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240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docx

《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docx

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

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

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B.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

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

2.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说明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3.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拓片,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A.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B.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

C.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D.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

4.《隋书·食货志》云:

“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

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

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

5.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6.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

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

这说明宋代

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

7.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8.明人顾大韶以为:

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

与之认识相似的是

A.“天子之所是未必是”B.“民一于君,事断于法”

C.“心之本体无所不该”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9.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B

唐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随便改行

唐代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的限制

C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主要来源

D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

10.下图为1834年前后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对比,造成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更多通商口岸的开放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D.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11.“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据此推断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B.削弱了旧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C.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经验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

12.《新青年》刊文指出:

“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

故政治实质之变更。

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

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进行社会改良B.推翻君主专制C.开展民众启蒙D.发起国民革命

13.右图为《字林西报》曾经发表过的一则声明,与该声明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

C.淞沪会战D.渡江战役

14.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

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D.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15.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1992年“改革”层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对应的“开放”层面是

A.四个经济特区B.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形成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D.重点开发上海浦东

16.在古代雅典的城市酒神节上,除了献给就剩狄奥尼索斯的盛大游行,狂欢活动、酒神颂歌比赛等,还有在狄奥尼索斯剧场里举行的四种仪式:

10位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来自提洛同盟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的展示。

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逐渐形成B.城邦政治渗透到宗教活动之中 

C.早期人文精神起源于宗教活动D.工商业的发展改变了城邦政体

17.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

这一主张

A.初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B.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

C.否定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体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

18.右图所反映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这一历史现象,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亚洲人民遭受劫难

C.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D.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1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院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

这一规定

A.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B.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

C.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20.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

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制内阁出现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21.1929年11月29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宣布: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材料主要说明胡佛总统

A.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B.主张利用市场实现自我调节

C.认为工人失业是危机加深的原因D.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22.曾被列宁评价为“当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

布哈林这种认识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23.肯尼迪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周里,充满着焦虑与犹疑:

“我根本没有细想过第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第四步和第五步将是升级双方的冲突,而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不会有人存在。

”据此推断,古巴导弹危机

A.促使美苏在核心利益上避免直接对抗

B.迫使美国放弃了对古巴的孤立与封锁

C.缓和了美苏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

D.强化了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24.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

这说明

时间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工业出现

19世纪末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25.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

引力波能够被发现是基于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B.普朗克量子论

C.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D.爱因斯坦相对论

26.(20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发展与东西方交流、时代特征关系密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

出处

选文

《颜氏家训·养生》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颜氏家训·慕贤》

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颜氏家训·治家》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勉学》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

(8分)

材料二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

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追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

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

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概括其学习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

(8)

材料三新思想的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时期的沉潜研究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

……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何关系?

(4分)

27.(18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主流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共产党宣言》摘录

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资本主义加速对工人阶级的剥夺,破坏财富生产者的生存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继续发展生产力。

3.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4.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身自由发展的条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6分)

材料二下列是巴黎公社的公告

1871.4.2一切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随时罢免。

1871.4.2公职人员每年薪俸不高于6000法郎。

1871.4.16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1871.4.20禁止面包工人的夜班工作。

1871.4.27废除厂主们擅自用罚金、扣款等处分来掠夺工人工资。

(2)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6分)

材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