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5214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docx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docx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1)中班科学教案《绿豆》含反思

 活动背景:

幼儿对植物生长有浓厚的兴趣。

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

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

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绿豆》。

活动目标:

1.观察绿豆生长发芽的过程。

2.总结绿豆生长环境。

3.体验种绿豆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已有观察植物的经验。

2.绿豆发芽过程图片。

3.绿豆、水、盘子。

活动过程:

一、看图观察

每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呢?

(有的豆豆有叶子,有的豆豆没叶子)

为什么绿豆能长出叶子?

(小豆豆在花盆里,我们给它浇水了)

二、合作思考

绿豆在什么环境下可生长发芽?

(幼儿思考讨论,教师给予启发)

察教事先准备好的已经发芽的绿豆(水生,土生)。

绿豆“躺”在哪里?

!

.快思.教案网!

(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土里)

绿豆要生长,除了土和水,还需要阳光。

三、动手操作

分组,合作种绿豆。

将绿豆放在盘子里,均匀放平。

倒水,最后搬到有阳光的地方。

以后的日子随时观察绿豆,渴了浇水,绿豆才能生长,发芽。

活动反思:

活动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

活动过程中幼儿能长时间耐心的观察植物,主动思考植物发芽过程每个阶段的区别,提高了幼儿有意注意的能力。

种绿豆的环节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步骤进行绿豆种植。

提醒幼儿要记得给小绿豆浇水,这样绿豆才能发芽。

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2)中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

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

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

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

1、师:

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猜猜,是谁?

小结:

这是一群调皮可爱的小泥鳅。

2、教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很难捉这一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

(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索:

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许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

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

(放背景音乐《捉泥鳅》)

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

师:

你捉到泥鳅了吗?

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

为什么?

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

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

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

1、设疑:

用那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

<.本文来源:

快思教案.网>(幼儿自由猜测)

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教师鼓励幼儿每一种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

3、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师:

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

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鳅比赛。

根据幼儿的回答,每一种材料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其他幼儿当评委,使用哪一种材料的幼儿第一个捉起,哪种材料就最快。

5、教师小结:

通过比赛,我们可以看到,用毛巾来捉泥鳅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网兜也很方便,因此,卖鱼的地方都用网兜来捉。

四、简单认识泥鳅。

1、了解泥鳅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师:

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捉泥鳅,你们高兴吗?

泥鳅为什么会那么难捉?

(身上有粘液)泥鳅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

(减少摩擦、保护)

2、认识泥鳅身上其它的宝贝及他们的作用。

(采用实物投影仪)

头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纹、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背鳍五对)

3、简单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五、设疑,结束活动。

师:

今天我们玩了捉泥鳅,还认识了我们的泥鳅朋友,我们把泥鳅放到自然角里饲养,看一看他们喜欢吃什么。

活动反思: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师和孩子忽视,我们对泥鳅不太关注,更难得把它作为一个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探索。

根据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主要目标为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

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

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

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

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的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

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

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

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

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能与材料充分的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捉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

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但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我选择了忽略,现在想想,如果我发现这种现象后,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能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让泥鳅受伤,那孩子肯定会注意,那活动就会更完美。

(3)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电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谈话让幼儿了解有关电池的一些小知识,认识电池的特征、正负极及作用,了解正确使用电池、检验电池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动玩具若干,创设情境"电池专卖柜"。

2、实验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电池一节(新、旧),灯珠一个,电线一根。

3、电池模型图,说明图(安装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儿,并且拨动开关,提出问题:

玩具为什么不动?

2、证实幼儿的猜测,引出活动的主题--电池。

3、幼儿观察电池。

4、结合图片巩固幼儿的发现,小结电池的基本特征,并认识正负极。

二、掌握电池的使用方法

1、装入电池,玩具不动,找原因。

(幼儿讨论后回答)

2、罗列幼儿的三种可能性,并一一加以验证。

①电池装反了。

措施:

结合说明图,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安装方法,巩固正、负极知识,并请幼儿试装。

②玩具坏了。

措施:

用快用完的旧电池证明。

③电池没电了。

措施:

用新电池。

三、通过实验,检验电池

1、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知道电池里有没有电?

2、幼儿探索性实验,教师指导。

(.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利用小电珠发光来检验电池有没有电。

4、幼儿验证实验。

5、小结。

四、了解电池的作用和种类

1、利用电池专卖柜介绍普通的电池和几种特别的电池。

2、了解作用,让幼儿谈谈何处也要用电池,用到什么样的电池,并且从专卖店中找出它。

五、游戏:

配电池

通过认识电池我给孩子讲述电池原理和作用及危害:

电池都有正负极,有包包的一头为正极,有窝窝的一头为负极;我们安装电池时,一定要看好所用的遥控器或手电筒等上面的“+”、“—”极标志,把包包这边顺着“+”安,这样就不会错了,如果发现无法使用,一,可能是安装错误;二,可能是电池的电用完了;三,检查灯泡是否坏了。

电池是利用化学能、内能、光能、原子能等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对于我们人类起到了很广泛的作用,比如家里的各种遥控器、照相机、摄象机、手电筒、电话、手机等等,都要用到电池,因为它携带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价格便宜,所以我们都经常使用它。

活动反思:

通过认识电池,幼儿对电池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它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事情,还了解了电池有不同的形状,有圆有方,有粗有细,有大有小。

与此同时,幼儿初步认识到废旧电池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非常大(通过老师的介绍,孩子们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这是他们没想到的),表示今后电池用完后,不会再到处乱丢了,一定要把它们放到专门的回收点去,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健康,就不会生病了,我们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4)中班科学详案教案《转起来》含反思

 活动意图: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

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了让幼儿从学前期开始就有多方面学习的机会,我结合教育内容,开展了此次活动。

让幼儿动手做一些好学易做,又符合幼儿认识水平的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活动目标:

1、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

2、发现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次探索用的物品:

生活中、活动室里常见的能转动起来的物品,包括纸

杯、盘子、积木、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等,物品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二次探索用的物品:

塑料齿轮玩具、当中有孑L的积木、纽扣玩具、光盘类、绳子、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勺子,以及两只透明水杯中各盛半杯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

快乐小转盘

1、引题并介绍游戏玩法。

师:

孩子们,瞧这是什么呀?

(地上摆放彩色圆形泡沫垫代表小转盘)我们的“快乐小转盘,又要开始转啦!

想玩吗?

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

大家张开双手站在圆垫上准备。

师:

快乐小转盘!

幼:

大家一起转!

师:

“转呀转呀转呀,转出可爱的动物来!

”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然后老师倒数5--0。

如果念到o,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2、师幼一起游戏。

(第二次游戏时,教师倒计时,让幼儿感受游戏的快乐)

二、第一次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

哇,你们今天转得这么快乐,瞧瞧都转出些什么了呀?

(教师故作神秘揭开屏风,让幼儿说说有些什么呀?

)这些物品看见大家转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转起来,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用你们的办法让它们转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宜用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如当幼儿把长柄花放在手心并搓动使小花转动时,教师可以问:

”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这个动作叫……”

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更多的材料:

“请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有些材料可有多种转动的方法,如风车可用吹气、跑动等方法使它转动。

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用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

“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

师:

你刚才玩了什么?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什么转起来了?

(这种填空式的提问能够帮助中班幼儿理清思路,尝试完整表达自己的探索重点,)

4.出示图文相结合的汉字,师幼一起总结探索方法。

(当幼儿说出教师估计到的一些方法时,教师就翻开经打印好的图文相结合的汉字;如果幼儿说出教师没有估计到的方法,教师就直接在空纸写出此方法,虽然教师并不强求幼儿认识所有出现的文字,但以上做法可以满足部分对文字敏感的幼儿的表达需要,另外有了图解配上文字对中班幼儿更容易理解,同时有利于梳理归纳探索方法。

师:

你们用拨、搓、拧、转、扭……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5.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教师可以捕捉选择风车的孩子并提问:

“刚才是怎么让风车转动?

”幼儿可能会回答:

“吹。

这时,教师故意不用力吹,使风车转动不起来,然后问幼儿怎么办。

当幼儿提出“用力”时,教师顺势出示文字“力”,并追问:

“我们刚才所想的那么多方法都要用力吗?

”最后总结:

“原来这些转动的方法都和‘力’有关。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转动需要两个要素:

轴和力,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感知“力”这个要素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探索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幼儿掌握一定的使物体转动的方法之后,对幼儿提出的新挑战。

1.交代任务。

师:

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手势2,这次代表两样东西)?

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哦,请你到后面的桌子上选两样东西,让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出现初步的组合意识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并鼓励。

如:

幼儿用绳子穿进光盘的中心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用力甩动绳子。

一方面帮助幼儿成功,另一方面自然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转动要素——力。

当幼儿已经通过组合使两个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在哪里也看见过这

种转动”,引发幼儿回忆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如当幼儿用筷子在水中搅拌,使水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提出上述问题。

3.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小结:

留出空间,让幼儿边演示边讲解。

教师适当总结、提炼。

(选择一些幼儿为大家演示创造性地转动物品,由此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

比如,请幼儿演示用筷子或绳子让光盘转动,并提问:

“光盘除了这样转动,还可能在哪里转动?

”幼儿会联想到光盘还可以在播放器上转动。

这时,教师追问:

“光盘在I)VD上转动后可以怎样呢?

”幼儿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教师再适时总结:

“转动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如果想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

“家里除了DVD会转动,还有什么会转动?

”)

四、游戏:

想得快说得快

师:

你们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会转动的呢?

想得快说得多——开始(孩子一边说,老师一边把自己事先收集好的会转的物品照片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

师:

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方便、那么多快乐……还有哪些转动也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呢?

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

有没有不好的转动呢?

让我们到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特点,活动内容的各环节均指向目标。

教师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给幼儿充足的自我探索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

这个活动基本完成了设定的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5)中班科学教案《秋天的水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感受水果的丰富性。

2、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水果的色、香、形、味,知道水果的基本特征,喜欢吃水果。

3、能大胆地在集体前表述自己的见解,在活动中感受交往分享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点:

有关水果特征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获得这些知识,所以本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主动运用感官感知水果的各种特征。

活动应立足于授渔,而不是授鱼。

活动准备:

布袋一个,苹果、梨、桔子、柿子、石榴、葡萄、香蕉各一个。

视频,刀一把,切开的水果块若干,牙签。

幼儿每人自带水果一个。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二、通过探索活动,提高幼儿运用感官的能力。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闻一闻,自由探索水果的特征。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

三、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

1、幼儿讨论,水果的里面是些什么?

2、出示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

把你找到的果皮、果肉、果核放到记录表中。

3、比一比,这些水果宝宝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4、除了今天我们吃到的水果外,近来你在家里还吃到了什么水果?

!

.快思.教案网出处!

四、尝一尝,进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

五、通过讨论,知道多吃水果身体好

活动反思:

秋天,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

水果成熟了,有了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在《秋天的水果》学习过程中,通过“说一说,看一看,玩一玩,尝一尝”从而获得许多关于水果的知识。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由外到内地认识各种水果。

(6)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四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四季里常见的花。

2、知道四季变化的顺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断变化的。

3、学会表达自己对四季变化的认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四季的花儿》、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具有季节代表性的花朵。

活动难点:

用连线的方法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过程:

1、各种各样的花。

看图:

"你认识这些花吗?

你见过吗?

你喜欢什么花?

<教案来.自:

>为什么?

"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颜色来表述。

2、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数学用书,并讨论:

春、夏、秋、冬各季有季节代表性的花分别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儿园里是否种植过这些花呢?

3、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

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接触到的颜色和幼儿比较容易做的动作来上课。

用幼儿容易想到的花朵来代表每个季节,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

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7)中班科学教案《冰和水好神奇》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高原上又进入了一个寒冷的季节,一天早上由于头一天的一场大雪,使得教室门前结了很大的一块冰,来上学的时候幼儿们感到很好奇,因此特抓住幼儿的这一爱好,制定了本节课,让幼儿从活动中感知大自然的季节变化。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四季变化使得冰和水发生的变化。

2.通过认知自然变化,初步建立热爱自然的意识。

3.在活动中锻炼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冰和水的变化

难点:

冰和水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若干冰块,热水几盆,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导

课前让幼儿做做热身操:

小朋友们冬天到了,是不是感觉很冷啊,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做操,让我们的小手小脚热起来好不好。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冰块并让孩子触摸冰块,向幼儿说明两点;

第一点:

冰块之所以又冷又硬,是因为放在冰箱里。

<教案来.自:

>第二点:

冰块加热后会变成水;

2.在幼儿触摸冰块后,让幼儿说说摸了冰块后的感觉是怎样的。

(冷)

3.将热水端到幼儿的面前让幼儿摸一摸热水,摸后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4.为了证明第一条的两个观点,将冰块置于太阳下,定期观看,并告诉孩子冰块是如何融化的;

5.冰块全部融化后,将冰水倒入玻璃杯,让孩子用手触摸感觉水的冰凉。

6.小朋友我们的大自然到了冬天就会很冷所以水就会变成冰块,可是夏天很热所以冰块就变回水了,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了我们很多东西,没有大自然我们就不能生存,所以小朋友要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哦。

延伸活动:

水是怎样变成冰的,在冰块盘上灌满水,放入冰箱,可多次重复此游戏。

教学反思

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幼儿很感兴趣,但唯一的不足是整个游戏过程较短暂,使得能力弱的幼儿并没有实现目标的认知,在经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把游戏过程再部署的更细致些,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完成目标的认知。

(8)中班科学教案《瓶中吹气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动手实验与记录,得出瓶子上有洞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

活动难点:

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瓶口套好气球的瓶子若干(包括无洞、少洞和多洞)。

2.幼儿记录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课件《瓶中吹气球》(其中包含教师的记录表和原理动画)。

4.气球,底托,差气球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帮助幼儿掌握吹气球的正确方法。

1.(出示吹好的气球)师:

看看,张老师带来了(气球),你们都吹过气球的吧!

2.请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

师:

说说你是怎么吹的?

你看到他是怎么吹的?

3.小结:

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然后用力,还要连续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才能把气球吹大。

(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气球的出现让幼儿有将它吹大的欲望。

而且这个环节以这种形式调动起幼儿已知经验,这样幼儿就能更好地掌握吹气球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分批投放材料,让幼儿探索得出气球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大。

1.师:

如果把气球套在(瓶子)上,还能吹大吗?

(记录下幼儿的猜测)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第一次投放材料:

小瓶无洞)

2.师: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

吹不起来。

可能瓶子太小了,瓶口太小了,没有空气等等。

3.师:

我们试下来发现瓶子里的气球都没有吹大。

讨论:

那为什么气球在这些瓶子里吹不大呢?

4.师:

是不是瓶子不够大呢,张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些大点的瓶子去试一试。

(第二次投放材料:

中、大瓶有洞无洞均有)

5.师:

有的气球吹大了,有的还是没有吹大,怎么会这样呢?

这里一定有秘密,你们再去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7.师:

秘密是什么?

幼:

瓶子底下有洞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