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386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docx

《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docx

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

12式太极拳模块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2式太极拳套路

教学时间:

(18学时)

教学任务:

1学习太极拳相关的理论知识,认识太极拳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

2学习12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方法、口令、手法、步法、示范位置、攻防含义、注意点。

3  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运行规律,发展学生的动作能力。

4发展学生的力量、平衡、柔韧等身体素质,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心理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5太极拳在本年级的学生是初次涉及,学生很陌生,教学的进度很慢,另外,在教学的时间上被月考、放假及开会等冲击,时间无法保证。

所以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学生只能掌握一部分,动作不是很到位和熟练。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2′

1          体育委员整队并检查人数,报告缺席的人数并记录。

2          教师宣布课程的内容,并检查学生的着装,安排见习学生随堂听课。

准备部分:

7′

1          慢跑学校田径场两周。

要求:

队伍整齐,体育委员领跑。

2          学生轮流带操,完成准备活动,要求尽可能的有自己创新的动作。

基本部分:

29′

1          动作要求和教学要求见每式的说明。

2          组织教学:

2.1         学生回顾上次课程教授的内容并自己比划,含动作方法、口令等。

2.2         教师领做并施口令,学生老师共同练习。

2.3         由学生轮流上来带领同学完成前面学过的每式动作。

2.4         教师新授每节的一式动作,学生首先要记住的是动作的的方法和口令。

其他的可先知道了解,等下次课程再记忆。

2.5         学生分组探讨和学习动作并复习已经学过的技术。

2.6         教师巡回指导。

2.7         个别学生代表进行示范,学生和老师共同找出不足和长处。

2.8         复习课的组织方法依上述方式进行。

结束部分:

2′

1        放松活动,完成放松操。

主要是下肢肌肉的放松,还可以从心理上进行。

2        教师或学生讲评本次课程学生或教师的教和学的一些情况。

 

第1课

教学内容:

理论课-太极拳教学注意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相关的太极拳知识,掌握学习太极拳的一些方法,以及学习后如何去帮助别人学习的方法.老师站在教的角度上来说太极拳理论,不要因理论而理论。

2.1讲授太极拳的基本姿势要求。

第一次课的时候利用一点点时间将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要求如“迈步如猫行”、“尾闾(骶)中正”“舒指塌腕,沉肩垂肘”、“含胸圆背”、“虚领顶颈”和呼吸的方式方法等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2.2在整体的教学中一般不采用将各种手法和步法等基本功和基本动作集中在一节课中学习,而是将其分散在每次课中。

将其分散在每次课中学生接受的效果会比集中的效果好,因为,通过教师的在课中的着重示范和讲解,然后结合在套路中练习,学生更容易领会动作的含义。

2。

3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这些分析的结果,教师一般地是采用先进行完整示范结合口令让学生了解动作的方法和路线,学生利用视觉和听觉感受动作的整体结构,建立最初的动作概念。

接着,老师对每式动作中多包含的手法和步法进行逐个的示范和讲解,学生模拟练习。

然后,教师试着让学生将手法和步法连接起来练习。

紧接着,是教师边施口令边进行示范性练习,学生也跟着练习。

最后,要么教师施口令学生练习,要么学生同时自己边施口令边练习。

也可以几个学生在一起切磋切磋,互相学习互相纠正错误,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2。

4对于从未接触到太极拳的学生,每次课教师教授的式数不宜多,要依大部分学生实际的接受吸收能力而定。

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课上复习的时间可适当的增加,练习中对每式的动作要反复练,练反复,防止动作遗忘、动作负迁移、动作的相互抑制,以保证动作的熟练和式与式连接的顺畅。

2.5每次课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宜。

新授动作的讲解不宜多而应精简,只提动作的粗线条,细节的东西可留待以后慢慢来解决,让学生从心理上确实感受到动作其实并不复杂。

新授动作时不宜对学生要求太多,一般只要求能把动作方法和口令记住就行,像手法、步法等可先了解。

而且,对于“屈膝半蹲”的半蹲程度也不要要求过高,得依个人的能力来决定,等到学生个人具备一定的功底的时候才逐步提高要求。

2.6课堂上学习的动作单单靠课堂的练习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如何在课余时间进行适当运动量的套路练习和基本功练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时应强调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取位进行示范,即如何选择位置进行示范,以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的练习中养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2.7鉴于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的特性不容易引起青少年学生的特别关注,教学中应适当的贯彻太极拳的攻防含义,说明此时两掌的攻击和防守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但是,必须跟学生说明,不许动手动脚,注意安全。

2.8为便于学生对12式太极拳每式的动作顺序、动作名称和结构、动作方法、每一式的口令、每一式的手法和步法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记忆,教师还可以将上述一些内容结集印发给学生或张贴在教室供学生学习。

2.9每次课上课前应充分地作好准备活动,特别要防止膝关节的损伤。

课后要强调放松特别是下肢的放松。

2.10(以下黑体字已经发表于《体育教学》2004年第1期)

12式太极拳是在24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的,它具有简单容易学会等特点,但它仍然保留着原有的太极拳的原有的风格和特色以及运动原理。

因此,练习者在进行练习时仍必须遵循其固有的风格、特色、运动原理,才能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

目前,它已经被正式的列入到普通高中的教学计划中来了,这对于在中学阶段进行传统的武术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要按照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外,还应结合太极拳的具体特点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真正的将简化的太极拳在中学生中普及开来,提高中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质量。

我觉得假如教太极拳是平铺直叙的话,那么没几节课,学生们就都没耐性了。

要知道练习太极拳时要柔和缓慢如涓涓细水连绵不断,这与年轻人的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大气是格格不入的。

为克服这一矛盾,师者就必须采用符合年轻特色的快教形式进行,即把动作的速度有意的加快,学生练习时也可适当的加快动作速度,然后再把动作速度降下来。

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说会比用原有的动作速度进行教学好得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回过来进行总结一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对以后的教学应该是大有益处的。

以下是我教学后的一些总结。

1重视太极拳每式动作所蕴涵的攻防含义教学,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太极拳是一中拳术,是一中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传统的拳术。

承如上面所述,太极拳具有动作柔和缓慢式式相连绵绵不断等特点。

其中的柔和缓慢显然就与年轻人朝气蓬勃血气方刚的年龄特征有些不相映衬。

为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将动作的攻防含义都渗透在教学中一并的传授与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动作的连绵不断的同时也领略柔缓的钢劲有力。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其攻防含义,不应动手动脚的你来我去的,要在老师的统一的指导下进行攻防练习,以防止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这时候,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观看一年一度的全国散打王争霸赛,并积极的关注中国的散打运动员同国外散手运动员的比赛的时事赛况,以高亢的热情去学习和发扬传统的拳术。

克服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逆反心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       应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就是因为它们当中的每一招一式中都可能有相同或相近的动作技术的存在,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其动作技术,应用比较法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就12式太极拳而言,在教学中就可以对“抱球”这一动作进行比较:

如,野马分鬃和揽雀尾的抱球与右云手的抱球的比较。

也可以对“分手”的动作的差异进行比较:

如,野马分鬃的分手是五指向上的而揽雀尾的分手是五指向左的。

通过比较,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每一动作的细节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促进技术的动力定型。

这一方法的使用阶段最好选择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分化阶段来使用。

因为,这时候的学生已经初步对动作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基本上学会了动作。

通过比较,更能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       明确各式中每个动作身体重心所处的位置,让学生充分体会身体重心的转移。

对身体重心的位置明确与否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练习中身体重心的到位程度并及时的进行纠正和提醒,才能做到练习是身体不摇晃,才能做到“虚实分明”。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很明确地示范和讲解身体重心的位置,让学生明白并力求做到稳固支撑。

3.112式各式中身体中心在“定式”时所出位置分述如下。

(1)起势:

双重。

(2)野马分鬃:

前重。

(3)白鹤亮翅:

后重。

(4)搂膝拗步:

前重。

(5)手挥琵琶:

后重。

(6)进步搬拦锤:

前重。

(7)如封似闭:

前重。

(8)右云手:

双重。

(9)单鞭:

前重。

(10)下势独立:

右重。

(11)揽雀尾:

前重。

(12)收势:

双重。

3.2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步型步法在转换中或各式在转换中身体重心的转移的到位性,在此就不再一一列述。

这个身体重心的转换尤为重要,当学生在练习时没有进行准确的转换,不单造成身体的摇晃,而且会产生下一式不能顺利的连接上一式的后果。

例如,“下势独立”之穿掌后假如将身体重心放在后腿上,即没注意弓步的重心的位置,那么,接下来的提膝挑掌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因此,只有明确各式在“定式”时的身体重心的位置以及各式中每个动作的身体重心的转换后的位置,才能做到“虚实分明”。

在练习太极拳中,多是一腿负重多,一腿负重少,负重多者为实,负重少者为虚,也只有做到了“虚实分明”了,才能达到柔和缓慢连绵不断之气势。

4教学中尽量的采用“口诀法”进行教学。

口诀是对动作要领之精髓提炼而产生的结果。

它通常是以顺口溜的形式存在的,它们具有顺口容易记住等特点又能集中的体现动作的要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时候积极并大胆地采用口诀法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尽快的记住动作技术要领和掌握动作技术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和特殊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示范和讲解好一式的动作后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就可以试图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由老师进行最后的归纳成口诀的形式并让学生记住。

在以后的练习中教师就可以采用了。

既可以由教师施口诀学生进行练习,也可以由学生(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全体学生)施口诀集体进行练习。

特别是让大家施口诀并集体练习这样的效果会好些的。

通过以口诀的形式而进行的教学,既让学生记住了动作要领,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胆识的锻炼,更可喜的是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提高练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能力。

这一方法的使用阶段最好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分化阶段和以后的阶段中进行。

因为,此时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产生了动力定型,对动作技术的各个环节更加的清楚,适时的应用能促进动作技术的动力定型。

当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已经达到了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应用起口诀法进行教学就更显得如鱼得水更得心应手了。

附12式太极拳教学口诀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望不吝赐教。

总之,进行12式的太极拳教学时,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刻的研究,采取必要可行的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时应注意不要对动作的细节上花费精力。

在分化阶段时要对太极拳的细节和边边角角多强调多解释并引导学生多对动作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排除错误的多余的动作。

在学习动作之前应腾出一次课就太极拳的一些基本的步法如虚步、跟步等和基本的手型如抱球、分手、钩手等进行专门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为以后的拳术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

课后记录:

本课在介绍太极拳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