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679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docx

《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docx

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

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

德化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有陶瓷业、农业、林业。

尤以陶瓷业最具特色。

德化陶瓷业的发展与陶瓷教育息息相关。

唐代,颜化鲧受到良好教育,编著《陶业法》绘制《梅岭图》,才有后来熊熊的梅岭窑火。

有了教育,才有宋、元、明、清时代直至民国时期的陶瓷烧制技术;才有何朝宗、林朝景、苏学金、许友义、徐其中等璀璨瓷星;才有当代瓷都的辉煌。

教育铸造了德化陶瓷的文明。

德化农业、林业等职业技术教育亦为德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人才。

第一节陶瓷职业技术教育

一、传承

(一)家传

父艺子承是德化陶瓷教育的亮点之一。

何朝宗,明代瓷塑大师,自幼从父何善富学艺,到各地宫庙寺院雕塑、修饰佛像,认真总结和吸取前人泥塑、木雕、石刻造像技艺之长,并根据瓷塑工艺的特性,精雕细镂,设计创作了象牙白胎釉烧制的观音、如来、达摩等作品,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被西方国家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东方艺术的精品”,被后人尊为瓷圣。

林日盛,出生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德化宝美岭兜人。

少年时就随父到窑场劳作,学得陶瓷造型、配方、烧制等工艺。

儿子育芳、育菲、育美长成后,自制自烧瓷器,产品远销国内外。

孙启浈(育美三子),继承家业,以瓷为生。

一家四代业瓷。

颜英助,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13岁开始到自家窑场学做瓷。

艺成后,青年时代先后建成5座龙窑,建窑、瓷土配方、瓷土加工、成型、烧成等工艺均有较高造诣,堪称一代名师。

其产品有4.5吋、5.5吋的碗、青花盆、青花大碗、洋碟等。

后来其妻张氏把5座龙窑分给4个儿子经营。

其后裔遵祖训,世代以瓷为生,祖传的手拉坯成型工艺闻名遐迩。

许良西,清代德化城关湖前人,受家庭环境熏陶,爱好泥塑与木雕,技艺精湛,能在一个桃核大小的瓷体上精镂细刻出观音大士、十八罗汉、善财龙女等作品,为德化瓷塑名艺人。

第二代许起苑、许起萱、许起芙、许起蓉、许起淼随父学艺,皆善雕塑。

第三代许友义、许友官、许友簪随父学艺,尽得家传奥秘。

许友义又拜雕塑名家苏学金为师,经潜心钻研,集泥塑、木雕、瓷雕技法于一身,创造出风格独特的观音、达摩、花木兰等塑像,先后在国际博览会荣获四次金奖,获特等雕塑师称号。

第四代许世华,民国19年(1930年)随父许友义为仙游龙纪寺塑造五百尊神态各异的罗汉瓷雕。

民国37年春徙居香港。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创建世华瓷厂,创作有观音、达摩、罗汉、弥勒等款式新颖的数十件作品,深受东南亚及中东地区和美、英、法等国的赞誉。

渡海观音、达摩、哪吒降龙等遗作珍藏于香港云麟陶瓷厂陈列馆。

许世南自幼深受艺术家庭熏陶,17岁开始到上海、香港等地经销瓷雕产品,民国37年夏携长子兴陶,徙居香港,业瓷为生。

1979年创建云麟陶瓷厂,其汉彩、唐三彩陶瓷,瓷塑及蜡塑作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

1986年10月,汉彩陶塑《打马球》入选“港产精选”展览会。

第五代许兴满,自幼受其母善塑瓷梅花、观音佛像雕塑艺术氛围的熏陶,爱好瓷塑工艺。

1962年赴香港定居,受聘于香港陶瓷厂。

1975年8月独资创办兴丽艺园,次年改为兴丽陶瓷厂。

成功地研制出唐三彩仕女、骆驼、马,仿唐开片釉(石榴红),仿故宫博物院明青花十二生肖古玩瓷塑等200多种工艺品畅销欧美等地。

许金盾、许兴评俩兄弟,深得祖辈雕塑技能之奥秘,并能开拓创新,1985年创作的玉螺茶具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1995年,其兄弟合作的素胎瓷雕木兰从军、关公系列作品荣获中国(成都)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兄弟俩均为陶瓷工艺美术师。

许瑞侨、许成业、许成州、许成全四位堂兄弟为良西的第六代传人。

瑞侨(兴满养子)随父母学艺,协助经管香港兴丽陶瓷厂。

成业、成州(金盾之子)随父学艺,勤学勤问勤动手,较快掌握雕塑技能。

1989年后,许成业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创作设计200多种款式新颖的雕塑工艺品,为龙浔镇陶瓷工艺厂产品赢得了市场,其中关公骑马获全国创新产品三等奖。

成州在父病故后,承接家业,继续经营宝源陶瓷工艺美术研究所。

成全(兴评之子)自幼爱好艺术,在父亲精心指导下,掌握了雕塑技法,于1990年创办宝源陶瓷工艺厂。

许文君从师许友义,深得真传,为德化陶瓷工艺美术师。

其子许兴泰,从小随父学艺,在实践中,潜心钻研,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在50多年瓷塑艺术生涯中,创作设计坐岩观音、立莲观音、鲤鱼朝观音、嫦娥奔月等数十件作品,分别获国家、省部级嘉奖。

1993年获国务院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4年被德化技术学校聘为雕塑教师,他还与儿子许瑞峰创办泰峰艺术瓷有限公司。

苏学金,德化城关人,自幼随父苏万春学艺,广取博采,继承何朝宗等大师艺术风格,在程田寺格创建蕴玉瓷庄。

民国4年,其作品瓷梅花首次入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

苏勤明(学金养子,第二代传人)生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10岁遵养父临终托孤,前往许友义(学金雕塑高徒)处学艺,艺成后返回苏家,继承父志,重振瓷业,其技艺兼承苏、许之长,成为当时瓷坛新秀。

1953年4月,为首批应聘人员之一到德化利民瓷厂,担任雕塑组组长、大组组长。

13年创新产品200余种,应邀参加北京十大建筑设计研讨会,为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代表。

第三代传人苏玉景、苏桂英、苏玉峰,自幼爱好美术与瓷塑工艺,励志自学成才,继承先辈技艺。

苏玉峰于1984年创作的60多种瓷塑工艺品赴香港展销,客商盛赞“巧夺天工”,作品飞天女、孔雀开屏、十八罗汉朝观音、瓷塑花篮等获国家级奖励,1987年获省政府授予的工艺美术专家称号。

1994年,瓷塑作品十八罗汉获全国(成都)星火科技精品金奖。

2001年被省政府评定为工艺美术大师。

苏珠庄(玉峰之子,第四代传人)自幼爱好瓷艺,1984年,其作品达摩系列获全国(成都)星火科技精品展金奖。

1986年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进修1年。

1998年9月进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德化陶瓷雕塑班进修1年。

1999年9月受聘于德化职业中专学校任雕塑专业教师,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德化陶瓷文化研究会理事。

2001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陈其章,德化南斗人,生于书画艺术之家。

民国29年在城关德新街与他人合营瓷彩店。

1957年受聘于德化集联瓷厂(后为德化第二瓷厂),从事陶瓷工艺美术作品创作。

他把中国画应用于陶瓷装饰工艺,独自创作设计花盆、花插、笔筒等40多种新产品。

1959年,创作釉下青花牡丹花瓶作品5件被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国庆15周年时,为人民大会堂用瓷设计釉下青花水仙花图案。

其子陈行一(1960年生)自幼深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爱好美术。

1977年随父回故乡,潜心学习瓷饰绘画艺术知识和技能技巧。

1978年在德化红旗瓷厂工作,从事绘画,花鸟、山水、梅花等作品在省、市展出并获奖。

1995年11月被评为工艺美术师。

颜清着,生于清宣统三年(19u年),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人,陶瓷窑炉建筑师。

其祖父于梅岭窑场业瓷,精于窑炉砌筑。

他少年时随父颜地林学习祖传建窑技艺,擅长拱建龙窑。

他不断总结经验,革新技术,并把工艺诀窍传授给六个儿子,即瑞估、瑞芬、瑞润、瑞柔、瑞昌、瑞坤,后又传至孙辈,即春木、春联、尤添、尤佳、尤进、尤坡、景阳等。

民国期间,其建窑技术传遍县内各乡村窑场。

新中国成立后,又传至省内外陶瓷厂家,省外的有安徽旌德、江西广昌南丰,省内的有宁德、屏南、福鼎、柘荣、福安、闽侯、闽清、永泰、建阳、建瓯、崇安、浦城、邵武、三明、顺昌、沙县、尤溪、永安、大田、莆田、仙游、厦门、晋江、南安、永春等市、县。

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龙窑建造技术。

其窑体长度由传统的10多目延长为41目加l横。

泗滨南岭窑长33目加1横,江西广昌南丰窑、大田县瓷厂的龙窑均为41目加1横。

坡度也由原来的15~23度升至18~30度,增加了空气调节孔,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省能源。

扩大拱顶弧度,增加窑炉容量,缩小窑室温差,提高产品质量。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每年建造的龙窑100多座。

90年代以后,又开始建倒焰窑,以及用油、电、液化气为燃料的隧道窑,结构日趋科学、合理,成为久负盛名的窑炉世家。

20世纪70年代末,德化瓷厂、红旗瓷厂为传承德化陶瓷生产技艺,培养后继人才,经省政府批准,允许8级工以上的老艺人带子学艺,全县招收100人。

经多年学艺培训,这些艺人子弟绝大部分都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

(二)、师承

德化陶瓷技艺师传的历史悠久。

宋元时代就有拜师学艺或到外地传授技艺的传统。

据乐陶村周、孙、陈的族谱记载,明、清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共有100多人到周边县,本省闽东、闽西、闽北,以及外省传授制瓷工艺。

龙浔、三班亦有不少制瓷师傅出外传艺,本县内拜师学艺者比比皆是。

近代特等瓷塑大师许友义,不满足于自已的技艺,从师一代瓷塑名家苏学金,潜心钻研,集泥塑、木雕、瓷塑技艺于一体,创造出活动瓷链,捏塑珠串等新技法,他创作的观音、达摩、花木兰等瓷雕作品,造型匀称,装饰华丽,雕工精细,形象生动,先后在国际博览会上四次荣获金奖。

20世纪30年代的雕塑艺术名家苏勤明,从师许友义。

艺成后,继承父志,重振瓷业。

1953年后在德化瓷厂(利民瓷厂)致力于瓷雕创新设计,并把技艺传授给徒弟。

有徒弟约80人,后来多数人成为德化瓷坛新秀。

邱双炯,民国35年进蕴玉瓷庄当学徒,拜瓷庄主人、著名雕塑艺术家苏勤明为师。

6年的艺徒生活,得出的是“勤奋学习、不怕劳累、善于观察、大胆尝试、必有作为”的深刻体会,初步掌握了陶瓷雕塑工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法。

1951—1991年从政40年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雕塑艺术和窑炉知识等书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问,自建小电窑炉,重操瓷塑小刮刀,创作小玩具和部分人物等。

1991年退休后,创办了德化凤凰陶瓷雕塑研究所。

以自办的陶瓷雕塑研究所为基地,吸收学徒传授技艺,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徒关系,不收学徒的红包,也不收谢师礼,倾心传授技艺,还为徒弟提供住宿,并给予生活补贴。

至2000年,有70多名徒弟学成后,在本县、泉州、汕头一带大展艺术才华。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1956年5月进德化瓷厂雕塑组拜组长、工艺师苏勤明为师。

在学艺中做到“三多”(多看、多学、多问)。

1963年离开德化瓷厂,到永春、建阳、古田、三明以及本县东漈等瓷厂带徒传艺。

在建阳瓷厂培养徒弟黄新民,使之成为建阳瓷厂的技术骨干。

在东潦瓷厂工作期间,带有6名艺徒,后都成为技术骨干。

其中陈进宝已获得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德化县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从事创作设计,是苏清河的得力助手。

周雅各,1956年进德化瓷厂,师从近代著名雕塑家苏勤明、陈其泰。

他勤问好学,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继承何派传统风格,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走出一条“学习一创作一再学习一再创作一不断提高创新”的艺术人生之路。

40多个春秋,创作了数百件瓷塑艺术珍品,其中:

济公戏蟋蟀、嫦娥皮灯等7件获国家级奖;披坐观音、莲花酒具等12件获省级奖。

他带徒学艺,有艺徒数十名,并受聘到德化技术学校、德化职业中专学校授雕塑课。

1994年后,其艺徒学成后先后创办永成瓷雕工艺美术研究所、永成陶瓷有限公司。

艺徒郑泽龙任龙岩红坊瓷厂厂长兼技术员,徐林晃任南昌工艺美术厂厂长。

二、学校教育

民国时期,德化县有识之士向省政府申请创办陶瓷学校。

民国24年(1935年),省教育厅批准创办省立德化陶瓷职业学校。

民国26年因经费困难而停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适应陶瓷工业的发展,1958年5月,在德化瓷厂创办德化瓷业技术学校,1960年,更名为德化瓷业学校。

1980年秋创办了福建省晋江地区技工学校德化分校;1981年秋创办福建省德化城关职业中学;1994年创办德化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这三所学校为德化陶瓷业培养了数千名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为提高陶瓷艺术设计水平,德化县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办学方式,以及培训联办等渠道,多方位地培养中高级陶瓷人才。

从1981年开始,每年都选拔一批学子到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深造。

1984年,县二轻联社选送十多位技工分别到省工艺美术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