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届高考考前卷六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4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届高考考前卷六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届高考考前卷六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届高考考前卷六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届高考考前卷六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届高考考前卷六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届高考考前卷六生物试题.docx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届高考考前卷六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届高考考前卷六生物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届高考考前卷六生物试题.docx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届高考考前卷六生物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2018年高考考前卷(六)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因而不具生物膜

B.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C.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均附着有大量的有氧呼吸酶

D.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随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

【答案】B

【解析】原核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膜也属于生物膜,故A项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项正确;大量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附着在线粒体内膜上,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在分裂前期逐渐解体消失,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项错误。

2.下图是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

B.在氧气浓度为a或d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都只有一种

C.在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

D.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自变量是氧浓度。

根据图解可知,实验的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A项正确;在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的CO2量和酒精量相等,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在氧气浓度为d时,呼吸作用的产物只有CO2,没有酒精产生,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故B项正确;在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10mol(无氧呼吸产生CO2也是10mol),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0÷2=5mol。

此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总量是20mol,则有氧呼吸产生CO2为20-10=10mol,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此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0÷6=5/3mol。

因此,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倍数是5/3÷5=1/3倍,故C项错误;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D项正确。

【点睛】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不同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相关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能能结合图中数据和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进行计数。

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数目,结果如下图所示。

以下对检测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在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该药物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细胞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都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都为4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项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项正确;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中DNA是加倍的,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C项错误;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进而抑制细胞增殖,D项正确。

【点睛】

本题通过曲线图的形式考查有丝分裂在细胞周期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同时考查对实验的结果分析,旨在检测考生对有丝分裂中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究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

分析本题曲线的突破口在a、b峰值对应的细胞中DNA含量正好有两倍关系。

而细胞内只要DNA复制后,在分裂结束之前DNA含量都加倍,进而得出相应结论。

4.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

A.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产生多种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

B.衰老细胞表现为水分减少、多种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膜运输物质功能降低

C.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溶酶体参与的过程,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内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其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突变

【答案】D

【解析】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其结果是产生多种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A项正确;衰老细胞表现为水分减少、多种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膜运输物质功能降低,B项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所以细胞凋亡需要溶酶体参与。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项正确;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易分散转移,其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D项错误。

5.研究人员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短时间后,进行搅拌、离心,并测定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还应包括不含32P的大肠杆菌等

B.T2噬菌体混合培养时间、搅拌和离心方式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本实验预期的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弱

D.本实验可用于证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其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

【答案】C

【解析】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为了避免干扰,应该使用不含32P的大肠杆菌,A项正确;T2噬菌体混合培养时间、搅拌和离心方式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B项正确;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本实验预期的最可能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弱,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强,C项错误;本实验可用于证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其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D项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6.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重组现象”(F2中出现两种新类型)提出的假设是

A.生物性状是基因控制的,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不相同

B.F1全部为显性性状,F2中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

3:

3:

1

C.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D.若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且比例为1:

1:

1:

1

【答案】C

【解析】孟德尔在解释分离定律的实验时提出的假设是:

生物的性质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不同,而“基因”一词是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提出的,A项错误;“F1全部为显性性状,F2中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

3:

3:

1”是孟德尔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就此提出问题,B项错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重组现象”提出的假设,C项正确;“若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且比例为1:

1:

1:

1”是孟德尔对测交实验结果的预测,属于演绎推理过程,D项错误。

7.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种重要生理活动的示意图,A〜D代表不同物质分子,E代表A、B杂交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物质B相比,物质A的特有基团是核糖和尿嘧啶

B.E区域的形成是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果

C.物质C代表RNA聚合酶,此外该生理活动还需要解旋酶

D.物质D代表脱氧核苷酸,图示过程仅发生在细胞核中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物质B是以物质A(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可推知物质B是RNA,与RNA相比,DNA特有的基团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A项错误;E代表A、B杂交片段,E区域的形成是DNA模板链与RNA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果,B项正确;转录过程不需要解旋酶,C项错误;物质D是转录的原料,代表核糖核苷酸,图示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进行,D项错误。

8.下图1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系谱图,图2是对该家系中1〜4号个体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先以某种限制酶切割样品DNA,再进行电泳),得到的电泳结果(电泳时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移动速率不同),已知编号a对应的样品来自于4号个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编号

a

b

c

d

条带1

条带2

条带3

图2

A.根据图1可确定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结合图1、2分析,可知致病基因内部存在相关限制酶的1个切点

C.5号一定是杂合子,8号与5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

D.9号与该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12

【答案】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基因检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认真审题和读图,能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能将图1和图2结合起来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生物也可产生可育后代,多倍体生物可能产生不育后代

B.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导致相应基因频率上升

C.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竞争和捕食等均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可遗传变异可改变种群某基因的频率,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

【解析】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植株含有2个染色体组,能产生可育后代。

多倍体生物可能产生不育后代,例如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后代是不育的,A项正确;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并繁殖后代,会导致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上升,B项正确;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竞争和捕食等均能导致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相当于自然选择,所以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项正确;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D项错误。

10.下图表示人体大量运动后补充葡萄糖和氨基酸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后补充葡萄糖有利于人体恢复体能

B.人体内胰岛素分泌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C.在50〜100min内,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相对增加

D.补充氨基酸后胰岛素分泌量变化不大,说明氨基酸浓度变化不是血糖调节的主要刺激条件

【答案】C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运动后血糖浓度较低,人体大量运动后补充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更明显,引起摄食更多葡萄糖,更有利于恢复体能,A项正确;人体内胰岛素分泌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B项正确;由图中数据可知,运动后补充摄食50~100分钟内,血糖浓度较高,则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分泌胰岛素会相对增加,C项错误;补充氨基酸后胰岛素分泌量变化不大,说明氨基酸浓度变化不是血糖调节的主要刺激条件,D项正确。

11.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相关过程,字母代表相关细胞。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代表体液免疫过程

B.物质a、b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B细胞和C细胞的起源相同,且细胞中DNA和RNA种类相同

D.E细胞仅在某种特定抗原的刺激下才能增殖和分化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图示最终能产生物质b(抗体),所以代表体液免疫,A项正确;物质a代表淋巴因子,物质b代表抗体,二者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项正确;B细胞代表T淋巴细胞,C细胞代表B淋巴细胞,二者的起源相同,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且细胞中DNA的种类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两细胞中RNA的种类不同,C项错误;E细胞属于记忆细胞,仅在某种特定抗原的刺激下才能增殖和分化,D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