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五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157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五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历史五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历史五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历史五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历史五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五年.docx

《历史五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五年.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五年.docx

历史五年

本文档请使用MircosoftOfficeWord2007及以上版本打开。

我的错题本(含变式训练)_20140704_205008

生成时间:

2014.07.0420:

50:

08

[第69页第1题] (2013福建文综,22,4分)图1,2,3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

其突出反映了(  )

图1

图2

图3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答案] B

[解析] 对话中英国主张荷兰商品无论从本土还是外邦运往纽约都要用英国船只,这突出反映了英国想方设法对荷兰进行压制,故选B。

[变式训练] (2008广东文基,31,易)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  )

A.阿姆斯特丹    B.伦敦    C.威尼斯    D.巴黎

[变式答案] A 

[变式解析] 17世纪荷兰是“海上马车夫”,商贸的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的发展,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

故A项正确。

[第69页第2题] (2013江苏单科,14,3分)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 D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流入西班牙,但这些黄金并没有给西班牙增加资本积累,也没有使西班牙国力增强、贸易发达,故A、B、C三项与史实不符。

黄金流入西班牙后,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故D项正确。

[变式训练] (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记述“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指中国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送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

”上述历史现象表明  

A.西方工业文明开始向东方渗透            B.中国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受益者

C.印度沦为西方工业化的原料产地          D.美洲成为西方工业品的最大市场

[变式答案] B

[变式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中国手工业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受益巨大。

当时西方还未进行工业革命,故A、C、D说法均错误。

[第70页第2题] (2012安徽文综,20,4分)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背景的理解,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材料,理解其主要观点。

题干主要说明工业革命的发生及扩展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

这本质上反映了市场的需求及扩大是推动工业革命开展的主要动力,故A项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 (2009全国Ⅰ,22,易)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变式答案] B 

[变式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据此可知当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

在工业革命中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工厂制。

资本家要借助严格的生产组织纪律约束工人,而材料中的钟表正是这种要求的体现。

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和材料没有必然联系。

[第70页第3题] (2012山东文综,16,4分)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材料强调法、英两国革命的世界性意义,而不是两国革命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选C项。

[变式训练] (2013天津,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

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

……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

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

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

(4分)

  材料二 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

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下表是对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单位:

蒲式耳/英亩          

年份

小麦

裸麦

大麦

燕麦

1660

12.8

14.1

13.9

13.1

1760

25.5

25.0

30.9

38.3

——摘编自《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

(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

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

(4分)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6分)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2分)

[变式答案] 

(1)圈地运动。

新贵族。

(2)大土地所有制。

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3)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能适应现代化需要。

[变式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问第一小问由出租牧羊场的数量可知与圈地运动有关,由“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可知其属于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即新贵族。

(2)问结合时间信息“1660年代至1760年代”分析可知,当时英国已出现大土地所有制。

从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知,农业技术革命推动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第(3)问要联系英国工业革命来分析“影响”,主要从资金、劳动力、工业化、城市化等角度思考。

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要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角度归纳总结。

[第70页第4题] (2012福建文综,21,4分)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英国经济发展变化原因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历史信息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观察图片,从图片中可知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和年出港船舶吨位大幅增长,这主要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大发展和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结果,B项符合题意。

1841年至1870年间,英国奴隶贸易已终止;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才出现;垄断组织在这一时期尚未形成,故A、C、D三项错误。

[变式训练] (2010全国Ⅰ,19,易)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

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变式答案] C 

[变式解析] 从材料中的“1830年”这一时间信息以及“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可知1830年的英国与1790年相比,生产力大大提高。

而此时恰逢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因此C项符合题意。

材料之中体现不出A项;B、D两项都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干中“1830年”这一时间不符。

[第71页第6题] (2011全国,20,4分)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30年代正值工业革命时期,受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各国竭力对外扩张,其中英国的侵略扩张表现最突出,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全占有印度。

在扩张的过程中,西方的文化也随之在印度传播,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恰恰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应选B项。

A、C、D三项皆与史实不符。

[变式训练] (2013天津,4,4分)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变式答案] C 

[变式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820年”。

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故C项符合题意。

A项发生在15、16世纪,B项发生在16—18世纪中期,D项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A、B、D三项。

[第71页第7题] (2010全国Ⅰ,18,4分)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

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时间限制语“19世纪上半叶”,此时的法国正值工业革命期间,这一时期“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属于一种经济结构,这说明法国的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因此A项符合题意;法国的工业革命,在18世纪末就已开始,因此B项表述不准确;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使法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缺少劳动力和市场,是阻碍法国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C、D两项也不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 (2013天津,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