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665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5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总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一章总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一章总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一章总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一章总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总论.docx

《第一章总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总论.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总论.docx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 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次重点章节,复习难度不大,但是考点较多且比较分散,大多数考点需要考生通过理解加记忆来掌握。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基础、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以及法律责任等,其中行政复议与第七章税务行政复议部分内容重合。

在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约为6分。

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一般不涉及不定项选择题。

2020年考试中依然要重点关注“经济纠纷解决途径”的考查。

本章教材变化

 

2020年教材主要变化有:

(1)对“法律关系的客体”进行了调整;

(2)对“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调整。

本章考点导读

 

 

第一单元 法律基础与法律责任

 

【考点1】法的本质与特征(★)(P1)

2008年单选题

2009年多选题

2014年多选题

2015年判断题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统治阶级

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且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提示】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国家意志

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被奉行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考题1·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2009年)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答案】ABCD

【解析】

(1)选项AB:

属于法的本质;

(2)选项CD:

属于法的特征。

【考题2·多选题】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法的特征包括(  )。

(2014年)

A.国家强制性

B.国家意志性

C.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D.规范性

【答案】ABCD

【考点2】法律关系(★★★)(P3)

2010年多选题

2012年多选题

2014年多选题

2015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2016年单选题、多选题

2017年单选题

1.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的。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解释1】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解释2】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解释3】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法律关系的主体

①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考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

(2018年)

A.个人独资企业

B.有限责任公司

C.自然人小明

D.机器人阿尔法

【答案】D

【解析】

(1)选项A:

属于非法人组织;

(2)选项B:

属于营利法人;(3)选项C:

属于自然人;(4)选项D:

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考题2·单选题】下列主体中,属于非法人组织的是(  )。

(2018年)

A.基金会

B.有限责任公司

C.事业单位

D.合伙企业

【答案】D

【解析】

(1)选项AC:

属于非营利法人;

(2)选项B:

属于营利法人;(3)选项D:

属于非法人组织。

【考题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2019年)

A.个人独资企业

B.股份有限公司

C.自然人

D.个体工商户

【答案】ABCD

②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

【解释1】权利能力是指一定个人或组织能够参加某种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的法律资格。

或者说,权利能力就是一个人或组织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它是任何个人或组织参加法律关系的前提。

【解释2】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解释3】法人权利能力自法人成立时产生,至法人终止时消灭。

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是一致的,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

具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②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8周岁以上(≥8周岁)的未成年人

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不满8周岁(<8周岁)的未成年人

②(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

【考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自然人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2018年)

A.14周岁的李某,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7周岁的王某,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18周岁的周某,能够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20周岁的赵某,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CD

【解析】

(1)选项A:

16周岁以上(≥16周岁)的未成年人(<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选项B:

8周岁以上(≥8周岁)的未成年人(<18周岁)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选项C:

18周岁以上(≥18周岁)的成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4)选项D: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考题2·单选题】赵某,15周岁,系甲省体操队专业运动员,月收入3000元,完全能够满足自己生活所需,下列关于赵某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2018年)

A.赵某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B.赵某属于完全行为能力人

C.赵某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D.赵某属于无行为能力人

【答案】C

【解析】16周岁以上(≥16周岁)的未成年人(<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赵某15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考题3·多选题】下列自然人中,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  )。

(2019年)

A.杨某,13周岁,系大学少年班在校大学生

B.范某,20周岁,有精神障碍,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C.孙某,7周岁,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D.周某,15周岁,系体操队专业运动员

【答案】AD

【解析】选项BC:

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法律关系内容

(3)法律关系客体(2020年调整)

【考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  )。

(2016年)

A.土地

B.商标

C.人民币

D.天然气

【答案】ABCD

【考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  )。

(2018年)

A.有价证券

B.库存商品

C.提供劳务行为

D.外观设计

【答案】ABCD

第3讲-法律基础与法律责任

(2)

第一单元 法律基础与法律责任

 

【考点3】法律事实(★★★)(P6)

2013年单选题

2014年单选题、多选题

2015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2016年单选题、多选题

2017年判断题

2018年单选题

2019年单选题、多选题

1.基本概念

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2.分类

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划分为两大类:

法律事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法律行为(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法律事件

 

(2)法律行为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行为作不同的分类:

标准

分类

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

积极行为(作为)和消极行为(不作为)

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行为和非表示行为

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

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者实质要件

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

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解释1】非表示行为,是指非经行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种事实状态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即事实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

【解释2】单方行为,是指由法律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立遗嘱、行政命令、免除债务等;多方行为,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方法律主体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签合同行为等。

【考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  )。

(2013年)

A.订立遗嘱

B.缔结婚姻

C.签订合同

D.销售商品

【答案】A

【解析】

(1)选项A:

属于“单方法律行为”;

(2)选项BCD:

属于“多方法律行为”。

【考题2·单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甲公司承租乙公司一台挖掘机,租期1个月,租金1万元。

引起该租赁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  )。

(2016年)

A.租赁的挖掘机

B.甲公司和乙公司

C.1万元租金

D.签订租赁合同的行为

【答案】D

【解析】法律事实(签订租赁合同的行为)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直接原因。

【考题3·判断题】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属于法律事件。

(  )(2017年)

【答案】×

【解析】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属于法律行为(而非法律事件)。

【考题4·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2018年)

A.流星陨落

B.签发支票

C.火山爆发

D.台风登陆

【答案】B

【解析】选项ACD:

属于法律事件。

【考题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

(2019年)

A.税务登记

B.签发发票

C.爆发战争

D.收养孤儿

【答案】ABD

【解析】选项C:

属于法律事件。

【考题6·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相对事件的是(  )。

(2019年)

A.地震

B.爆发战争

C.纵火

D.行政命令

【答案】B

【解析】

(1)选项A:

属于绝对事件;

(2)选项CD:

属于法律行为。

【考点4】法的形式与分类(★★)(P8)

2012年单选题

2013年判断题

2014年单选题、多选题

2015年单选题

2016年判断题

2017年单选题、多选题

1.法的形式

(1)宪法

宪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