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961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docx

《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docx

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摘要: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突出特征,其中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于是人为影响水资源布局,而且由于工程实施过程对于生态保护问题中考虑不足,南水北调工程给水源区、供水沿线及水资源调入区的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一定挑战。

因此,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可行性建议,对于工程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工程的供水区、工程沿线及受水区三个方面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减少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不利生态影响。

关键词:

南水北调、生态影响、盐碱化、海水倒灌、水污染、措施

引言:

作为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危机等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实施,必然对水的调出区、调入区及其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影响[1]。

正文:

1、工程概述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包括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线路。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汉江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1.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

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坝址海拔高程2900-4000米,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1.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1.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通过江苏省扬州市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从长江下游干流电力提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为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供水区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从长江调水北济,大量水资源抽出加上另一个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大坝使得长江在水文水质方面都有这极大改变,对于其生态周边环境主要是不利影响。

2.1.1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有着很明显的影响。

在长江水系,有很多产漂流性鱼卵的年洄游性鱼类,它们的特点是大多需要进入通江湖泊摄食生长,然后再洄游到江河中产卵繁殖,甚至到达极上游区,例如中华鲟。

有些鱼类能逐渐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能照常进行生殖、摄食、越冬,并保持一定数量的种群。

例如,建坝对铜鱼的环境条件和饵料生物有较大影响,但仍能维持其种群的增殖,使铜鱼产量增加。

但是,由于库区上下游流程变短,水流升温时间推迟和水量减少,对鱼类生长会有负面影响,正常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在已建坝库区已经发生,表现出幼鱼个体较小、鱼类生长缓慢和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种类少等特征。

[2]由于库区水位大幅提高,下泄水的水温将降低,对汉江中下游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水质得不到有效改善,水生生物种群将会大大减少。

2.1.2水利移民对调水区森林植被及动物的不利影响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移民不可避免,一旦搬迁,移居地所砍伐的木材都远远大于当地现有的森林资源的承载力。

如果再加上移民垦殖、制备用具、燃料或因建房标准而提高用材量(砖木结构等),其耗材将更加惊人。

如果对移民问题处理不当,有限的森林植被将被砍光,库区也将出现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调水工程的使用寿命也会相应地被缩短。

土地开发和居民区扩大等因素对库区动物组合及种群数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野生动物专门食用某些植物,一旦减少,动物本身就难以生存;有些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非常固定化、规律化、模式化,如果改变了它们的外部生活环境,它们就难以生存。

[2]

2.1.3造成长江河口海水倒灌

长江河口由崇明岛分为南北两支在径流减弱和潮流加强的作用下,苏北沿海向南而来的海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河口的北支,这在枯水期更为显著近十多年来,已出现北支的水沙和盐水倒灌到南支的现象,平均每年倒灌进入的泥沙约为4360万吨。

此外潮流顶托和盐淡水相遇,水的动力作用将减到最小并加速细粒泥沙的沉降和长江口拦门沙滩的发展。

[3]枯水期东线调水使河口段径流量减少,可能加重泥沙的倒灌和淤积。

2.1.4加剧河口水污染

东线引水口附近污染比较严重,长江口地区因枯水期海水倒灌,常引起上海市一些水厂供水氯化物和硬度的增加。

如1978年枯季镇江江段酚的含量超标二倍左右,长江口有害物质分析项目大部分都超过标准,黄浦江因排污造成江水黑臭达160天,盐水入侵一直到距海口21公里的江苏省常熟的望虞河。

另外,由于襄樊以下江段流量减少,水流变缓,水位稳定,使汉江中下游沿岸城镇与工业排放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浮游藻类可能发生爆发性生长繁衍形成“水华”。

2.2输水沿线

南水北调对输水通过区的影响范围包括输水干线两侧的狭长地带、蓄水体及其周围地区。

由于长距离输水和长时期蓄水往往引起一系列环境效应

2.2.1渠道渗水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南水北调过程中,当输水水位高于两侧地下水位时,因侧渗作用引起沿线地下水位抬高和土壤生态环境的变化。

这种影响在中线和东线各有不同情况。

[4]中线输水干渠穿过山前平原或洪积冲积扇地区,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地下径流通畅,地下水理献较深,渠水侧渗转化为地下水可以较快排走,引起土壤盐碱化的可能性较小,同时还将对干渠东侧地下水起到有益的补给作用。

东线榆水干渠穿过黄淮海冲积平原东缘,地势低洼,地下径流缓慢,地下水埋藏较浅,土壤易受盐碱化威胁,渠水侧渗将大幅度抬高两测地下水位,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2.2.2人为工程活动对植被造成破坏

沿输水线路的施工过程对植被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中的工程占用场地、破土动工和土石方开挖等将扰动原地表,破坏调水沿线两侧原生的植被,甚至使某些地区成为裸露地,从而加剧人为水土流失。

这种影响和破坏虽然具有临时性特点,但是,它同时具有快速性、灭绝性以及范围集中等特点,如果不及时修复,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2.3.受水区

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北部受水区主要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施工不当等,也会产生一定生态破坏。

2.3.1积极影响

调水后通过大面积灌溉,将提高地下蓄水量,可使太原、大同等城市的地下水位逐年恢复,超采地下水并引起地面沉降的问题得以缓解;

同时,现存湿地白洋淀和衡水湖也多年面临水面萎缩、干涸及水污染的困境,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虽近年引入黄河及岳城水库水,湿地得到一定恢复,但水量、水质难以保证。

衡水湖和白洋淀作为南水北调调蓄枢纽,调水后每年有数亿m3计的优质水输入,平均蓄水位将有所抬高和趋于稳定,水面扩大,不会出现干涸的生态灾难,水质也将有很大的提高。

这一切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的环境,对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5]

2.3.2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灌区大多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在这个地区调进大量外水发展灌概,会直接改变区内水量收支状况。

如果每年每亩地平均灌溉水量为250立方米,灌溉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系数为0.1,给水度为0.03—0.05,则灌后地下水位累积上升值约为0.75米—1.25米,若土壤强烈返盐的地下水临界埋深按2.0米计,凡调水前地下水埋深在3米以下地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下水位上升,调节土壤水盐动态,就有发生大面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险。

[6]东线灌区的情况尤为严重。

2.3.3造成水体污染

南水北调来水改变受水区水资源态势,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开创基础条件。

受水区所在海河南系平原属地表水资源贫乏地区,河网仅季节性过水或常年无流,几乎丧失稀释自净能力。

非达标排放的废污水导致河流、湖泊洼淀地表水质的重度恶化,许多河流遭到严重污染。

3应当采取的措施

3.1针对调水工程对周边植被及动物、水生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

首先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构。

应在相关省市的统一领导下,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开展调水区和受水区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及生态的治理保护工作,加强监管,准确掌握情况,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打好基础;[2]其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加速发展调水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途径。

应当结合库区和沿线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依法监管,依法治理,依法保护,并逐步扩大自然保护区的层次和规模;另外,完善移民迁建规划也是一条有效途径。

在迁建规划地安排生产、生活和建设交通设施时,要加强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教育,提高移民区公民素质,保护好自然植被,避开珍稀动物的栖息场所,不能用牺牲环境的方式来安置移民。

3.2防止河口及调出水的水污染

要加强长江水量调配的统一管理,做好生态规划。

东线工程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长江口的综合治理,可基本消除对长江口海水入侵的不利影响。

在调水前尽快建立关于地下水和水质等水环境重要因子的监测网络,并根据相关标准建立量化的生态环境本底值,以便于和监测数据比较并进行动态分析。

另外,利用三峡大坝调节长江水时空分布,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枯水期长江口海水入侵的可能性。

保护好长江口水源地,保护长江水质免受进一步污染,以保证清洁水源供水,也可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要求。

3.3防止次生盐渍化

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现有管理水平,改善灌溉制度和灌水方式,控制灌水量和灌溉时间,防止农田地下水位大幅度升高。

二是在广大灌区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治理经验,如修建排水系统、排灌工程配套、渠灌和井灌相结合,并要发展林业和培肥地力,以减轻次生盐渍化的危害。

[7]

结论: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跨流域的大型调水工程,在在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衡这一问题的同时,也对其供水区、工程沿线、受水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

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昌明2002.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海河水利第133页

[2]苏万益,田卫宾,乔翠平,孙万里,申玉霞2008.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