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657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docx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docx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2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一) 七年级上册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地理与日常生活:

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2、地理与生产建设:

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1地球和地球仪

1、地图(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

①比例尺的计算: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二、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

“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

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含义:

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

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四、纬线和经线

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0度

经线

半圆(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

东西方向

赤道

§1.2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含义: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

1、含义:

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

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海陆分布与气候:

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地势与气候: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1.3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

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②方向:

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

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

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

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

性质: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同形态: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海底地形: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洋中脊:

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海沟: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1大洲和大洋

1、海洋与陆地:

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

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大洲分界线:

亚、欧: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

白令海峡。

南、北美: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

从大到小排列: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

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

火山与地震带:

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两大山系:

阿特拉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

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书本46面图3.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

晴   阴   多云   降雨   霜冻  雷雨   降雪    雾等。

§3.2气温:

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插入“世界气候类型判读”

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最冷、最热月

第二步,确定热量带——最冷、最热月气温

第三步,确定类型——降水情况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统计图

类型

分布

规律

分布

地区

主要

特点

形成

原因

植被

农业

生产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终年高温多雨,2000mm以上

终年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雨林

水稻种植、热带经济作物,随播随收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大陆内部和西岸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终年高温,干湿两季,700-1000mm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

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小麦为主,湿播旱收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和西岸

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等

终年高温少雨,250mm以下

副高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

绿洲农业、畜牧业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20°大陆东岸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等

终年高温,分为雨旱两季,1500-2000mm之间

5-10月,西南季风控制,11-4月,东北季风控制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

水稻、茶叶、甘蔗、小麦,湿播旱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0-25°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均有分布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00-1500mm

季风环流控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田为主,水稻、甘蔗、柑橘、茶叶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皆有分布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000mm

夏:

副高控制

冬:

中纬西风控制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灌溉农业,水果蔬菜,小麦、玉米、葡萄、柑橘、无花果等

统计图

类型

分布

规律

分布

地区

主要

特点

形成

原因

植被

农业

生产

温带季风气候

35-55°N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沿海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00-600mm

季风环流控制

温带落叶阔叶林

旱地为主,小麦、玉米、谷子、苹果、梨、甜菜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

40-70°N温带大陆内部(包括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

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常年干旱少雨,降水量不足500mm

深居内陆,终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

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棉花、瓜果、小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西部

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700-1000mm

终年受中纬西风控制

温带落叶阔叶林

畜牧业为主

苔原气候

70-80°N大陆

北冰洋沿岸

最热月气温<5℃,降水少

冰原气候

80-90°N大陆

格陵兰岛内部和南极大陆

全年酷寒,月均温均在0℃以下;降水稀少。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

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最大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

最大的非洲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