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226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40 大小:1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1为三月谱曲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过程和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说春天,引入课题。

1、师:

同学们,告别了愉快的寒假,温暖的春风又把我们送入了可爱的校园。

祝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学习快乐!

这些天来,我们周围的景物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丽,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机。

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你都发现了什么景象,能告诉大家吗?

2、学生畅谈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3、小结,引出课题。

师: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春的信息。

有一位诗人,他也热爱春天。

他也像你们一样,看见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景象,于是,写下了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课——《为三月谱曲》。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全诗,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用圆圈标出要求会写的字。

2、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读音是否准确,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出示词卡“呢喃”和字卡“谱”“潺”“萦”,认识生字。

(1)“呢喃”读准音nínán,“呢”是多音字,它作为语气词读ne。

“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

“呢喃”是象声词,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字形较好记。

(2)“谱”字可拆分为“讠”和“普”帮助识字。

“潺”字右边较复杂,也可采用拆分法识记。

(3)“萦”读准后鼻音,从上、中、下三部分认识“萦”的字形。

找出“萦”在课文中的组词:

萦绕。

用自己的话说说“萦绕”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诗,思考:

这首诗写了什么?

为什么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

讨论: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景。

阳春三月的美景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曲,所以作者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初步感受即可)。

2、既然大家都觉得这首诗很美,我们就要把这种美读出来。

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讨论:

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优美动人?

  教师引导:

读得流利、有感情,读出节奏,边读边想象,读出韵味。

3、按同学们讨论出的方法美美地读这首诗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指名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

2、指导写字。

(1)“芬、鸽、梢”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

“鸽、梢”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右靠紧。

“芬”笔画要写得匀称、美观。

(2)重点指导写“谱”“巢”“烁”。

谱:

左边稍窄些,右边上部“丶”“”要注意摆匀称。

巢:

“巢”指鸟儿的窝,所以“巢”字就像鸟儿在树上做的窝。

“巢”先写上面的三个“撇点”(每个撇点是一笔),再写下面的“果”,上下都不要写得太长,以免超出格子。

烁:

火字旁笔顺不要写错,注意四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写字本上将每个字写两遍。

4、展示、评议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知识和能力: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

过程和方法:

通过有感情、带有想象的朗读,品味诗歌的形式美和课文内容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说、写春天的兴趣,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

教学过程:

一、体会诗的语言与形式美。

  导入:

既然大家都说这首诗很美,那么它美在哪儿呢?

我们分小节来朗读、品味它的美。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自由读一、二小节。

找一找这两节诗中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不懂的词语也做上记号,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发言,讲一讲自己喜欢的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溪潺潺的流响”“枝头新绿的芬芳”“燕子呢喃的细语”“河边茸茸的绿草”“晴空萦绕的鸽哨”“悄然无声的小雨”这些语句的意思,感悟词句的优美。

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在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如“潺潺”是象声词,指流水声;“新绿”指树木新长出的嫩叶;“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茸茸”指草儿刚长出来时像绒毛一样。

“萦绕”指声音回响环绕。

2、指名配乐朗读一、二节,大家闭上眼睛听,想象: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在小组里讨论,讲一讲诗歌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

诗歌的语言十分生动优美。

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师:

同学们都认为诗的语言很美,也有许多同学注意到这首诗还有个特点。

看看第一、二小节的表达形式,你发现什么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

这两节用了“用……用……用……”排比的诗行,上下诗行句式整齐,每节一、二行和三、四行又押韵,读起来节奏感强,优美动听。

4、试背第一、二小节。

  背诵时,语气应轻松、活泼、愉快,带着喜爱春天的感情,让人听起来感觉优美而有韵味。

(二)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节。

  自由读三、四节,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想象这两小节描绘的画面,在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感受。

最后试背这两小节。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如第三小节的词语“欢跳”“闪耀”“嬉闹”是从动态上描写“三月的歌曲”,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特点。

然而,这两节诗并没有具体指“三月的歌曲”是什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想象:

“三月的歌曲”是孩子们活泼的笑语、是鸟儿婉转的啁啾、是人们欣喜的闪烁的目光……

  以“我仿佛看到了……”开头说说自己想象、体会到的诗歌描绘的画面。

二、总结点题,升华情感。

1、说一说自己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

  师:

在第一课时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感受、体会更深了,再来说说你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好吗?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春天美”(春天的美景像一首三月的歌曲)和“诗美”(这首诗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写得十分生动优美,就是一曲春之歌)两方面来体会。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总结:

春天代表希望与活力,我们都在这盎然春意中学习、工作、生活,是多么美好哇!

让我们在享受春天时,不要错过好时光,努力学习吧!

3、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三、小小赛诗会。

1、练习背诵课文。

播放春天美景的课件,指名背诵课文,为画面配音。

2、小小赛诗会。

  课前,已布置同学们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儿童诗、短文等。

现在,我们来开个小小赛诗会,比赛背诵写春天的诗。

有的同学自己创作了一首小诗,很了不起,也欢迎朗诵自己的诗。

我们可以给赛诗会取个主题,如“为三月谱曲”或“三月的歌”“春之声”等。

  赛诗会评出“最佳朗诵奖”“最佳表演奖”“希望之星小诗人”等,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会运用。

板书设计:

1为三月谱曲

谱写

—————→

三月春光春的赞歌

赞美

←—————

 

2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

过程和方法: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在逐段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我”的所想所感,体会“我”爱祖国、爱国旗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国旗,是十分神圣的仪式。

你们看过升旗吗?

你在哪看到的?

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指名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升旗的文章《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又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加以理解,还不明白地画下来。

三、学生预习生字。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写出字的部首;部首:

你觉得哪个字的部首最难找?

请你写下来。

     肃( )冈( )冉( )或( )、

2、形近字:

仪  弧  阶  冈  

     议  孤  价  岗  

(1)选择正确读音:

摄(shè)(niè)冉(rán)(rǎn)

冈(gāng)(gǎng)焰(yán)(yàn)

(2)在这十四个生字中哪个特别生字容易写错?

请你写下来练一练。

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记的?

易错字:

摄弧肃冈焰

3、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求:

正确、流利。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读音读正确。

(2)指名读书。

4、解词。

(1)说一说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出示小黑板)

    肃立:

恭敬庄严地站着。

肃:

恭敬。

    冉冉升起:

慢慢地向上升。

冉冉,慢慢地。

    彻夜不息:

整夜不灭。

彻,通;透。

(2)你还查了哪些字词?

5、通读全文,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初步体会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6、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7、对这篇课文的哪些问题感兴趣,想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探究学习,请写出来,并动手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知识和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

以读为主,注意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过程,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望着国旗,听着国歌”所产生的联想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亲身感受它的神圣。

我们来学习《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的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这课书讲了一件什么事?

  哪几个自然段介绍升旗的全过程?

(2——8)

  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做一件事有先有后,我们在学习时,一般情况下也应遵循这个规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清晨,成千上万的观众云集在天安门广场等待观看升旗。

2、作者在升旗前看到什么?

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华灯还在闪亮”(说明时间早)

    “云集,成千上万的观众”(说明人多。

    “南疆北国,外国客人”(参观的人国内外都有。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段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3、此刻,我的心情怎样?

这一自然段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谁愿意试试?

(指名读)

   过渡:

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早早地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那一庄严时刻的到来。

这时,不知……(齐读)

(三)第二——八自然段:

1、整体感知2——8自然段: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入手介绍升旗仪式?

同学们自学、讨论。

  让学生大胆发言,请同学们从中选取正确答案。

  作者写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2、细读课文:

  默读3---8自然段边读边画:

在升旗过程中,“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学习第三自然段:

  (这个自然段可以按照作者、所闻、所感到什么?

来学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时的问题入手:

学生可能对“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地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

”这句话质疑。

教师因势利导:

“从未有过的”、“庄严”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来学习课文。

  A分析课文:

所见、所闻、所感:

  所见:

官兵从城楼……旗杆走来,他们的步枪……弧线。

走近了,走……旗杆旁。

    “他们的步枪闪着光亮,洁白的手套划出一条规则的弧线。

  说明武警官兵步伐整齐一致,手的动作完全统一,也说明官兵们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

  所闻:

“咔咔”的脚步声。

  说明官兵们动作一致,步伐整齐有力。

  所感:

从未有过的庄严感。

  出示:

我屏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