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782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docx

《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docx

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大同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编户齐民是汉代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由此可得知

A.平民可以随意迁徙

B.政府借此保障收入

C.农业要求精耕细作

D.汉代禁止土地兼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汉代的这一政策保证了农户户数的稳定,而小农户是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故B项正确。

被编入户籍的农民是不能随意迁徙的,故排除A项。

C、D两项与材料的信息无关,故排除。

点睛:

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政府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编户齐民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

但这些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2.下图为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

铜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

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

铜尊颈部、铜盘内底都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该文物反映出战国时期

A.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高超

B.青铜礼器开始刻有铭文

C.手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

D.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对该件文物的描述,可以看出该文物制作工艺精湛,做工复杂、考究,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制作水平,官营手工业是手工业最高水平的代表,故A项正确。

B项中“开始”一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材料没有对不同阶段的手工业进行比较,无法判断战国就是手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排除C项。

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因此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点睛:

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工匠。

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

他们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

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3.唐代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壁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由此可得知唐代

A.政府对商业进行有效管理

B.政府已经取消市坊的分界

C.交易已经打破时间的限制

D.扬州成为最大的商业城市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夜市”,“彻晓闻”可得知,唐朝的市已经在时间限制上有所放宽,市经营的时间可以从晚上一直到第二天,没有时间限制,故C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市场的经时间变化,而不是政府对商业进行有效管理,故A项错误。

材料中并未涉及坊市的分界问题,只谈及时间,故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把扬州与其它城市进行对比,无法判断扬州是否为最大的商业城市,故排除D项。

4.我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官卖制度,王安石变法则主张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南宋更多是官商勾结,共同牟利。

上述事例反映了

A.国家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不抑官商抑制私商

C.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达

D.政府鼓励官员经商行为

【答案】B

【解析】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府利用官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可以得出重农抑商是针对私商,B项正确。

政府并未放弃抑商政策,而是抑制私商,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商业,排除C项。

材料中的商业行为是政府的行为,但并不代表官员可以经商,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政府也不会鼓励官员经商,故D项排除。

点睛:

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

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

“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

5.甲午中日战争后,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合并为民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生产有很大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

由此可得知

A.洋务企业纷纷破产

B.洋务企业获得新生

C.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政府影响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在甲午战争后,原洋务企业或转变成由私人经营的民族企业,使企业更具活力,在经营上有所起色,或积极进行内部整顿,扫除积弊,由此可见洋务企业获得了新生,故B项正确。

洋务企业并没有破产,而是进行了相应的整顿,重获生机,故A项错误。

材料所涉及企业是洋务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故C、D两项错误。

6.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的10年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不含金融业),资本总额近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加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加了近2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实行“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

B.一战期间美日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族资本家开始确立实业救国的思想

D.中华民国的建立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数据显示民族资本义的资本在1912-1921年间有所增长,这一时期正是由于中华民国的成立,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令,故D项正确。

清政府已经灭亡,故A项错误。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美国日本借机加紧侵略中国,故B项错误。

实业救国的思想开始确立的时间是在甲午战争后,故排除C项。

7.下表是1920-1936年中国工业资本产值比较表。

由此可得出

A.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遭到抵制

C.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D.民族资本主义摆脱对列强的依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外国资本比重1936年比1920年有所减少,而中国资本比重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政府政策及群众运动的影响,自然经济的抑制等因素,故B项正确。

材料中的中国资本并不全都是官僚资本,且官僚资本在1927年才出现,故A项错误。

外国资本比重下降,不能反映列强卷土重来,故C项错误。

D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已经摆脱对列强的依赖,故D项错误。

8.历史学家金冲及教授认为:

“到19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B.国民经济取得了恢复和发展

C.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我国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取得优势”可得出,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为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的条件,故C项正确。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是1956年,故A项错误。

国民经济取得了恢复和发展,但无法体现材料关于公有制不断发展的主旨,故B项排除。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

9.1953年10月,国家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中国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票证时代”。

下列符合这一史实的说法是

A.始终是国家物资供应不充足的产物

B.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必要措施

C.有效保障国家各项物资的充足供应’

D.在改革开放初期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建国初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是基于当时我国物资匮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故B项正确。

A项“始终”表述错误。

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一个原因正是当时物资匮乏,故无法保障充足的供应,排除C项。

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点睛:

票证时代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来购买东西的时代。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

10.1978年4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工业三十条)。

决定指出,国营工业企业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

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生活等问题,党委作出决定后,由厂长负责组织执行。

这一措施的影响是

A.有效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B.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C.有力增强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性

D.促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国营工业企业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由厂长负责组织执行”并结合1978年的形势,可得出国有企业的经营权有所扩大,更有活力,故C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城市企业,并没有涉及农业,故A项不能充分体现。

根据材料的时间,我国还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故排除B、D两项。

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1.宣传画是一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下图是某时期的一幅宣传画:

“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

该图反映出

A.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完全建立

B.新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越了英国

C.英国在二战之后经济一蹶不振

D.“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夸大宣传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的比喻,可以得出材料对中国夸大的宣传与对英国的过度的贬低,这都与中英两国的实际不相符,故可以判定这一宣传画是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

根据材料推断出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还未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A。

B项不符合史实。

二战后英国经济实力遭到削弱,但不能说明一蹶不振,故排除C项。

12.有学者指出:

近代大城市,丧葬旧习俗仍然盛行。

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丧事必做功德,诵经三天;亲子卧地守棺,不得外出办事;安葬人土,修建陵墓,等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照办,改变最为轻微。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忠孝观念根深蒂固

B.佛教影响日渐扩大

C.社会风俗改变有限

D.城市发展进程受阻

【答案】A

13.1550-1551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巴利亚多利德城召开神学会议,神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西半球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

其意图是

A.为殖民扩张寻求理论支持

B.将宗教改革思想传到美洲

C.把人文主义传播到美洲大陆

D.用传播宗教取代殖民掠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及西班牙王室的行为,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西班牙王室这么做是从宗教神学上为其进行的对外殖民扩张寻求正当合理的借口,表面上是传播宗教,实际上是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故B项排除,A项正确。

西班牙王室的行为不是要传播人文主义,故排除C项。

殖民扩张是其目的,而不可能由传播宗教来取代,传播宗教只是一种手段,故排除D项。

14.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蒙克莱斯钦在《贸易的经济政策》中写道:

“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

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

”据此判断,蒙氏所说的经济政策是指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

【答案】B

【解析】由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