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326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docx

《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docx

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

 

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批:

 

无砟轨道铺板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铁路客运专线***标段无砟轨道铺设施工。

2、无砟轨道铺设工艺流程

测设轨道板基准点和埋设定位筋

按板号组织轨道板运输

轨道板吊装

轨道基准点测量、平差

轨道板检查

轨道板粗放铺设

轨道板精调

轨道板封边

CA砂浆灌注

连接纵向钢筋

剪力筋安装

灌注接缝

3、轨道板粗铺

底座板及后浇带混凝土强度大于20MPa,且混凝土浇注时间大于2天,可粗铺轨道板。

轨道板粗铺顺序为:

测设轨道基准点和安装定位锥→按铺设计划板号组织运输→轨道板吊装→轨道板粗铺定位。

3.1、轨道板运输

轨道板运输采用专用拖车运输。

粗铺前据运距及存放点情况和施工计划制订运输计划,提前交给轨道板厂,以便及时准确组织轨道板的运输调度。

3.2、轨道板粗铺前准备

1)测设轨道基准点前,应对

CPⅢ网进行联测检查,以防止

误用被破坏或触动变位(防撞

墙、遮板等施工造成的)的CPⅢ网点支架而形成错误的测量数据。

2)安装定位锥和测设轨道基准点GRP点(超高段,基准点设于轨道板较低侧)。

定位锥安装采用手持电钻钻深约10cm孔,用鼓风器将孔内粉尘吹干净,并用植筋胶固定直径φ16mm、螺距10mm,的精轧螺纹钢筋,螺纹钢筋长550mm。

(京沪采用的是在GRP点上安放定位锥,植筋采用的是膨胀螺栓上拧φ16mm钢筋作为轨道板压紧固定装置,CA砂浆灌注后拧下钢筋循环使用。

可以借鉴。

3)轨道板粗铺前,测量确定各编号轨道板位置,并在底座板上用墨线标示,同时标注轨道板编号。

(根据以往经验不用定位锥,直接在底座板用标出轨道板四周轮廓线的方法不容易一次就位,影响铺板速度。

3.3、轨道板吊装

根据现场便道情况,轨道板可桥下沿线存放,用桥上悬臂龙门吊直接吊装上桥,个别运输便道不靠近桥梁段,用吊车提升轨道板上桥后

再由悬臂龙门吊纵向移动到位。

3.4、轨道板粗铺定位

轨道板粗铺时,应有专人核对轨道板编号与底座板标示号是否一致,确保轨道板“对号入座”。

3.5、粗铺支点设置

轨道板粗放板支点设为6个(与精调器对应),材料为3.5×3.5×35cm的硬质木条。

轨道板粗铺前将精调器位置预粘贴弹性密封止浆垫(珍珠棉泡沫塑料),止浆垫为“U”型结构,其厚度约为板缝厚度的1.5倍,确保压实密封效果。

轨道板上桥采用悬臂龙门起重机吊装,悬臂龙门起重机具有垂直提升、横向移动、纵向位移、吊具点动微调的功能,方便地将轨道板安装到指定位置。

轨道板就位时人工配合,通过定位锥的限位使铺设精度达到平面10mm的精度。

轨道板铺设检测项目与标准见表2-1。

 

表4-1轨道板铺设主要检测项目与验收标准

序号

项目

检测标准

检测数量及方法

1

加密基桩轨道基准点测量

平面0.2mm,高程0.1mm

仪器测量

2

定位钢筋及定位锥埋设

电锤钻孔深度10~15㎝,锥体轴线与安置点重合,距离轨道基准点20cm。

植入直径为Φ16定位筋,植筋牢固。

尺量、目测

3

垫木和密封胶垫放置

垫木、密封胶垫摆放位置正确,能够满足要求。

目测

4

轨道板粗铺

精度达到平面10mm的精度

定位锥安放测量

4、轨道板精调

4.1、安装精调千斤顶

精调千斤顶使用前应对相关部位进行润滑,在待调板前、中、后部位左右两侧指定位置(板底埋件处)共安装6个精调千斤顶。

两端4个千斤顶为可进行横向及竖直双向调节千斤顶,中间2个为仅具竖直调节能力千斤顶。

双向调节千斤顶在安装前应将横向螺杆居中,使之能前后调整量有10mm以上,避免调节能力不足需倒顶而影响施工速度。

4.2、校验测量标架

为确保轨道板调整精度,精调前需对测量标架进行校验。

把已与轨道板几何位置经过校对的标准测量标架放到标准轨道板一对承轨台上,用全站仪对安装在标架上的两个棱镜进行坐标测量记录,取走标准支架,将其余标架放在原位置进行坐标复测,测出待验标架与标准架之间差值后代入数学模型中,施工作业中进行数据自动改正。

4.3、建站、全站仪初始定向

安装测量全站仪,将测量标架布设待调轨道板上,开启无线电装置或连接通信电缆建立全站仪与电脑系统间联系,对全站仪进行初始定向和精调软件数据初始化。

具体做法为打开精调工控机,在精调系统菜单中选定选项程序,调入理论坐标信息、轨道板文件数据,输入当时作业的轨道属性、轨道板号、时间、人员、天气等信息,读取传感器上的温度,按照程序询问逐项输入相关数据:

如仪器高,全站仪站点,是否参考前块板等,依次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按确定键确认。

在测量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定向测量,为全站仪确定初始方向。

如果参考前块板,那么之前精调好的坐标也用于全站仪的定向,并依据预调结果加权计算,如果不参照上块板,则只输入的定向棱镜处的控制点号。

数据输入完毕后,确认,进入下一步进行测量。

定向测量校核:

在输入的第一个控制点进行测量后,系统自动跟踪其余各参考点进行测量,由测量值计算出定向参数来,接着,程序输出定向误差,如果有超过了配置文件中所设定的限差,程序则会出现提示,则需要检查输入数据或重新测量。

第一个控制点需要人工对准。

标架摆放位置见下图

4.4、轨道板精调

先用四角测量方法调整1#、8#和3#、6#点。

在调板时,1#、8#和3#、6#点的四工人要同时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频率拧动扳手,先调方向,再调高程。

如果不同步,就有可能将板底的钢板拉出,或着精调千斤顶蹦出或高程、方向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影响精调。

1#、8#和3#、6#点调整完成后,接着测量2#、7#棱镜,对板中央处的弯曲进行测定。

2#、7#点只能调整板中间高程而不能进行横向调节,但在调节板中间高程时可能会使板发生拧动或四角高程发生变化,因此接下来继续采用四角测量,对板进行整体观测,对横向和高程进行进一步的改正。

如出现微小的超限,对该点进行改正和单独复测,而不需要对所有的棱镜进行复测。

四角测量后进行完全测量(简称完测)。

完测合格后保存合格的测量数据,做为后期评估依据,否则应重新调整至合格。

在调板过程中1#、8#棱镜的高程及方向做为下块板精调的参照点,因此,在精调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以便达到板与板之间的平缓过度。

4.5、数据保存、备份

当轨道板调整完毕、误差满足要求后,对轨道板实际安装位置数据进行备份。

轨道板精调就位后选定“是”,程序便在记录文件夹中生成一个板安装信息记录文件(后缀.TXT)和本段(当日或当次精调轨道板)信息记录文件(后缀.FFE),然后程序将所测得的轨座坐标自动存入记录文件夹中的,并同时将其所属的.FFC文件拷至同一个文件夹。

然后进行下块板调整。

在完测界面中有某点出现小超限时,则可加以改正和单独复测,不必重新对所有棱镜进行复测。

但在完测界面中尽量不要单独复测1#和8#棱镜,因1#和8#棱镜所在的轨座将作为下块板的参照点。

如出现大超限时要进行改正,然后再对所有棱镜进行复测。

不管是横向还是高程出现超限时,均会输出出错信息。

 

4.6、异常情况的处理

1)在建站时出现dl超限,如果显示出的数据是板长的倍数,那么可能是输入文件数据错误需重新输入数据;如果显示出的数据为小超限时,那么可能是粗放时板的纵向位置偏移,需要前后移动4#标架;

2)在测量的界面下放出现“L=0.65”等字样时,那么是该标架放错了轨座,将该标架放到正确的位置。

3)在测量时,如果界面上显示4#、5#棱镜“dq”超限。

那么需要重新后视或是累计超限,需要到退到上块板或上几块重新调整以便减少累计差。

4)在测量时,如果测定出所有数据为99.9,那么全站仪的测距头出故障,需要修理校准全站仪。

5)如果板与上块已调好的板出现明显的错位而完测数据都在限值内,那么可能是全站仪没调平或没放在轨道基准点上或是后视棱镜没放在轨道基准点上或没有调平,需要检查全站仪和后视棱镜;或者是标架的接触端没有接触轨座倾斜面,需要将标架接触端与轨座倾斜面良好接触。

6)在测量时,两次测量同一个棱镜的数据偏差很大,那么可能是标架出问题,需要校准标架。

4.7、精调标准

单块板调整每个支点(棱镜)误差控制在±0.3mm以内,轨道板相邻顺接误差控制在±0.4mm。

5、轨道板粗铺质量保证措施

1)轨道板上桥前一定要进行检测,不合格轨道板禁止上桥。

同时要对轨道板清理:

板底、承轨台面、扣件表面,灌浆孔疏通,在调节千斤顶位置处粘接非吸水性泡沫材料。

2)底座板表面高程复测并处理完毕,表面要进行高压清洗。

3)再次确认上桥前轨道板方向和装车顺序。

4)底座板上轨道板基准网放样完成且平差计算通过后才可进行轨道板粗铺。

相邻轨道基准点相对精度应满足平面位置±0.2mm,高程±0.1mm。

5)底座板上做好板号标识,方便时用墨线弹出轨道板边线位置,提高轨道板粗铺效率和精度。

粗铺后轨道板定位精度10mm。

6)相邻板缝宽度要严格控制,5cm左右。

7)在混凝土底座板上放置35×35×350mm的垫木,垫木质地要硬,每侧放置3个,分别在轨道板两头及板中。

8)粗铺时禁止强行橇动轨道板。

6、轨道板测量及精调质量保证措施

1)无砟轨道精调测量必须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分三级专人管理,要明确各级责任分工、作业要求。

按项目经理部测量协调人、项目工区测量协调人、作业班组三级组织管理。

测量数据的计算和管理是型板施工中的一个关键。

精调测量数据流程见图4-1。

图4-1轨道板测量数据流程

2)精调前再次检查粗铺精度,对明显偏差的轨道板,先调整到一定精度范围内,再进行测量调整。

3)精调系统在上线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标架检校。

硬件常数(强制对中三角架高度,小型三角支座棱镜高度),标架四脚平整度要进行检核和调整,再将必要的常数录入到程序中。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意外也要重复检校。

4)精调完成后要及进对已调整完成轨道板时行评估测量,检查的任务是发现轨道板接缝处平面和高程上的误差超限情况以及轨道板中央的高程偏差,检查的目的首先是发现和避免轨道板精调引起的周期性误差,其次对施工队伍的作业精度进行检查。

检查使用精调系统的精调标架,全站仪和对中三脚架。

检查可使用CPⅢ网点,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使用轨道基准点,然后开始检测。

5)对变形轨道板的处理。

工期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调整支点,使变形恢复。

工期不允许的情况下,重新打磨。

6)精调后立即安装压紧装置,场地要显著标识,配置跨线通道,禁止踩踏已精调轨道板。

7、安全措施

1)施工便道随时平整压实并设会车通道,基坑回填要密实,防止车辆会车发生倾覆。

2)所有上桥通道必须有安全护拦装置,有安全护栏及休息平台。

3)工地照明设备齐全可靠,确保夜间施工安全。

4)桥面上施工场面狭窄,各种机具、材料要有序堆放,留有专门的过人通道。

5)轨道板吊装、砂浆吊装等上桥作业前一定要检查吊车的钢丝绳、吊链及吊具的安全状况,吊装过程中,吊臂范围内严禁站人,桥下及桥上要设两名安全人员全程监控,分别负责桥上和桥下的安全监管工作。

6)轨道板粗铺安放时,施工人员应用专用的撬杆安放轨道板,严禁直接用手扶着轨道板安放,防止挤伤事故发生。

7)精调作业小车行走时须缓慢且及时调整方向,防止滚轮脱落导致作业架倾覆,就位后采取拉紧固定措施,避免大风造成作业小车意外坠落。

8)定期对调节千斤顶进行检查,防止调板过程中意外坠板。

9)及时备份精调的数据文件,防止由于系统瘫痪而使数据丢失。

10)随时关注气候变化情况,遇雷雨天气提前采取措施或调整施工作业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