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改历程 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9722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课改历程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的课改历程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的课改历程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的课改历程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的课改历程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课改历程 3.docx

《我的课改历程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课改历程 3.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课改历程 3.docx

我的课改历程3

我的课改历程

济源市下冶二中常宁宁

2001年9月,带着欣喜与期盼,我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2002年下半年,课改东风吹到了济源。

带着期望、带着疑惑,我参加了各级组织的课改培训,利用空余时间自学了部分课改书籍材料,对课改有了些许的认识、感悟。

走在课堂改革的前沿,新的教育理念赋予了我无数的教育机智与教学艺术。

风风雨雨的改革历程中,每当回想起课堂中学生那精彩的回答,每当翻阅自己写下的点滴的感言,我都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因为我时刻感受着教育的魅力,欣赏着师生灵感碰撞出的智慧。

回顾我的课改历程,我感觉应分为四个阶段:

一、欣喜、困惑阶段

2002年,新一轮的课改之风在济源悄然刮起。

新的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新课改下教师只有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课堂内容这一载体,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改变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习惯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

(1)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维?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主旨与核心理念。

我常想:

通过教学,我怎样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我能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我怎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层面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最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对每一个学生具有真实内在的呵护。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问题了。

在新课改教学形式下,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放下以前那种“审驳式”的评价姿态;相反,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一起探讨他的观点。

教师角色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做到这一点,的确需要教师拥有很大的勇气去放下“架子”。

并且,教师必须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求知者的身份去感召和激励学生,而非训斥与嘲弄、苛刻与敌视,有了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因“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我们能放下“架子”,坚持做到吗?

(2)新课改下如何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要求: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按以前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应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于我们来说,这更是一个挑战: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能学会吗?

成绩差了怎么办?

(3)新课改下如何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

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习惯了跟着老师走,突然要自己走,学生肯定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新课改下,怎样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何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成就“最优秀的自我”?

怎样使学习过程能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怎样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等问题成为又一道障碍。

就这样,带着诸多问题,在课改之风的吹拂之下,在彷徨、期待、不安和跃跃欲试中我一直走到了2006年。

二、模仿、满足阶段

2006年夏天,中心校组织一批优秀教师到杜琅口中学参观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杜琅口学习期间给了我很大震撼:

杜琅口中学采用的是“三三六”教学模式,即: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流巩固,达标检测);他们也把这种模式称为“10+35”模式(教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不低于35分钟)。

课堂上,“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或朗诵;“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学生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

这样的课堂:

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

教室里听课的老师有时多于学生,并且时不时有听课老师进进出出,但学生沉浸于知识的殿堂之中竟无人分心。

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我时不时地问自己:

我们的学生能做到这样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吗?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呢?

听人说起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

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

“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

”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者见状,问道:

“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

”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

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渴望自由的欲望,使牛为了挣脱束缚自己的绳索而团团转。

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这则故事包含的寓意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认识:

学生面对学习中的诸多问题,缺乏参与学习、探究新知欲望,又怎能团团转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顿时,我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冲动:

我想改变我的课堂,我要改变我的课堂。

我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勇气,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努力尝试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法,并剖析反思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尝试着以新的形象走到学生中间。

我把教学宗旨定位为: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我把教学意义定位于服务学生成长: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

同时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

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

转眼间又一个新的学期来临。

第一节课,我没有急着上新课,而是想让学生认可我、接纳我,让他们感觉到我是他们的好朋友,我郑重向学生作出承诺:

1、对于我所担任数学学科,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绝不搞题海战术;2、课堂和生活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3、按时上下课,如有违规按班规处置;4、不以分数论高低;5、学生如果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学习交流活动,我对学生还有一定奖励(为此,我特地买了《18岁以前要做的382个益智游戏》《老师推荐给学生的哲理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以备不时之需)。

一句话: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些承诺一宣布完,教室顿时掌声雷动。

教学中,我努力运用新思想、新理念,实践着这些承诺……于是我惊喜地发现:

乐学的学生多起来了,有个性的学生多起来了;奇思妙想的学生多起来了;跟我说心事的学生多起来了。

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良性局面,学生“经常有惊喜”,我“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我渐渐感到:

学生与我亲密无间,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学生爱戴、拥护、信任的老师……

于是,我有了一种获得蜕变与新生的感觉!

一种渴望已久的东西荡漾在我的心中:

教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教学工作可以让我们觉得更加幸福!

我想:

这就是“教育是一个使他人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事业!

”的真正含义吧!

原来课改是如此灿烂,如此精神,如此迷人!

就这样我在自己的自我满足与自我陶醉中走到了2009年。

三、学习、摸索阶段

2009年,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沁阳永威学校学习,我又荣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员。

永威学校采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人人都会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基本步骤是:

揭示教学目标,自学前的指导,自学,后教,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也就是这次的学习,使我从自我满足与自我陶醉之中竟然发现:

原来自己的课堂仍然没有还给学生,我仅仅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跟我走罢了。

模仿永威的做法,学校要求采用“当堂训练,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这次,我严格按照模式进行:

1、课前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可以利用实际问题引入,也可以通过回顾旧知引入,根据课时内容来选择;

2、揭示学习目标和自写指导;

3、学生自学;

4、教师精讲;

5、尝试练习;

6、达标检测。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发现课堂比以前轻松了:

学生能够自学课本了,能够积极参与小组交流、班级展示了;学生脸上不再是痛苦与麻木,而是自信了。

课改的脚步日渐前行,在不知不觉中到了2011年。

四、完善、改进阶段

2011年夏天,由于工作需要,我从下冶一中来到了下冶二中。

李成刚校长对新课改非常重视,积极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在李校长的严格要求之下,我发觉了自己在课改方面的诸多不足,如:

学生自主合作、小组交流等方面。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

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他们的兴趣、习惯、需求,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

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教学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努力克服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5、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

对于后进生我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

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困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尊重和理解,促使他参与到学习中去。

6、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

初次接触学案教学,如何编写学案、如何组织学生利用学案进行学习、如何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对于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处理、如何充分利用教室前后黑板和教室白板、如何解决学生板演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处理既节省时间又具有实效性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因此,一有时间我就向同行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议课,在听课、议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经过虚心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特色,我形成了更适合自己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1、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数学学习要使学生具备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课前回顾旧知,复习旧知的同时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出示学习目标。

3、学生根据自学平台中的自学引导进行自学。

4、你争我辩,班级展示交流。

5、教师精讲。

6、尝试练习。

小组同学按学习能力分为1、2、3、4号,老师根据题目难易程度,选择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按4号做3号改,3号做2号改,2号做1号改的原则进行批改及讲解,既节省了时间,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7、达标检测,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经过不懈努力,在课改方面我也取得的一定的成绩,2008年被评为镇优秀教师和首席教师;2009年被评为镇优秀教师;2009年在第二届“创新杯”知识竞赛中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9年6月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2009年被评为下冶一中学生最喜爱的老师;2010年被评为镇优秀教师和首席教师;2010年在《中学生数理化》举办的“数学创新思维”活动中荣获优秀辅导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