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20855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时间:

100分钟分值:

120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坐在绿阴(yīn)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裁着几棵柳树。

B.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辍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炽(chì)热的岩浆刺自地闪亮着,翻滚着,随着飞船的下潜,在船尾飞快地合拢(lǒng)起来。

C.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D.从载(zài)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承现球状,而是一段弧。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去竞选班长。

”她极其郑重其事地说。

B.她在街上遇到一伙土匪正在打劫,被吓得面如土色。

C.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是当事人已经不在乎了,旁人却依旧念念不忘。

D.我的迟到情有可原:

火车发生故障,导致我们只得等待一个多小时另换火车。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一项是(2分)()

A.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B.前几天刚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春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顿生无限感叹。

C.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他怏怏不乐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D.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屠哟哟在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B.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病症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声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5.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是()

A.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C.“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D.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

“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B.《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所写,“九一八”事s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了这篇文章。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D.鲁迅写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除了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外,还有《五猎会》《父亲的病》《范爱农》等。

二、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8分,每小题2分)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来的马缨花。

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

“死尸!

”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的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下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肪》。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

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7.文中写叔祖的“疏懒”,写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侧面烘托B.欲扬先抑C.对比反衬D.前后呼应

8.文中先后两次写到与《山海经》有关的内容,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说明《山海经》一事在“我”与长妈妈的交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B.前者稍详,后者简略。

C.前面一处,点出其奇异的故事,激发“我”强烈的好奇心。

D.后面一处,突出地表现了“我”得到《山海经》之后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

9.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是由买《山海经》而发生的。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一位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10.下面不属于文中最后一段所抒发的感情的一项是()

A.怀念B.祝愿C.敬重D.怅惘

三、阅读《紫藤萝瀑布》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8分,每小题2分)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口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

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宋一朵花,组成了成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1.第三自然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抒情B.说明议论C.记叙议论D.议论抒情

12.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A.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B.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C.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D.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3.“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一句运用的修辞是()

A.比喻B.拟人C.借代D.通感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因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B.文章中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

C.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D.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6分,每小题2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治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昌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16.对下列句子的语气和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定,孙权期望殷切。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语气,暗含对吕蒙的托词的不满。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止语气,表明对吕蒙读书的成就要求并不高。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语气,富有调侃味道,言语中又有为自己的学识长进的自豪之情。

1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讲究策略,先谈学习的必要性;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读书的目的和读书的可能性。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鲁肃的惊Ne讶表明吕蒙学识的惊人长进,也表明了鲁肃的赞赏之情。

C.本文写昌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オ略很快就有了惊人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水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混然众人”。

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伤伸水》选叙后议,借事说理。

D.肃与蒙“结友而別”,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正面表现了昌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6分,每小题2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劉昏晚。

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远望到近望B.由俯视到仰视C.由仰视到俯视D.由近望到远望

19.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0.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登顶峰,俯视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