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087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附答案)

(150分钟 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2017·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ɡ)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钉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解析】选D。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字形的能力。

A项,“风靡(mí)”应该读作“风靡(mǐ)”;B项,“密诀”应该写作“秘诀”;C项,“装钉”应该写作“装订”,“不禁(jìn)”应该读作“不禁(jī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彷徨在古城阙上,倚栏杆处,任那杨花柳絮纷纷扬扬随意拂面,静听春的韵律,萦绕故国女墙,袅袅余音,不绝如缕;【甲】漫步在灞桥两岸,俯仰之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落叶,寒鸦数点,预报着这又将是一个摇落情思的悲凉季节。

许多年来,踏在半裸着秦砖汉瓦的黄土地上,遥望着西风残照中隐约的城墙映入水面,【乙】我一直在苦苦思索:

为什么脚下的这片黄土能孕育出中国历史上最强悍雄盛的几个帝国——周秦汉唐?

【丙】“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杜甫《秋兴八首》)”为什么凡是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屡屡选中这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经过历史的风吹雨打,故国的流风余韵在何处还可以寻觅得到?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彷徨     B.一直

C.孕育D.流风余韵

【解析】选A。

和语境不符,对应下文的“漫步”,应用“徜徉”一类词语。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解析】选C。

“(杜甫《秋兴八首》)”应放在引号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  )

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香港旅游业内人士预计,即将来临的复活节假期,赴日旅行团将比往年减少一倍,有30至40团,估计复活节档期的营业额会比去年同期减少3至4成。

C.随着智能手机技术升级换代的加速推进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手机市场龙头老大的位置也在快速易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更难寻找永远的王者。

D.这种发光中性笔由书写装置和发光装置组成,采用上圆盘型灯座和下圆盘型灯座的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照明的范围和光线的强度。

【解析】选C。

A项,成分残缺,在“和”后面应该加“与”;B项,汉语中不可以用“减少一倍”这样的说法,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表达;D项,搭配不当,“范围”不能说“提高”。

5.下图为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会标,请指出它的构图要素和蕴含的理念,要求语言通顺,表达简明。

不超过200字。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设计理念:

标志以“浙江”两字拼音首写字母“ZJ”和汉字“文”为设计元素,经艺术变形组合成舞动、奔跑的人的造型,表现了浙江省网络文化一种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理念。

标志利用绸带飘舞的造型,体现出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纽带、桥梁的作用;整个会标直观上像一个飘逸书法“文”字。

6.(2018·长春第一中学高一检测)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语言表达、标点有五处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分)

推 荐 信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14)班向阳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

担任学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

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

此致敬礼!

××中学

×年×月×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你校”语气生硬,应改为“贵校”(对别的学校的尊称);②“成绩显著”用在学生身上不恰当,改为“成绩优秀”;③《晨曦》,标点错误,改为“晨曦”;④“大作”是敬辞,改为“作品”;⑤“垂爱”用于上对下的赏识、爱护,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时,应用“垂青”。

(找出错处并修改全对,方可得1分,答出4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笙的前身是“和”。

“和”,甲骨文写作

左边表示形,如同笙的样子,右边的“禾”字表示读音。

“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而是取象于笙这件和谐共鸣的乐器。

“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

”作为乐器的“笙”,通“生长”的“生”,有“万物生发”的意思。

笙斗就像大地,簧片像种子,笙苗就像生长出来的万物。

当我们演奏笙的时候,一呼一吸好似一阴一阳,与《道德经》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殊途同归。

这说明了笙与道家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同一性。

《齐物论》中讲到了“人籁”“地籁”“天籁”三位一体的和谐观念,“籁”字也是笙的名字。

笙发音,气振簧鸣,气停音止,恰恰蕴藏着天地间万物欢歌的含义。

笙可以中和那些个性鲜明的民族乐器,如唢呐、二胡、琵琶等。

这些乐器独奏的时候,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合奏的时候,若个性过分夸张,反而让彼此间无法交融。

有了笙,这种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因为笙的每一个音,都用两个以上的音组合起来演奏。

这种多音组成的传统和声具有很宽的泛音频谱,可以补偿合奏中缺失的频段,让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满圆融。

二胡的滑音,唢呐的嘹亮,鼓的高亢,《十面埋伏》里一把琵琶就能演绎出千军万马,这些音乐表达对于笙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

笙是簧片乐器,这种发音原理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但笙奏出的音乐虽然直接但不僵硬,可以委婉但决不谄媚妖娆,这种疏朗简洁的艺术魅力,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笙的这种音乐之美,恰恰是庙堂之气与君子之义的绝佳表现:

喜不必得意忘形,悲不必哭天抢地。

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习惯用一种有节制的优雅姿态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种细腻而深刻的处置,或许就是我们祖先面对无常人生的淡定和从容。

清朝人评价姜夔的词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唐代《游春台诗》中亦有“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

这里的“凤凰”,指的就是笙。

笙声为“清”,而“清”是中国独有的美学概念。

诗文要“清丽”“清奇”,为人要“清雅”“清心”。

18世纪时,笙传到欧洲,但在那之后产生的手风琴和口琴却没有什么“清”的音色。

原因在于笙的结构。

笙片有一层用五音粉做的防锈涂层,演奏时,涂层也在振动,细小的铜粉和石粉也在摩擦共振,于是产生了类似于管风琴的声响。

《周礼》中“笙师”原是一个官名,被誉为“五音之长”。

小型民族乐队、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甚至“丝绸之路”乐团,大都由笙来校定音准。

在为笙校音时,要进入一种极为平静的状态,观察音与音之间是否相和,簧片在呼与吸之间是否平衡,找到一种最大限度的和谐——这样一攒笙调下来,通常要几个小时。

这同时是一个正心调性的过程。

经过深度沟通之后,人与笙之间的距离更近,达到一种合而为一的状态。

心无挂碍,人器合一,只听到那“中正平和”的笙音,带着我们深深地向往飘散到无边的天际。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笙所具有的美学精神,不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的先民对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

(选自2017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笙”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笙融入了道家的“阴阳”理论和“天人合一”观念,其发音象征着“人籁”“地籁”“天籁”三位一体,和谐交融。

B.笙是簧片乐器,发音原理简单,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因而在音乐表达上比不上二胡、唢呐、鼓和琵琶等乐器。

C.笙奏出的音乐直接而不僵硬,委婉而不妖娆,这种疏朗简洁的艺术魅力能使个性鲜明的器乐合奏的音乐更加丰满圆融。

D.笙能产生和管风琴相似的声响,是因为演奏时其内部振动的防锈涂层带动铜粉和石粉摩擦共振,这是口琴不具备的特点。

【解析】选D。

A项,“融入”理解错误,原文说“殊途同归”;“象征”之说无中生有。

B项,“发音原理简单”无中生有;“音乐表达”扩大范围,原文是指在“滑音”“嘹亮”“高亢”“千军万马”等音乐表达方面,笙不如二胡等。

C项,原文是“这种疏朗简洁的艺术魅力,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甲骨文的“和”取象于笙这件乐器,“笙”又通“生长”的“生”,这说明在中国先民心里,“万物生发”与和谐圆融紧密相关。

B.笙在乐团合奏中可以中和其他乐器的乐音,因为笙都用两个以上的音组合起来演奏每个音,具有很宽的泛音频谱。

C.心无挂碍,人器合一,是校音的理想境界;给笙校音的过程,不仅是寻求不同乐器间乐音和谐的过程,同时也是修养自身的过程。

D.笙作为民族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其乐音背后,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美学精神和对优雅节制的君子之义的追求。

【解析】选C。

原文所指的“和谐”,指笙自身内部不同乐音,而不是“不同乐器间乐音”。

9.简要概括笙的美学精神内涵。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万物和谐,象征天人合一。

(或“万物丰满圆融”)②疏朗简洁,象征喜不必得意忘形,悲不必哭天抢地的节制之美。

(或“疏朗简洁,象征面对无常人生的淡定和从容”)③音色清净,象征清纯、清旷(或“清丽、清奇、清雅”)的趣味与品格。

④正心调性,象征中正平和的心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雪中婚宴

刘成章

雄阔的陕北高原。

纷纷扬扬的大片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倾倒下来,到处一片洁白。

山呀,塬呀,梁呀,沟呀,河呀,路呀,村庄呀,这一切都难以分清,一切都失去了平日里显著的界线。

整个世界仿佛都结冻了,没有了一点儿活气。

可是,在一户正在办喜事的人家的院子里,人们围着一桌桌的酒菜,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

雪就像给简陋的餐桌上铺了一块块洁白的桌布。

那场面别致极了,所有人的头上都落上了雪,他们的黑发就像浓白大雾中露出的一些模糊的树梢,只有白发老者的头上看不见雪的踪影;人们的蓝的、黑的、花的棉袄,也都被白雪逐渐吞没,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