国铁杆盟友又发表声明谴责,这令美国“老大哥”左支右绌,狼狈不堪。

D.广西南宁“科技·时尚”产品展上,“全景LED灯”“电子鱼”“钻石U盘”等一系列时尚感十足的科技产品纷纷亮相,着实让观众应接不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阿拉法特是否因中毒而死?

如果是的话,投毒者是以色列情报人员?

还是巴勒斯坦反对派人士?

有的疑问可通过尸检解答,而有的则可能成为永远的谜。

B.龙胜梯田的色彩像梯田本身一样层次分明:

春天,银光闪烁;夏天,青翠点染;秋天,金黄耀眼;冬天,雪白盈野,一年四季可谓色彩迥异,各有神韵。

C.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与《礼记》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均体现了一种博爱精神。

D.走进宁夏石嘴山市,眼前花草斗艳,绿树成荫,群鸟飞翔,湖面波光粼粼……令人难以想象,这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现代重工业城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在江南造船厂完成了为期5个多月的维修改造任务,并顺利通过了各种调试,各项指标均达到远航要求。

B.“美丽中国”大型图片展在莫斯科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意在通过生动的摄影作品,让俄罗斯观众切实感受中国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无穷魅力。

C.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这标志着我国继前苏联、美国后,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D.每年一度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必将激励广大青少年正确书写、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跟帖文化”的长与短

张颐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跟帖文化”开始流行。

它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网上,而且逐渐扩展到纸媒,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所谓“跟帖文化”,其实就是在网上的正文之后跟进点评的一种文化现象。

“跟帖”跟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后,每个人看完正文之后都有机会插一句话,讲一点看法。

这种跟帖最好地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现在网络讨论问题,往往是由纸媒先“爆料”,抛出一个话题,然后网上的“跟帖”再反应。

“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跟帖”有点像传统的“评点”,往往只是一两句话,点明自己对于上面正文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或激起互相讨论。

这些跟帖往往是口无遮拦,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鲜明,观点清楚。

“跟帖”无需署名,几乎不必为言论负责,基本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现在许多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并不是在新闻报道发表或者文章发表之后,而是在大量的跟帖形成了一种让任何人忽视不得的网络“公意”之后,一个“事件”就突然被凸现了出来。

“跟帖文化”最好地反映了互联网文化的特色,也给了原来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太多向社会发言的机会的人一个最好的机会。

现在的“草根”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跟帖”浮现出来的“群体意识”,显示了任何人不可小觑的力量。

“跟帖文化”的特色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瞬间性,也就是在新闻或者文章发表后的一瞬间就会有反应:

好恶是非的判断,道德高下的评判。

由于是在互联网上,原来仅仅靠电视和纸媒难以传播的事情,今天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会迅速变成人难以控制的影响。

其次是直觉性,网民的判断并不是依赖全面资讯的理性分析,而是从感觉和经验出发的推断。

第三是群体性,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匿名跟帖谁也不会注意,但一旦形成来势汹汹的“公意”潮流,而且被视为“民意”,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种“跟帖文化”当然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也是公众发表意见的一个渠道。

它当然也就是一种另类的舆论监督,让社会的一些问题和毛病在这种看起来虚拟却又有许多现实性的“公意”之下无所遁形。

对于是非对错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事情,跟帖文化的力量能够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

“跟帖文化”也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事实相当容易被扭曲,观点容易被误导,往往大家慷慨激昂了半天,原始的事实却没有根据,不仅浪费了大家的义愤,而且给当事人造成伤害。

这其实也给某些人刻意地误导公众的情绪带来了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这种非理性反而使得公众理性讨论问题的空间缩小,往往两种或多种意见不可能得到坦诚平等的交流。

世界上许多事情是非并不那么分明,价值有正负两面,牵扯面广。

而且很复杂和很难处理。

“跟帖文化”在这时候就往往具有负面的作用,它经常会压抑不同意见,让心里有自己另外想法的人看到势头不对就噤声不言。

有些观点和问题其实是值得更加理性地认知和讨论的。

但不同意见一旦变成了“跟帖”抨击的对象,往往就遭到道德的讨伐,最后消失。

结果问题仍然存在,并不可能因为“跟帖”的痛斥而消失。

同时由于跟帖文化的草根性格,草根网民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并不全面,就依靠拉高道德上的尺度来显示自己发言的合法性和力度,使得发言立于不败之地。

而一些纸媒也难免由于这样的声势而跟进,使得理性探讨的空间被压缩,使得更多可能有专业意见或其他看法的人被“震慑”而选择沉默。

最近许多人批评跟帖文化是“网络暴力”,此说过于偏激,但也确实反映出“跟帖文化”明显的弱点。

(文字有删改)

6.下列关于“跟帖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跟帖文化”是网民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后,用简短的语句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B.“跟帖文化”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它给人们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的一个互动平台,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C.“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虽然可以激浊扬清,可以藏否人物和事件,但纸媒的观点往往起决定作用。

D.“跟帖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瞬间性、直觉性特点,又有群体性、草根性的特点。

7.下列表述,不属于“跟帖文化”的局限性的一项是

A.跟贴往往在新闻或文章发表后的一瞬间就出现,两且在互联网上不受时空的限制,人难以控制,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8.网民往往难以对事情的真相进行全面了解和理性分析,而是仅凭感觉和经验推断就轻易跟贴进行道德评判,容易为人误导。

C.网民非理性跟帖压缩了公众理性讨论的空间,使得不同意见在网络上很难得到坦诚平等的交流,有的问题难以得到真正解决。

D.草根性出身决定很多网民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网民经常将言论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来党同伐异。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跟帖无需署名,所以网民不必为言论负责,在讨论时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鲜明,观点清楚,容易激起互相讨论。

B.在“跟帖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须借助大量网络跟帖形成网络“公意”,而依靠传统的新闻报道或发表文章很难达到这一效果。

C.“跟帖文化”能够针砭时弊,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让丑恶现象无所遁形,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D.网络“跟帖”形成的群体性力量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声势,会迫使一些持不同看法甚至是专业意见的人选择沉默,也会吸引一些纸媒关注和跟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

辛弃疾

臣窃惟方今朝廷清明,法令备具,虽四方万里之远,涵泳德泽如在畿甸①。

宜乎盗贼不作,兵寝刑措,少副陛下厉精求治之意。

而比年以来,李金、赖文政,姚明敖、陈子明之变,皆能攘臂一呼,聚众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重烦大兵翦灭而后已,是岂理所当然者哉?

臣窃伏思念,以为实臣等辈居官亡状,不能奉行三尺②,斥去贪浊,宣布德意。

臣姑以湖南一路言之。

自臣到任之初,见百姓遮道,自言嗷嗷困苦之状。

臣以谓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

臣一一按奏,所谓“诛之则不可胜诛”。

臣试为陛下言其略:

陛下不许多取百姓斗面米,今有一岁所取反数倍于前者;陛下不许将百姓租米折纳见钱,今有一石折纳至三倍者;陛下不许科罚人户钱贯,今则有旬日之间追二三千户而科罚者:

又有以贱价抑买,贵价抑卖百姓之物,使之破荡家业、自缢而死者。

其他暴征苛敛,不可胜数。

且近年以来,年谷屡丰,而盗贼不禁乃如此,一有水旱乘之,臣知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

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

陛下付臣以按察之权,责臣以澄清之任,封部③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其敢废旷,以负恩遇?

自今贪浊之吏,臣当不畏强御,次第按奏,以俟明宪。

但臣生平则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

使他日任陛下远方耳目之寄者,指臣为戒,不敢按吏,以养成盗贼之祸,为可虑耳。

伏望朝廷先以臣今所奏,申敕本路州县:

自今以始,洗心革面,皆以惠养元元④为意。

有违弃法度、贪冒亡厌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

臣不胜幸甚。

【注】①畿甸:

泛指京城地区。

②三尺:

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

③封部:

指所辖之地,此指荆湖南路。

④元元:

庶民,百姓。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寝刑措措:

施行。

B.皆能攘臂一呼攘:

挽起(衣袖)。

C.重烦大兵翦灭而后已烦:

烦劳。

D.陛下不许科罚人户钱贯科:

处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臣姑以湖南一路言之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①而盗贼不禁乃如此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C.①其敢废旷,以负恩遇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②泉涓涓而始流

11.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属于辛弃疾“究盗之由”和“平盗之略”的一组是

A.①以为实臣等辈居官亡状,不能奉行三尺

②封部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

B.①臣以谓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

②臣当不畏强御,次第按奏,以俟明宪

C.①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

②自今以始,洗心革面,皆以惠养元元为意

D.①以养成盗贼之祸,为可虑耳

②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认为南宋近年的几次民变本不该发生,指出民变的原因与部分大臣没有恪尽职守,不能严格执法,惩戒贪腐之徒有关。

B.辛弃疾以事实为证,说明平民百姓惨遭地方官吏盘剥压榨的残酷现实,提出贼盗兴起的根源在于官逼民反。

C.面对贪官横行、民变频发的严峻现实,辛弃疾希望皇帝给予自己更大的按察官吏权力,表明自己义无反顾的决绝态度。

D.辛弃疾希望朝廷采纳自己的奏议,严令各级官吏悔过自新,将执政为民、养育百姓作为职责,并严惩不法官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

(5分)

(2)有违弃法度、贪冒亡厌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

(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

遥远。

②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⑴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4分)

⑵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靡不有初,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大雅·荡》)

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子曰:

“后生可畏,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篇》)

五、(12分)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序号是(4分)

当前,的确有不少人不爱人,不重视人。

①这种爱和重视,不是抽象的,而是非常具体的。

②可从同情、关怀一个具体的人,开始你的善良。

③然而,伟大的社会更有善良、高贵的人,他们必爱人,重视人。

④如果听任这样的人充斥社会,这时代必然是渺小、没有希望的。

⑤如果他们是无辜而遭受不幸的,就更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保护。

⑥不厌其烦地为不幸的人去奔走,哪怕一生只为了一个这样的人。

17.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8个字。

(4分)

最近几年,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一是地膜、农药污染。

农村大量推广地膜技术,废旧地膜不能及时清除,散落田间,导致白色污染。

农民喷施农药后,农药瓶随手乱扔到水沟、机井里,导致水体污染。

二是粮食、蔬果污染。

现在农村白血病、心血管病等各种疑难病症增加,除了与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外,粮食、蔬菜里化肥、农药残留多也是重要原因。

三是养殖污染.农村养殖户日见其多,一些人把畜禽粪便随便堆放在村口路旁,滋生大量蚊蝇,污染环境。

四是焚烧秸秆污染。

一到夏、秋收获季节,留在地里的麦茬、玉米秸都被一把火烧掉,浓烟四散,造成大气污染。

因此,笔者认为,农村也应像城市一样,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18.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更改,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

(5分)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

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

因为贵刊今年第

期刊载的《烟酒与健康》一文不仅与你们一贯的风格明显不合,况且还有一些科学性错误,让我大感意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别了,不列颠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美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

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

“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选自《百年经典新闻》)

19.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导语部分,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4分)

20.结合文意,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

(4分)

 

21.这篇新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22.这篇新闻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等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倘是有一颗朝露抱怨:

“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就回答它:

“你知否,

千百年的光明,

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纪伯伦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014届枣庄二中高三语文学情检测三语文参考答案(阅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均读yú。

A“角”读jué,其余读jiǎo;B“怙”读hù,其余读gū;C“赦”读shè,其余读sè。

2.B(A“治”应为“制”;C“竖”应为“树”;D“震”应为“振”。

3.C(左支右绌: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A漫延:

水向周围扩展;曼延。

此处应用“蔓延”。

B消融:

冰、雪融化。

此处应用“消释”。

D应接不暇:

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此处应用“目不暇接”。

4.D(A项第二个问号应为逗号;B项“雪白盈野”后的逗号应为句号;C项括号应移到引号外。

5.A(B项不合逻辑,“人文景观”不能同“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并列;C项成分残缺,应在“我国”之后加“成为”;D项“激励”与“意识”搭配不当,应将“激励”改为“增强”。

二、(9分,每小题3分)

6.C(纸媒先“爆料”抛出话题,但其观点并不起决定作用。

7.A(其影响有两面性,不能简单视作局限性。

8.D(A强加因果。

B项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

C“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文意不符。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措:

废弃。

10.C(均为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A①介词,拿;②连词,表目的。

B①副词,竟然;②副词,于是、就。

D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11.C

12.C(表述与文意不符。

从原文可看出,辛弃疾深恐自己刚正不阿,不为权贵所容,

遭受排挤打击,无法按察不法官员。

四、(24分)

13.(10分)⑴(5分)希望陛下深入思考导致盗贼产生的原因,讲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过分依赖自己拥有能平定盗贼的军队。

(“欲望”“致”“弭”“恃”各1分,句子通顺1分。

⑵(5分)有违背法律、贪得无厌的官吏,让各级官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严惩),不能只选择小吏检举查办来应付官场旧例。

(“亡”“徒”“按举”“故事”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8分)

⑴(4分)⑴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

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

(2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2分)

⑵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情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寄托思乡之情。

虽然那不是家乡的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4分)

15.(6分)①鲜克有终寄蜉蝣于天地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③齐彭殇为妄作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6

①②⑥

(④在前l分,③①②相连1分,⑥⑤相连l分,序号全对4分。

④应紧跟引语,是说“不少人不爱人,不重视人”的危害;③与前面是转折关系;①中指代词“这种”明显承接③;②阐释①句中的“非常具体”,⑥⑤则是阐释如何去“开始你的善良”,⑤中的“更”表示比递进一层。

17.(4分)农村污染问题突出,应加大治理力度。

18.①“一位”改为“一个”;②“先生”改为“医生”或其他职业性称谓;③“也”改为“还”;④“因为”改为“不过”;⑤“况且”改为“而且”。

(5分。

每改出一处给1分;只指出问题而未作修改或修改错误,均不给分。

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

(1)照应题目。

点明了“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使命,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

(2分)

(2)揭示全文主旨:

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已经结束,香港回归中国。

(2分)

20

(1)运用具有浓烈感情色彩的语句.表达了对英国退出香港历史舞台的坚定态度和欣喜之情。

(2分)

(2)使用描写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现场氛围,表达了对中国恢复香港管辖权的自豪之情。

(2分)

21

(1)主体部分按时同顺序将事件的始末写得清楚,不但条理清晰,而且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

{2)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主题。

如“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等天气状况的实写,对仪式的气氛起了烘托的作用。

(3)选取突出表现主题的细节,巧妙地把现实场景和历史场景编织在一起,字里行间蕴含着见证历史、彰显尊严的深刻内涵。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22

(1)本文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事件,今天重读此文。

倍增民族自豪感。

(2分)

(2)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能洗刷一切耻辱,否则都是空谈。

(2分)

(3)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只有珍惜和平、提升国力,才能使祖国立于强国之林。

(2分)(19---22题,意对即可。

23作文审题点评:

【审题立意】 这道作文考题仍属新材料作文,但较之一般新材料作文题所不同的是,此题寓意更深,意蕴更丰,审题立意的难度更大。

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较扎实的审题立意的能力。

纪伯伦的这几句诗,充满哲学意味。

诗歌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写朝露中闪耀着光明,揭示出平凡与伟大的辩证统一关系,而“一颗”“朝”与“千百年”对比,也体现了短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