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274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docx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docx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学习目标

  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要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要点四、溶液的稀释、浓缩

要点梳理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

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

如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

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要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要点四、溶液的稀释、浓缩

要点梳理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

  

(1)一定温度。

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2)100g溶剂。

此处100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3)饱和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4)单位:

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

(2)温度。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溶解度/g

>10

10~1

1~0.01

<0.01

物质的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实例

NaCl

KClO3

Ca(OH)2

CaCO3

  5.溶解度曲线:

  

(1)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

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

“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的大小。

  ④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

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

①温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压强:

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要点诠释】

  1.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

  3.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温度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压强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要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要点四、溶液的稀释、浓缩

要点梳理要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

  

(1)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蔗糖。

  

(2)实验步骤:

  ①计算: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溶质质量为50g×5%=2.5g,水的质量为50g-2.5g=47.5g。

  ②称量(量取):

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蔗糖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

(思考:

为什么不选用10mL的量筒呢?

如果选用10mL的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

  ③溶解: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④贮存: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要点诠释】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而不是体积关系。

  2.溶质的质量分数数学表示式中,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称量蔗糖时,要注意左物右码,规范使用托盘天平。

如果砝码跟蔗糖左右颠倒(1g以下用游码),所配溶液就会变稀;量取水时,使用量筒要规范,读数要正确。

如果俯视读数,所配溶液就会变浓。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要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要点四、溶液的稀释、浓缩

要点梳理要点四、溶液的稀释、浓缩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g,则

  Ag×a%=Bg×b%(其中B=A+m水)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Bg=(Ag+Bg)×b%。

  

(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

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Ag一Bg)×b%。

  (3)与浓溶液混合:

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

  Ag×a%+Bg×b%=(Ag+Bg)×c%。

  【要点诠释】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一定要抓住: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然后根据所给信息列方程求解。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要根据浓缩的具体类型来具体分析找出等量关系来解决。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学习目标

∙要点梳理

∙典型例题

∙巩固练习

∙类型一、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类型二、考查溶液的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的稀释等有关计算

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下列做法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往溶液中加入少量CaO    B.将溶液升温 C.将溶液降温      D.恒温蒸发部分溶剂

【答案】C

  【解析】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往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可以增加溶质,减少溶剂,因此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溶液升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降温不可以。

恒温蒸发溶剂,同样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

  【总结升华】要注意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下列问题。

  (l)在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t2℃时,100g水中溶解________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

  

 【答案】

(1)t1  

(2)25

  【解析】 

(1)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

  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100g水中溶解25gA刚好饱和。

  【总结升华】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

①溶解度的大小,②溶液是否饱和,③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④溶液结晶等。

  【变式】可以证明某种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加热到30℃后,在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答案】C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类型一、考查饱和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