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699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x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docx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

表1甘肃省能源供需

生产量(万吨)

消费量(万吨)

自给率(%)

1995年

2306.75

2809.74

82.09

2000年

1623.33

3014.5

53.89

2001年

1774.74

3068.36

57.84

2002年

2443.11

3018.22

80.95

2003年

2854.55

3375.08

84.58

2004年

3623.28

4214.11

85.98

2005年

3605.12

4367.67

82.54

2006年

3798.83

4742.69

80.09

2007年

3977.16

5097.36

78.02

(数据来源甘肃省统计年鉴)

从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2000年和2001年能源自给率偏低,刚超过一

半,2007年为78.02%接近于80%,其余年份甘肃省能源的自给率均能达到80%

以上。

2005年自给率最高,达到了82.54%。

近几年能源供需基本平衡。

甘肃省一次能源消费品种及消费量统计表(万吨标准煤)

从表2可以看出在甘肃省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煤炭所占的

比例过高,而当今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费国的能源结构中,石油一般占40%左右,

天然气一般占22%左右。

在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日本、俄罗斯、韩国煤

炭消费所占的比例都低于20%,美国、德国也低于30%。

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会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

首先,煤炭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表的

破坏,同时会污染和破坏地下蓄水层。

煤炭在洗选过程中会外排大量洗煤废水,特别是浮选废水的危害较大;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排放粉尘,造成大气污染: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其中包括SOz等污染物,还包括CO:

等温室气体mu。

众所周知,温室气体是

导致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引发地球温度升高、极低和冰川

积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后果。

而目前减少COQ排放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就是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目前,在各类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的排放量分别占到35%和34%,是SOz排放的最大户;民用灶具和工业窑炉分别占到了12%和11%。

在火电厂的

排放中,由于大多数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地方电厂每吨煤燃烧所排放的烟尘是

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所有电厂总排放量的65%左右。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所导致的大气污染造成酸雨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全国

国土面积的30%,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1998年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城市

占所有统计城市的52.8%,南方城市有73.3%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华中地区

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频率达到了70%以上。

(参考《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环境、经济关系研究》黄亚丽)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类型齐全,远景可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已占全省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17%,矿产品已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45.1%。

  目前,甘肃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95%,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98种,有27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

已开采利用的矿产65种,产地近4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34处。

  煤炭、石油、油页岩等燃料矿床产地79处(矿区164个),其中大、中型矿床20处;铁、锰、铬、钒等黑色金属矿矿床产地63处(矿区72个),铬和钒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第四、六位;铜、铅、锌、镍、钴、钨、锡、镁、锑、铂族、金、银、硒、稀土、铌等有色贵金属及稀有、稀土、稀散元素矿产已探明30多种。

从矿产保有储量看,我省镍、钴、铂族(铂、锇、铱、钌、铑、钯)、硒等矿种居全国第一,锌、铊、碲居全国第三,铜、镉居全国第四,铅、镁、锑居全国第五。

  甘肃的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材及其他非金属产品产地众多,种类齐全,质量优良。

冶金用石英岩、伴生硫、重晶石、钾盐、透辉石、方解石、水泥用矿、水泥用红土、黄土、岩棉玄武岩等矿产保有储量均居全国前五位;饰面蛇纹岩,铸型粘土则更居全国第一。

  甘肃位于全球三大构造域(古亚洲、滨太平洋和特提斯)的交替、衔接部位,具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

尽管全省相继发现一批矿产地或重要矿床。

但总体勘查程度低,其中成不少矿带的矿产勘查工作刚刚起步,因而仍将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甘肃省按照造山带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成矿带和一个成矿区,既西秦岭成矿带、祁连山成矿带、龙首山成矿带、北山成矿带和陇东成矿区。

  甘肃矿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矿产资源(2001年)

名       称

保有储量

煤炭    (千吨)

8601786

油页岩  (千吨)

304334

铁矿    (千吨)

918641

锰矿    (千吨)

1747

铬矿    (千吨)

1342

钒矿    (吨)

1258512

铜矿    (吨)

4008196

铅矿    (吨)

2661111

锌矿    (吨)

8387782

镍矿    (吨)

4640786

钴矿    (吨)

138775

钨矿    (吨)

222506

锑矿    (吨)

152931

铂矿    (千克)

103801

硒矿    (吨)

6689

红柱石  (吨)

5373158

菱镁矿  (千吨)

30825

甘肃省风能储量居全国第五

  根据国家要求和甘肃风电场建设条件,计划到2010年和2020年,甘肃省风力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和300万千瓦。

7月31日,记者从甘肃省发改委获悉,甘肃省“十一五”风电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启动。

目前,甘肃安西风电场装机10万千瓦 特许权招标和王门风电场三期工程装机4万千瓦 、低窝铺风电场装机4.9万千瓦 已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安西大梁风电场装机4.95万千瓦 、安西向阳风电场装机4.95万千瓦 和玉门三十里井子风电场四期工程装机4.95万千瓦 均已完成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酒泉风电基地安西大梁风电场、安西向阳风电场和玉门三十里井子风电场四期工程风电特许权招标试点工作已经组织开展。

甘肃省风能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位,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000万千瓦。

自2003年以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甘肃省发改委加大了风电前期工作力度,先后组织完成了全省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选址、风电场工程规划,已经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18个风电场。

甘肃省水利资源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

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

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

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

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

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河流大部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

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甘肃太阳能资源

甘肃省风能、太阳能资源在全国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储量居全国前列。

据甘肃省相关部门近年开展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调查与评估,甘肃省年太阳能总储量为72万亿千瓦,如果利用甘肃省荒漠面积的百分之一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折算装机容量可达1.2亿千瓦,按每年发电1000小时的发电量,相当于1.5座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

甘肃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2.4亿千瓦,占全国总储量的7.3%。

其中,技术可开发量约2700万千瓦,占全国的10.6%。

甘肃风能近年发展势头迅猛,到2007年底已建成7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

目前,规划总装机容量为500万千瓦的昌马风电场也完成部分招标工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甘肃省有望在近10年内建成中国最大的风能产业带。

甘肃省建设新能源基地记述

   

  ●今年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将突破100万千瓦

  ●我省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年总储量为72万亿千瓦

  ●2020年后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

  ●未来五年甘肃将成为中国最大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一

  12年前的今天,在距玉门镇不远的戈壁滩上,矗立起几架高高的“风车”,随着巨大叶片的转动,一项纪录由此诞生——甘肃开发利用风力发电实现零的突破!

  这4台3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是甘肃最早建设的试验性风机。

人们不会想到,相隔12年之后,风力发电已成为甘肃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

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被当地人称之为“风车”的风力发电机组群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昔日寂静而荒芜的戈壁滩,因为有了这些“风车”存在变得生动而美丽。

中国国电龙源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广核集团、中国节能、华能国际、中水投、中水建、国投华靖、中海洋、国电电力、甘电投、华电、华能新能源等二十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在荒凉的戈壁滩安营扎寨,开辟战场,投资开发风电。

当地人告诉记者,去年3月以来,酒泉市平均每个月就有一个5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开工建设。

据悉,今年我省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突破100万千瓦。

  100万千瓦装机与当时的4台300千瓦装机相比,12年增长了近1万倍。

而这并不是甘肃的终极目标,甘肃风电最终的规划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3000万千瓦以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2006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这一事关甘肃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大局的战略构想,是甘肃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全面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甘肃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得到国家大力支持。

在甘肃提出此构想不久,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风电产业由此被提升到战略高度。

  风电装机容量今年突破100万千瓦已毫无悬念,而明年计划建成投产的516万千瓦风电项目也已全部落实。

与此同时,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建设规划已获准通过;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271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陆续启动;2020年增加到20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及2020年以后30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的规划也正在编制之中。

  二

  甘肃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多,风灾是其中之一。

在河西走廊,风,留给人们太多苦难的记忆。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等民谣形象地道出了人们对风的憎畏情绪。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放了甘肃人的思维,开阔了甘肃人的视野。

全省上下很快形成共识:

借风的力量,做电的文章。

  2001年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那天,在距玉门镇20多公里一个叫“三十里井”的小地方,玉门人利用480.4万美元西班牙政府贷款,又建起了一座风电场。

他们向外界宣称,这是甘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