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7 启蒙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712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27 启蒙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27 启蒙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27 启蒙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27 启蒙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27 启蒙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27 启蒙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 27 启蒙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27 启蒙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27 启蒙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27启蒙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启蒙运动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课标领会:

1.掌握三位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

2.理解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引领人们过一种理性生活。

【本课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政治思想

2、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分析比较法对比启蒙思想家观点异同。

3、运用比较法分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2.了解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有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运动的精神财富,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法国巴黎有座伟人公墓——先贤祠(万神殿)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

只有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才有资格享有这一殊荣,至2002年11月,只有70位法国名人的灵柩得以入驻先贤祠。

这70人中有我们熟知的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大仲马、居里夫人、巴尔扎克等。

其中唯有伏尔泰、卢梭的灵柩享受到独立安放的特殊待遇。

同学们,你们知道伏尔泰,卢梭为什么在法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吗?

他们给法国,世界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学生发言:

因为他们是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

教师:

不错,作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把理性的力量昭示给世人,从此备受专制奴役的人民以此为武器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反专制,追求自由,民主,人权革命运动行列。

【讲授新课】

一.概念解析:

理性主义与启蒙运动

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标题与55页第一段基础,给上述两个概念下定义:

学生:

启蒙(enlighten)即明亮、照耀之意,启蒙运动指17—18世纪的欧洲兴起的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

作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则较为抽象。

理性是与感性相对而言的,感性是停留在表面的、是肤浅的;理性则深刻的,是指人的思考与判断。

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

理性主义,他们把理性主义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

2.教材内容整合:

(一)探源理性之源,

(二)感悟理性的魅力,

(一)探源理性之源;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到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

材料二:

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社会成员被分成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拥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三:

在人文主义伟大思想光辉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人文主义者的启发,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欧洲宗教改革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

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17、18世纪,自然科学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合作探究1: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师提示:

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四方面进行总结。

(2)感受理性的魅力

过渡:

当条件具备之后,英国率先发生了启蒙运动,不过由于英国革命高潮已过,启蒙已无用武之地,启蒙运动的主阵地转移到了法国。

启蒙运动的高潮由此到来。

因此,要感悟理性的魅力,必须了解法国的启蒙思想。

展示图片:

法国三位自由斗士

1、孟德斯鸠个人介绍:

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杰出思想家,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制理论的奠基人。

出身贵族,曾担任波尔多法院的院长,用27年时间完成《论法的精神》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盂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孟德斯鸠主张在君主国家里,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笔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应该属于陪审法庭……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要由君主批准,而立法机关也要干预一些行政方面的问题——如财政问题和军队问题。

材料3:

“在原始时代,人一生出来就都真正是平等的,…社会让人们失掉了平等,只有通过法律才能恢复平等。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被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论法的精神》

合作探究:

(1)结合材料一,二孟德斯鸠的原则指什么?

形成了什么政治学说?

孟德斯鸠希望建立的政体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三回答孟德斯鸠“法律”的作用?

(3)首先把孟德斯鸠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是哪个国家?

中国是否采取过他的学说,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总结:

一、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最重要的贡献——三权分立学说

原则——相互制约与平衡

确立的政体——君主立宪制

意义——后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伏尔泰个人简介:

他被称为“欧洲的良心”“法兰西思想之王”,启蒙运动的领袖

因传播启蒙思想被迫长期流亡国外,法国大革命后,其灵柩才得以回国安葬,并受到极高的礼遇,为他参加葬礼的人数达到70余万人。

灵车上这样写着:

“他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哲学通信》(《英国书简》)是其代表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

展示材料:

材料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骑马的刺吗?

……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

”——伏尔泰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当你睡觉到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还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不会在半夜三更……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堡,……;当你若有所思,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当你被人控告,或写了闯祸的文章,只能依照法律来裁判……”。

——伏尔泰

材料二:

天主教是“最可怜、最荒谬和最残酷的”东西,是“迷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是“最卑鄙的混蛋作出的各种最卑劣的欺骗”,它将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材料三:

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雨果

合作探究3:

(1)材料一反映伏尔泰提出哪些主张?

(2)根据材料二思考:

伏尔泰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什么?

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何进步?

(3)雨果的话,体现了伏尔泰怎样的思想地位

归纳总结伏尔泰的基本思想主张:

①强烈抨击天主教会黑暗统治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②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天赋人权”、信仰自由

③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

3、卢梭——激进民主主义者

卢梭个人简介:

他出生于钟表匠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卢梭一生的呐喊简单而响亮:

人生而平等!

德国诗人这样评价卢梭: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其主要著作《社会契约论》

历史情景剧;思想家和暴君的对话

剧中人物;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路易十六

剧情:

卢梭:

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

天赋人权!

主权在民!

伏尔泰:

我虽然不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孟德斯鸠:

我认为最好的政权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君主只能保留行政权

路易皇帝:

卢梭!

你太狠了!

他们两人好歹支持君主立宪,你却要把我逼上绝境!

卢梭:

你既然不能给人民幸福,那人民就可以发挥革命权推翻你

教师: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设计这部情景剧,主要让你们更好理解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希望你们能够领悟到他们思想的异同,我想提个问题:

谁的思想对统治者的震撼最大?

学生:

卢梭

教师:

对,那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卢梭的思想。

展示材料:

材料一: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赋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二:

卢梭设想人们彼此都以平等身份共同签定契约…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

——张跃发主编《近代文明史》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社会契约论》

合作探究4:

(1)根据材料一说明卢梭与伏尔泰有什么共同主张?

主张“天赋人权”学说,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

(2)根据材料二谈谈卢梭在国家的组成和国家的主权方面提出什么观点?

过渡:

当伏尔泰,卢梭发出自由,平等,人权的呐喊,彰显了自由,奔放的法兰西民族精神,紧随法国先哲,德国哲学大师康德用理性哲学对启蒙运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之划上圆满句号。

这又显示了深沉,严谨的德意志民族精神。

4.德国哲学大师——康德

康德个人简介:

康德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

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康德终身未娶,一日一餐,过着单调而刻板的生活,一生没有离开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极有规律。

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革命思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781年开始,他发表了震惊世界的“三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其仙逝时,哥尼斯堡全市居民陷入巨大的悲恸中。

人们连续十六天天天自发前往瞻仰这位不足一米六的巨人、伟大哲学家的遗容。

直到现在,加里宁格勒的年轻人结婚时,也不忘带上一束花放到康德的墓前。

展示材料:

材料:

Sapereaude!

(要敢于认识!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1784年)

人,实际上一切有理性者。

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

——康德:

《伦理学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原理》

康德崇拜卢梭,认为人是自由、平等的,国家应该代表公民公意。

——人民版必修三

观点:

指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换句话说,人应当把人当人看。

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

意义:

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也对启蒙运动作了理论总结。

【合作探究5】

(1)总结康德的主要观点

(2)康德哲学思想的意义

归纳总结:

根据以上所学,完成表格

国别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意义

法国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权力制衡

 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自由平等

君主立宪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