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南》热学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341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南》热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南》热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南》热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南》热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南》热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南》热学1.docx

《《北京市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南》热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南》热学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南》热学1.docx

《北京市中考物理总复习指南》热学1

 热学

知识点

分项细目

考试水平

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

2.摄氏温度

知道

熔化和凝固

3.熔化和凝固现象

知道

4.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不同

知道

5.晶体的熔化

知道

6.熔化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知道

7.凝固过程放热及其应用

知道

汽化和液化

8.蒸发现象

知道

9.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

10.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知道

11.沸腾现象

知道

12.沸点

知道

13.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知道

14.沸腾过程吸热及其应用

知道

15.液化现象

知道

16.液化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知道

升华和凝华

17.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

18.升华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知道

19.凝华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知道

分 子

动理论

1.扩散现象

知道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知道

内能

3.物体的内能

知道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知道

热量

1.热量

知道

2.热量的单位

知道

3.燃料的热值

知道

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

理解

2.比热容的单位

知道

3.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理解

热机

1.热机中的能量转化

知道

2.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知道

热机

3.热机的效率

知道

能的转化和守恒

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知道

专题辅导

专题一 热现象

【知识要点】

一.温度、温度计

1.温度

(1)温度: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

在1.01×105Pa的压强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1份就是1摄氏度(℃).

2.温度计

(1)原理:

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正确使用方法:

①选用合适的量程,认清最小分度值。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脱离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且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不能甩(体温计除外)。

二.热现象

1.热现象:

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热现象。

如:

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等。

2.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不同,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的晶体,熔点(或凝固点)一般不同。

(2)汽化和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汽化现象,吸热

汽化现象,吸热

不同点

在液体表面发生

在液体内部发生

平缓

剧烈

任何温度下进行

沸点下进行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物质有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

【解题指导】

例题1如图2—1—1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温度计的示数是℃。

分析与解:

在读温度计的示数时,首先观察温度计

的最小分度值。

第二,观察0℃的位置。

第三,观

察液面到达的位置,如果在0℃的上方,就从0℃

开始向上读取数值;如果在0℃的下方,就从0℃开

始向下读取数值,并在数据前面加“-”号。

此题温

度计的示数是-30℃

图2—1—1

例题2下表中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否把金属铝放在铁锅中加热熔化铝?

在1.01×105Pa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

物质

熔点

1515

1083

962

660

232

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根据物质的熔点高低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题目。

分析此类问题时,首先要考虑作为锅的金属的熔点要高于锅中金属的熔点,否则要熔化的金属还没熔化,锅先熔化了,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然后观察表中所给物质的熔点,从中找出题目中所涉及的两种金属的熔点,比较它们的高低,最后做出判断。

此题的答案是:

能。

例题3在高山上,为什么用普通的锅煮饭,饭不容易熟?

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利用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及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分析问题的题目。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是越来越小的。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一般饭菜煮熟的温度需要达到100℃左右。

在高山上的气压比较低,水的沸点低于100℃,即水的温度达不到100℃就沸腾了。

不能达到饭熟时需要的温度。

所以,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不容易把饭煮熟。

友情提示:

在回答物理问题时,首先要分析题目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即找出物理依据。

然后结合物理情景进行说明。

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题4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会看到冰箱们处有“白气”,这是属于下面的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分析与解:

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可见,“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答案:

C

友情提示:

很多同学误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人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那么,“白气”是什么呢?

“白气”是许许多多的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小雾滴。

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蒸气遇冷变成水,就形成了“白气”。

如:

水烧开时,从壶嘴里冒出的“白气”;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小水滴的集合,所以,“白气”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B.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非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有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冬天,将一杯水放在室外,在水结冰的过程中(  )

A.水的温度升高   

B.水的温度降低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是0℃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3.冰常用来做冷却剂,主要原因是(  )

A.冰比水凉       B.冰善于传热

C.冰熔化时要吸热    D.冰熔化时要放热

4.下面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5.寒冷的冬天,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会结一层冰花,这是(  )

A.液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一定吸热

C.-20℃的冰吸热后不会立即熔化

D.物体放热后温度一定降低

7.夏天坐在电风扇前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

A.风使环境温度降低   

B.风把热空气吹走了

C.风能加快人和周围空气的热传递

D.风能加快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8.永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这一变化中,灯丝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

C.汽化和凝固       D.汽化和凝华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霜的形成       B.雾的形成

C.冰化成水       D.水结成冰

10.在卫生间洗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二.填空题

1.气体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是在普通温度下用      的办法使其    ,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2.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树荫下干得快,这表明          ;湿衣服在通风处比无风的地方干得快,这表明               ;一碗水洒在地面上比盛在碗里干得快,这表明               .

3.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夏天,在草地上出现露水:

       .

(2)春天,河面上的冰解冻:

        .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

(4)夏天,在地面上洒一些水,过一会儿地面变干:

       .

(5)用铁水浇铸机座:

       .

(6)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到暖和的房间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

4.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啤酒瓶,待一会儿,酒瓶上会出现许多水珠,这是   现象。

5.生产中是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的。

在这一过程中干冰     热降低温度。

三.作图与实验题

1.读出图2—1—3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

甲     。

乙     。

      

甲                  乙

图2—1—2

2.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沸腾现象消失,水的温度降低。

当对烧瓶抽气时,如图2—1—3所示,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

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图2—1—3

3.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要求:

写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

四.简答题

1.在炎热的夏天,一个人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有点冷。

请你解释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

2.小明暑假在家休息时觉得十分炎热,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想出两种消暑降温的好办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专题二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知识要点】

1.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 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永不停息地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扩散现象进行的越快。

3.内能

(1)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分子的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

用做功或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它们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是不同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内能的转移。

【解题指导】

例题1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这两句诗中的第一句反映了物理中的什么现象?

分析与解:

花气袭人说明人们闻到了花香气味,花朵分泌的花香油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香味,这是物理中的扩散现象。

其次,句子还反映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即扩散越快的现象。

有情题示:

扩散是分子的运动,只有两个物体相接触,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进行。

例题2 如图2—2—1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块水平的玻璃片,把玻璃片放在水面上使其与水接触,然后向上提弹簧测力计,使玻璃片与水分离,在玻璃片与水分离之际,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明显增大。

这个实验主要说明了(  )

A.水具有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B.水分子具有重力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D.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图2—2—1

分析与解:

在玻璃片与水面分离之际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